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坚的原名叫普六茹坚,李世民原名叫大野世民,事实真的如此?

史事春秋


晋朝这个比较畸形的王朝,在西晋被北方什么鲜卑啊,什么匈奴啊,什么羯啊,什么鲜卑啊、羌啊、氐啊这些个原来待在北方和西北方的少数民族给搞死了之后,司马睿跑健康去建立了东晋之后,然后整个北方就悲剧了,今天我造反当了皇帝,然后第二天又是另外一个。北魏原本有那么个统一全国的机会的,但事情就是那么神奇,原本北魏压着东晋打,但后面两个个国家皇帝换来换去,而且基本差不多都是同时换的,然后东晋突然就开始压着北魏打了。后面北魏内乱,整个北方就更乱了。整了个十六国出来。

然后到了西魏和北周,杨坚的老爸正好是这两个朝代的军事贵族,祖上是汉朝大佬杨震,更古老是西汉初分了项羽尸体的杨喜。

北周武帝的时候他老爸就已经封国公了,等到了北周宣帝的时候杨坚就开始进入朝堂核心了,等到了北周静帝,哎,你看你当北周皇帝也就这样了,我杨坚德才兼备,无论那个方面都比你出色,所以我不当皇帝,那这世界上就没有人有资格当皇帝了。于是静帝屁颠屁颠的同时“心甘情愿”的把皇帝位置让出去了。

杨坚当上皇帝之后,一想我祖上都是汉人,也是汉姓,先前我在你们这些北方少数民族的统治下,你赐给我家“普六茹”的鲜卑姓,那我没办法拒绝,而且那时候为啥要拒绝呢。现在我当皇帝了,你们都是弟弟了,我自然是不能再用这个名字了,毕竟南方还有大批汉人等我回去呢。

而李家,李虎当时很牛皮,也被赐了个姓。后面杨坚称帝改回来之后,这李家一想,对啊,天都变了,还叫这个“大野”干啥。我李虎要是还叫大野虎,我李渊还继续叫大野渊的话怎么来笼络广大的汉人们?

我作为天生的必然要统一天下的皇帝怎么能是个外族人呢?所以必须得改回来!

至于李世民,他表示那和我没关系。我出生的时候大野这个名字都不知道被他老爸扔那个疙瘩里了。


春光乍泄嗷


感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很有意义。

开宗明义:杨坚的原名就叫“普六茹坚”,“杨坚”这个名字是他称帝后才用的;李世民的原名,也是“大野世民”。

可能有好多人以为我在瞎掰,但根据历史事实,的确是这样。不信?且听我细细道来。

杨坚姓“普六茹”

杨坚是隋朝开国皇帝,他本来是后周大臣,后从孤儿寡母手中夺过权力,一跃成为九五之尊。

那为何杨也姓“普六茹”呢?这与他的身份有关。原来呀,这与杨坚的父亲有关。杨坚的父亲名叫杨忠,在西魏时期,杨忠得到丞相宇文泰的重用,随宇文泰南征北战,劳苦功高,因为这些军功,他随后被封为“征西将军”、”骠骑大将军”,又被赐姓

普六茹氏,因此,杨忠又叫“普六茹忠”。

杨坚诞生后,当然也要随父亲的姓,于是便有了“普六茹坚”这样的名字。

李世民本来姓“大野”

事实上,隋文帝杨坚与唐朝开国皇帝李渊是亲戚关系,杨坚是李渊的姨夫。

而要讲到李世民的姓氏问题,必须得回到西魏时期,西魏时,有一个人叫李虎,是一位八柱国之一,他也征战中取得赫赫战功,皇帝一高兴,就给他赐姓“大野”,于是便有了“大野虎”之称。

李虎是李渊的祖父,而李世民又是李渊的儿子,子承父姓,这没毛病吧?于是李世民也叫“大野世民”。

写在最后

李世民也就是唐太宗,他虚心纳谏,关心百姓疾苦,在他的治理下,唐朝兴旺发达,成为有名的治世,被人誉为“贞观之治”。

通常我们认为,盛极一时的唐朝是汉族人建立的,但其实并不是这样。唐朝统治者,他们也有少数民族血统,一定程度上,是鲜卑族的后裔。

唐朝统治者中,有父亲死了,儿子娶其母亲的习俗,这就是典型的鲜卑族旧俗。如杨贵妃本来是唐玄宗儿子的媳妇,但当父亲的唐玄宗却讨来做了妃子。

我的回答完毕,如有不当之处,请帮我指出来,谢谢。


小江侃文史


如果有人说隋文帝杨坚曾用名普六茹坚,唐太宗李世民曾用名大野世民,你信吗?

其实这还真不是无凭无据的瞎忽悠,杨坚确实叫过普六茹坚,只是李世民的大野姓氏是其曾祖父李虎曾用姓氏。这一切我们还要从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汉化改汉姓说起。

西晋灭亡后,东晋偏安江南一隅。北方柔然、鲜卑、慕容各部群雄逐鹿,公元439年,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建立北魏,与南朝形成对恃局面。

北魏虽是鲜卑政权,但其素来重用仰仗汉人,于是北魏鲜卑人就逐渐有了汉化趋势。尤其是孝文帝拓跋宏在位期间,实施了彻底汉化措施,不但将都城迁到洛阳,还在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进行改制,甚至还将鲜卑人祖姓改为汉姓,譬如北魏皇族拓跋氏就改为元姓。

据考证鲜卑120姓,只有吐谷浑氏、贺若氏、那氏、庾氏、宇文氏、慕容氏6个姓依旧沿用旧姓,其他姓氏皆改为汉姓。

拓跋宏此举确实有利于中华各民族融合,但也给北魏分裂打下伏笔。后随北魏皇族势力衰退,北魏朝政被位高权重的宇文泰与高欢把持,两人分立北魏拓跋氏后裔为傀儡皇帝,随之将北魏分裂为西魏与东魏抗衡。而西魏与东魏实际掌权者就是宇文泰与高欢。

宇文泰在与高欢二十余年争斗中,曾将西魏劳苦功高的战将封为八柱国。其中就包括杨坚之父杨忠、李世民曾祖父李虎,还有杨坚岳父、同时亦是李渊外祖父的独孤信。

宇文泰虽深受汉文化影响,早已是汉化鲜卑人,但他却将拓跋宏汉化的姓氏复归鲜卑旧姓,同时他还为有功之臣赐疯鲜卑姓氏。杨忠就被赐姓普六茹,而李虎则被赐姓大野。

也许有人质疑杨忠与李虎是否有鲜卑血统呢?其实不管《隋史》记载杨忠出身弘农华阴杨家,还是有人考证杨忠先祖应该是前燕北平郡太守杨铉,杨忠都是如假包换的汉人。

只是后来杨忠之子杨坚,娶了独孤信之女独孤伽罗,那么杨坚之子杨广就有了鲜卑血统。而西魏时期的杨坚使用宇文泰赐姓,被称为普六茹坚就顺理成章了。

还有李虎本为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也是实锤的汉人,只是使用宇文泰赐姓才被称为大野虎。其子娶独孤信另一位女儿,生育大野渊,也就是日后的唐高祖李渊。而李渊本有鲜卑血统,其又娶窦毅之女为妻,那么李世民就有了四分之一鲜卑血统。

宇文泰执掌西魏多年,其势力根深蒂固,亦为北周建立奠定了基础。宇文泰临终前,曾将政事交给了侄子宇文护。转年,宇文护即逼迫西魏恭帝禅位,扶持宇文泰之子宇文觉继位,建立北周。

公元580年,北周宣帝宇文赟驾崩,,只有八岁的宇文衍继位。北周母寡子弱,朝政大权很快就落入了宇文衍的外公杨坚手中。杨坚隐忍多年终于大权独揽,遂对宇文家族旧制大加改革,首先就将宇文泰赏赐的鲜卑姓氏复归汉人祖姓。

由此普六茹坚就成了名正言顺的杨坚,而大野渊也回归祖姓称为李渊。不过当时李世民还未出生,可见李世民从未叫过大野世民。

后来杨坚在妻子独孤伽罗怂恿下,不顾女儿与外孙感受,发动政变取而代之,建立大隋。只可惜隋朝两代而亡,被李唐取代。

可无论朝代如何更替,时代如何变迁,隋唐皇族虽有些许鲜卑血统,也曾有过使用鲜卑姓氏经历,但是按着父系血缘承袭思想传统,隋唐都是汉人政权,普六茹与大野姓氏早已是过眼云烟,不复存在。


岁月静好一世晴天


这确实是事实,只不过这个结论究竟是怎么样的,还有待于商榷,并且这个原因会取这样的名字的原因,并不能忽略他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值得肯定的是杨坚的原名确实叫普六如坚,而李世民只是由于历史发展的,结果被叫做了大野世民,他本人是从来都没有用过这样的名字的,相反倒是李世民的父亲,李渊叫过大野渊这个名字,那么我们可能就奇怪,为什么隋朝和唐朝的开国皇帝会使用这样一个稀奇古怪的名字来作为自己的名讳呢?那要想弄清这样的问题,就得从鲜卑族开始说起。

即鲜卑族大家肯定耳熟能详的,就是北魏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治基础更大的政权,这当中最为有名的皇帝莫过于北魏的孝文帝拓跋宏实行的改革,他在统治期间积极号召全国民众学习汉民族的文化和制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成为了能够与北周对峙的超级强国,在这样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中,汉族人口反而是最多的,因为当时的民族政策相对会比较宽松,统治阶级的上层能够尽可能的做到人为己用,只要有本事都能够为朝廷建功立业。

除了大量的汉族子民在这个朝廷中为自己谋求生存的资本之外,与统治阶层的少数民族通婚也成为了当时一种非常流行的做法,这当中就包括了李世民的亲生母亲。他是北周上柱国窦义和襄阳长公主生出来的女儿,后来也就是太穆皇后,她是典型的先辈人,所以为什么会说李世民他具有胡人血统,主要就是因为从他母亲开始,毕竟他的母亲就是鲜卑人。

当时由于皇帝一直推崇对汉文化的追崇,所以整个国家在对待,只要能够立下功勋的汉族臣子,都尽可能的,多给一些优待,除此之外统治者还会选择使用赐姓的方式,把原本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姓。也就是为什么杨坚他的本名会叫做普六如坚,普六茹就是鲜卑的姓氏,和鲜卑人要想获得冠名,就必须是立下比较大的功能,或者是在当时具备比较高的地位的人物才能够拥有这样的待遇。

后来在隋文帝建立了隋朝之后,就宣布全国范围内原本具有汉族姓氏的鲜卑人可以恢复自己的汉姓,普六茹坚也随之变成了杨坚,大野渊也随之变成了李渊。对于说李世民原名叫做大野世民的说法,其实并没有任何依据,只不过是因为他父亲鲜卑姓氏是大野,所以后人就给他取了大野世民这样一个名讳,他本人是没有用过的。


小芊芊爱历史


在我们现代人看来,杨坚还有李世民,他们似乎都是汉人,但是在一千多年前的时候,人们可不会这么看他们。事实上,无论是杨坚还是李世民,他们两个人所在的家族,从源头上讲都是鲜卑族的贵族。



话说五胡十六国之后,北方最后由北魏重新统一,北魏就是鲜卑族为主。当时北魏乃至后来的东魏西魏北周北齐等,事实上都是鲜卑族的人传承下来的。不过因为在北魏的时候,他们就实行了汉化,所以他们都有一个自己的汉化的姓名,像北魏的皇族当时改姓为元,而北魏皇族原来的姓是拓跋。



同样的杨坚还有李世民,他们也是之前鲜卑族的贵族,也有鲜卑族的姓氏。梁氏家族原来的姓叫普六茹,而李氏家族原来的姓叫大野。不过后来他们两个家族都给自己找到了汉姓的源头,杨坚说他们家族传自于赫赫有名的弘农杨氏,只不过因为军功最后被鲜卑族的皇帝赐姓为鲜卑族的贵族大姓普六茹而已。



而李世民家族也一样,他们找到了一个也是相当强大的汉姓,也就是五姓七族之一的陇西李氏。陇西李氏的一个代表人物李陵由于后来投降了匈奴,所以在少数民族中有很多人都自称是李陵的后代,而李渊李世民他们也自称是陇西李氏的后代,从而让自己的姓氏在中原也变得强大起来。不过中原的那些豪门大族,事实上并不大认可他们,以至于唐朝立国了200多年,唐文宗还在哀叹唐朝的公主不好嫁,而那些豪门大族的女儿别人都抢着要。



我是平安族历史,期待您的关注与点评!


平安读历史


这里是不请自来的守仁君

事实确实如此,杨坚他爹杨忠被赐名普六茹忠,李世民爷爷李虎被赐名大野虎。所以你叫他们普六茹坚和大野世民也没错。

北魏孝文帝时期为了巩固统治开始全盘汉化,但是在迁都洛阳的同时却在北方留下了一大隐患。


北魏起家主要靠部落兵,孝文帝改革后部落兵就发生了分化,跟着皇室南迁的成了虎贲、羽林,和士大夫同列。但是留在北方旧地的六镇兵马则成了镇户、府户,地位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这帮人也保留了较多的鲜卑习俗,基本没参与汉化。

后来因为六镇军民不断受到鲜卑勋贵的欺压,以及北方的游牧民族也频繁侵扰六镇,忍无可忍下北方六镇发动起义。

而西魏的创立者,北周的奠基人宇文泰就是六镇义军之一。在贺拔岳遇害后,宇文泰掌握六镇义军,并打败率侯莫陈悦、曹泥,统一关陇,后来杀孝武帝,立元宝炬为帝,建立西魏。


宇文泰建立西魏后,急需巩固统治,但是问题来了,他的主要武装力量是跟随他进入关陇的六镇军民,这些人完全保留了鲜卑的风俗,传统,让他们接受汉化短时间内是不可能,而他统治关陇又需要保证关陇世家大族的支持,怎么办呢,他就开始搞鲜卑化。

当然,宇文泰的“鲜卑化”历程很机智,也很巧妙,明面上是鲜卑化,实际上搞的还是汉人那一套。甚至他还给自己找了一个老祖宗,周王朝以表明自己的正统地位。在这种情况下,杨坚的父亲杨忠,李世民的爷爷李虎纷纷被赐与鲜卑姓。


守仁读仁


徒手杀虎的西魏猛将杨忠

要想说清楚杨坚的小名普六茹坚,必须先梳理下他的族谱。据有史可查的资料显示:东汉太尉杨震→八代孙为北魏时的北平太守杨铉→武川镇司马杨元寿→太原太守杨惠瑕→平原太守杨烈→建元将军杨桢→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仔细论起来他也算是老江湖,一生共经历北魏、西魏、南朝梁、北周四个王朝,其中普六茹的姓氏为西魏恭帝赏赐,用来表彰他为西魏建立出生入死的功劳!

魏恭帝初,赐姓普六如氏,行同州事。——《周书》

据《周书》记载杨忠的相貌类似关羽,身材魁梧有七尺八寸,下颌是红彤彤的飘逸胡须,从少年时期就暂露出飞凡的武艺。那一年他刚满18岁于泰山游玩,恰逢南朝的梁兵攻打泰山,结果不幸被虏至江南长达五年。其后跟随梁朝的北海王萧颢打进洛阳,心向北魏的杨忠与尔朱度律取得联系,携手将侵犯洛阳的北海王萧颢一网打尽。

——杨坚之父杨忠「507——568」

公元535年昔日强盛的北魏分裂成东、西二魏,杨忠则坚定的陪着独孤信拥立元宝炬为帝,迅速迁都沃土遍野的关中长安,这就是历史上的西魏王朝。可惜好景不常在,于西魏有开天辟地功劳的杨忠,被朝中的小人谗言所伤,在穰城陷入东魏的重重包围,却迟迟等不来援兵,最后杀出血路和独孤信投奔南朝梁代。

——西魏「535——556」

时光悄悄的在流逝,西魏大统三年的朝堂,北周太祖皇帝宇文泰逐渐掌握政权,杨忠与独孤信才得以返回西魏。同年十月两人陪同宇文泰狩猎于龙门,当时有一头白额金毛猛虎扑至帐前。千钧一发之际的时刻,杨忠一个箭步左手夹住老虎,右手抽其舌头流血而亡。那时候的人称呼猛兽为揜于,宇文泰赞赏他胆大赐其字为揜于。

天和三年,以疾还京。高祖及晋公护屡临视焉。寻薨,年六十二,赠太保、同朔等十三州诸军事、同州刺史,本官如故。——《周书》

在杨忠生命剩下的数年中,他平定了侯景的北伐,击退东魏的屡次扰边,侍奉北周太祖、孝闵帝二君,在天和三年因病折返京城,最终驾鹤西去享年62岁!

李世民原来亦叫大野世民

刨根问底过后,原来大野这个姓氏和李虎有关,至于他和李世民的关系请看:凉武昭王李暠→李歆→李重耳(北魏弘农太守)→李熙(于武川担任金门镇将)→李天赐(担任西魏幢主)→李虎(西魏八柱国、被赐大野氏)→李昞→李渊(唐高祖)→李世民(唐太宗),从上面一连串的叙述得出李虎是李世民的曾祖父。

李虎的生活轨迹和杨忠、独孤信是重合的,而且三人是连襟的关系,李虎之孙李昞与杨忠的儿子杨坚,分别娶了独孤信的两个女儿为妻,并且一同辅佐北周太祖宇文泰,最后同在西魏恭帝分别被赐姓氏大野、普六茹。

——李渊的祖父李虎「?——551」

少时风流倜傥,志向远大。喜爱读书,精通骑射。广交朋友,乐善好施。最初追随太保贺拔岳,深受重用,从平元颢之乱,打败万俟丑奴。贺拔岳遇害后,打算拥立贺拔胜继任,追随宇文泰平定叛乱,并抵抗东魏进攻,成为西魏八柱国之一,赐姓大野氏,拜为太尉,封陇西郡公。权位荣盛,莫与为比。

李虎的谥号也因时代变迁而变动,西魏大统十七年(551年)因病去世。北周保定年间,追封唐国公,谥号为襄。武德元年(618年),其孙李渊建立唐朝后,追谥为景皇帝,庙号太祖,葬于永康陵

综上所述,皇帝赏赐大臣姓氏与赐婚、加九锡等特权一样,都是为了笼络功勋卓著大臣的不二法宝,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皇权的旁落,这点从二人的子孙分别建立隋朝和唐朝就能看出来!

——END——


惜缘小历史


都是那个北周的鲜卑化造成的,鲜卑族在匈奴西逃后大量的南下归汉,来了不多久就汉化了,说汉话,改汉姓,然后北魏孝文帝为了尊重大部分鲜卑贵族的利益也开始汉化,但是总有一部分少数的是反对汉化,等到了北周时的统治阶级为了建立拓跋鲜卑的什么府兵制,把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什么的全都鲜卑化了,汉族的改姓鲜卑姓氏,杨坚,李渊就是这时改的鲜卑姓,原来鲜卑族汉化的有的是改回原来姓氏,有的是皇帝直接赐姓,有的不知是什么原因直接改了别的鲜卑姓,比如李贤李敢李穆三兄弟,他们最早是拓跋鲜卑人,汉化改姓李,鲜卑化后,只有老三李穆改回拓跋,老大老二姓的是别的鲜卑姓,然后到了杨坚建立隋朝后又汉化改回汉姓的,在这一过程中,后人是无法通过他是汉姓来判断他最早是鲜卑人还是汉人的,只能说最后他们都是汉族人了!比如大唐李家,我认为他的家族在李治之前,包括李治,是完全的鲜卑族,后面有了武则天,后面的皇帝才有可能有的汉族血统,这里的关键是武则天家原来是汉族还是鲜卑族谁又知道啊


三叶草31415926


隋文帝杨坚出身弘农杨氏家族、唐太宗李世民出身陇西李氏家族,这是史籍中记载相当明确的!弘农杨氏家族的祖上是西汉时期的丞相杨敞,自其玄孙、东汉时期的太尉杨震始,弘农杨氏家族走向了第一个鼎盛时期,杨震与其子杨秉、孙杨赐、曾孙杨彪并称“四世三公”。此后,弘农杨氏家族一直都是显赫的世家大族,直到隋王朝时又一次走上了巅峰,而且是最巅峰!顺带说一句,前面提到的那位杨彪正是小说《三国演义》里被曹操杀了的杨修的父亲。

陇西李氏家族的祖上是战国时期秦国司徒李昙的长子、陇西郡守李崇。李崇的次子李瑶曾担任南郡郡守、封狄道侯;其孙李信曾担任大将军、封陇西侯。而这,正是陇西李氏“陇西”的出处,既指郡望、又指世爵。再顺带说一句,汉王朝著名的“飞将军”李广也同样是出身陇西李氏家族。换言之,陇西李氏家族自秦王朝开始就已经是显赫的名门望族了……彼时的鲜卑人在干嘛?还在匈奴的压迫下“牧马放羊”呢!

所以说,隋文帝杨坚原本就姓杨、唐太宗李世民也原本就姓李,包括杨坚的父亲杨忠、李世民的曾祖父李虎亦然,他们都是实打实、如假包换的汉人!从来都不是鲜卑人……当然,他们的母系存在鲜卑血统也是事实,但中国古代自原始社会之后从来都是只认父系、不论母系,不是吗?西汉时期的张骞滞留匈奴期间就曾经和匈奴女子生下了两个儿子,但这两个儿子仍然是汉人而不是匈奴人!

“普六茹氏”“大野氏”的来历

虽然隋文帝杨坚的父亲杨忠和唐太宗李世民的曾祖父李虎都是汉人,但他们曾经改姓“普六茹氏”和“大野氏”也的确是事实,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虽然祖上是汉人,但杨忠和李虎这两支弘农杨氏家族后裔却长期在鲜卑政权效力。自北魏孝文帝元宏改革开始,鲜卑人实际上是处于一个不断汉化的过程中。不仅汉人百姓无须改用鲜卑姓氏,连鲜卑皇族的姓氏都由拓跋氏改为了汉姓元氏!但是,到了南北朝北周时期,这一切又变了……北周的“开国皇帝”宇文泰内心颇为抵制汉化,为了在乱世中占据一席之地,宇文泰选择了恢复本民族的野性!在宇文泰主政西魏期间,这种苗头就已经显现的相当明显了。宇文泰曾下令恢复鲜卑人早年间的军事部落组织并改汉姓为胡姓,作为宇文泰“左膀右臂”之一的杨忠自然响应“主子”宇文泰的号召!于是,经西魏恭帝元廓(拓跋廓)赐姓,杨忠改姓了“普六茹氏”,与此同时期的唐太宗李世民的曾祖父李虎也被赐姓了“大野氏”。

换言之,无论杨忠还是李虎,他们本来就姓杨、李,之所以改名“普六茹忠”和“大野虎”,说白了就是一种“逆潮流而动”,是杨忠和李虎为了迎合上峰、向“主子”宇文氏家族“表忠心”而已!既然“主子”赐鲜卑姓氏,那我们就姓“普六茹”和“大野”呗……于是,杨忠的儿子杨坚出生后叫做“普六茹坚”、李虎的儿子李昺出生后叫做“大野昺”,仅此而已,与祖上的姓氏无关、与民族无关……甚至包括名字,都出现了严重的鲜卑化倾向。如隋文帝杨坚的鲜卑小字叫那罗延,甚至到了隋王朝时期仍然如此,唐王朝的隐太子李建成的鲜卑小字叫毗沙门!

隋文帝杨坚篡位建立隋王朝前后,为了与鲜卑人和北周政权撇清关系,下令胡化的汉人重新改为汉姓。自此,“普六茹坚”又成了杨坚,而杨坚的连襟“大野昺”也重新成了李昺!至于他们的儿子“普六茹广”和“大野渊”,自然也便成了杨广、李渊,当然也包括那位后来被废的皇太子杨勇。换言之,或许在北周时期出生的杨勇、杨广和李渊还曾经短暂用过鲜卑姓氏“普六茹氏”和“大野氏”,在隋王朝建立之后出生的李建成、李世民肯定是不会再用“大野氏”为姓的!所以,说唐太宗李世民叫“大野世民”显然有些牵强附会了……

综上所述,无论隋文帝还是唐高祖、唐太宗,他们原本就姓杨和李,出身弘农杨氏和陇西李氏家族,是如假包换的汉人。但因为政治因素,身处北朝政治漩涡之中的杨忠、李虎等人不得不迎合北朝统治者的“胡化”政策,无论是为了攫取更大的政治利益也好、为了向“主子表忠心”也罢,反正他们都改为了鲜卑姓氏“普六茹氏”和“大野氏”。隋王朝建立前后,这些“鲜卑化”的汉人又在隋文帝杨坚的主导下迅速恢复了汉姓!说到底,这一切完全是政治因素使然,并不是提问者所谓的“杨坚原名普六茹坚”。至于唐太宗李世民,他生于隋王朝,早已不需要姓“大野氏”了,又怎么可能叫“大野世民”?作为北朝汉人“鲜卑化”的“尾巴”,隋王朝仍然存在一些鲜卑化的东西,如唐王朝隐太子李建成的小字毗沙门,实际上就属于这一类遗存。


农民工歪说历史


如果有人说:隋朝的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的名字可以叫“普六茹坚”,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可以叫“大野渊”,其最伟大的君主唐太宗李世民的名字可以叫“大野世民”。

听到这话,请先不要惊讶和反驳,虽然历史上没有出现过这种奇葩的叫法,

但如果追溯杨、李两家的家史,特别是他们祖先改姓的那段往事,这么叫也是有道理的。

而这段有趣的历史,要从鲜卑族的南迁说起。

一、鲜卑人的改姓与赐姓

在历史上,少数民族通过移民或战争等方式迁居中原,是比较常见的现象。而一旦完成内迁,紧接着就要面临民族融合的问题。

西晋永嘉之乱以后,原本世代居住于大兴安岭的鲜卑人趁机开始陆续南迁到了黄河流域,其中就包括赫赫有名的慕容部、宇文部、拓跋部、吐谷浑等。

而他们也都先后建立了自己政权,比如慕容氏的燕国,拓跋氏的北魏等等。这里,我们重点说说北魏。他们的汉化最为成功。

北魏在太武帝拓跋焘在位时统一北方,成为中原霸主。孝文帝即位后,又将首都从平城迁到了洛阳,以便推行他的汉化改革政策。而改革的重要环节,就是改汉姓!

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出于与汉人通婚、杂居的需要,号召把鲜卑的复姓改成单姓,他自己首先以身作则,

把“拓跋宏”改为了“元宏”。

据历史学者统计,在这场“改姓运动”中,鲜卑有史可考的120姓,仅有吐谷浑氏、贺若氏、那氏、庾氏、宇文氏、慕容氏6个姓没有改,其他全部被改为了汉姓。今天的“那氏”、“庾氏”可以考证一下,自己是否有鲜卑血统呢?

孝文帝的改革虽然使得胡汉之间的界线开始逐渐消弭,但却给北魏的分裂埋下了种子。

公元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这一时期,又流行起了赐姓,一些功勋卓著的文臣武将,开始被皇室赐姓。

而被赐姓者,是以汉族大臣居多,因为他们本身就是汉姓,所以被赐之姓就是皇室们的胡姓了。

而杨李两家当时的“掌门人”杨忠和李虎,就是在这一时期被赐姓。

二、杨忠和李虎改名

杨忠是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他是地地道道的汉人隋文帝杨坚的父亲,后来被尊为隋太祖。

杨忠原来是北魏军人,后来因武艺高强、战功赫赫,被封随国公。在西魏恭帝时,他还被赐姓为胡姓“普六茹”,也就是说他原本是一个汉人,却被赐了一个鲜卑族的姓氏。

《北史》:“魏恭帝赐姓普六茹氏,行同州事。”

李虎是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也是地地道道的汉人。他是唐高祖李渊的祖父,被尊为唐太祖。

李虎出身显赫,是十六国时期西凉开国君主李暠的五世孙。需要说明的是,西凉虽然是十六国之一,但却是由汉人建立的国度。

跟杨忠一样,李虎在西魏时期同样因战功被赐胡姓“大野”。

《旧唐书》:“皇祖讳虎,后魏左仆射,封陇西郡公,与周文帝及太保李弼、大司马独孤信等以功参佐命,当时称为‘八柱国家’,仍赐姓大野氏。”

所以,因为西魏皇室的赐姓,杨忠也可以叫“普六茹忠”,李虎也可以叫“大野虎”。而作为他们的后代,按道理讲,

杨坚是可以叫“普六茹坚”的,而李渊可以叫“大野渊”,李世民也可以是“大野世民”。从这段历史上看,这种说法并没什么不妥。

不过,为什么这种叫法后来并没有成真呢?

四、恢复汉姓

在西魏时,杨忠和李虎皆被赐予“胡姓”,但到了北周末年和隋朝初年,所有原来被赐姓者,皆被要求改为了原姓。

《周书》:“诸改姓者,悉宜复旧。”

《隋书》:“己前赐姓者,皆复其旧。”

至于改回原姓的原因,当然很好理解:当年这些被赐姓者,大多本就是汉人。

当西魏灭亡、北周衰落之时,因为时过境迁、时移世易,他们就没有必要再跟着姓“胡姓”了,而是要恢复自己本来的汉姓。特别是彼时已经手握重权的杨坚,随时都能篡夺帝位,肯定是要把自己本来的姓给改回来的。

所以,在历史上也就没有出现“普六茹坚”和“大野渊”、“大野世民”,这种叫法,实际上是对于杨、李两家改姓这段历史的误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