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马长期待在水中,它们是游泳健将吗?不,它们其实是在水底蹦跶

河马是一种大型的半水生动物,生活在非洲撒哈拉以南的河流或者湖泊沼泽中。河马可以在各种古老的非洲民间传说中找到,如同其名字,河马与“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它在希腊语中的名字实际上是“水马”的意思

。不过。河马与“马”就没有那么深的联系了。

河马长期待在水中,它们是游泳健将吗?不,它们其实是在水底蹦跶


河马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

河马外形并不像马,反而更像一头猪,曾经自然历史学家透过大臼齿样式的相似性将河马与猪分类为同一群。但实际上河马和鲸豚类的亲缘关系更近一些,两者被认为有一个共同的祖先。因为根据诸多证据,包括血液蛋白质、分子系统发生学、DNA与化石纪录,都显示河马现存关系亲缘最近的类群为鲸豚类。同时,最新的理论认为河马与鲸豚的半水生共同祖先最早于6000万年前与其他偶蹄类动物分化,而河马与鲸豚之间则是于5400万年前形成两独立的演化支。

河马长期待在水中,它们是游泳健将吗?不,它们其实是在水底蹦跶

图自维基百科


河马明显的标志之一就是一个巨大的灰色桶状身体,全身皮肤裸露,呈深灰色与肉红色相间。体长可达5米,体重可超过4吨,由短而结实的腿支撑。河马也是除了鲸豚类以外现存最大的偶蹄目,在非海洋动物中,河马的平均体型仅次于 3 种大象、白犀和印度犀。雄性河马终其一生都会不断成长,而雌性河马大多于25岁时达到最大体重。即便看起来河马行动笨拙,但它们仍旧可以以30km/h的速度进行冲刺。

此外,河马中最大的鲜明特征还有它们巨大头和下颚。河马的头部约占它全身重量的三分之一,它的大嘴可以张开到150度,两颗长到50厘米长的犬齿每个重达3公斤。它们常由十余头组成群体,有时也能结成上百头的大群,而它们巨大的牙齿和下颚可用于战斗。河马虽然是杂食性动物,看起来好像憨厚可掬的样子,其实它们的脾气并不好,领地意识极强。河马咬力可达2500磅,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动物之一,尤其是处于繁殖期的公河马和处于哺乳期的雌性河马攻击力更是极强,它们是非洲每年杀死人最多的杂食动物。

河马长期待在水中,它们是游泳健将吗?不,它们其实是在水底蹦跶


即使是居住在同一栖息地附近的鳄鱼也时常受到河马的骚扰,尤其是当鳄鱼捕猎的时候进入了人河马的领地,河马就会过来捣乱。不管是鳄鱼捕杀羚羊还是其他来水边喝水的动物,河马都会过来插一脚。当然,它们“搅局”并不是为了“帮助”其他的动物,而是为了保护自己的领地。当河马认为自己受到威胁就极易主动出击,即便鳄鱼逃跑,留下的猎物也会遭到河马的攻击。所以,河马并不是针对鳄鱼,而是所有让它感觉到不安全的东西都会成为攻击目标。

公河马具有领域性,会凶猛地保护自己的河岸不受入侵者和敌对雄性动物的攻击。它们通过排便标记领土,同时张开巨大的嘴露出半米长的牙齿来威胁其他河马。繁殖及生产的权利皆在公河马掌控延伸的水域中。通常一头公河马主宰一小段平均长度为250米的河流,其中包含10只雌性,最大的沼泽可以包含超过100个河马。年轻的单身公河马也可以在当家的公河马的地盘活动,但它必须顺从当家的公河马才可以留下来。如果年轻河马发起挑战,那双方将会发生打斗,并经常造成致命伤害。

河马喜欢水并且也离不开水。

虽然历史上河马曾经被发现欧洲和亚洲,今天他们被限制在非洲撒哈拉以南沙漠。河马常常会在水中待上十几个小时,它们喜欢水,并且更喜欢靠近水的地方草原。

河马长期待在水中,它们是游泳健将吗?不,它们其实是在水底蹦跶

•生理原因。

1、河马对水的利用率并不高,结肠特别的短,因此粪便含水量极高,需要大量的饮水才能满足身体的需求。

2、河马的视力很差,相对来说,在水里它们需要辨识的东西更少,不会影响它们的生活。

3、河马的身体几乎全身五毛,这为水下活动减小了阻力,同时也有弊端。那就是当河马出水接触到空气时,皮肤很容易变干,阳光之下很容易被灼伤或者皮肤干裂。因此在离开水之后就会分泌一种粉红色的油性物质,以此充当“防晒霜”的作用,用来保护皮肤。即便如此,如果河马离开水的时间过长,防晒霜效果有限,也会对河马的皮肤造成影响。

•半水生的生活习性

上文说到,河马虽然归于偶蹄目,但实际上它们同鲸豚的亲缘关系更近,它们的共同祖先就是半水生的。它们有许多极好的适应能力来帮助它们的半水生动物生活方式,河马的脚虽然短小,但其实每只脚上的四个蹼趾,这有助于在水里活动和在光滑的河岸上行走。此外,河马的眼睛、耳朵和鼻孔位于它的头顶。当它们泡在水里的时候,只需要露出头的一部分就可以正常呼吸且及时发现危险,同时还能在烈日下保持凉爽。因此除了进食,河马的所有活动基本都在水里,它们几乎可以一辈子都待在水中。

•水是天然的保护屏障。

河马身体庞大而笨重,四肢短小,在水中可以依靠水的浮力活动自如,但是一旦上岸就会变得十分笨拙。在水里河马拥有绝对的话语权,而当河马从水中冒出来吃草时,它们就会单独活动并且没有领域意识。它们会在夜间沿着标有粪便的路径行进5公里到达它们的觅食地。如果在这段时间之内遇到掠食者(比如狮子),而没办法即使回到水里的时候,就会十分危险。虽然河马的皮层厚达6 cm,同时拥有巨大的牙齿和强有力的下颚,可以保护河马不受掠食者或是同类伤害。当河马被狮子围堵而无法返回水中,随着离水时间越来越久,那么皮肤就会干裂、脱水、体力不支最终死去。

如果在陆地上遇到掠食者能够及时返回水中的话,那么危机即可解除。水帮助河马隔绝了陆地上的绝大部分掠食者,以此保护河马的安全,它们不能离开水。

河马长期待在水中,它们是游泳健将吗?不,它们其实是在水底蹦跶

河马钟爱“泡澡”,在水下也可以活动自如,但它们却并不会游泳。

不管是在动物园,还是在《动物世界》里面,我们看到的河马大多数时间都待在水里。由于它们在水中活动自如,不少人都认为河马是会游泳的。有的网友还笑称如果河马不会游泳的话为什么还要叫河马,不如叫“旱马”算了。不过,河马的确不会游泳,它们应该是在水里蹦跶。

河马长期待在水中,它们是游泳健将吗?不,它们其实是在水底蹦跶

我蹦跶,再蹦跶

曾有研究人员拍摄到河马在水下前进的细节过程,他们发现河马在水中行进的姿态十分的优雅。它们的脚如同船桨一样,可以在水下自由的滑行。研究者认为,河马的体重和骨头密度都很适合在水下,因为利用体积产生的浮力,使得它们有足够的动力在水下轻松前进。当然,在水下前进并不等于河马会游泳。事实上河马每一段时间就需要把头抬到水面上换气,在水下活动的时候用腿在何地蹬动,如同“凌波微步”一般。这个研究同样也为鲸类的起源提供了一些线索,毕竟它们与河马有共同的祖先。有人因此认为,也许鲸起初也是跟河马一样,这样在水底走路,后来才演变成了游泳。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理事刘曦晨也提到:人们往往认为在水里淹不死就一定会游泳,其实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我们所说的游泳是通过调整自己的呼吸,然后用四肢,让自己浮动起来,然后前进的一个过程。如果通过透明的玻璃池观察就会发现,河马其实并没有这样的动作。它们将自己的耳朵和鼻子闭合,然后沉到水底下,实际上是潜到水底行走,而非游泳。

河马能在水中行动,其实主要依靠自己得天独厚的生理构造:河马的皮肤厚,可以借用水的浮力使自己在水中活动自如。当它潜入水中的时候,只需要3-5分钟换一次气就好了。浅水区域,依靠自己的腿移动身体,当到了深水区,就踩着河底,通过四肢蹬地的力量前进。

河马长期待在水中,它们是游泳健将吗?不,它们其实是在水底蹦跶

河马,图自网络

结语:

河马是非洲大陆最大的哺乳动物动物之一,虽然它们的数量在非洲南部和东部的一些国家被认为是稳定的,但在许多其他国家它们正在减少。与其他野生动物一样,河马面临的主要危险来自非法狩猎(肉和牙齿)、自然栖息地的丧失、同人类的冲突等。现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12年哺乳纲红色名录——易危(VU)。



我是辛拾秋,关注我,了解更多动物小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