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單晶光纖研製與應用研究取得進展

激光單晶光纖是介於傳統固體激光器所用的塊體晶體與光纖激光器所用的玻璃光纖之間的新型增益介質,是將晶體材料製備成為纖維狀的單晶體,直徑在幾十微米到2毫米之間。它繼承了單晶材料的理化性質、光學性能和光纖材料的形態特徵,具有熱導率高、散熱效率高、非線性增益係數小等優勢,這使得以單晶光纖為工作介質的激光器件可以兼具固體激光器的高峰值功率與光纖激光器的高平均功率。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研究員蘇良碧、武安華帶領的科研團隊,通過與國內外同行的通力協作,研製了新型激光加熱基座(LHPG)單晶光纖生長爐,併成功製備出直徑0.2 mm、長度710 mm 的Yb:YAG單晶光纖。該單晶光纖長徑比>3000,直徑波動在±5%以內,在目前已知國內同類單晶光纖中具有最高的長徑比,且表現出可彎折的柔韌特性,有利於實現全固態、高緊湊型高功率激光器件的製備。

材料高通量製備技術可有效加速材料研發-應用進程,被列為“材料基因組計劃”的三大技術要素之一。該團隊通過改進多坩堝下降法技術,設計特殊的甚多微孔石墨坩堝,實現了稀土摻雜CaF2、SrF2等氟化物單晶光纖的高通量製備,單爐次製備的單晶光纖數量達到102量級,並可在同一爐次製備不同摻雜濃度、不同直徑的單晶光纖,單晶光纖的直徑範圍為0.9~1.9 mm,最大長度達到60mm。該“甚多微孔坩堝法”製備技術一方面可以在幾乎相同的實驗條件下一次性開展多組分、不同形態單晶光纖的高通量製備,提高實驗結果的可靠性、重複性與效率,另一方面也為這一具有潛在應用前景的中紅外單晶光纖的大批量製備提供了技術基礎。通過與山東師範大學教授劉傑團隊合作,研究人員採用摻雜濃度3.0 at% ~ 4.0 at%的Er3+:SrF2和Tm3+:CaF2單晶光纖,分別在中紅外2.8 μm和1.9 μm波段實現了激光效率最高為34.9%和64.4%的連續激光輸出。

相關研究工作以簡報的形式發表在《人工晶體學報》(人工晶體學報,2020, 49: 175),和國際學術期刊《光學材料》、《光學快訊》(Optical Materials, 2019, 95: 109255; Optics Express, 2020, 28: 6684-6695)上。

以上系列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61635012)和中科院戰略性先導專項(XDB16030000)、裝備研製項目(YJKYYQ20170019)、重點國際合作項目(121631KYSB20180045)的資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