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搖滾往事(上篇)

2012年8月,首屆寧波海上絲路音樂節在錢湖天地開演。當時已經51歲的崔健站在舞臺中間大喊:“我幹搖滾20多年,第一次來寧波。從此搖滾樂就在寧波生根發芽了。”

但老崔這回說錯了

01.

1986年5月,崔健在北京工體演唱的那首《一無所有》拉開了中國搖滾的大幕。僅僅一個月後,一支叫做風樂(1986-不詳)的神秘樂隊就在寧波悄悄地成立了。頂著“文化沙漠”這頂帽子忍辱負重多年的寧波,終於在搖滾樂的起源上意外地揚眉吐氣了一回。


寧波搖滾往事(上篇)

圖片來自中國搖滾數據庫,由日本人香取義人創建


這支樂隊如今在互聯網上的痕跡僅有語焉不詳的寥寥數字,沒有作品、沒有演出,甚至已經沒人知道他們。也許這幾位老哥現在都是隻關心房價和股市的中年人,但我相信33年前意氣風發的他們確實把搖滾樂的種子留在了寧波的土地上

但上世紀80年代的少年心氣並沒能持續和傳承,在經歷了超前的開頭後,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寧波都沒能出現一支真正意義上的成熟樂隊,人們的精神生活平淡又安全。

時間推進到上世紀90年代,經濟上高歌猛進的寧波把大型商場開遍了奉化江的兩頭,中山路“浙東第一街”已經成型。寧波人除了糧食和蔬菜之外也要開始關心家用電器和交通工具,日子在晉級副省級市的喜悅與珠寶行大劫案的恐慌中穩步前進。


寧波搖滾往事(上篇)

1992年的三江口 圖片來自寧波檔案館 攝影:餘德富


在音樂領域,那時的寧波可不是潘瑋柏嘴裡的“party電子樂瘋狂玩整夜”。90年代是屬於中國搖滾的年代。當時寧波廣播電臺有一檔名叫《新音樂教室》的節目,很多人就是在這裡第一次聽到唐朝、黑豹的歌,完成了搖滾啟蒙。堪稱寧波的海盜電臺。

《音像世界》、《通俗歌曲》、《音樂生活報》和後來的《我愛搖滾樂》這些搖滾青年聖經都能在當時東門口的郵電局和報刊亭買到,往往一到貨就被搶購一空。


寧波搖滾往事(上篇)

搖滾青年第一廁所讀物《我愛搖滾樂》 圖片來自網絡


有了這些資訊,一張喜歡的樂隊的專輯卡帶就成了搖滾青年們的剛需。在寧波,除了正經音像店之外,每逢帶三和八的日子,三市都會有集市。那裡的地攤上也是淘專輯的好地方。節衣縮食一禮拜就為了買張《黑夢》、求了表哥半個月就為借張Beyond卡帶的日子相信那個年代過來的滾青們都還記得。

寧波搖滾往事(上篇)



寧波搖滾往事(上篇)


除了這些國內樂隊的卡帶之外,打口帶也是一個真正搖滾青年的勳章。所謂打口帶就是被當作塑料廢品賣到中國來的歐美滯銷卡帶。可別小看這些塑料廢品,當時許多人第一次接觸Nirvana、Metallica、Guns n' Roses這些樂隊的歌就是通過不知哪個地攤淘來的打口帶。因此我私下裡喜歡管這三支樂隊叫“打口帶三巨頭”。

當時想在寧波淘打口帶,最好的去處就是開明街夜市。除此之外部分音像店也會有賣。買這個東西全憑運氣,就像是一盒口味隨機的糖果,很多時候你並不知道買到的是誰的專輯,合不合你的胃口很難說。


寧波搖滾往事(上篇)

Nirvana不插電打口帶 圖片來自網絡


可就是這些文筆稀爛的雜誌和不起眼的磁帶,卻撐起了寧波滾青們全部的業餘時間,讓他們能把即將隨著新世紀一同襲來的成人世界糟心事暫時忘卻,做一個對生活不主動也不負責的人生渣男(女)。

到了90年代中期,這些不安定的年輕人終於到了20啷噹歲的年紀。打小的耳濡目染加上青春期性衝動的火上澆油,沉寂多年的寧波搖滾樂終於預備好了新鮮血液,就等這臨門的最後一腳了。

02.

我上大學時搞樂隊很容易,回家厚著臉皮問媽媽要點錢,買把吉他就成了。但倒退十來年,想在寧波搞個樂隊可太難了。


寧波搖滾往事(上篇)

我的第一套設備 問家裡要+問朋友借來的


買不到樂器是你要面臨的第一個難題。那時寧波只有老華聯商廈才有賣電吉他,但價格絕不在一個普通家庭的計劃範圍內。因此一到休息日,你就能看見幾個年輕人站在華聯商廈的樂器店櫥窗前發呆。


寧波搖滾往事(上篇)

估計和許巍《曾經的你》MV裡這小夥差不多


不過咬咬牙,出去打兩個月的工,自食其力買把吉他倒也算不上太難。等你通過自身的努力終於一解琴愁,準備大幹一場時,問題又來了:不會彈,也沒地方學。

沒事,這也能克服。託人搞來了兩本還沒出版的《小林克己》,自己在家苦練一年多終於出山,此時的你什麼雙手點弦+夢劇院掃撥+用舌頭彈琴都不在話下,就等幾個志同道合的小夥兒和你一起搞個史上最牛逼的搖滾樂隊了。這時候你又傻了:找不到人,也沒處去認識。


寧波搖滾往事(上篇)


這時候一個能買琴、能排練、能學琴、能認識人的場所就顯得非常必要了。唯一滿足這幾點的場所就只有琴行。帶著這樣的使命,搖音琴行在城隍廟誕生了,總算解了一眾預備樂手的燃眉之急。

萬事俱備,寧波的樂隊終於像雨後牆角的蘑菇一樣冒了出來。

我所能查到的最早的90年代寧波樂隊是一支名叫蒲公英(不詳-1997.7)的樂隊(我相信還有更早的),由寧波大學的學生趙宇清組建而成。

寧波搖滾往事(上篇)

蒲公英樂隊 圖片來自中國搖滾數據庫


趙宇清這個名字你也許不熟悉,沒關係,他還有個別名叫麥田。2001年,麥田去杭州組了一支朋克樂隊,名叫板磚。不過那是題外話了。

當時在寧波活躍的諸如陋室樂隊(2000-2002)、緊急下潛樂隊(2000-2002)、火麒麟樂隊(1999-2004)等等都已成型。大大小小的演出也開始陸續出現。

隨之在圈內有了名氣的是第一批技術和品味都已成熟的寧波樂手:鼓手何樂波、周舟、範達,吉他手許銘、傅潛,貝斯手劉雷鳴、葉子,不少人都是至今仍活躍在寧波搖滾圈裡的活化石級人物。

在千禧年之際,搖滾樂終於開始在寧波的土地上生長。


03.

一過2000年,所有東西都在提速。比天一廣場拔地而起的速度還快的是已經開始走進寧波家庭的互聯網。預言中的e時代如期而至,孤獨的寧波亞文化群體終於有了一個互相取暖的地方。


寧波搖滾往事(上篇)


那時寧波的樂手們交流、認識主要是通過論壇。除了吉他中國論壇這種地球人都知道的樂迷據點外,還有一些比較local的,比如早期的

東方論壇搖滾0574論壇。本地的搖滾青年們經常會在上面進行一些親切友好的交(互)流(懟),然後在線下見面時恍然大悟:“噢!原來你就是網上那個傻逼!”


寧波搖滾往事(上篇)

現在的東論


如果你在論壇裡格外活躍或有見解,就會有樂手從不知道什麼渠道搞來你的qq,邀請你組樂隊了。在網絡的加持下,寧波搖滾就這樣繼續生長壯大。那時寧波已經有

耳機樂隊(2001-2005)、填馬路樂隊(1999-2000 後更名為泥石流樂隊)這樣比較成熟的、有原創作品的樂隊了。

2003年,一場名叫“生如夏瓜”的演出將幾乎當時所有的寧波樂隊都帶到了臺前來,這可能是寧波第一場本地樂隊的大型拼場演出,至今仍在為圈裡人津津樂道。當晚的盛況我已沒有資料用以還原,但從每個人提起那天的神態來看,這也許是他們記憶中最美好的一個夜晚之一。

但問題也隨之而來,雖然那時的樂隊看起來數量繁多,但核心成員只有那麼幾個。整體樂隊數量的增長只是將樂手用窮舉法排列組合後帶來的虛假繁榮。要解決這個問題,新鮮血液和固定的搖滾演出場地必不可少。

好在,新鮮血液會有的,演出場地也會有的。

2004年,一個叫吳勇的小夥兒在北京上完了大學,來寧波工作。初來乍到的他有件煩心事兒:錯過了那場“生如夏瓜”的演出,不知道該怎麼打入寧波的搖滾圈內部。自己在北京搞了好幾年的樂隊,可不能在這空有一身才華無處施展。


寧波搖滾往事(上篇)

吳勇老師


於是他整日在家網上衝浪,終於找到了一個叫做搖滾0574的論壇。憑著一個叫“我一腳踢爛”的ID,迅速在寧波滾圈踢出了一個窟窿。沒多久,鼓手範達就找到了他,邀請他加入了一個叫做SM(2004-2006)的樂隊。這個SM,就是後來的寧波第一朋克樂隊

包皮戒指(2006-2009年左右)的前身。寧波搖滾的新鮮血液就這麼來了。

2005年,一個熱愛搖滾樂和酒精的失意文藝青年阿熊正在彼時的浙東第一街——中山路上游蕩,想要找個地方喝場大酒。走到鼓樓旁邊時,他被一家名叫“夜色”的酒吧裡傳來的歌聲吸引住了。

推開夜色的門,屋裡尼古丁與汗液蒸騰混合而成的氤氳撲面而來,把阿熊燻得誤以為聞到了自由的氣息。一群不知是真醉還是假醉的年輕人赤著膊,隨著舞臺上傳來的歌聲又唱又跳。臺上抱著琴唱歌的兩個人,一個叫王大為,一個叫音樂小蟲

受到這滿屋子“充滿荷爾蒙的原子彈”的感召,阿熊當年就接手了夜色的部分股份,成為了這裡的老闆之一,開始承接國內樂隊的巡演。

到了2006年,吳勇與人合夥開了一家名叫“1982”的酒吧,選址同樣在鼓樓。這個舞臺後面貼著Beatles“黃色潛水艇”封面的烏托邦,在日後成為了寧波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live house。寧波搖滾的演出場地也就這樣有了。


寧波搖滾往事(上篇)

1982 圖片來自《寧波搖滾樂與路(一):鼓樓1982》


有了夜色與1982的坐鎮,從此寧波的搖滾樂就在鼓樓紮下了根。屬於寧波搖滾的最好的時代就要來了



本文創作過程中,文中提到的音樂小蟲老師已經離開人世。希望僅以《寧波搖滾史》系列文章獻給寧波搖滾樂最好的年代,和最好的人們。特別鳴謝阿熊老師、吳勇老師、範達老師、夏小猴老師以及其他給予本文幫助的朋友們。

《寧波搖滾樂與路》系列,寧波吃客,Edps

《嗆蟹電臺》,燈塔音樂,吳勇、王大為、範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