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裡的士兵是怎麼解決內急的?

哨兵ZH


自打一戰的時候,英國率先投入了坦克這種武器,戰爭也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坦克漸漸成為各國陸軍的主要武器,它對於戰爭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坦克擁有著堅硬的裝甲,在保證防禦的基礎上,又擁有威力強大的炮火,在戰鬥中能給敵軍帶來很大的打擊,坦克的威力確實很強大,像德國在二戰初期能橫掃歐洲,就是由於他們採用了裝甲閃電戰,利用自己的坦克機動與火炮的優勢,快速切割對方的防線,從而達到閃電致敵的效果。

不過坦克也存在著很多問題,比如它的目標還是有些大了,在戰場上容易被對方發現,各個國家研發坦克的同時,也都在尋找著剋制坦克的方法,因此很多國家就有專門的反坦克武器,一旦被打中之後,坦克裡面的士兵就幾乎沒生還的可能。

坦克兵也是比較悲催的職業,他們的戰鬥能力不見得非常強,主要就是操縱坦克作戰,最早的坦克其實與裝甲車沒有太大的區別,後面坦克不斷改進,內部的空間也變得非常狹小,這對坦克兵的活動就會造成一些阻礙。

通常坦克內部是有專門的3到4人,這麼多人與設備擠在狹小的空間裡面,別說是正常活動了,就是上廁所都比較麻煩。人有三急,這是無法避免的事情,坦克兵在出戰的時候,會採取一些措施,避免真出現這類的情況,可有的時候還是無法避免的。

那麼坦克兵是如何解決自己的內急問題呢?

其實早期的坦克壓根沒有辦法解決什麼內急的問題,要不就是跳出去到外面解決,這樣的話就容易被對方攻擊,還有一種就是直接在車內解決,這樣的話,聽起來是比較噁心的,可實際上坦克內部的溫度是非常高的,而且一旦開炮之後,溫度會繼續升高。

可以說內部就好像一個火爐一樣,不要說尿液這些東西,就是正常的汗水也會迅速蒸發。隨著坦克越來越先進,內部的設置也會有一些改變,很多坦克就有專門的安全門,通過這種方式,出來解決內急的問題。

當然,還有個難以啟齒的做法,就是坦克兵在出徵之前,還會有專門的配置,像尿袋這類的,都是能幫助他們快速解決內急問題,不過這樣的方式明顯不夠妥當。最直接的解決方法,還是在坦克內部設置臨時的馬桶,雖然沒有辦法直接排洩到外面,但還是可以解決內急問題,排洩物都被臨時儲存起來,也不會造成什麼太大的影響。

這種裝置,一般的坦克是不見得會使用的,通常都是一些長途巡邏作戰的坦克,裡面才會這麼裝配。現代坦克裡面大部分都有專門的空調,畢竟時間長了,裡面超高的溫度大家都受不了。這樣坦克兵在裡面就能待得相對舒服一些,起碼不用繼續忍受高溫與惡臭。至於這些排洩物,儲存好了之後,等完成了任務就能及時處理了。

其實坦克兵的問題,也是很多兵種都要面對的問題,像潛艇兵,這些兵都是在相對封閉的空間裡面工作的,不僅空間狹小,還沒有辦法隨時出去解決內急,因此就需要有專門的設施,能利用有限的空間,處理好內急的問題。

如果要是條件不夠好的話,就需要發揮一下大腦的智慧了,很多老兵都會選擇用戰場上的一些東西來解決內急的問題,像炮彈這類的,都能幫助他們解決需求,還有一些專用的水壺,真到要緊的時候,沒有人會在意那麼多事情的。

坦克通常都是有專門的隊伍,在國內行動的話,還會稍稍好一些,可一旦脫離了國內,在外面作戰就要更加謹慎了,周邊隨時都有可能是敵人,因此有內急的情況,就不可能出去解決了,坦克的不斷髮展,也是為了應對現代戰爭的需要,往後可能坦克的裝備會更加先進。


貓眼觀史


對於裝甲兵上廁所這件事,無論戰車內有廁所還是沒有廁所都挺讓人尷尬的,畢竟戰友就在你很近的旁邊。當然,在戰場上一切什麼面子,自尊啥的都是不存在的;只要能解決問題那才是最重要的。上週,俄羅斯有消息稱,他們為最新型的T-14阿瑪塔主戰坦克配備了車載廁所,這就能讓車組人員在無法出車方便的情況下,在坦克內部就解決生理問題。

但實際上,除了T-14坦克配備車載廁所之外。德國與以色列的拳擊手戰車,梅卡瓦MK4主戰坦克上也都配備了可拆卸式的移動馬桶模塊。另外,英國的挑戰者II主戰坦克也設有車載廁所的。拳擊手與挑戰者II坦克的廁所很相似,都是直接裝在乘員座位的正下方,使用時移開坐墊就能使用。由於坦克空間相當寶貴,所以主戰坦克內部的廁所基本不會專門設置什麼儲存的裝置。都是直接排到車外面,基本就是如果車內有人員在大便,那麼坦克就是一邊行進,一邊放屎。外面看上去就像坦克自己在邊跑邊拉屎一樣。

不過,也有許多型號的坦克與戰車是沒有車載廁所的。比如,美軍的M1系列坦克與M2重型戰車就沒有這種人性化的裝備。也就是說車組人員如果想要在坦克或戰車內大便,就要遭受能想到的最糟糕的場景。有美軍的坦克兵在參加海灣戰爭時,就體驗了這種讓人心理會崩潰的經歷。戰鬥中,坦克根本不敢停下來,怕被擊中。因此乘員要上廁所,只能利用手上有的所有可能的東西,如果能一個瓶口大一點的瓶子可能都是最好的條件。沒有的話小便時可能直接就尿褲子裡了,但是大便如果拉褲子裡那絕對是比挨子彈都要崩潰的事情。

在M2布拉德利戰車上,一共能塞下11個人,3名車組8名車載步兵。在任務中一旦無法中間停車,那麼這期間士兵想要解決生理需求,最好的方法就是把急救包清空,倒出所有的東西。並且不需要在意其他10名戰友的跟感受,因為他們都習慣了。但是急救包數量是有限的,最好不要等到沒有了才想起要大便。那樣就只能用包裝野戰口糧的包裝袋了,但是如果量太大了,這種包裝袋就可能裝不下,效果遠不如急救包的盒子~~~~~~~

反正,在沒有廁所的戰車裡,你要善於利用各種可能當成容器的東西,炮彈殼、塑料袋、甚至是頭盔等等~~如果想避免這些尷尬,那麼在飲食上可能就要事先注意,但是戰場上什麼情況都有可能發生,遇到了就想法解決,面子永遠比不了性命~~


陶德中士


打仗的時候,你想上廁所該怎麼辦?曾聽一個經歷老山戰役老兵說,千萬別小瞧身體的調節能力,在炮火連天的戰場上,身體會把上廁所的意願給收回去。

坦克戰鬥員也會有類似的經歷,平時的訓練可以安排時間如廁,如果上戰場的話,待駕駛艙太久還是要靠身體壓制。

非要排出來,坦克戰鬥員該怎麼解決呢?畢竟坦克駕駛艙的空間狹小,人員、設備、彈藥已經填滿,沒有什麼地方可以建廁所。

一般人開動腦筋,都可以想到幾招,你有沒有想到呢?

人們最常見的想法,就是坦克戰鬥員穿上成人紙尿褲、儲尿袋。一般紙尿褲可以5個小時換1次,而特製的儲尿袋裝有乾粉之類的吸尿物品。不過,它們是一次性用品,更換比較麻煩,還容易滋生細菌。

還有一個方法,帶塑料瓶、桶子、貓砂。前2樣就是上廁所的容器,貓砂的作用是用來覆蓋容器的,可以防止氣味在坦克內部流通。

從各國坦克戰鬥員的做法來看,他們解決如廁自然有他們的方式,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難。

比如俄羅斯坦克戰鬥員,就地取材拿來炮彈殼解決問題,如廁完畢後,直接扔掉炮彈殼。很多國家的坦克底盤都有1個閘門,設計這個閘門是給坦克兵逃生之用。其實,一旦坦克戰鬥員想如廁,也可以把閘門打開,蹲在那裡解決掉。

綜上所述,平時的訓練,坦克戰鬥員只要安排好,就不存在如廁急的情況;如果是戰時的狀態,坦克戰鬥員的緊張情緒,會調動身體減少產生如廁的念頭。如果非要在坦克裡解決,坦克戰鬥員們的辦法可不會少哦!


子屠龍


其實,對於這個問題,筆者之前也有過類似的想法,但最後都不了了之,但今天在次看到這個問題,不妨做個科普,讓大家瞭解下戰場上的坦克兵究竟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

我們都清楚,不論是坦克還是裝甲車,其駕駛艙內空間都十分有限,甚至有的坦克即便是駕駛員想要彎腰都是極其困難的一件事。如此一來,坦克中更沒有足夠的空間來建造一個便池。所以,對於坦克兵上廁所這個難題,便會讓許多人感到好奇。那麼,一般情況下,坦克兵是如何解決這件比較尷尬的事情的呢?

首先,在正常訓練的情況下,坦克兵並不會對於這個問題過於擔憂。畢竟,即便是緊張的訓練,也總會有休息的時候。所以在休息的過程中,坦克兵便有足夠的時間來解決這個問題。其次,在訓練過程中,處於人性化考慮,有時候也會針對士兵上廁所這個“大事”,進行演習。

畢竟,在實戰中不光是士兵上廁所,還有可能是對己方人員施救,而這個時候便會給士兵帶來生命危險,所以在日常訓練中,便對針對這種情況進行訓練。

除此之外,真正的坦克兵實際上也有自己的絕招。有的士兵為了防止出現這種現象,在戰鬥還未打響之前,便會穿一個成人的紙尿褲,這樣一來可以保證自己在坦克艙內面對高溫環境時不會太熱,其次出現生理問題時也可以隨時隨地解決。而有的士兵,則會選擇攜帶飲料瓶以防萬一。不過,這些都不是最精闢的,此前筆者在看一個坦克兵的自傳時發現,有些坦克兵在情急之下,竟然會選擇使用炮彈殼解決這個問題。


軍武視界


坦克裡的士兵怎麼解決內急,呵呵,如果是平時,把坦克停下來,出去找個地方解決就行了。但如果是在戰場上或者說在急行軍狀態,坦克就不能停下來了。特別是在戰場上,你停下來了就成為敵人最好的靶子了。

那要是在這個時候坦克車組成員人有三急了怎麼辦?

方法一:可以就地解決。現代坦克的車底一般都開有個逃生口,是用來防止坦克翻車時或者說炮塔被擊中時好讓坦克成員逃生的。想要方便時將它打開,可以暫時客串一下廁所。

方法二:先找個容器,自己解決。比方說上小號,咱們在高速公路上有必備的神器——礦泉水瓶。在坦克上,用來裝水的空瓶子或者空水壺也是可以用來裝尿的。如果上大號,也可以找個大點的容器解決。比方說裝壓縮乾糧、罐頭的空盒子,裝子彈的空箱子都可以。

方法三:如果有報紙,塑料袋的也行,先鋪好報紙或者將塑料袋打開,將便便💩拉上去,然後包好,等車停下來了再將它扔掉。當然,如果情況允許的話你也可以打開進出艙口,將它從那裡扔出去。

方法四:上車前穿好成人紙尿褲或者尿不溼,內急了就地解決。車停下來了再將它處理。


血染戰旗紅


坦克部隊的出動,總會給人一種威風凜凜的氣勢,尤其是像閱兵時的坦克部隊更是如此。但是坦克也會遇到令人尷尬的問題,畢竟是人在操作,而人必定會有三急嘛。坦克裡的士兵也是人,與普通人一樣,也是要吃喝拉撒睡的,若在平時當然可以考慮到車外解決,但是實戰訓練或者戰時,士兵必須要在車內待上很久,即使很是內急也是不能隨意出來的,那如何解決車組士兵的“三急”呢?首先明確的是在坦克狹小的空間裡,肯定是沒有廁所可上的,直接在戰鬥艙室地板上解決當然是不可以的,那麼至於別的常見的礦泉水瓶、塑料袋也是不理想的,再說這些東西並不是坦克裡隨手可得的,就是用起來也不穩定,畢竟坦克在顛簸路面行進時,在那狹小又顫動的空間裡,你小便什麼的用塑料袋和礦泉水瓶還能接得住麼?那要是來大的呢?那畫面想想也是很搞笑。所以就只能是尋求方便、快捷、穩定、隨手可得的容器了。

那麼坦克兵究竟如何尋找方便、快捷、穩定又隨手可得的容器呢?請看上圖,這是西方坦克炮打完退出來的彈藥底殼,這個東西重心低、重量足、口徑大,並且在戰場或者演習場上隨處可見、唾手可得。打完炮撿一個,放在戰車上,簡直就是坦克兵解決內急的天然便池,用完從坦克拋殼窗扔出去就行了,完全符合方便、快捷、穩定又隨手可得的原則。不過吧,話說回來,在坦克上蹲坑這種事兒,還是很少發生的,一般都是在上車前就解決好了的。當然,這種事兒也難以預料,真在戰時或者演習時遇到,肯定是能憋則憋,憋不住就肯定是就地取材來解決,退出來的彈殼優先選擇,真不行就直接解決到褲子裡,畢竟作戰最重要。不過人家美國就不一樣,而為了解決這一尷尬的問題,美國甚至頒佈了相關規定,以坦克排為單位作戰,間隔解決作戰中的個別問題,不過人家美國的坦克部隊,都是以一個連的規模出動的,一個連由三個排組成,所以每個排的輪流解決問題對整體部隊的影響相對較小。

當然了,與坦克兵比起來,步兵戰車就可能好得多了,上圖就是俄羅斯BMP-3履帶式步兵車上的廁所,位於乘員艙左後位置。這個廁所在摺疊坐墊下方,不用的時候放下坐墊就是個座位,用的時候,拉起坐墊就是個廁所,大便小便都可以,並且廁所右邊就是步兵車的彈藥架,可以一邊蹲一邊欣賞彈藥,而且這個廁所盒子還可以拆下來清洗,這待遇著實比坦克兵的人性化多了。






龍呀視頻


俗話說,人有三急,不管事常人還是軍人都不例外。坦克內的士兵們,在實戰或者演習訓練時往往需要在坦克中待上好幾天,那麼內急就成了一個大問題。接下來就來介紹幾種坦克兵如何在坦克內部上廁所的手段,可以說是十分有創意了。

現代的主戰坦克,在坦克底部一般設有緊急逃生口,方便讓乘員在坦克失去戰鬥力或者是被擊毀的時候,可以從底下的緊急逃生口鑽出去。這個口雖然不大,但是足以使一人通過。在駕駛員的座位下面,以及炮塔下面都設有逃生口,坦克兵們平時就利用這個來解決內急問題。把逃生口打開,"對準、發射"就可以了。

當然這個辦法就是屬於俄羅斯了,他的解決方式比較粗狂了,就是利用逃生口,就是在不平坦地面上行駛時候,這會方便比較尷尬,會弄不好蹭一身,當然這是純屬想象。其實還有辦法就是準備好塑料袋和瓶子,只是方便時候味道不小。這些方法看似比較尷尬,但是在真正打仗時候也相當簡便。

除了利用逃生口解決內急問題外,坦克發射炮彈後的炮彈蛋殼也可以利用,在其內解決一些"問題",由於戰時車內不需要發射過後的彈殼,因此這些彈殼一般都會拋出去扔掉,既然扔掉也是扔掉,何樂而不為呢?不過使用裝備有自動拋殼機的坦克兵們就沒有享用彈殼的福利了,他們只能乖乖的使用逃生口來解決"內急"問題。值得一提的是,就算在坦克內上廁所再怎麼困難,也絕對不能出坦克上廁所。

在二戰期間,就有過坦克兵因此喪命,因為坦克內部視野狹小,無法判斷敵軍步兵是否躲在附近,因此一旦離開坦克,就有被擊殺的可能。並且在戰場上對一個車組進行緊急補充,是較為困難的一件事,因此有一些國家在手冊中就明令禁止離開坦克上廁所的行為。

另外,因為內急問題的確十分令人頭疼,坦克兵們在戰時也會足以自己的飲食,盡力控制自己上廁所的次數。還有更極端的,鍛鍊自己"憋"的能力,可以說成為一名坦克兵也是十分鍛鍊意志力的了。不過對於坦克兵來說,性命肯定比上廁所要重要,因此這些問題也無法難倒坦克兵們。除了這些傳統手段外,還有過一些國家開發過一次性廁所,這種一次性廁所和我們現在使用的沖水馬桶不同,是沒有沖水裝置的,用過即棄,據說小範圍列裝過,具體使用情況不清。

當然,活人不能讓尿憋死,同樣,現代的坦克裡面也有廁所的,比如說德國。眾所周知,德國製造在世界上是最強之一,德國的裝甲車輛不僅外觀上也很好看,而且內部也是非常舒適的,德國拳獅犬裝甲車,座椅底部設計了專用廁所,就是一個小型馬桶,而且設計的非常人性化,甚至比家用的馬桶還要便利。

當然,還有以色列,英國的坦克,設計的廁所也是別出心裁的,有的安裝在乘員座椅下面,還是可以拆卸的,英國的安裝在座椅下面,以色列安裝在坦克底部逃生口,也是相當方便的,至少不會出現乘員"內急"帶來的尷尬局面。


雷姐的機械空間


人有三急,戰鬥員已然,要問坦克手如何解決的,答案是要自家調整。過去的坦克都不裝空間,狹窄的空間燥熱異常,進入坦克空間的戰鬥員們,會迅速被蒸掉身上的水份,自然小便也少,因是大多不用考慮內急問題。經驗豐富的坦克手,都會自我調整,大多不會存在此一問題。這就猶同準備好衝鋒的戰士,哪會有這多事?坦克在設計之初,只為戰鬥而生,空間狹窄,沒有哪一個設計師會考慮是一問題,也不允許。不允許也是對的,類似的裝備設計,如裝甲車和戰鬥機等,一是技術條件不允許,二是靠戰鬥員們自身調整,思路是相同的,至今如是。

現在有了?以色列就有個“梅卡瓦”,設計了可拆卸乾式馬桶,有兩點原因值得人們注意,一是該國要面臨的戰鬥環境嚴酷,坦克要考慮極限條件下使用的情況,緊急情況下執行任務時間較長,不得不考慮內急問題;二是充裕的空間也給其設計馬桶提供了小方便,我們知道其發動機為前置設計,駕駛室自然相對空間大些。繼以色列之後,俄羅斯在最新型坦克T-14上面也有了馬桶設計,此前一款步戰車BMP-3即有一個簡易的馬桶。俄羅斯之所以有此設計,也因為其廣闊的地形,坦克戰鬥員要面對長時間作戰的問題。

還是不要的好。魂舞大漠思想較為保守,以為不要的好,裝備設計以簡便為第一原則,怎麼使用怎麼有利怎麼幹。比如坦克大多不裝空調,如果空調損壞,戰力便會受到極大影響。以前坦克不加裝馬桶,考慮的也正是這一情況。不過,隨著當代科技的進步,簡易的設計還是必要的,畢竟人的生理問題不解決,就會影響到戰鬥力生成。


魂舞大漠


說起翱翔在天空之上的飛機駕駛員或者鋼鐵堡壘中的坦克駕駛員,我們都會覺得肅然起敬。不過對於他們背後的辛苦,卻沒有多少人知道。而且人有三急,對於上廁所這件事,我們平常人可能感覺不到什麼困難之處,不過對於這些駕駛員來說可是尤為的難受。那麼他們是如何解決上廁所的問題?坦克裡面有衛生間嗎?

對於中國的民航飛機來說,一般都是配有廁所,空間比較寬裕。軍用飛機來說,這點空間則能省則省,即使是廁所也非常簡陋,甚至連廁所都沒有,以前飛機剛被用於用於戰爭的時候,那時候技術還不太發展,飛機飛行的距離和續航程度都很短。當時的殲7航程才1500公里,每次飛行時間也不超過兩個小時,在上飛機之前解決一下,基本上不用考慮這個問題。

再看如今的飛機,技術的發展確實好,飛機的航程和在空中停留的時間都大大增加,不過對於飛行員來說這就是一件噩夢了,就像美國的U2偵察機一次任務甚至需要10個小時,中間很可能要上2~3次廁所。不過因為飛機所處的高度是特高空,而且還要穿上特製的衣服,結果在解決那幾方面就成了一個大問題。

如果是戰鬥機的話,內部空間就更小了,單發單座的戰機只能夠乘坐一人,而且基本不能夠進行大幅度的動作,更不用提上廁所這樣的行為了。在內急方面各國也都有自己的方法,以前出現過插導尿管來進行排尿的,不過這種方法比較痛苦,不太人性化,後來也有使用紙尿布或者導尿袋的,蘇34上甚至使用過手持的尿壺。

在坦克內部也同樣面臨著這樣的問題,別看坦克個頭挺大,不過內部的空間乘坐幾名坦克手之後,也所剩無幾,而且內部溫度很高,根據曾經退役的一名士兵來說,裡面進去之後都會脫掉衣服,有時任務執行好幾天,連吃住都會在車內,這個時候上廁所主要尋求的是方便,基本上一個礦泉水瓶或者塑料袋都可以應付一下,畢竟打開艙門出去方便,萬一被狙擊了就得不償失了。

其實這些問題已經存在幾十年了,隨著這些年後勤保障完善,在人性化設計方面也在逐步提升,這背後都是軍人們的辛苦付出,著實令人敬佩。


霹靂火防務


戰爭的特殊性質,使得任何日常微不足道的小事,一旦到了戰場上就有可能成為一件難事。坦克兵內急這事就是如此。坦克的艙內空間相當狹小,3~4名乘員與火炮、彈藥、座椅、觀瞄指通設備擠在一起,很難設置常規的衛生設施。因此自誕生以來,坦克乘員如何解決內急問題,一直是坦克部隊的老大難。

在駐地訓練備戰的情況下還好說,畢竟沒有緊迫的作戰需要,有專門的廁所解決問題。很多時候,坦克的作戰任務是短途衝鋒、陣地攻堅,乘員在登車之前都會提前排洩清空。即便一時大意突然內急,在己方的坦克集群裡,也不用太過擔心,同車乘員和友鄰車組會掩護出來解決。


進入戰場之後,坦克面臨的環境就完全變化了,伏擊待命要考慮隱蔽作戰,甚至連續多日吃住睡在戰坦克裡,機械化突擊要考慮快速行軍,對峙交火要考慮爭分奪秒。這些狀況之下,不會因為一個人內急而停車貽誤作戰計劃,任何一個火力點的延遲都可能招致滅頂之災,內急者只能在坦克車內解決問題。坦克兵在長期的實踐中,發明了一套具體解決方案

第一種,車內就地解決。

這個方案就是任由排洩物自然釋放,畫面感是不是很強?哈哈!不過沒辦法,在炮火連天的生死關頭,忍受酸爽總比一命嗚呼強的多。當然,此時釋放的通常都是液體,而且排洩到車內或者褲子上的尿液,很快就能蒸發掉。有些沒有空調的老式坦克,內部溫度最高可達60度,在裡面呆半天,軍靴裡都能倒出汗水來。在這種環境下,甚至都不會有尿液了!

有的軍隊還會使用便攜式衛生用具,比如軍用的尿袋、紙尿褲等,不過由於體驗實在不佳,沒什麼人喜歡使用。

第二種,通過車底安全門解決。

很多俄系坦克上都裝有車底安全門,用於坦克乘員在危險環境下逃生。這種安全門相當於坦克車底的一個開口,打開後完全可以當做“馬桶”。不過,如果是在行駛的時候,一定得保持住身體穩定,不然在劇烈顛簸的車內很有可能滑落車底。

第三種,就地取材用作“臨時馬桶”。

西方多數坦克沒有車底安全門,坦克兵就利用車內的彈藥筒、急救包、乾糧袋、水桶等當做“臨時馬桶”,解決完了就將其丟出車外。有些二戰回憶錄中,就提到用炮彈殼解決便便的情況,有經驗的坦克兵會隨車攜帶一個油壺,以備不時之需!

第四種,車內專用衛生設施。

據媒體報道,俄羅斯為最新型T-14阿瑪塔主戰坦克安裝了馬桶,為乘員長時間作戰提供便利。由於阿瑪塔獨特的無人炮塔設計,三名乘員均位於車體前部的駕駛艙內,因此猜測這種馬桶是座椅下的翻蓋式排洩裝置。

以色列梅卡瓦坦克比較特別,由於需要長時間在敵我交織的環境下戰鬥巡邏,人員上下車輛異常危險,因此不僅裝備了完善的空調設備和飲水機,還配備了可拆卸得乾式馬桶,排洩物會被收集到專用袋子裡密封,返回駐地後再行處理。這些設計當然非常貼心,不過前提是梅卡瓦擁有巨大的車體和重量,其前置發動機設計也為坦克戰鬥室提供了較大空間。

英國“挑戰者Ⅱ”型坦克上也配備了無水排汙的簡易廁所,位於乘員座椅下方,抬起蓋子就能使用。德國“拳師犬”步兵戰車也採用了類似的設計。蘇聯BMP-3步兵戰車上也裝有一個“馬桶”,不過不能直接排出車外,需要臨時存儲在容器內,返回後再行處理。

第五種,坦克炮釋放排洩物?

這個就真的是重口味了。據稱俄羅斯曾有一項專利,叫做“從軍事設施或設備中的獨立隔間將生物廢棄物移除的方法和實施”,這麼拗口的名字,說白了就是“打翔彈”:坦克兵內急時排洩到炮彈殼內,然後利用坦克炮將其發射出去......

具體進展和實際應用不得而知,不過嚴重懷疑俄國人這麼幹會不會糊自己一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