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詩》的背後,是曹丕一手策劃的奪嫡之爭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一句句膾炙人口的詩謠讓人肝腸寸斷;一幅幅手足相殘的畫面令人瞠目結舌;自古龍生九子秉性各有不同,無奈皇室兄弟多有競嫡之爭。

《七步詩》的背後,是曹丕一手策劃的奪嫡之爭


在新版電視劇《三國演義》當中,若論心機最深者,我以為並非曹操、劉備或是諸葛亮等人,而應該屬“七步詩”的“始作者”曹丕是也。

眾所周知,《七步詩》是曹丕之弟曹植所作。但是曹植之所以作得此詩,其靈感則全篇來源於曹丕。某種意義和程度上說,沒有了曹丕,也就沒有了曹植的《七步詩》。而《七步詩》的背後,便是曹丕一手策劃的奪嫡之爭

《七步詩》的背後,是曹丕一手策劃的奪嫡之爭


01赤壁戰敗後,曹操萌生“立儲”之意,由此開啟了曹丕的奪嫡之爭

在新版《三國演義》當中,曹操八十三萬大軍揮師南下,發動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戰。赤壁之戰,是三國曆史的關鍵性戰役,倘若曹操此戰告捷,那天下便沒有了三國,曹操定然趁勢一統天下,廢漢稱帝。可蒼天偏不遂曹操所願,縱使曹軍在數量上有著數十倍於孫劉的覆蓋性的優勢,可赤壁戰果仍如大家所料:孫劉以少勝多,曹操戰敗重挫。

曹操戰敗“宣言”

將者,如果不經歷幾次敗仗,如何知道怎麼去打勝仗。這個世界上從來就沒有百戰百勝的將軍,只有敗而不殆、敗而益勇,並且最終取得勝利的人。

失敗是個好事,失敗能教會我們如何成功。失敗能教會我們如何取勝。失敗能教會我們如何取天下。

赤壁重創之後,曹操甚是狼狽地回到南郡大營,並在大營中發表瞭如上之“戰敗宣言”。“宣言”之後,曹操自覺天命所限,一統天下的志向恐將需要更長時間——可能是一代、兩代、甚至是三代的人共同努力才能實現。於是回到許昌後,曹操便著手開始培養下一代的接班人,這便拉開了以曹丕為核心的奪嫡之序幕。

《七步詩》的背後,是曹丕一手策劃的奪嫡之爭


02曹衝稱象,或引來殺身之禍。曹丕為奪嫡以毒蛇加害於曹衝

在曹操的諸多兒子當中,當屬曹衝最為聰穎。一直以來,曹衝的名氣也是響徹古今,我們在小學課本中便學習過曹衝稱象的故事,這個內容在史書《三國志.魏書》裡面,也有著詳細的記載:

《三國志.魏書》:鄧哀王衝字倉舒。少聰察岐嶷,生五六歲,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時孫權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訪之群下,鹹莫能出其理。衝曰: 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稱物以載之,則校可知矣。 太祖大悅,即施行焉。

如記載中所言,曹衝在五六歲時便已經展現出“天才少年”一般的聰明和睿智,並且憑藉著“石頭稱象”的故事而名震四方。曹操也因此對曹衝視若珍寶而寵愛有加。但殊不知,曹衝機智“稱象”之時,卻給自己引來了七年之後的“殺身之禍”。

赤壁戰敗後,曹操發現了司馬懿的才華,於是將其帶回許昌,並命其為曹衝的老師。曹操此意已十分明瞭:

即欲將曹衝冊立為世子。

此舉徹底激發了曹丕內心深處的不滿和怨恨。曹丕素來抱有帝王之志,對於世子之位更是垂涎已久。在看出父親曹操無意於冊立自己為世子之後,曹丕便開始籌劃和實施著“煮豆燃豆萁”的奪嫡之計。

在相府中,曹丕命人將毒蛇暗中放入曹衝的寢房,並在相府中作出毒鼠傷人的假象以掩人耳目。果然,毒蛇將曹衝咬至重傷,而眾人多以為是毒鼠所為。為了證明曹衝是被毒鼠所傷,煞費苦心的曹丕還使用了連環“苦肉計”,作出了自己同樣被毒鼠咬傷的“真相”。誰知這一切曹丕看似可以瞞天過海的陰謀舉動,始終都沒有逃得過荀彧和曹操犀利的眼睛。當曹操知道曹衝是被曹丕陷害之時,曹操火冒三丈,可為了顧全大局,曹操選擇了息事寧人就此作罷。而可憐的曹衝因中毒太深最終無力迴天。

曹衝之死,正如司馬懿所言,實屬必然!因為曹衝自幼聰慧,他的聰明才智超過了所有兄長,他所得到的恩寵也超過了所有兄長,故而曹衝被害實屬必然,只是在於時間的早晚罷了。

《七步詩》的背後,是曹丕一手策劃的奪嫡之爭


03曹操許昌封王,曹丕發動政變奇襲世子之位

曹操大敗西涼軍之後,群臣力諫漢獻帝要求封王於曹操,此舉卻遭到曹操心腹荀彧的不從。於是曹心一狠,便暗中賜死荀彧。眼看著父親曹操已經封王,而世子之位也亟待新主。於是曹丕翻手為雲,自導自演策劃了一場“賊喊捉賊”的宮廷政變。

當曹操帶著曹丕憑弔荀彧之時,曹丕早已暗中命令耿紀率兵進攻曹操寢居五鳳樓。千鈞一髮之際已然到來,於是曹丕率兵上前親剿耿紀,在父親曹操面前儼然“成功護駕”。如此雕蟲小技,沒兩眼便被曹操看破,曹操一怒之下,斬殺了曹丕手下參與“護駕”的數位文臣。

曹丕如此“用情頗深”,自是讓曹操猶如吃了幾口黃連一般有苦難言。自從曹丕毒害曹衝以來,曹操對曹丕就已經懷恨於心,倘若不是為了顧全魏室一統天下的“香火”,說不準曹操真會手刃曹丕以“大義滅親”。可是曹操最信任的另外兩個兒子當中:曹彰喜武厭文,難堪世子之位;而曹植卻喜文厭武,同樣難堪世子之位。得此曹丕一頓“猛虎操作”,曹操深知曹丕志在天下而心狠手辣。可再次權衡利弊以後,曹操最終釋懷,冊立曹丕為世子。

《七步詩》的背後,是曹丕一手策劃的奪嫡之爭


04“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在曹丕的逼迫下,曹植“七步成詩”

曹操自陳留起兵之後,便身經百戰。後來更是憑籍“天子”之名,征討四方。曹操戎馬一生,早已身心俱疲。諸事操勞之餘,早已患上頭痛之疾。而以曹丕為核心的世子之爭,致使曹氏兄弟手足相殘的畫面,更是讓曹操憤恨不已,沉鬱寡歡。之後,曹操在拒絕了孫權上諫請其稱帝的提議之後,頭痛之疾轟然爆發,在憤恨中曹操最終釋然傳位於曹丕,而後便撒手人寰,結束了其傳奇的一生。

得知父王歸天,曹彰率領十萬大軍準備入城奔喪。曹丕惶恐曹彰欲與之爭王,便命司馬懿前去說服曹彰交出兵權。在司馬懿的遊說之下,曹彰最終交出兵權,退出了“魏王”之爭。

此時的曹丕已成新的魏王,如今更是軍權在握。時下曹丕若想取曹彰和曹植的性命,也定然如探囊取物,垂手可得。但如今曹彰已交出了兵權,已經不足為慮;而曹植卻才華橫溢,在朝中仍有數多黨羽。為了除卻後顧之憂,曹丕欲將曹植置於死地。

次日,在殿堂之上,曹丕命曹植七步之內以“兄弟”為題賦詩一首,若賦得成,則貶之;若賦不成,則殺之。此時的曹植心如刀割,他一邊踱步,一邊回想著曹氏兄弟之間的種種,不禁酣然淚下。於是在第六步之時,曹植便賦成了《七步詩》如下:

《七步詩》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詩即成,滿朝文武皆為之動容。曹丕也應詩淚下,於是最終赦免了曹植的死罪,將其貶為安鄉候(今湖南常德安鄉縣)。

《七步詩》的背後,是曹丕一手策劃的奪嫡之爭


05解析曹植《七步詩》的藝術手法

《七步詩》之所以能夠流傳千古,除了因為其中蘊含著三國的歷史典故之外,更在於詩中的內容、意境以及詩詞背後的藝術表現。

詩中前兩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中,詩人採用了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先將“兄弟”暗喻成“豆”和“豆萁”,再將豆子在鍋中沸騰的景象比喻成“豆”在“哭泣”,同時給予了豆子以“人物”的生動形象。後兩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則進行了託物言情:藉助“豆萁煮豆”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手足相殘”的譴責和悲憤之情

這首《七步詩》是一首標準的五言絕句,詩人曹植更是五言絕句的奠基人,他創作了大量的五言詩,實現了漢代樂府詩到文人詩的過渡和轉變。曹植之後,五言詩便得到了蓬勃發展,更是在唐朝時期達到了發展高潮。

結束語: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在一步步的計算和發展之中,公元220年,曹丕終於廢漢稱帝,結束了漢朝405年以來的統治,建立了真正意義上三國時期的魏國。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