特高壓“最抗壓”!製造服務深度融合,特高壓建設再次迎來發展高峰

特高壓“最抗壓”!製造服務深度融合,特高壓建設再次迎來發展高峰

經濟觀察網 記者 週一帆 疫情當前,全球性恐慌帶來的市場情緒猶如脫韁野馬,3月13日A股寬幅震盪,上證指數收盤跌1.23%報2887.43點,一度跌逾4%;深成指收跌1%報10831.13點;創業板指跌0.75%報2030.58點,一度跌逾5%。但在股市普遍暴跌的反面,依然有逆勢上漲的“抗壓能手”。

3月13日,特高壓板塊全天強勢,午間收盤漲幅達3.31%,午後開盤隨著A股三大股指跌幅的迅速收窄,特高壓板塊進一步走強,截至當日終盤上漲6.58%,為全市場概念板塊漲幅第一,23只個股中20只翻紅。其中,漲停個股達11只,特變電工(600089.SH)、通光線纜(300265.SZ)等封板,中國西電(601179.SH)、許繼電氣(000400.SZ)等衝擊漲停。

實際上,在之前疫情防控最嚴峻的一個月中,特高壓板塊的累計漲幅已達到39.76%。作為新基建的一環,市場對於特高壓的期待無疑也體現出了2020年經濟發展的新方向。3月初,國網印發《國網2020年重點工作任務》,明確規劃2020年核准7條、最低開工3條特高壓線路,預計2020-2021年特高壓投資規模分別達656/733億元。近日,國網又研究編制《2020年特高壓和跨省500千伏及以上交直流項目前期工作計劃》,表示將加速5交5直特高壓工程年內核準和前期預可研工作。

“特高壓建設再次迎來發展高峰,也為相關設備製造企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隨著需求的增長,主要裝備將帶來200多億元的市場需求。”3月13日,中國西電相關人員在接受經濟觀察網記者採訪時指出。

國網公司董事長毛偉明表示,目前全年公司特高壓建設項目明確投資規模1128億元,可帶動社會投資2235億元,整體規模近5000億元。他同時透露,年初公司初步安排電網投資4000億元以上,可帶動社會投資8000多億元,整體規模將達到1.2萬億元。

製造服務深度融合

“本次疫情對集團公司特高壓業務造成的影響主要表現在特高壓工程建設受到人員、物資、物流等影響,可能會造成建設週期延長、建設成本增加的問題。”中國西電方面稱,“但無論是電網公司還是裝備製造企業,上下游均已實現有序復工復產,切實保障重點工程復工建設。比如烏東德工程、陝北-武漢工程、青海-河南工程、張北-雄安工程等均已在2月中、下旬現場全面復工。總體來看,疫情對企業影響有限,企業完全可以通過合理排產,搶時間、抓進度,確保產品履約和項目交付。”

作為國內輸配電裝備製造業中具有代表性的企業,中國西電集團主導產品包括110kV及以上電壓等級的高壓開關、變壓器、電抗器、電力電容器、互感器、直流輸電換流閥等。公司曾先後為國內多個第一條交直流輸電工程以及“三峽工程”、“西電東送”、超特高壓交直流等國家重點工程項目提供了成套輸配電設備和服務。對於當下處於風口的特高壓業務,公司將著眼點放在了“智能化”製造上。

中國西電方面告訴記者,公司承擔的兩個國家級智能化項目(開關、變壓器)均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通過換心臟、升級神經系統和大腦,實現了老舊產線升級和智能化。“面對製造業由數字化、網絡化向智能化發展趨勢,‘工廠大腦’將是我們未來打造的核心。通過數據重生,打造柔性化的產能、靈動的生產組織、連續流的節拍生產,將工業信息化技術轉變為企業新的核心競爭力。”其強調。

與此同時,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的深度融合,也是公司認定的行業方向。“通過加速發展系統解決方案服務、工程總承包服務、綜合能源服務、研發設計服務和科技金融等現代服務業,由設備製造商向系統集成服務商轉型,塑造新的核心競爭優勢。在建設世界一流智慧電氣系統服務商的過程中,向智慧能源服務商發展。”中國西電錶示。

另據中國西電透露,近年來,公司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通過合資新設公司、合作生產等方式在埃及、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俄羅斯、克羅地亞等國家開展了投資與合作。

根據海外市場的實際和特點,公司靈活採取投資、工程總包、技術合作等多種方式,探索與所在國政府、企業以及國內中央企業等聯合採用BOT、PPP等方式,參與有關國家電網項目、風電、太陽能光伏項目的投資和建設和運營,以產業走出去帶動輸變電設備出口,全力推動中國西電集團海外業務由設備出口為主向設備、服務、技術和資本輸出相結合升級,推動競爭優勢由價格優勢為主向技術、品牌、質量和服務為核心的綜合競爭優勢轉變。

驚喜和挑戰

在國家電網提出的規劃中,2020年預計將加快核准建設2直5交共7條特高壓工程,即:白鶴灘-浙江、白鶴灘-江蘇、南陽-荊門-長沙、南昌-長沙、荊門-武漢、駐馬店-武漢、武漢-南昌。對此,東吳證券稱,特高壓直流方面,2018年9月加快推進的5條直流線路中尚未核准的兩條“白鶴灘-江蘇”及“白鶴灘-浙江項目計劃將分別於今年6月、12月核準,兩條線路動態投資分別307億/270億,將帶來主設備訂單80-85億,集中在20-22年確認,符合預期。

而對於國網新增的3條特高壓直流項目,市場普遍認為超過了預期。中金公司表示,國網規劃線路中新增金上水電外送工程、隴東-山東工程、哈密-重慶工程等三條特高壓直流線路,預計6月完成工程預可研,待納入國家電力規劃後開展可研設計一體化招標。特高壓直流項目投資 額較大,有望拉動約 984 億元動態投資、250 億元設備投資。

華泰證券指出,目前環境下,短期可關注特高壓建設節奏加快帶來的業績增量,長期可關注新基建帶動下十四五規劃超預期的可能性。電網投資向上,緊跟政策導向,經濟承壓下國網全力推動逆週期投資。電網定位更清晰,立足長遠清潔能源消納,逆週期調解下新線路規劃有超預期的可能性。

對於科技浪潮下的投資方向,榕樹投資研究總監杜志君較為看好,“包括特高壓、5G等在內的新基建都是我們重點看好的新科技行業,是我國發展新經濟的底層支撐行業,國家在這些方向會重點扶持和投入。目前新基建佔比總基建投資比重約10-15%,未來發展空間還很大。”

華泰證券還表示,國網重點電網項目前期工作計劃表進一步細化了國網工作計劃,時間節奏保持了一致。當前建設的特高壓建設線路為 18 年能源局已公佈項目,快速推進後已有線路的建設節奏有望加速。預計2020-2021年或為特高壓業績釋放的高峰,特高壓主設備商將直接受益。

“2019年開工建設的陝北-武漢、青海-河南、雅中-江西、張北-雄安、駐馬店-南陽特高壓工程均在本年度集中交付,但這實際上也對變壓器等生產週期較長的重型裝備企業,在生產試驗的組織、關鍵零部件進口、物流資源的統籌、現場項目管理等方面都帶來了挑戰。”中國西電相關人向記者坦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