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寶貝看《急診科醫生》太入戲,在家當醫生假裝給媽媽接生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孩子會打洞”這是一句俗語,說的是一種遺傳。可放在每一個不同孩子身上做比喻,應該理解是一種天性,更多的是耳濡目染的環境。

長時間處於一個固定環境裡,孩子潛移默化會去善於模仿。還記得那個從小跟著奶奶跳廣場舞的小朋友嗎?就因為模仿奶奶們跳廣場舞,最後登上演繹舞臺。小孩子剛出生就是一張白紙,潛移默化最能改變孩子的行為,讓孩子去學習模仿。

5歲寶貝看《急診科醫生》太入戲,在家當醫生假裝給媽媽接生


這個5歲假裝醫生的孩子不是別人,她是我家大寶。就因為看《急診科醫生》,別的電視都不看。在家裡翻來覆去,讓這部電視劇一直走在回放的路上。而且,心心念念長大以後要去當醫生。

關鍵幹看還不過癮,非得讓我配合躺下,竟然有模有樣給我“接生”起來,可是肚子裡沒有寶寶啊,為了讓效果逼真,這孩子把毛絨玩具還給塞進衣服裡。

“來來,使勁,加油,寶寶快要出來了”這經典臺詞,配合學著大人沉著冷靜的語氣,我竟不覺得這是一場遊戲。

5歲寶貝看《急診科醫生》太入戲,在家當醫生假裝給媽媽接生


“媽媽,我長大要當醫生,當那個老大江曉琪”孩子一臉天真的說。我很好奇孩子的選擇,“為什麼是江曉琪,怎麼她被叫老大?”“因為這個老大什麼都會”孩子著急得給我解釋。

這麼小就眼光獨到,知道要做就做頂尖的醫生。而且還模仿的動作和語言非常相像,讓我感覺這孩子真是個學醫的好材料。

自從看了這部醫學電視劇,就不斷的有問題向我提問:“媽媽,我是從哪裡生出來的?”“他們在做什麼檢查?這人為什麼會死呀。”

5歲寶貝看《急診科醫生》太入戲,在家當醫生假裝給媽媽接生


很抱歉,我也不能全部都回答上來。只能一邊百度,一邊告訴她:“你以前在爸爸肚子裡就是個小種子,後來遇到媽媽就在媽媽肚子裡種了下來,逐漸長成小寶寶,再慢慢的你就從媽媽肚子裡出來了。”“這些人得通過精密儀器檢測身體裡的病症,人活著就會有死,不用害怕,那就是睡了一個長長的覺”

後來想想孩子能這樣愛好醫學,和我平時注重保健養生應該有一定關係。

5歲寶貝看《急診科醫生》太入戲,在家當醫生假裝給媽媽接生


大寶從小身體素質就比較好,只是後來特別容易吃多,導致經常積食發燒。每次我都是乾著急,真的像熱鍋上的螞蟻,那種焦急無能為力感特別強烈。一心想著寧願生病的是我,讓孩子趕快好起來。相信天下父母都會有這樣的體會,為了孩子健康平安,父母牽腸掛肚的。

每當夜裡她難受想吐的時候,來不及下床更不用說拿個盆來。我都用雙手去接著那些嘔吐物,也沒有覺得髒。只想著孩子難受得不行,吐出來會好受一些。

隨著時間漸漸長大,開始注意飲食,我也學了點小兒推拿自己在家給她保健。雖然治不了大問題,一旦有小的問題徵兆出現,不管晚上幾點都給她揉肚子,捋後背。有次太晚,自己給孩子做著推拿竟然睡著了。

5歲寶貝看《急診科醫生》太入戲,在家當醫生假裝給媽媽接生


初見成效後,覺得真挺有用,還買了艾灸自己在家做。平時家裡艾灸盒,孩子也知道自己帶上。我想,愛孩子不用去說,她知道父母為她付出的一切。平時她也會給我捶捶背,學著給奶奶捏脊做保健。

沒事的時候,就把艾灸盒帶在一個小玩具娃娃身上,也學著電視劇裡的情節,跟他說話,你哪裡不舒服啊?奧,可以先去做個檢查…

其實,不管孩子未來學什麼做什麼,作為父母的我們都會支持孩子。況且,想要讓孩子變成什麼樣,也得靠我們父母去引導和扶正。

5歲寶貝看《急診科醫生》太入戲,在家當醫生假裝給媽媽接生


我們父母給孩子創造的環境就是土壤,耳濡目染,潛移默化都是過程,結果就是孩子的未來會在哪裡長出嫩芽,繼續生根成長為一棵參天大樹。



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天使,我是福寶媽媽說育兒,關注孩子身心靈健康,和孩子一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