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讲述职场奋斗的《安家》,但过程中这些育儿真理,你应该知道

最近,一部以卖房子为主题的电视剧《安家》正在火热播出,作为孙俪的老粉丝,这部电视剧自然是不能落下的。

但最近看着看着,就被剧中两个女人气得头疼,一个是潘贵玉,另一个是大表姑奶奶。

潘贵雨是房似锦的妈妈,剧中她多次为了要钱不顾女儿的面子,当着众人大吵大闹,甚至还在女儿的家门口打起了地铺。

看似讲述职场奋斗的《安家》,但过程中这些育儿真理,你应该知道

大表姑奶奶是一个富豪家的穷亲戚,为了钱,不顾惜当初亲戚的援助,守在别人家的房子面前要钱。可以堪称是气到全网口吐芬芳的两个女人了。

看似讲述职场奋斗的《安家》,但过程中这些育儿真理,你应该知道

看似是一部讲卖房子、职场奋斗的剧,但在剧中发生由房子牵扯出来的育儿经,也是不能忽略的。

看似讲述职场奋斗的《安家》,但过程中这些育儿真理,你应该知道


一、 父母的三观,决定了孩子的基础;

剧中有一幕:房似锦和徐姑姑重新自我介绍:你好,认识一下,我是房家要扔在井里没死成的老四,

房四井

听起来会觉得匪夷所思,谁会把刚出生的孩子扔到井里?没错,这个人就是房似锦的亲生母亲潘贵雨,一个极度重男轻女的家庭妇女。

在房家,房似锦排行老四,是家里的第四个女孩子,当她刚生下的时候,作为母亲的潘贵雨头上的防月子病的头巾还没摘下,就决定把孩子扔到井里淹死。

看似讲述职场奋斗的《安家》,但过程中这些育儿真理,你应该知道

好在最后是爷爷抢过来救下了她,而在之后,房似锦就成了房家的提款机器。

在房似锦还是十几岁的时候,潘贵雨就逼着她辍学打工,赚来的钱都用到了自己的小儿子身上,以至于后来房似锦工作业绩突出,年入百万,却依然穿着最普通的工装,过着艰苦的生活。

后来,为了给儿子要房贷,潘贵雨不惜跑到女儿工作的单位去闹,完全不顾惜女儿的声誉,甚至都闹到了网上,让她差点没有了工作。

心理学家弗兰克 卡德勒说过:

生命中最不幸的一个事实是,我们所遭遇的第一个重大磨难是来自我们的家庭,并且这种磨难是可以遗传的。

最开始,很多人都认为潘贵雨的弟弟是个不学无术,整日无所事事的角色,但在后面的剧情中,发现弟弟其实和姐姐的感情很好,而且还总是帮助姐姐。

所以房似锦之所以对潘贵雨那么言听计从,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对弟弟的感激和疼爱。

然而,潘贵雨却在三观里对“性别”有偏见,对儿子百般疼惜,甚至连儿子吃一顿泡面都心疼得不行。却对一直在为家里事奔波忙碌的女儿不闻不问。

看似讲述职场奋斗的《安家》,但过程中这些育儿真理,你应该知道

潘贵雨的区别对待,也给房似锦的成长埋下了厚厚的阴影。作为一个女孩子,她吃东西从来都不是细嚼慢咽,同事都嘲笑她的吃相难看,只因为小时候经常挨饿;

她抢同事的单子,却还振振有词,不懂得和别人怎么样相处,只因为从小到大,她根本不懂得什么是爱。

同理,大表姑奶奶和潘贵雨是同类人。

年轻时的逃难,得到了有钱亲戚的收留,多年的照顾和帮扶,没有换来她的感恩,反而是遭到她背后痴心积虑的分房产。

而她的子女们,在母亲的教唆下,也学着霸占人家房子,张嘴就要5000万,当强盗还当得那么理直气壮,简直是可笑至极。

看似讲述职场奋斗的《安家》,但过程中这些育儿真理,你应该知道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

三观不正的父母,就是孩子的噩梦。这些不正的观念,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会逐渐地烙印在孩子的思维里,让孩子“传递”给下一代。

三观不正的家庭,培养不出来品质上乘的孩子,尤其是年纪小的孩子,还没有形成自己的辨别能力和逻辑体系。

优秀的家庭,一定是始于陪伴、陷于教育,忠于三观的。父母的三观,决定了孩子对世界的眼光,对人生的看法,对价值的衡量。

看似讲述职场奋斗的《安家》,但过程中这些育儿真理,你应该知道


二 、父母的焦虑,是孩子学习路上最大的“绊脚石”;

其中有一个剧情,为了帮助余化龙开人生第一单,需要想办法让对门的邻居搬走。徐姑姑就假装串门,套路了一位为孩子学习头疼的妈妈

当得知徐姑姑也是一个“七年级孩子”的家长时,妈妈把所有的烦恼一股脑的都倒了出来:每天孩子写作业要写到11、2点;每天活得好累,血压都上来了;头都要炸了……

看似讲述职场奋斗的《安家》,但过程中这些育儿真理,你应该知道

事实上,因为学习,这位妈妈已经和孩子的亲子关系产生了缝隙。面对孩子学习不用心,她辅导的声音能吵到邻居,导致孩子甚至见了妈妈就跑开。

心理教育学家武志红老师曾经说过:父母的焦虑,给孩子传递的信息是“你不如我”。

尤其在辅导孩子学习的时候,看到如此简单的一道题目,教了十遍孩子还是睁着一双无辜的大眼睛。

而其他的孩子已经在探索奥数的秘密了,同样的起跑线,却看着被别人越拉越远。

这样的焦虑,就像带有传染性一样,让父母心力交瘁。而孩子也会在父母焦虑的情绪中,自我否定。

看似讲述职场奋斗的《安家》,但过程中这些育儿真理,你应该知道

每当有学习内容在面前,内心总会有声音在说:“你不行”。

压力确实可以产生动力,但不健康的压力——焦虑,却只会让人越来越透不过气,而孩子的抵触放弃就是对孩子的自我保护。

教育不仅仅是“教”,还有“育”。事实上,促进孩子学习成长的,往往是榜样的力量。

也就是说,一个爱学习的父母,养出来的孩子,即使不是学霸,对学习的兴趣也不会太差。

看似讲述职场奋斗的《安家》,但过程中这些育儿真理,你应该知道


三、 父母对孩子,最好仅仅付出一半;

为人父母后,常常都会有种错觉:那就是怎么付出,感觉给孩子得都不够。

剧中一开始就出来,靠卖包子的严叔严婶,用积攒了大半辈子的积蓄300多万,给儿子在上海买了一所房子,还写上了儿媳妇的名字。

结果,在老两口还憧憬着抱孙子,享受着天伦之乐的时候,却被毫无付出的亲家母捷足先登。

看似讲述职场奋斗的《安家》,但过程中这些育儿真理,你应该知道

更可气的是,儿子看见父母搬来的行李,却装傻地把父母拒之门外。

回想当初老两口买房子的时候,徐姑姑就曾经建议过要分期付款,但老两口舍不得利息,又害怕儿子辛苦,就拿出了全部家当。这样的结果就是两个人窝在包子铺里唉声叹气。

其实,这样的父母在我们生活中比比皆是,为了孩子,哪怕是把身体的能量都掏空,也心甘情愿。

看似讲述职场奋斗的《安家》,但过程中这些育儿真理,你应该知道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聪明的父母,懂得爱孩子要留一半。那一半,要孩子自己去容纳他们自己的灵魂和身体。

看似讲述职场奋斗的《安家》,但过程中这些育儿真理,你应该知道


水满则溢,月满则亏。

教育孩子,就像放风筝。焦虑的父母,看见的总是孩子的缺点,三观不正的父母,想着的总是眼前的利益;爱的太满的父母,往往更不懂得什么是爱。

归根到底,是父母的格局,决定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

格局大的父母,深刻的懂得,风筝线在自己手里,任意放飞和一味死拽,风筝都不会飞得好、飞的远。

只有松弛有度,风筝才能翱翔天空。

父母留给孩子最大的财富,不是多么豪华的房子,也不是银行卡上那一串串数字,而是教会他们建造自己的房子,创造属于自己财富的能力。

最成功的教育,应该是帮助孩子成为一个阳光。自信、善良,懂得伸手拉一把需要帮助的人,也会停下来给自己拥抱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