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艺毕业后,他留学日本,把东亚文化画进插画里

步入2020年,每个人都忙着做年终总结。

前段时间,苏晓康也在个人公众号里整理出自己2018-2019这两年赴日留学期间的作品。

也是因为作品,知羹在2017年与他相遇。时隔两年多,他带着自己的新作品,来了。

从南艺毕业后,他留学日本,把东亚文化画进插画里



这是他以整理西田几多郎的哲学论著的笔记为原型创作的插画。

以曼荼罗的结构结合西田的哲学,再加上老动画的配色与活泼的小人,这图我能看一天(斜眼笑.jpg)。

从南艺毕业后,他留学日本,把东亚文化画进插画里

从南艺毕业后,他留学日本,把东亚文化画进插画里

《知觉的世界构造》 2018.1

乐园系列之一,以可爱的造型与悲凉的内容对撞,描绘世间。

从南艺毕业后,他留学日本,把东亚文化画进插画里

《乐园-徘徊》 2018.10

这幅颇具东方古典意蕴,让人不禁联想到《红楼梦》里「白茫茫地厚天高」一句。

从南艺毕业后,他留学日本,把东亚文化画进插画里

《沐月行》 2019.3


从南艺毕业后,他留学日本,把东亚文化画进插画里

《沐月行》局部

《梦打令》系列中朝鲜舞者服饰、动作潇洒飘逸,顾盼生辉。阿里郎的欢快节奏仿佛回荡在耳畔。

从南艺毕业后,他留学日本,把东亚文化画进插画里

《梦打令》 2019.8 以朝鲜舞《梦打令》《沐月行》等为素材的制作



01

苏晓康,15年6月本科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动画系,翌年4月就读于日本顶级美术大学多摩美术大学攻读修士(硕士)学位。

而在本科期间,他就是一个不那么「安分」的人。

从南艺毕业后,他留学日本,把东亚文化画进插画里

大一在南艺设计学院,大二便转到自己更感兴趣的传媒学院学动画。闲时去舞蹈学院看看演出,不仅如此,每周还会跟随音乐学院的同学学古琴。

南艺综合性艺术氛围提供了感受与思考艺术的多种视角,为他以后作品的独特性与深度打下基础。

从南艺毕业后,他留学日本,把东亚文化画进插画里

此外,这个93年男生有着不符合年龄的,对古文学的喜爱。

将自己微博账号命名为苏某人SMOREN(悄咪咪安利大家关注一波,一起蹲好看的插画哇),是想如老子所述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希望自己在柔软的思考中不断变化,在求知求学的同时摒除偏执妄见,把握事物的根本。

从南艺毕业后,他留学日本,把东亚文化画进插画里

从南艺毕业后,他留学日本,把东亚文化画进插画里

作品草稿

大二在朋友推荐下,开始接触并关注陈鼓应和福永光司等学者对老庄思想的研究。

现在很少有年轻艺术家能够静下心去关注古籍研究,并将创作与文史哲及其他艺术门类相结合,苏晓康算一个。

所以后面一些创作或多或少会有点老庄禅宗的影子。

从南艺毕业后,他留学日本,把东亚文化画进插画里

正因看得多、想得多,反而不知道去画些什么,所以本科是创作瓶颈高发期。

赴日求学后,他在不断思考之前的积淀中,不断接近自己喜欢的样子。毕业一年多,在南京举办了自己首场个展。

从南艺毕业后,他留学日本,把东亚文化画进插画里



02

苏晓康青睐东洋传统文化,为了更好地将这些内容呈现出来,毕业后即前往日本留学。

留学初期,其表面画风开始形成。作品线条简单,色彩以黑白为主,有时以亮色为底色。人物动态感十足,层叠的圆圈也是经常出现的元素。

从南艺毕业后,他留学日本,把东亚文化画进插画里

2016.7


从南艺毕业后,他留学日本,把东亚文化画进插画里

2016.8

期间,南艺诸位老师与多摩美大的导师海老冢教授,都在苏晓康创作过程中给予极大帮助。

导师不具体告知怎样去做,因为担忧自己具体指示会阻碍苏晓康独立想法,所以那时苏晓康的创作研究都是靠自己去构想和尝试。

从南艺毕业后,他留学日本,把东亚文化画进插画里

2017.4


从南艺毕业后,他留学日本,把东亚文化画进插画里

2017.4

但也不全是所谓「放养式」教学,其想法与尝试中逻辑性与独立度深度等问题,导师总会十分日式严谨地尖锐批评。

基于此,苏晓康养成了在艺术中,严谨独立地用逻辑思考的习惯,并创作了乐园系列,进入到其作品的第二阶段。

这一阶段,人物增多,色彩更丰富。在这个「剧场」里,抛开了通常的主角配角的构成模式,看似没有谁是主角,每个人和物体都很重要,也都不重要。

从南艺毕业后,他留学日本,把东亚文化画进插画里

从南艺毕业后,他留学日本,把东亚文化画进插画里

乐园系列之一 2017.9


从南艺毕业后,他留学日本,把东亚文化画进插画里

乐园系列之一 2017.12

留学生活并没想象中那么容易,要顶着生活和学习的双重压力,课余时间都在写论文和代课赚钱。于是自由创作时间就变少了,有时干脆拿吃饭时间空腹画画。

许是受成长环境与东京社会氛围影响,苏晓康倾向于描绘压迫场景,尤其是儒学礼教压迫。

这幅《金氏物语》试图描述朝鲜政治光景,部分场景的道具「引用」六七十年代海报中的素材。

从南艺毕业后,他留学日本,把东亚文化画进插画里

《金氏物语》 2018.4

这是苏晓康印象最深的作品,光草稿就修了一月有余。

呐喊的,跌破的,鼓吹的,奏乐的,匍匐的,高昂的,每个角色都承担着那个充满压迫的社会的不同职责。

从南艺毕业后,他留学日本,把东亚文化画进插画里

《金氏物语》细节

主旨相似的还有这一系列,以《思悼》《南汉山城》等影片为契机,描述古代朝鲜儒学对人性的压迫。

从南艺毕业后,他留学日本,把东亚文化画进插画里

《当大雪吞噬________》 2019.2


从南艺毕业后,他留学日本,把东亚文化画进插画里

《当大雪吞噬________-II》 2019.5

死亡的挣扎、痛苦,都从人物扭曲的肢体动作体现出来。

从南艺毕业后,他留学日本,把东亚文化画进插画里

人物细节

2018年,苏晓康创作进入第三个阶段:枯山水式构图正式在其作品中成型。

在早先作品里,他便已开始尝试。

从南艺毕业后,他留学日本,把东亚文化画进插画里

枯山水系列之一 2017.5


从南艺毕业后,他留学日本,把东亚文化画进插画里

日本枯山水园林景观

经过几年打磨,他能够游刃有余地掌握这种构图方式。该阶段减少色块堆砌,多用彩色线条勾勒人物轮廓与画面框架,增加通透感。

画中没有主体或主角,在这样的情况下,人的视线会不自主地到处漂移与搜索。在漂移过程中,会有一种空灵的禅意。

从南艺毕业后,他留学日本,把东亚文化画进插画里

《等待》 2019.8

在东亚文化影响下,朝鲜传统音乐、舞蹈逐渐成为苏晓康画里的主角,用插画呈现朝鲜舞姿态节奏的韵律美。

衣袂翻飞,朝鲜舞颠韵、顿韵和划手等韵律与动作的韵味悠长,在《梦打令》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从南艺毕业后,他留学日本,把东亚文化画进插画里

从南艺毕业后,他留学日本,把东亚文化画进插画里

从南艺毕业后,他留学日本,把东亚文化画进插画里

《梦打令》 2019.7

有时,会在俳句(日本一种古典短诗)中寻找灵感。

他喜欢俳句的清闲风雅,也想将里面「正」的美学观念传达给更多人,由此进入第四个创作阶段。

从南艺毕业后,他留学日本,把东亚文化画进插画里

/ 俳句 晚秋下残存的裂开的栗球如同张开的手掌 那我若也张开攥紧的拳头 秋天还会回来吗

「正」简言之即为一种游于虚实真假之间的状态。如下面这幅作品,若说断了线的风筝变成云就会假而空洞,若说风筝掉落下来虽真实但乏味。

而画中三人在云上寻找断线风筝,但画面中并未出现风筝,没有人知道风筝是变成云,还是掉落下来。在意蕴上留白,引人无限遐想,这种正游于虚实(真假)即为「正」。

从南艺毕业后,他留学日本,把东亚文化画进插画里

《切了线的风筝没有变成云吧》 2019.10


从南艺毕业后,他留学日本,把东亚文化画进插画里

《等待》 2019.9


从南艺毕业后,他留学日本,把东亚文化画进插画里

《雨天》 2019.9



03

其实很难用一两个身份完全定义苏晓康,因为绘画只是他尝试的一个方面。去标签化,不断尝试新领域是他一直以来的坚持。

2016年中旬苏晓康与南艺校友徐嘉欣、李文俊的Hashtag DDD合作,至今已有三年半。

从南艺毕业后,他留学日本,把东亚文化画进插画里

与Hashtag DDD合作的部分衣饰

从3D打印的定制头像徽章到大小衣饰再到两次展览,均是首次尝试。

从默默无名到不那么默默无名,三人在专业事业与生活上互相慨援着。

从南艺毕业后,他留学日本,把东亚文化画进插画里

从南艺毕业后,他留学日本,把东亚文化画进插画里

Hashtag DDD自定义徽章头像

在东京时,参与大量艺评、设计、装置、策展布展。

从南艺毕业后,他留学日本,把东亚文化画进插画里

从南艺毕业后,他留学日本,把东亚文化画进插画里

与日本同学在多摩美大的アートテーク展示空间策划布置的展览

受邀为上海新天地广场的展览出品平面作品《火星冰工厂能源站》。

从南艺毕业后,他留学日本,把东亚文化画进插画里

火星冰工厂展览概念海报底图 2019.6


从南艺毕业后,他留学日本,把东亚文化画进插画里

于《千年唐乐》专辑封面出品的作品

苏晓康作品清闲轻淡、真奇巧妙,从不刻意迎合大众审美,结合自身生活状态和日常思考所得,言之有物。

一路走来,他不断摒弃既有认知,去柔软地体察真实生活与思考,在不断变化与深入地创作。

从南艺毕业后,他留学日本,把东亚文化画进插画里

《跷跷板 跌倒 旁观》 2018.8


从南艺毕业后,他留学日本,把东亚文化画进插画里

《坚硬与柔软》 2018.8

东京归来仍是少年。

未来可期,未来再见。


从南艺毕业后,他留学日本,把东亚文化画进插画里

知 羹

图片由本人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