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武侯祠和杜甫草堂,怎能體會他們背後,那令人敬仰的家國情懷

我是旅圖君,筆耕不輟,只為講述旅途中更精彩的故事!

成都是一座讓人來了不想走的城市,這裡不僅氣候溼潤,風景優美,美食眾多,美女如雲,更重要的是,這裡也有很多歷史古蹟,值得我們去細細品味。前幾天我和大家分享了我第一次到四川成都後,去的三個地方,春熙路,錦裡和寬窄巷子,而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第二天去的兩個景點,武侯祠和杜甫草堂。

不到武侯祠和杜甫草堂,怎能體會他們背後,那令人敬仰的家國情懷

雖然這兩個景區今天的門票都是60元,但那時候我記得好像是30,而且第一次去我們也沒有花錢。因為那是2009年,那一年,成都市為了感謝全國人民對2008年汶川地震慷慨捐款,推出了一款叫做熊貓卡的旅遊產品,每個來四川旅遊的人,花10元錢和身份證辦一張熊貓卡,就可以免費遊覽成都所有景點一次包括青城山,都江堰,武侯祠,杜甫草堂等等。

不到武侯祠和杜甫草堂,怎能體會他們背後,那令人敬仰的家國情懷

武侯祠和杜甫草堂並無直接直接關係,但卻有很多相似之處。首先,這兩個地方都是4A景區,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次,這兩個地方雖說名稱不一,但都是博物館,而且就連票價都一樣。最後一點,兩個地方都因為名人而聲名遠揚,一個是三國時期充滿智慧的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諸葛亮,而另一個則是有著詩聖美譽的唐代著名文學家,大詩人杜甫。

不到武侯祠和杜甫草堂,怎能體會他們背後,那令人敬仰的家國情懷

也許我前面說的三個關係,太過勉強,那麼我就來給大家說說他們二人之間最大的聯繫,他們的聯繫,要從一首詩說起,這首詩是這樣的: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怎麼?是不是覺得這首詩很熟悉?沒錯,這就是杜甫流傳下來的經典詩文《蜀相》,這首詩就是大詩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後,第二年他遊覽武侯祠時創作的一首詠史懷古詩,這首詩此詩借遊覽古蹟,表達了詩人對蜀漢丞相諸葛亮雄才大略、輔佐兩朝、忠心報國的稱頌以及對他出師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

不到武侯祠和杜甫草堂,怎能體會他們背後,那令人敬仰的家國情懷

一個偉大的詩人,用這樣一首千古流傳的詩文去讚譽另一位傑出的文學家,這種英雄惜英雄的情懷,不念讓人感動不已。但是當我真正現在武侯祠,聽著導遊的講解,望著那一句“三顧頻煩天下計”的時候,我才深深感受到,在那樣一個動亂的年代,終於家國情懷,忠於天下蒼生是多麼難能可貴的。

為何紀念諸葛亮的祠堂為何叫武侯祠,感覺這是一個武將的祠堂,可諸葛亮是文人呀!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困惑?其實是這樣的,公元二三四年八月,諸葛亮因積勞成疾,病卒於北伐前線的五丈原(今陝西省寶雞市岐山縣城南約20公里),當時病逝時只有54歲,因為諸葛亮生前曾被封為“武鄉侯”,病逝又被蜀漢後主劉禪追諡為“忠武侯”,因此歷史上尊稱其祠廟為“武侯祠”。全國現有9個武侯祠,其中最早的武侯祠是陝西省漢中的勉縣,但論影響力,成都武侯祠是排名第一的。

不到武侯祠和杜甫草堂,怎能體會他們背後,那令人敬仰的家國情懷

那麼為何成都的武侯祠是影響力排名第一的呢?有一點非常重要,因為它是全國唯一一座君臣合祀祠廟,君就是劉備,臣當然就是諸葛亮了,這是一座兩人一同被後世紀念的祠堂。因為有君主的存在,成都武侯祠的名氣遠超其他幾座武侯祠,但有意思的是,相比起諸葛亮的名氣,劉備就顯得太“低調了”。

那麼,武侯祠為何又成為了劉備和諸葛亮兩個人的祠堂呢?其實原因是這樣的,起先這個地方是諸葛亮為劉備選擇的安葬之地,劉備白帝城病故後,最後就葬在了這裡,歷史上稱惠陵,有了惠陵後,就修建了漢昭烈廟。這個時候,這個地方只有劉備一人。成都的武侯祠最早並不在這裡,據說是南北朝時期把諸葛亮的武侯祠搬了過來,建在了劉備漢昭烈廟的隔壁,美其名曰:良臣伴明君。直到明朝時期,才把諸葛亮和劉備的祠堂合在一起。如果你仔細觀察,你會發現武侯祠的大門口的牌匾上掛的還是漢昭烈廟,只不過人們記住的是武侯祠,而不是這個名字。

不到武侯祠和杜甫草堂,怎能體會他們背後,那令人敬仰的家國情懷

武侯祠規模比我想象的大很多,原本以為他就是一個院子幾間房子,但走進武侯祠,我確實很吃驚,它的規模很大,總體上它分為三部分,有文武區,三國文化體驗區和民俗區,民俗區就是錦裡。武侯祠不僅是4A景區,也是全世界影響最大的三國遺蹟博物館,喜歡三國曆史的朋友一定要到這裡來看看。當然,我們經常所指的武侯祠就是它的文武區部分,這一部分也是最為值得參觀的。文物區主要由惠陵、漢昭烈廟和武侯祠三部分組成,這裡需要說一下,這些文物建築並不是三國時期的建築,而是是清朝康熙年間重新修建的,不過即便是清朝的建築,歷史也已經很久了。


不到武侯祠和杜甫草堂,怎能體會他們背後,那令人敬仰的家國情懷

從武侯祠的中軸線看起,依次是大門、二門、漢昭烈廟、過廳、武侯祠以及遷建的三義廟和新建的結義樓。祠內供奉劉備、諸葛亮等蜀漢英雄塑像50餘尊,唐及後代碑刻50餘通,匾額、楹聯70多塊,除了這些,武侯祠裡面還有很多珍貴的石刻,歷史已經非常悠久了,被遊客摸得非常光亮。因為這裡文物眾多,來這裡旅遊,要麼多做一些功課,要麼聽聽講解員的,否則很多知識點你是瞭解不到的。


不到武侯祠和杜甫草堂,怎能體會他們背後,那令人敬仰的家國情懷

因為把太多的時間花在了武侯祠上,所以在杜甫草堂我並沒有停留太久,但是這並不代表我沒有仔細去看這個地方。與武侯祠相比,杜甫草堂更像是一座公園,更為幽靜。當年杜甫為了躲避安史之亂,來到成都,在這裡搭建了茅草屋,居住了四年這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杜甫草堂。其實杜甫在成都居住四年後,就離開了,但修建的茅草屋卻留了下來,但終究是茅草屋,不可能流傳至今,沒過紀念就破爛被毀,但是杜甫的影響力實在是太大了,後世曾多次重建杜甫草堂,最大規模的應該是明朝和清朝時期的,基本上奠定了今天杜甫草堂的雛形。


不到武侯祠和杜甫草堂,怎能體會他們背後,那令人敬仰的家國情懷

在杜甫草堂,我看到一個亭子下面有一塊碑上面刻了“少陵草堂”四個字,四個字剛勁有力,感覺並不是杜甫這種文人能寫出來的,後來才知道,這幾個字是雍正的十七弟寫上去的。杜甫草堂裡有名的茅草屋是根據史料重新新建的,歷史上,杜甫曾在這座茅草屋裡寫下了大約240篇詩文,其中不乏有許多膾炙人口的著名詩篇,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如果在杜甫草堂有導遊告訴你,茅屋中那個床是杜甫睡的,那個碗是杜甫吃飯的,那基本上就是胡扯。


不到武侯祠和杜甫草堂,怎能體會他們背後,那令人敬仰的家國情懷

雖然杜甫草堂的建築很多都是後來修建的,但我依然覺得這裡是一定要來看看的,首先這是一種文學情懷,其次杜甫草堂的環境真得不錯,最後就是這裡也是一個博物館,珍藏有各類資料3萬餘冊,文物2000餘件。包括宋、元、明、清歷代杜詩精刻本、影印本、手抄本以,非常珍貴。

兩個地方,又花去了我一天時間,回頭想想真的很值。武侯祠,杜甫草堂,一文一武,相得益彰,一個是忠君愛國,一個是憂國憂民,不同時代,他們的心中所裝的,不只是自己的個人得失,更是一種家國情懷,而這種情懷,流傳千百年,依舊令人敬仰。

你去過武侯祠和杜甫草堂嗎?你怎麼看這兩個景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