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的宝宝很依赖我怎么办?

孩子的愿望


没关系,3岁以前孩子都是很黏妈妈,在妈妈面前撒娇等等。3岁以后孩子才和妈妈慢慢完成分离,妈妈现在要做的事情建议

1.妈妈多给点高品质时间陪伴孩子,陪孩子的时候不要看手机,而是陪同孩子一起去玩,如积木,玩具,各种游戏,等陪着他一起去探索这个世界。

2.家里尽可能多人去一起帮忙带,让孩子除了妈妈外,还有其他的重要他人陪着,这样当妈妈忙的时候,孩子也可以信赖依赖其他人,比如,爸爸,爷爷奶奶等等,这样妈妈也可以有点时间做自己的事情,有点自己的空间。

3.妈妈情绪稳定,多点耐心,情绪温和而坚定,孩子在2岁以前需要满足3个心理营养,第一是无条件接纳,第二是至重,第三是安全感,孩子在探索的过程中,可能不会完美,伴随着很多敏感期,妈妈一定要给孩子时间,按照他的节奏来,给予尊重和接纳。

4.2岁为可怕的两岁,自我,秩序,模仿,语言等敏感期妈妈都要去学习,这样才可以懂孩子,更好的照顾孩子。


睿妈说育儿


您好,很高兴解答您这个问题,宝宝很依赖您是一种甜蜜而烦忧的感觉,作为二胎妈妈的我,曾经有段时间也是经历过,现在我把我对此的办法说一说,希望能帮到您。

首先,宝宝一般都会更依赖陪她比较多的人,比如妈妈或奶奶。我家小宝0到7个月的时候由她奶奶带,白天我和老公上班,由她奶奶带,晚上也跟她奶奶睡,后来她奶奶要回老家办事,由我自己来带,我都挺发愁的,因为小宝很黏她奶奶,晚上必须奶奶哄才会不哭、才会睡觉,其他人都不行。记得那天她奶奶离开的那个晚上,我和老公轮流抱她哄她,她一直哭,后来老公放了小蝌蚪找妈妈的音乐给她听,才然后她慢慢止住了哭声,折腾到晚上十一二点才睡着。

后来,我们持续用了放音乐哄小宝睡觉,这样弄了五六天,小宝好像忘记奶奶了,转移目标又开始黏上我了[笑哭]。有段时间,我晚上洗澡都洗的心惊胆跳的,因为小宝没看到我一直哭闹。后来我想不能这样子,那我到时什么事情都做不了。因此我除了放音乐安抚小宝,又做了一个事,那就是:除了睡觉时间,让家里的其他人多抱抱小宝。这样让小宝除了熟悉妈妈,还多熟悉其他家人,不至于没看到妈妈就焦急,没有安全感。

其次,宝宝依赖人是她身心发展的特点,作为妈妈也理解,也要想法让宝宝自己独立些。对于2岁的宝宝,我们可以做很多让她自己掌控的事情,提升她的独立性,比如让她自己独立吃饭夹菜,让她自己学会刷牙、上厕所等等,也可以选其他一些宝宝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宝宝自己独立完成,这样宝宝不会一遇到事情就找妈妈帮忙,也不会一直依赖妈妈。

最后,在育儿的过程中我们都会有困惑,希望共同探讨,我是“小明和小小凡”的妈妈,让我们一起努力做个优秀家长吧。





小明和小小凡


我现在是俩娃的妈妈,大宝快6周岁了,我曾面对一家人指责,老大是女娃,在2岁的时候,能依赖到什么程度呢?就是我每次上班,都会上演大哭拽着不放,甚至要求姥姥带她去我单位找妈妈!尤其是想睡觉的时候!有时候在家你去个厕所她都要跟着拉着你不让去!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其实这个时候可以听听家人的意见和建议,我妈跟我说是以前她睡着每次我偷离开她,她醒了找不到我种下的果。2岁开始明白一些简单的事情了,尊重她,告诉她妈妈去上班还会回来的。妈妈和她一起的好多事情,其他亲人也一样可以陪她完成!平时可以慢慢的退出,离开一定距离,让她和爸爸或者其他家人玩!作为妈妈起引导作用,慢慢的,她就会适应!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其他家人的配合,才能让孩子逐渐接受,因为她们思想很单一,怕妈妈不要她!加油!你也一定行!



李四次方


一般情况下,大部分的婴儿还是由自己的妈妈照顾和陪伴的时间最多,而有些婴儿对于妈妈很黏的,需要时刻看到宝宝,宝宝通常会因为分离带来的焦虑而哭闹不止,让家长大伤脑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宝宝过于依赖妈妈怎么办?如何应对宝宝的需求,让宝宝不哭闹。

1.让新的看护人提前“上岗”

妈妈如果了解了宝宝在不同阶段的依赖特征,就能够理解您的宝宝了。那么如何有效地解决宝宝的这种“黏人”呢?王惠文指出,一个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妈妈要提前做好换人准备,避免临时换人。在决定上班前,让接替“岗位”的看护人提前到岗,与他们一起照顾宝宝,逐步让他们多跟宝宝接触,而自己逐步退出,这样就顺利交接了。

2.让宝宝学会等待

比如宝宝要喝奶了,妈妈可以对宝宝说:“等1分钟,妈妈马上给你取来。”宝宝开始不知道“1分钟”的概念,所以妈妈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把奶取来,反复几次后,宝宝就会意识到“1分钟”很短,妈妈离开后马上就会回来的。

在强调“等待”的同时,还可以给宝宝玩喜欢的玩具,或者让宝宝听听音乐,让宝宝边玩边等,就不会那么焦虑了。经过有意识的锻炼,宝宝会慢慢习惯妈妈不在身边。

3.学会正确的和宝宝讲道理

讲道理的办法不错,但很多家长会发现,孩子对这类道理,往往容易阳奉阴违——当面听进去了,但一到需要他接受妈妈离开的时刻,道理就被忘到九霄云外了,照哭照闹。这也是很正常的,跟孩子沟通的艺术,适合这个孩子的,未必适合那个孩子,今天用着灵验的,明天也未必奏效。这时,你需要做的是淡定,不要气急败坏的说,刚才不还是说的好好的,怎么又哭啦!

4.心平气和地面对宝宝的哭声

妈妈一定要在一段时间内做好面对妈妈上班宝宝哭的准备,坦然地跟孩子再见,并告诉孩子下班后会准时回来陪他,这样做的时候,孩子可能依然不愿意接受妈妈要离开的事实,甚至可能会哭闹着拖住妈妈不放,但只要妈妈平静地对待这一切,哪怕是在孩子哭声中离开,所带给孩子的伤害也不过是短暂的分离焦虑。

在这种情景多次重复之后,孩子就会获得一种意识:只要妈妈不说要离开我,她就不会离开,我就可以放心地玩,即使她离开了,该来的时候她还会重新回到我身边,所以,妈妈的离开并不可怕。

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安小宝妈妈哦!更多想了解的问题请评论区留言,如果喜欢我的话可以点点收藏和关注,我会每天分享育儿方法和大家一起成长!


安小宝妈妈


两岁的孩子应该正处在天不怕地不怕的阶段。在两岁孩子的世界里,他们认为自己特别独立,什么都能干,不需要家长能帮忙。这是因为2岁宝宝心理和行为都在发生变化。

随着智力和语言的发展,宝宝开始有了一些属于自己的想法。但是由于没有自己处理事情的实践经验和能力,因此,常常会有一些让大人们不容易理解的行为出现。从而造成父母之间的困扰,增加了亲子之间的冲突。了解宝宝的这些变化,并且对宝宝的行为加以理解。这样父母才能与宝宝很好的相处。

如果两岁的宝宝很是怕生,那么跟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很大关系。

两岁的孩子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心,喜欢探索世界,但是由于刚刚学会走路和说话,所以,当身旁有陌生人或刚进入一个陌生环境时,有些敏感,就会对家长非常依赖。这时家长可以从以下几点引导宝宝。

1、及时回应,妈妈还在。

举例:妈妈要上厕所,或者洗澡。可以将宝宝放到门口,然后跟宝宝一直说话或者唱歌,让宝宝感受到妈妈一直在。

2、多变的情绪会促使宝宝的依赖性。

家长前后不一样的态度和多变的情绪会降低宝宝的安全感。有些妈妈会在自己心情好的时候就喜欢让宝宝依赖自己,当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会把宝宝甩到一边。这种前后不一样的态度会使宝宝无所适从,增加宝宝的依赖性。

3、让分开成为平常事

和孩子分开的时候冷酷的态度并不是一件坏事。平静冷淡的处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分离,这样,反倒会使孩子觉得像平常事一样。也可以考虑让其他人帮忙带孩子,比如增加爸爸带孩子的时间。这样孩子就会从依赖一个人变成依赖两个人,慢慢地过渡到多个人。最后孩子就不会在依赖家长了!

4、带宝宝多接触人和事儿。

让孩子多亲近大自然,多和小朋友相处,多带孩子参加一些亲子活动或者社会活动。这样能够让孩子的视觉更宽广,兴趣和乐趣有更多的层面,这样会帮助到孩子摆脱对父母的依赖。

以上是煜妈妈的回答,希望能帮助到你。喜欢我的回答,可以关注我,煜妈妈会每天分享育儿心得。为大家解答更多的育儿知识


煜妈妈


2岁的宝宝很依赖养育者,首先我们要知道这是宝宝对他的养育者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依恋行为。

1、初始依恋关系


宝宝随着一声呱呱坠地向世界宣告他的到来,紧接着有人帮他洗澡、抱他、喂食、与他逗乐,照顾他,满足他的基本生存需求。宝宝会在这过程中,慢慢地与主要负责照顾他的人一起发展沟通系统,比如宝宝可能一听到照顾他的人说话就不哭,又或者很开心地笑,从而结成他们之间的初始依恋关系。

所以这个人很可能是妈妈,因为妈妈很可能会更多地与宝宝在一起,去照顾他,满足他的各种需求,当然也可以是奶奶,或者爸爸爷爷等。事实上,孩子会与任何能够满足他们主要需要的人建立依恋关系。而当我们越多地回应孩子的需求,孩子对我们的依恋就会进一步加深,也即孩子会更加依赖我们。

但这并不是坏事,相反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大量的科学研究表明,早期的亲子依恋质量会对孩子的人格和心理产生重要的影响。

精神分析师约翰.鲍尔比长达50多年的儿童依恋研究中也证实:依恋是孩子探索外界的安全岛。养育者与孩子建立起来的依恋亲密关系,能帮助孩子学会与环境和周围人“同步”,并发展出自我意识、同情、控制冲动和自发动机,能让孩子更好地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一分子。

2、三种依恋关系类型


科学家玛丽.安斯沃斯和玛丽.梅因在数千小时的母婴行为观察的基础上,创造了一个叫做“陌生情景”的实验程序,它通过观察母亲与婴儿短暂分离后婴儿所表现出来的反应,来评估他们之间的依恋关系类型。

他们发现,常见的依恋关系有三种:安全依恋、回避依恋和焦虑或矛盾依恋。其中,回避依恋和焦虑或矛盾依恋属于不安全依恋。而每一种依恋关系下的婴儿的表现都是不一样的。

安全依恋的婴儿表现为:在母亲离开时会非常伤心,他会大哭,会痛苦,但是当母亲回来时,他就会很开心很愉快,在母亲的安抚下,他很快就恢复了情绪继续玩耍。

而回避依恋的婴儿则表现为:在母亲离开时候,他好像无所谓,不哭也不闹,并且在母亲回来后,他也是不理不睬的,好像完全忽视母亲的存在一样。

科学家们指出,“回避依恋”的婴儿的心率长期较高,他们处于过度唤醒的状态。这对孩子的成长绝无好处。

而婴儿之所以会出现“回避依恋”则是与母亲对待他们的方式密切相关。这类关系模型的母亲一般不喜欢和孩子接触,她们好像觉得孩子很烦,很少抱孩子,很少哄孩子玩,和孩子逗乐。这样的母亲很难传递给孩子爱和积极的感受。而孩子则体验地无价值感、被冷漠对待,甚至被抛弃感觉。

第三种焦虑依恋,又称矛盾依恋的婴儿表现为:当母亲不在他们身边时候,他们会痛苦不堪,焦虑不已,但问题在于,母亲回来了他们的焦虑和痛苦也得不到缓解。他们更多地表现为持续性的哭闹、尖叫和生气,甚至不参与其他小朋友都非常喜欢玩的游戏,他们好像会不惜一切来获得养育者更多的关注。

一般产生焦虑依恋的婴儿主要是因为母亲对他所发出的需求回应不及时,时好时坏,比如婴儿哭的时候父母没有及时回应怀抱他,饿的时候也没有及时喂食等,婴儿的需求处于长期被忽略的恐惧当中。

所以,对于2岁的宝宝很依赖养育者这个问题,养育者可以推敲下你与孩子的依恋关系是偏向哪一种?在科学家们看来,这三种依恋模式对于孩子来说都是有效的策略,都是孩子出于希望获得养育者更多关注的目的。

在我看来,宝宝2岁期间正是与养育者建立亲密依恋关系的关键时期,无论是哪一种依恋关系,其实也都是宝宝在召唤养育者更多的爱和亲密回应。

3、如何建立安全依恋


在依恋研究的观点里认为,孩子在儿童时期的依恋风格将会持续到他长大成人。

也即安全依恋关系的孩子,长大后会具有更强的抗压力和抗焦虑能力,并且在他们一生当中,都将保持着安全感,除非遭遇难以忍受的巨大创伤。而回避依恋的孩子则会成为回避的成年人,焦虑依恋的孩子会成为焦虑的成年人,他们往往难以有自我的感受,也很难感受到他人。

对于我们养育者来说,了解这三种依恋关系的意义或许就在于此:如何在孩子童年时期与孩子建立起安全的依恋关系?

事实上,现代情绪协调之父唐纳德.温尼科特发现,大多数的养育者无需特别的天赋就能成为“足够好的养育者”,它只需养育者与孩子达到情绪协调之时,就可以建立起安全的依恋关系。

而情绪协调其实就隐藏在孩子与养育者的最微小的肢体互动之中,比如养育者的微笑、温柔的话语、亲密的拥抱等,都会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和被满足。

也因此对于2岁宝宝的依赖,我想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给予他充满爱的回应。

当宝宝饿了大哭的时候,牛奶就应该送到;当他被惊吓到的时候,就应该马上抱住他安抚他,直到他安静下来;当他又尿床的时候,就应该马上帮他清理干净,给予他安全感和舒适感,与他建立安全依恋关系。


希望回答对你有帮助。


小星星育儿后花园


事实上,当我们说宝宝很粘人时,我们该考虑是不是干预宝宝太多了。那么两岁宝宝很粘人怎么办?

首先,宝宝粘人其实主要是因为对照顾自己的人太过于依赖,其实这是宝宝心理发展的一个必经过程。面对特别粘人的宝宝,爸妈也可以试着跟宝宝好好沟通,例如对宝宝说妈妈要去做晚餐了哦,不然大家都会饿肚子的。好好跟宝宝说明白,而你也确实去做要做的事情了,这样就和宝宝之间建立了互相信赖的关系,宝宝之后更容易学会独立。

其次,帮宝宝培养正确的分离情绪,当宝宝有时候离开爸妈自己一个人去房间的时候,不要立刻跟上去,要过几分钟才能跟过去,这样宝宝就会明白原来离开爸妈自己一个人也是安全的,并不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慢慢地宝宝就学会独处了。

最后,宝宝在这个年纪对一切事物都很感兴趣,爸妈要多带宝宝亲近大自然,还要多和同龄人一起玩耍,平时多带宝宝去小区散散步,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培养宝宝音乐或者绘画方面的爱好,使宝宝接触更多的事物,兴趣面更广,有自己的爱好之后可能就不那么粘人了。



幼儿园老师李猫猫


两岁宝宝很依赖你??请问你是孩子他妈么??

如果你不是孩子他妈,那恐怕他也不会依赖你吧。除非刚出生就有你带孩子,有你给他喂奶。。

如果你是孩子他妈,那他依赖你有问题??完全没毛病啊。你是他妈,他不依赖你还去依赖谁??

还有,他才两岁,你不让他依赖,难道要他自我独立起来???

如果他真的可以独立起来,那他铁定只是一般动物,而不是人。或者他根本就是神不是人。。


jingm诚实做人踏实做


2岁的宝宝很依赖亲密抚养人是正常的事情,这个时期引导好了,可以让孩子变得自信,反之则会让孩子摆脱不了这种依赖。

2岁,一个极度粘人的时期

在3岁前,孩子要形成自己的人格基础,简单称之为“自我”,而这个形成过程是包含了两个方面:

1. 认知并接受自己和母亲已经是两个独立个体的过程;

2. 认知并内化母亲的形象为“自我”的过程;

如果用各种理论来说明会让人犯晕,我们用孩子的独白形式来形容会好理解一些:

  • 6个月前:自恋阶段

我和妈妈是一体共生的,妈妈是我的一部分,她就像我的手脚一般,只要我念头一动她就会满足我,我是主宰一切的帝皇;

  • 7个月~24个月:自恋到面对现实的阶段,自恋到自卑的阶段

7~10个月:

原来我有自己的手脚、眼睛嘴巴鼻子,我要认真看清楚妈妈长得怎么样的,可是她总是抱着我不让我看她,不行,我要翻身过来瞧瞧她,妈妈头上这些线是什么东西?我要扯一扯。

不!她必须满足我!我是帝皇!

咦,那个人和妈妈有点像,头上都有长长的头发...靠近一看,这个人不是妈妈!我不要她!

10~16个月:

瞧!我很强大,我能自己走路了!我想干嘛就干嘛,我不需要依赖妈妈!

呀啦!那个东西很好玩的样子,我要去拿,可是我怎么拿不到!妈妈能拿到,妈妈好厉害啊!妈妈是最强大的人,比我强大太多了。

原来

...

我那么弱小啊...

16~24个月:

我是那么弱小,而且我已经明白了我和妈妈是完全分离的两个人,这个世界很多事情我都做不到,我好害怕。

我想自己去探索,但是我又很害怕我做不到...

有了,我只要抱紧妈妈,她就会保护我了,就会帮我做到了!所以我要粘着妈妈!


至此,也就大体上能明白2岁左右的孩子为什么会比其他事情更喜欢粘着妈妈、依赖妈妈了,总结来说,那就是现实给予自恋的孩子沉重的一击,使他们堕入自卑中,需要从妈妈身上吸收能量来重建基于现实的自信。

这个阶段,妈妈与孩子相处的模式,直接影响孩子接下来是自信、自恋、还是自卑;

自恋:妈妈告诉他他无所不能,所有他做不到的事情都是对方的错,例如他摔倒了,妈妈说这是地板不平的错;

自卑:妈妈告诉他他很弱小什么都干不了,事事包办,过度保护孩子,这样一来孩子就会越来越依赖母亲;

自信:让孩子独立探索,而又在他需要支持的时候出现,当他的后盾,帮他解决困难而不是代替他完成挑战。

总而言之,此时母亲所展示出来的形象,就是孩子“自我”的基础,就像镜子一般。所以又被称为“镜像效应”。

2岁时培养孩子的2个关键点

在这个时期培养孩子是有几个关键点的,上面关于自恋、自卑、自信的只是一个简述、一个大体上的描绘,接下来我们要把这些内容细化一些,当然只是细化关于培养一个“自信”的孩子的部分。

  • 关键点一:让孩子理解客体永存性

通过上面的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其实这个时期的孩子是比较自卑的(也是一个正常的成长阶段),他们想探索一切又十分依赖妈妈,所以他们非常害怕妈妈“消失”。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通常处于理解客体永存性的阶段中,即理解“看不到也存在”的概念,他们粘着妈妈的一个原因就是认为看不到妈妈,妈妈就不在了(即便只是背对妈妈)。

我们可以和孩子玩抓迷藏的游戏,帮助孩子理解这一点,而游戏的重点不是让孩子找不到妈妈,不是增加游戏的困难度,这是与我们日常玩抓迷藏的目的是不一样的地方。

  • 关键点二: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

孩子会内化此时期妈妈的形象,从而形成自我,注意是“此时期”。所以在这个时期妈妈展示出自信的一面、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一面对孩子来说尤为重要。

而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妈妈自身以外,还需要爸爸的帮助,如果有其他家庭成员长期共处,他们也需要为之付出努力。

如果爸爸(或其他家庭成员)经常使得妈妈信心受挫,对生活感到绝望和抗拒现实生活,那么妈妈就无法向孩子展现一个健康自信的形象。

所以此时期保持家庭的和谐,家庭成员对妈妈的充分帮助显得尤为重要。


淅爸育儿记


你好,建议从减少宝宝对妈妈的依赖,孩子这期间爸爸的作用不容忽视,要有意识地减少妈妈与宝宝相处的时间,增加爸爸照顾宝宝的时间给宝宝一个心理上的适应过程,爸爸可以多陪宝宝一起玩,刚开始宝宝可能会不满。后来就习已为常,让宝宝明白爸爸一样会照顾她,而妈妈也一定会回来的,爸爸的信任会使宝宝对妈妈减少依赖,宝宝睡觉时可以由爸爸哄睡,妈妈避开一会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