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00企業加入“拼交會”電商直播加速產業帶復工

在全國大復工時期,直播電商開始凸顯其獨特的價值。

3月13日下午,在東莞市大朗鎮副鎮長曾悅的直播展廳內,36萬觀眾正迅速投票,決定下一輪模特試衣展示的順序。本輪投票前,限量1000件的9元秒殺毛衣,不到1秒被搶購一空。

這場舉辦於大朗的毛織產業帶“拼交會”,共吸引超過2000家企業參與,截至下午5時,線上接待消費者1036萬人次,20倍於這座工業強鎮的常住人口。

打開內需市場的通道

作為拼多多聯合廣東產業帶復工線上大聯播的首站,大朗鎮擁有全國最具規模、產業鏈最完善毛織產業集群,覆蓋產品設計、成品銷售、高端成衣定製等各項生產與服務。展廳外,全大朗鎮的毛紡織企業正全力開動。這座98平方公里的產業鎮上,聚集了超過1萬家毛織企業,年產8億件毛衣。

此前,大朗的毛衣多通過貨櫃運往香港碼頭,再分轉至世界各地,它們被貼上各家標籤,陳列於品牌貨架之上。在全球抗疫的背景下,外銷渠道受到影響,大朗毛衣轉向內銷,利用直播打開了內需市場。

“拼交會”的理念源自“廣交會”,拼交會相關負責人李鼎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希望聯合各地政府和優勢產業集群,打造覆蓋近6億人群的線上大型展銷活動,幫助企業在復工復產時期進行產銷模式與結構升級,精準鎖定自己的目標用戶。

拼多多官方數據顯示,3月以來,拼多多女性服飾鞋帽的訂單量較去年同比增長156%,購置新裝、靚麗復工,已經成為全國女性的普遍消費需求。大朗的線上直播展銷會補充架構了一條新的通道,在特殊時期帶動外向型企業迅速打開內需市場。

對此,復旦大學產業與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經濟學院教授範劍勇認為,大朗毛織產業是東莞模式的代表。東莞模式擅長結合外來資本和外來技術培育內生經濟,以出口為導向帶動本地產業增長。在全球抗疫的新背景下,這一模式能迅速帶動東莞產業向內需市場進行轉移,幫助企業實現穩定增長。

廣東複製“徐聞”模式

直播也為農產品打開了上行通道。受到疫情影響,一些偏遠地區的農產品受到人員復工慢、運輸條件等限制不能及時上市,借力電商直播,特色農產品觸網上線進城,帶動本地農產品建立網絡上行的發展模式。

直播半個小時, 30萬人關注並下單,5萬件30萬斤菠蘿兩小時內即售罄。這是2月19日廣東省徐聞縣縣長吳康秀走進直播間擔任“縣長助農主播”的成績。在縣長直播後,平臺上的徐聞菠蘿相關商品訂單數同比增長141%。

受到啟發,3月12日,廣東農業農村廳與拼多多正式達成戰略合作。未來三年內,月月有市縣長上線直播促銷,每年不少於12位廣東省市、縣一把手進入拼多多直播間助農直播,在全省範圍內推廣“徐聞模式”,培育廣東數字農業新業態。

“品牌農產品藉助新電商,更容易突破成為全國性的新品牌。”拼多多新農業農村研究院副院長狄拉克表示,借力互聯網,農業品牌化加速,實現農業的數字化轉型。

拼多多財報顯示,2019年,該平臺農產品成交額達1364億元人民幣,成為中國最大的農產品上行平臺。在狄拉克看來,縣長直播絕不僅僅只是一種流量,更意味著一種發展思路。只有真正的農民掌握了電商、直播等新方式,區域性農產品才能走的更遠。

商務部研究院流通與消費研究所副所長關利欣表示,消費作為最終需求,是經濟增長的持久動力,以線上消費帶動線下生產,不僅是短期農產品復工復產的權宜之計,也將成為我國“智能+”消費生態體系的重要構成。

直播帶貨作為新興的線上購物方式,成為電商平臺、內容平臺的新增長動力。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直播電商行業的總規模達到4338億元,預計到2020年規模將翻一番。

在消費品、農產品供應鏈都受到一定影響的時期,電商平臺和產業的結合,提供了數字化的產銷解決方案,以線上直播帶動產業帶復工復產,修復與重構流通鏈,對推動各產業帶保持穩定發展起到了作用。

線上的數據資源將拉昇產業帶供應鏈優化,國家信息中心分享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於鳳霞表示,疫後消費發展會產生新的趨勢,如用戶消費行為線上化轉型加速,消費者更加註重服務的便捷化、個性化和品質化,電商平臺積累的數據可以及時反映這些趨勢,為線下企業提供參考,加快生產端的復工復產。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