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撂荒的河灘地 村民現爭相用來入股種花椒

3月中旬,四川德陽什邡市禾豐鎮和平村的花椒產業園裡,在春日的照耀下,花椒樹蒼翠欲滴。樹上,小花芽含苞待放。村民胡建容在為正值花期的花椒樹噴灑防蟎藥水,她期待著今年能有一個好收成。

胡建容是村裡第一批加入到花椒產業園的村民之一。在此之前,她家的這塊土地由於灌溉不便,土壤保水能力不強,糧食和蔬菜的種植只能通過覆膜的方式進行保水。有些村民則怕麻煩,地就一直荒著。

曾被撂荒的河滩地 村民现争相用来入股种花椒

“以前這塊土地基本上是一塊荒地,村民就種點土豆、油菜,一年收入只有幾百塊錢。”禾豐鎮和平村黨支部書記高勇告訴記者,和平村有耕地近4000畝,其中600餘畝因灌溉不便,成為了常年旱澇不保收的河灘地。而這600多畝河灘地,也成了村幹部們一直想啃下的“硬骨頭”。

“鄉村振興,就得在土地上做文章。”高勇說,2017年,村組幹部們通過外出考察學習,選定了花椒這種管理技術粗放、適宜河谷氣候的經濟作物,通過“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建立了花椒產業園。

2018年春季,當地以40餘畝河灘地作為產業園區的一期項目,鼓勵村民在河灘地種下花椒樹。企業提供生產資料和生產技術,合作社負責收購、加工和銷售。農戶只需要精心管理地裡的花椒樹,不需要為銷路發愁。

曾被撂荒的河滩地 村民现争相用来入股种花椒

如今,兩年多時間過去了,第一期種植的花椒樹已經全部開花。高勇告訴記者,目前第一期花椒產業園的花椒漲勢良好,今年7月份便可採收銷售。屆時,平均每畝的產值預計將達6000元。

村民們看到花椒產業園發展的大好前景,以和平村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為主體,以土地入股的形式,流轉了150餘畝河灘地,逐步投入到花椒產業園中。當地村民盼望著腰包鼓起來的那天。

除了入股分紅,村裡年紀較大不便外出打工的村民以及建檔立卡貧困戶,也都可以到產業園務工,一天能掙到七八十塊錢工錢。

曾被撂荒的河滩地 村民现争相用来入股种花椒

目前,第二批花椒產業園也已經開始擴大規模。今年四五月份,將栽種下15000餘株花椒。此外,為進一步確保花椒的銷路,合作社也在準備修建專業的花椒烘乾廠房,將生產和銷售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相信有了這片花椒產業園,我們村民的日子一定會越來越好。”高勇說。

張世浩 曾苗 封面新聞記者 王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