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自己,最好時間就是現在


改變自己,最好時間就是現在

嗨大家好我是浩浩。

今天這篇文章是第一期《改變自己,從現在開始》專欄。

之前我曾經說過,要更新自己的專欄。

今天我帶著第一篇,來了。

/ 01 /

生活中,我們總是能看到其他人學習比我們好,效率比我們高,規劃比我們強,甚至連行動力都完全碾壓我們。

我們嘗試過改變,但每次都以失敗告終。改變自己,非常難。

我有一次接到了一個寫作任務,憋了好幾天,把腦細胞耗死了也沒有憋出來。最後我索性放棄了。後來我的師傅跟我說,其實你並不是寫不出來。

你只不過是選擇了放棄。

他跟我說所有的心理暗示,都是一種選擇。

當你告訴自己不行的時候,你已經做了選擇,你不會再去費盡心思的想要寫出好文章。

當你待在一個只能溫飽沒有什麼前途的公司的時候,你已經做了選擇。

當你用拖延躲避工作壓力時,你同樣做了選擇。改變是一種選擇,不改變也是一種選擇。

要說改變這件事情有多難,舉個例子吧。

有一項醫學調查說,心臟科醫生告訴患者,如果他們不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比如不健康的飲食、不運動、抽菸等他們將必死無疑。

可即使在這種情況下也只有1/7的人會真正改變,其餘6/7的人是不想活了嗎?

當然不是,他們也知道該怎麼做,可就是沒法改變,這就是我們改變中經常遇到的問題。

有時候我們明明非常討厭自己的行為,比如有非常強的拖延症。比如做事情非常拖拉,我們非常想改掉這些壞習慣。

但是你會發現根本改不掉,之後我們會非常的自責和內疚。會把失敗的原因歸咎於沒有意志力、不夠努力、甚至上升到自己這個人有問題。

可是內疚和自責並不能改變任何東西。我們應該拋掉這些不好的負面想法,仔細想一想為什麼我們控制不了自己。

/ 02 /

在《了不起的我》這本書當中,作者就曾經提出了,每個人都有兩個自我的思想。

積極心理學家喬納森海特曾用一個例子來形容兩個自我的關係。

他說人的情感面就像一頭大象,而理智面就像一個騎象人。

象人騎在大象背上,手握著方向,好像是他在指揮大象。

但事實上他的力量微不足道,一旦和大象發生衝突,他想往左而大象想往右,那他通常是拗不過大象的。

改變自己,最好時間就是現在

我們體內就有兩個自我。

情緒腦是大象,它有幾個特點:

1.力量非常大。

2.它是受到情感激發的。

3.他是受經驗支配的。

尤其是第3點。他只認我們切實體會過的曾經的好處,不認理智腦自我期待的好處。

理智腦每天都告訴我們,只要堅持讀書,就一定會有更好的人生。

只要堅持自律1年,收入會翻番的增長,能買很多自己想買的東西。

但這些更好的體驗是我們自己想象出來的,我們並沒有深刻的體驗過這種好處。

與之相比,我們體驗過睡懶覺被窩的溫暖,打遊戲那種高度的快樂,還有吃好吃的強烈的感官刺激,這些都變成了我們親身經歷過的好處。

所以當理性與大象產生衝突的時候。我們通常是拗不過大象的。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總是失敗,總是又回到老的生活當中去。

要理解大象的選擇,可以跟大家講一個我們家小狗的故事。

我們家的小狗叫早早。我曾經訓練過它,坐和趴下。

當我拿出好吃的的時候,對它發出口令,坐或趴下。它做動作,我就會獎勵它一個小肉乾。

後來我只要走路經過小肉乾的存放地點。早早就會自動的趴下或坐下。在它的小腦袋裡,只要它做出這兩個動作,我就有可能給他好吃的。最後形成非常強的條件反射。

改變自己,最好時間就是現在


因為這個故事我們可以得到一個結論:

一旦我們某個行為獲得了這種好處,他就會被保留到我們的生命裡,哪怕我們沒有意識到,他仍然會影響我們的行為。

所以當你改變壞習慣,但總是失敗的時候自責是沒有任何作用的。

/ 03 /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改變壞習慣就是做與壞習慣相反的事情。

比如我們拖延,我們就做計劃,然後每天按照計劃來執行。

比如我們遲到,那我們就制定嗯早睡早起的計劃。

比如我們情商低,那我們就學習提高情商的方法。

我們制定了這樣粗糙的計劃,並且強硬要求自己能夠做到,在失敗之後,再把所有的責任歸咎於自己的意志力不行。

其實改變這件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你沒有辦法改變,不是因為你不知道方法,而是因為你根本就不瞭解自己。

我們在每個人的成長過程當中。都會慢慢的發展一套自己的適應機制。而我們改變所制定的計劃,卻要求你粗暴的放棄這套適應機制,去用另外一套適應機制。

你的適應機制,就像射箭運動員的一套運動軌跡一樣,都變成了習慣。很難在短時間內快速的改變。

改變自己,最好時間就是現在


你需要的並不僅僅是改變這些行為的表象,而是去改變這些行為背後深層次的思維方式,走出自己的心理舒適區。這樣才能獲得新的經驗,改正原先舊的壞習慣。

但瞭解自己這件事情其實是非常難的。捫心自問,你知道你所有壞習慣都是由於什麼經歷什麼原因而構成的嗎?

大家都很難回答出這個問題,因為我們的記憶是模糊的,我們不能在很短的時間之內,準確的把壞習慣的症因找到。

但浩浩今天分享給你一個方法。讓你能夠在短時間內就找到自己產生壞習慣的原因。

這個辦法叫,心理免疫x光片四欄表。

這個方法是哈佛大學研究成人發展的心理學家羅伯特凱根(Robetkegan)發明的。

凱根認為,就像人有一套生理免疫系統來排斥不屬於自身的微生物一樣,人的心裡也有一套免疫系統,它會排斥我們採取新的行為方式,以此來維持心理結構的平衡和穩定。

應用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就是當我們想要改變習慣,用新的行為方式行事時,免疫系統會讓我們感到焦慮。

為了避免這種焦慮,於是我們慢慢的又會變成老的樣子,這就是心理免疫系統。

心理免疫x光片自然法。分成4個步驟。

1.你的改變目標。

2.你正在做的跟改變相反的行為。

3.三這些相反的行為背後的好處。

4.讓這些好處成立的重大假設。

聽起來很抽象,那我舉一個我自身的例子吧。

我在離開部隊之後,在家呆了三個月的時間,然後去上海求職,進了互聯網公司。

進公司之後,我發現我自己的行動力,還有拖延症的問題,非常的嚴重。

但我一直不知道原因是什麼,我曾經也想過一些改變的方法,每天都給自己做計劃,每天都用番茄鍾逼著自己去做很多的很多的事情。

但所有的改變只能維持一個星期,一個星期之後,一切又恢復到了原來的樣子。

我一直都認為習慣培養失敗,是自己意志力不堅定的緣故。

但在部隊裡面,不管是體能還是隊列我都很不錯。在軍校學習成績樣樣拔尖。

我的意志力可能不算特別優秀的,但絕對算不上差的。

直到我遇到心理x光片四欄法。

我開始根據這個方法來分析自己失敗原因。

按照4個步驟,我分析了自己:

1.我想要改變的目標:就是行動力差和拖延症。

2.我正在做的跟改變相反的行為。

我一遇到上司給我指派任務、遇到需要自我突破的困難。我都會窩在原地。我需要上司不斷的鞭策我,打我一下,我才動一下。

3.這些相反的行為背後的好處。

首先分析我自己的拖延症。我拖延症的根本原因是因為不想受挫。

我去做一件事情,做著做著就會遇到困難,我沒有辦法衝破阻礙,於是我做的不好,我有一定程度的完美主義。

當我發現自己做的不夠好的時候,我會非常的沮喪。所以只要我拖延著,我就可以不用去體驗這種沮喪的感覺。

再分析自己的行動力差。行動力差的原因,是因為當時我在部隊的經歷。

我們在部隊裡面所有人的薪資都是一刀切的。也就是說你做的多與你做的少,到最後都是拿一樣的工資。

改變自己,最好時間就是現在


我曾經努力過,但時間長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氛圍和環境慢慢通化了我。

所以我慢慢變得喜歡逃避。我會認為只要我不做這件事情,就會有人去做,並且到最後我拿到的報酬是一樣的。

這就很難受了,我離開了部隊之後,脫離了一刀切工資的環境。我在抱著這樣的心態去工作,結果顯而易見,就是一輩子待在底層。

4.讓這些好處成立的重大假設。

針對於拖延症。我內心的重大假設就是我可以在短時間內經過學習,超越別人10年甚至幾十年的學習,做到完美。

針對行動力差的重大假設。我認為只要我不做,別人就會去做,並且到最後我們的薪資結果都是一樣的。

這些假設就像舊的龜殼一樣把我捆得緊緊的,我想要成長,就必須要打破殼子的束縛。

否則這輩子也不會有什麼大的出息了。

上面這些是我根據四欄法分析出的問題,我覺得應該可以對你有一些啟發。

一般這種重大假設,都是隱藏的很深的。想要改變,必須發現它,改正它。

就像一個經典的比喻所說:我們想讓車運行,卻一隻腳踩油門,另一隻腳踩剎車,而能量和動力就在這樣的空轉聲中,痛苦的消耗著。心理免疫系統的x光片讓我們清楚的看到這個衝突。

改變自己,最好時間就是現在


這些非常深的重大假設,如果不經過分析和思考,我是完全察覺不到的。但當我察覺到之後把他們擺到桌面上,他們就不足為慮了。

/ 04 /

能夠看到自己內心的重大假設,是改變的重要前提。

但只是看見是不行的,改變的本質就是通過做不一樣的事情,獲得新的經驗。

這個階段我們就需要去驗證自己內心的重大假設是否能夠成立。

之前我說了,我有一個重大的假設是,只要把任務推掉,這件事情我就可以不做了。並且最後所有人的薪資都是一樣的。

雖然這一想就很扯,但我還是認真的做了一個計劃。

在每星期的週一、週三,我會維持自己老烏龜的做事風格。

每週的週二、週四、週五,我會嘗試著主動挑戰自己的kpi,主動的去做自己職責範圍之外的事情,主動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這樣設計既保留了我自己的習慣,也為新的可能行為提供了空間。

最後實驗在嘗試兩個星期之後進行復盤總結。

我記得在我嘗試的第一個星期裡。

我週一和週三推脫的任務都在週二週四回來了。

實驗持續到第二週的時間,我上司誇了我一句……

說我變得更積極了。

改變自己,最好時間就是現在


實驗還沒結束,我之前的重大假設就裂開了。

職場上是非常殘酷的,每個人都根據自己的價值獲得回報,逃避困難無法解決困難到最後就是不值錢。

就這樣我的第1個重大假設就破滅了。

橫向對比,我們上一個月工作。完成度怎麼樣?上司及同事之間的反饋是什麼樣的?

通過這些反饋,我很快就能積累一些新的經驗。並且只要在一段時間之後的嘗試,薪資上面也會有明顯的反饋。

你也可以通過上面的方法,分析出自己的重大假設,並且針對重大假設進行行為設計,驗證自己的重大假設是否成立。

相信我,錯誤的重大假設在你面前裂開的瞬間,你會覺得人生豁然開朗。

今天這篇專欄已經寫了4000多字了,總結一下吧。

我們任何時候都有選擇,不行是選擇,放棄也是選擇。

我們有兩個自我,一個理性,一個情緒。

改變之所以難,是因為錯誤的行為獲得了好處,錯誤行為被保留到我們的生命裡,哪怕我們沒有意識到,他仍然會影響我們的行為。

改變首先要發現自己的重大假設,通過心理X光片,發現假設就已經改變了50%。

最後通過設計行為,來驗證內心的假設。

下次我會繼續更新改變專欄的第二篇文章~不要忘記點個贊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