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約“雲”端 上好“雲課堂”

本報記者 袁欣

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得師生們都“蝸居”在家,無法正常返校。此時“雲”端上的線上教學不僅需要學生去適應,對教師來說也是一種全新的挑戰和嘗試。不少教師角色轉換極快,從網上購買了教材教輔及直播工具,備課時更是精益求精。從最初的“零經驗”到現在較為適應,他們不斷研討,進行“頭腦風暴”,於是一個個問題被解決,一個個經驗被共享。面對家長對線上教學的點贊與牢騷,他們也在不斷改進和提升,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教師們在提高學生上課積極性及自身線上授課能力等方面都做出了哪些努力和改變吧!

相約“雲”端 上好“雲課堂”

李阿靜:(新區文家明德小學教師、全國優秀教師、陝西省學科帶頭人、陝西省教學能手)

疫情來襲,在線教學全面開啟,對每一位老師來說,這都是一場新的戰“疫”,如何提升學生線上學習的興趣及效果?我認為:提升自身學習力,熟練掌握多種網絡平臺的操作方法,確保教學流暢;深挖教材,精心設計,結合線上教學的特點,採取多樣的呈現方式,比如:直觀演示、微課推送、課件展示等;注重課堂組織,提前“約法三章”,構建嚴謹、和諧的課堂氛圍;課堂語言力求生動簡潔、富有感染力,問題精準,環環相扣,適時安排課堂互動,激趣利導;“線下”及時反思,研磨提升,作業科學設計,耐心答疑解惑,提質增效。

為了更好地開展線上教學,我們應該在網絡平臺的操控、教材的挖掘、學情的把握,語言的組織力和藝術性、課後的反思上不斷探索,創新作為。

相約“雲”端 上好“雲課堂”

梁偉:(王益區紅旗街小學教師、陝西省第六批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

有壓力才有動力。我們要面對的不僅是學生,還有學生背後的家庭及隨機聽課的教研員。在這種“家長式監控”下,我們的備課、上課必須以十二分的認真來進行。從課堂活動的開展到作業的設計等進行細緻的研究,對一句話該如何說、一個問題以怎樣的形式提出等都會反覆推敲和打磨;課後在工作群內進行及時的反思和再次研討。

網絡上的名師課堂、名師片段、教學設計、PPT等都是我們可以借鑑的資源;做好教學活動設計,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發現問題的能力,進一步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的學習變成持續性的思考和探究;教師應提前進入直播間,播放音樂暖場,檢查麥克風,查看學生出勤等。課後,要求所有學生對當堂課程內容進行整理和回顧,家長協助進行反饋。每天課堂結束後,做好學生的跟蹤反饋,及時掌握學生的學情,做到特殊學生特殊對待,集中問題集中解決,個性化問題一對一解決。通過不斷的網絡教學實踐檢驗,反思研討,自己的教學水平也在不斷提升。

相約“雲”端 上好“雲課堂”

王芳:(耀州區錦陽路寺溝初級中學教師、耀州區教學能手)

因為疫情,我們所有師生度過了一段“雲課堂”的特殊時光。不同於傳統的面對面式的教學,師生們需要隔著屏幕來教學互動。線上教學已經進行了一個多月,我和學生雖然隔著屏幕,缺少了面對面的交流,但是真正教學上的互動卻只多不少。

線上教學以來,我的授課方式是直播+錄播。錄播課主要為學生答疑,我從學生的作業,翼課網的同步預習和練習中發現學生在知識上的漏洞,錄製微課解決學生的疑惑。我要求學生們聽不懂的地方去看回放,或者直接發私信給我,我會幫他們一一解決。每天的作業我會通過釘釘的家校本和翼課網的後臺數據及時查看批改,發現每個學生問題,將所有問題再次集中到第二天的備課中,真正做到了有針對性的備課上課。

如何進行線上分層教學是我要解決的當務之急,希望通過向其他優秀教師學習,使自己的授課能力更加精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