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欢把同学的违纪行为报告老师,应该鼓励还是制止?

莫宁_Morning


幼儿园孩子不建议鼓励,有时老师都讨厌这类学生,说孩子事多,孩子报告了也解决不了问题,老师根本不管。


来一米阳光


很高兴被邀请!

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用我的切身体会来回答:在我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那时候老师经常跟我们说互相监督同学有不好的表现及时跟老师讲,所以有一段时间我觉得去告状的同学都好威风。

终于,有一次我很要好的两位同学在一次回家的途中因为争一块橡皮擦而打起来,而急于立功的我自然不会错过。次日,一早我就在教室等到老师然后迫不及待的告完状,果不其然我的两个同学足足站了一节课,可我并没有威风,也没有高兴,反而失去了两个好友。自那以后好长一段时间他们都不在理我,放学路三人行就变成了我独自行,而年幼的我也意识到处处揪别人的小辫并不是一件多么好的事,或许当时给于劝说会更能帮助她们。

现在我当了妈妈,我不会去教孩子告状,只要不去刻意隐瞒就好,我希望他跟同学和睦,多交朋友,好习惯互相影响,而不是去做个尖锐的人物!!


风起樱自飞


我的孩子就是这样,很喜欢给老师打小报告。我的做法是先和他沟通为什么去给同学打小报告,是这个同学做错什么了么?我孩子老是说某某上课不听讲,某某光说话,其实很多时候别的小朋友做的事情和他一点关系都没有。我就告诉他,如果别的小朋友是做错了事情或者妨碍你学习了你可以去和老师说但是一定要先和这个同学沟通一下,看看他是不是有改错的表现,想一想要是这个同学被老师批评了肯定很难过,还会影响你们的友谊,对谁都不好。从那开始我家孩子打小报告的情况变少了,并且变的很勇敢,很受周围小朋友门喜欢。孩子门的事情一定要用对方法去教育,不要太鲁莽太武断。


天堂暴雨


孩子把同学违纪问题报告老师,这种现象我想大都发生在小学阶段。作为父母,我们希望方方面面看护好自己的孩子,往往从小教育孩子有事情一定要跟父母讲。在上学阶段,孩子头脑中形成了这个固定模式,老师在学校里就成了孩子们眼中的家长。在他们成长过程中,人生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尚未成熟,并且孩子们都很单纯,没有巧妙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在他们眼中,“非对即错,高下立判”。所以办事都很直接。或许也是有些嫉妒心里作祟,经常“发现”同学间的缺点,第一时间报告给老师。我们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办呢?我认为应该就事论事,一分为二的看待。

1.多与孩子沟通,多跟孩子家长交流,平时细心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纯粹的想法,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当孩子“打了小报告”后,先跟孩子交流一下看法,清楚同学是什么性质的违纪。如果是不写作业,违反课堂纪律或迟到的话,应该给孩子讲明白:这样的违纪如果和同学熟悉的话,最好先善意的提醒,叮嘱他改正;如果不熟悉最好不要去汇报给老师,可以回家给爸爸妈妈讲一下。但如果是打架斗殴或偷窃,欺负同学这样的违规违纪,应该第一时间汇报给老师,并且同时告知自己的父母,让父母第一时间和老师做好沟通。

2.父母平时多给孩子讲述一下自己跟阿姨叔叔同事之间如何相处关系,给孩子树立正确的道德导向和是非观念。

总之,对待孩子喜欢把同学违纪行为告诉老师,每个家长都有自己的见解。我还是要说,社会需要正的能量,传统道德咱不能丢。




眼明心清随我行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喜欢打小报告吧。

个人觉得,如果是老师安排孩子当值日生,要求记录学生违纪行为并告诉老师,那就应该这样做,本职工作嘛。

如果是孩子主动打小报告,那我不主张孩子这样做,否则会影响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容易被孤立,往大了去说,这种做法让人不齿,告密嘛,非君子所为。长此以往,孩子的世界观容易被带偏,对于工作、生活会有负能量,即使凭此获得领导的一点信赖,但也只是领导在利用而已。成年人的世界里也不乏其人,不见得对自己有多少好处。

所以,家长要适当地引导孩子,遇事开诚布公,做一个光明磊落的人。



花满庭外云卷舒


有“告密”的同学,其他的孩子会有不安全感。这种不确定性会使人产生恐惧和焦虑。班级气氛会变得紧张不安,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也可能会疏远、相互戒备。

因此,教会孩子不做“告密者”,就是在告诉他们打小报告从来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告密”行为不仅会影响孩子与他人的交往,也会影响孩子自我发展。

告密不等于有正义感,不过不让孩子告密不等于不让他们揭发。

相反,学生打小报告其实是一种很常见的行为,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曾谈到,孩子本身是爱告状的,原因是他们对老师和父母服从,遵循规范、执行命令、服从权威、履行指责的反应。

但我们必须要教会孩子区分告密和揭发的区别:告密是卑鄙的,但揭发是勇敢的。

学生告状,表面看起来都是学生来找老师反映情况,指责他人,其实动机各有不同,主要分成三类:

一类告状是出于儿童朴素的道德感,他们要指出那些破坏规则的行为,比如考试作弊、逃值日、赖作业,在儿童看来,这就是错误的行为,是应该被批评、被指正的,他们告状,是出于简单的是非判断。这类“告状”本身是一种揭发,是值得认可的,也是学生品行教育的一种。

第二类告状是因为自己的利益被侵犯,比如被人欺负、捉弄,虽然这种骚扰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严重,却是让学生感到不舒服的事件,作为成年人,也应当介入并重视,避免更严重的事情发生;

第三类,那就是一种损人利己的心态,出于嫉妒或是威胁的动机,告发他人。

这种告状,堪称“儿童版告密”,需要特别注意的,而对这种心态的扭转,远比纠正学生的违纪行为更重要。

所以我们要教会孩子富有正义感,而不是做一个“告密者”。


龙丰影视之家


此类事:大人会知晓是非有个度——取诀于对己对他人对上头(领导长辈),有多少坏处与好处,大人会权衡利弊;小孩子不知天高地厚毫无遮掩一下子全抖出去,这对他以后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我是老师,教书30年,我也反对(甚至讨厌)你孩子这样的“大公无私”。为啥?这样为人处世以后混不走。一个聪明的家长和孩子,学校正能量的教育你必须认可接受,至于长大怎么立足于社会,那就看你的情商和智商了。记住,这社会哪个都不是傻子,太较真了,到头来活得最卑微的肯定是你。


静心112506911


这种问题我个人觉得,该鼓励时鼓励,该制止时制止。

一、首先要在孩子描述中知道问题所在,如果是同学故意或是恶意去违反纪律,孩子去告诉老师是很正常的,你这时候你去制止,不许再去老师那打小报告,这件事跟你也没关系。那这件事会再孩子心里有很大影响,他会觉得父母已经在暗示跟自己没关的事不要管,长大了走向社会,在遇到这种问题时你想他还会去管吗?

二、要是同学不是故意的违纪行为,被孩子发现了,就应该去制止孩子去老师那报告。跟孩子讲,这件事不是他故意去做的,而是无意识的,每个人都会去做一些无意识错误的行为,我们是应该选择原谅他,包括我们自己我也会有这样的过错。

我想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孩子自己就会有辨别能力了,该不该去报告,就让他们自己去决定吧[微笑]

本人的一点拙见,不要见笑😝 拜🤗





东北辣条萌


我认为应该给予鼓励!现在的企业安全管理,差不多都在实行“自控、互控和联控”的“三控”管理,其意思就是自己管好自己、职工相互之间相互监督提醒、相邻的班组相互间进行联合控制的管理办法,是很好的管理制度。如果孩子们从小就养成相互监督的好习惯,我想对他们的成长会大有裨益的。等他们长大后社会氛围会变的更好,进入机关单位工作也会带去满满的正能量!!!


用户2524982067634


打了小报告后,要鼓励孩子,因为反应问题的人永远比漠视问题的人珍贵。这个社会最恶心的就是和稀泥,看见公司问题,社会问题不作为!!同时,孩子发现其他小孩子问题,应该鼓励孩子去自己告诉别的孩子,这样做是不对的。而不是先报告老师。但是如果孩子勇敢的在另外一个孩子面前指出了他的错误后,另外的孩子如果不听,反过来欺负人了。老师应该惩罚犯错误的孩子。如果不这样做,久而久之,孩子们就养成了,有事情报告上级,而不是自己先解决的习惯。然后犯错误的人,永远都是只要上级不找,其他人指出问题时都能置之不理。 1)孩子要养成勇敢指出别人错误的习惯,这样对下一代的社会风气有好处,这个指出别人错误的习惯,叫勇气。 2)孩子绝对不能养成,其他孩子的错误不敢当面指出的习惯。3)打了小报告后,要鼓励孩子,因为反应问题的人永远比漠视问题的人珍贵。但是要鼓励孩子自己当面指出别人的问题。 4)听到问题后,要观察两个孩子,要让两个孩子感到老师对他们的善意,对他们两个都还是信赖的。如果孩子听了另外的孩子的劝告,要两个孩子都大大的表扬。这样能给了一个孩子面对别人错误的勇气,给了另外一个孩子改正错误的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