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回家你被催婚了嗎?心理學:應對催婚,「課題分離」是好辦法


春節回家你被催婚了嗎?心理學:應對催婚,「課題分離」是好辦法

各位單身朋友們,春節回到家了,有被催婚嗎?

寫這篇文章緣於前幾天一個熱搜:“女博士為避催婚,春節要求值班”:

春節回家你被催婚了嗎?心理學:應對催婚,「課題分離」是好辦法

看了有些心酸,春節閤家團圓的日子,因為怕催婚,寧願加班,可見催婚帶給她的壓力。

其實也不怪她逃避,每到春節,“催婚”大戲各地上演,最近一段“催婚”視頻也在網上火了。

視頻顯示:

媽媽給兒子發來一段26秒的語音

內容則是一首“催婚歌”

↓↓↓

“兒子我給你唱首歌你聽到嘛,草原最胖的花,你還單身吧,三十幾歲,你也別灰心啊!雖然你長殘了,但你並不差,擦乾眼淚,過年去相親吧。”


春節回家你被催婚了嗎?心理學:應對催婚,「課題分離」是好辦法

催婚的爸爸媽媽 , 還為這首歌編了舞 ,一人唱歌,一人跳舞

由此可見,催婚,爸媽們可謂用心良苦。

尤其是春節,孩子好不容易回家,好時機豈能放過。於是“團圓春節周”也成了“催婚黃金週”

不知父母是否想到?他們的催,會給孩子造成很大壓力。

“催婚”,給單身者造成了很大的壓力

“過年是喜慶團圓的日子,但對於我來說回家過年將是度日如年的煎熬。”

小凡焦慮地說,父親給她下了死命令:“明年必須找到結婚對象。”

小凡今年30歲,銀行工作,人長得很漂亮,大學談過2段戀愛,其中第一段男生很喜歡她,但她發現男生情緒很不穩定,於是分手。第二段談了3年,男生不喜歡她太粘,兩人分分合合,最後受不了男生的冷淡及他和別人的曖昧,自己提出分手。

上班以後,不知是不是受了第二段影響,她雖談了幾個,但時間都不長,到現在還是一個人。

小凡其實也著急,曾經她自己定下目標,30歲找到男朋友。還有一年就30,她也開始焦慮,父母再催她,她真感覺內憂外患,壓力山大。

她說:“今年回家,過了初一,肯定每天都得相親了。”


春節回家你被催婚了嗎?心理學:應對催婚,「課題分離」是好辦法

父母催婚,給單身者造成很大壓力


不止是煩惱,面對父母催婚,有人真做出了“出格的事”。錢報網2019年2月25日曾報道一個案例:女子過年時被家人催婚,一怒之下點著了自家房子。

吳麗(化名)出生在上世紀70年代,眼下已經是奔五的年紀,因為不願將就,她要等自己的“真命天子”,儘管家裡安排了很多次相親,但都不能讓她心動。

吳麗大齡未婚之事時常被左鄰右舍當話題,村子不大,一點閒言碎語就吹到了父母的耳朵裡,老人受不住,趕吳麗出門。“找不到老公就別回家了。”

傲氣的吳麗毅然離開了家,獨自一人去周邊城市打工。除了過年,基本不回家。

但每年春節仍難逃“催婚大陣”。

2019年春節, 吳麗年底回家,看到久違的父母,還沒來得及訴說思念,卻因為沒有帶男友回家而遭冷落。弟弟妹妹看到父母一大把年紀了,還為姐姐的婚事發愁和生氣,就在年夜飯上輪番數落姐姐,說姐姐不孝順,催姐姐快點解決個人問題。一頓年夜飯吃下來,吳麗被輪番“轟炸”得都要暴跳起來。

吳麗拍了桌子,一家人不歡而散。正月初五,一家人又因為瑣事說了吳麗。她徹底惱了,想到了一個復仇計劃, 她點火要把房子燒了。

當晚9時許,吳麗在小店買了個打火機,跑回家中,從門外抓起一把毛竹屑,準備將房子點著。轉念一想,畢竟是自家的房子。一番思想鬥爭後,吳麗決定“只是嚇唬嚇唬他們,誰讓他們房子不讓我住。”

於是,吳麗一邊大喊“我要把房子點著了,你們不給我房子住,你們也都不用住”,一邊將一樓父母住的門窗外塑料膜給點著了。眼看著塑料膜著起來了,木質門框也冒煙了,住樓上的弟弟跑下來撲火,吳麗怕事情鬧大了,打了110,自己則迅速逃離現場。

在黃岩公安局,吳麗淚如雨下的說:

“你們不知道,這些年為了結婚的事,全家人都把我往絕路上逼。沒結婚有什麼錯?為什麼要這麼對我,我也是他們的親人啊……”

她們不是個案,據團中央網絡影視中心和“青年之聲”婚戀服務委員會發布的《當代青年群體婚戀觀調查報告》:催婚,已經成了青年單身期間最大的壓力源。

春節回家你被催婚了嗎?心理學:應對催婚,「課題分離」是好辦法

數據顯示:家人催婚,已經成了青年單身期間最大的壓力源

由此可見,父母催婚,真的給單身者造成了很大的壓力。期待父母不催,確有這樣開明的父母,但很多父母做不到,因為他們也在承受各種壓力,就像吳麗父母一樣。

怎麼辦?

做到課題分離,是應對催婚的好辦法。


春節回家你被催婚了嗎?心理學:應對催婚,「課題分離」是好辦法

應對父母催婚,你需要做到課題分離

課題分離是心理學家阿德勒的觀點,阿德勒認為:人的一切煩惱的根源就是人際關係。之所以煩惱,就是想獲得別人的認可。想要改變這一點,阿德勒給出一個具體的辦法——課題分離。

所謂的課題分離,就是就要區分什麼是你的課題,什麼是別人的課題。舉個例子:

“你給我借錢,我拒絕你”,這是我的課題。

“你因為我拒絕而生氣,甚至恨我”,這是你的課題。

“為了讓你不生氣不恨我我,我就答應你了”,這稱為課題的混淆,是阿德勒強烈反對的一種認知,認為它是人際痛苦的根源。

課題分離包含兩個關鍵:一是劃清界限,你的事情與我無關,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事情負責;二是要做好屬於自己界限之內的事情,比如,可以去安慰、理解、關心對方。

需要注意的是,課題分離只是一種“你”可以選擇的建構方式,而不是人人都必須學習的規則。我們掌控不了他人的想法,學習這個理論的關鍵,不在於要求別人怎麼想,而在於當別人干預你甚至生氣和恨你時,你自己如何選擇。

你可以選擇:“他生氣恨我,這是我的事,我要儘量讓他喜歡我”。

你也可以選擇:“他生氣恨我,這不是我的事,我還是按照自己的本心去做事,如果他實在改變不了對我的看法,我也只好面對這事實”。

你也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比如,向他提供支持和安慰),而不需要承擔不屬於你的壓力(比如,認為自己有義務“讓”他保持舒服)。

而如果不用課題分離,往往是這麼看問題的:

是我害他這樣,所以我不能拒絕他。

是我害他這樣,所以我不敢面對他。

是我害他這樣,所以我要補償他,證明我是一個好人。

這樣一來,在處理人際困擾時就會受到更多限制。

由此可見,用課題分離的方式來考慮人際關係,是更方便好用的方式。

那面對父母催婚,怎樣運用課題分離呢?


應對父母催婚,如何做到課題分離?

(1)催婚是父母的課題,應尊重

根據阿德勒課題分離理論,父母催婚是他們的課題,你不要他們催,這就在干預他們的課題,所以對父母催婚,我們應尊重。

演員陳喬恩曾抱怨過自己被父母催婚的事情,但每次說起母親這樣做的理由,她都會忍不住哭起來。

——“她說因為她會走,她怕我孤單一個人。”


春節回家你被催婚了嗎?心理學:應對催婚,「課題分離」是好辦法

結婚就意味著有人照顧,這也是大多數家長的心聲。

實際上,從動機來講,父母催婚也主要是為了孩子好。

在他們的觀念裡,他們會認為結了婚就會幸福;而且他們希望希望孩子在年輕時早點結婚,這樣才是正常和幸福的生活。尤其是女兒的父母,更加會催,因為擔心女兒錯過最佳的擇偶年齡,畢竟女人面對生育的壓力。

你沒有滿足他們的需要,還不准他們催,這就是在干預他們的課題。

當你理解了這點,你對他們的催婚會談定很多,上文案例中的小凡和吳麗,一個煩惱不已,一個憤怒而燒房子,都是沒有看到父母催婚是他們的課題,而導致不良情緒和衝動行為。

(2)聽不聽是自己的課題,應對自己人生負責

催婚是父母的課題,但聽不聽卻是你的課題。畢竟婚戀是你自己的事情,應自己對自己負責。如果父母給你安排相親,而你正好也想增加機會,你就去。但若你現在不想相親,或不喜歡父母給你物色的相親對象,你可以拒絕,因為這是你的課題。

若你違背自己意願滿足他們,你要做好心理準備,父母的關心往往是無休止的,一個網友說的好:

“穩起。不然明年他們沒有話題給你談了,要是你今年滿足了他們,他們明年又要問你幾時要小孩,有了小孩後,又要問你要不要生二胎.....”

尤其是面對控制的父母,如果你不主張自己意見,父母會打著為你好的名義繼續控制。如果你不喜歡對方,但不敢拒絕,那就可能是悲劇了。芳芳就是如此,結婚後非常後悔當初對父母的妥協,痛定思痛,最終下定決心離婚。

29歲的芳芳,結婚1年就離婚了,而且對父母很是怨恨。

原來,相親時,她不大喜歡老公,但父母看中了,父母覺得他工作好,人也老實,是個不錯的結婚對象。

芳芳不想和老公談,但父母苦口婆心,甚至發動親戚們輪番轟炸,本來就聽話的芳芳妥協了。

但和老公結婚後,兩個人三觀實在不同:芳芳喜歡逛街,老公喜歡打遊戲,很不願意陪她。更關鍵的,芳芳感情細膩,喜歡浪漫,老公老實木訥,還抱怨芳芳不會過日子。

兩人經常爭吵。

芳芳慢慢絕望了,感覺兩個不是一路人,這種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活,於是提出離婚。

這次,她想為自己下半輩子負責了,不想再聽父母的。


春節回家你被催婚了嗎?心理學:應對催婚,「課題分離」是好辦法

另一個朋友的故事更讓人心酸:

”我就是在父母的安排下,嫁給了一個比我大十多歲的男人,因為父母認為他有工作。我是一個感情豐富的人,老公老實,還多疑,不知道珍惜。為了孩子的成長,我和老公維持了十七年的婚姻,天知道這十七年我過的是什麼日子......現在我失眠嚴重,整夜都是半睡半醒的狀態,還好女兒還算爭氣......活了大半輩子的人了,有時感覺好慚愧好遺憾,全為別人活了。”

真的要記住,關於婚戀,父母有催促權,有建議權,但聽不聽,權力還在於自己。我見過好多起案例,當初因為父母干預,勉強結婚,最終痛苦離婚。

(3)拒絕會讓父母不高興,不必認為是自己的罪過

面對催婚,當你為自己負責,拒絕父母的安排,父母難免會失望,甚至生氣、憤怒。這個時候怎麼辦?你可以有不同選擇:

比如,你可以不管父母的感受,認為他們的感受是他們的課題,應該他們自己解決。

你也可以做些什麼,安撫他們的情緒,比如耐心和他們溝通,你為什麼拒絕;你也可以告訴他們,關於戀愛你是怎麼想的,有什麼打算;你也可以給他們保證,什麼時候達成他們的願望。

以上做法你都可以選擇,但有兩點不可取:

一是逃避。有些人面對父母催婚時採取逃避的態度,新聞中女博士就是如此,但其實越是這樣,越會讓父母加快催婚的步伐。如果不想讓父母再催婚,就直接和父母坦誠自己的想法。比如自己現在沒有遇到合適的人還不想結婚,想先奮鬥工作再結婚等等。

明星王嘉爾在接受採訪時也表示,父母也會談論婚戀情況。但是他會主動出擊,直接告訴媽媽,他想戀愛了。不過,他也透露了自己的真心話,認為現在還是“工作第一”。畢竟在事業剛剛起不的階段,談戀愛帶來的風險也很大。


春節回家你被催婚了嗎?心理學:應對催婚,「課題分離」是好辦法


只要堅定且誠心誠意地和父母溝通,父母總會理解的。因為父母也不是完全懂我們,很多話如果不說出來,父母就會理所當然地理解成自己的意思。

二是感覺內疚不已。你不必為拒絕父母而覺得不對,甚至覺得自己是罪人,以至揹負很大的心理負擔,因為戀愛結婚是你自己的課題,父母可以有他們的期待,但你不必一定要滿足。記住:你的人生你做主。

【 結語】

對中國父母來說,催婚可能是永恆的話題。應對催婚,你需要做到課題分離。首先我們要明白,父母有催婚的自由,這是他們的課題,做孩子的應該尊重;其次我們也要明白,戀愛結婚是我們自己的事情,每個人應為自己的生活負責,如果你不願意,你要堅持自己的底線,不必為了向父母妥協,以至犧牲自己的自由和幸福。同時我們還要明白,面對父母催婚,逃避不是最好辦法,你可以有不同選擇,而且當你拒絕了父母,也不必為此深感內疚自責,因為自己才是自己人生的主人,而不是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