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正想见到粉圈文化是什么呢?

摄影维度361


本人认为真正想见到的粉圈文化不应该是扮演者本人,而应当是他(她)们在剧中所演艺的角色及形像,是他(她)们所伴演的那个角色的事迹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才深深地打动了我们的心灵。可现在有许多人却头足倒置,把扮演者当成了偶像,而剧中人却被忘在脑后了,这可能就是当前文化娱乐圈的一大怪象吧!

古往今来,但凡作为演艺界(圈)都是为了通过曲艺的表演形式和做法来再现和弘扬人们心目当中的英雄和具有高尚品阶的人物及他(她)们所做出的贡献及事迹,让人们信仰正义,憎恨邪恶!你把注意力都放在了那个扮演者身上,岂不是喧宾夺主了吗?这种畸形的欣赏观念是对英雄人物的䙝渎和玷污。当然,作为演艺者的表演技艺和诠释效果也是至关重要的,这些方面令人们所青睐倒是无可厚非的,但这只能说明他(她)们扮演谁谁演的好、逼真、能感动人,而不能把演艺者当成了剧中人来崇拜和欣赏!即非此非彼。过去对戏子的崇拜和欣赏就是一种很不正常的社会现象,由此,便导致了社会腐朽、糜烂、动荡、理念沦丧!商女不知忘国恨,隔岸犹唱后庭花;前方将士浴血奋战,后方仍然歌舞升平,百姓苦不堪言,英雄无泪,这是导致社会风气败坏的导火索和慢性毒药!因此,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真正强盛不衰,崇尚公仆、英雄、奉献者,弘扬正气、正能量是至关重要的,他(她)们才应该是最广大的民众所想见到的真正粉圈中人!这才是我们所期盼的真正粉圈文化!


鲜明11


由肖战事件看粉圈文化:明星不是粉丝的专属物。

肖战和227事件发酵至今,可以算是影响娱乐圈和粉丝圈里程碑式的事件。

因为粉丝的恶意行为和团队的逃避,肖战现在成为各大品牌方不敢用的明星,从顶流宝座摔下偶像神坛,今后道路可谓曲折,令人唏嘘。

很多吃瓜群众肯定会好奇,粉丝的力量真的就这么大吗?今天小鱼儿斗胆谈一谈自己对粉丝圈的一些看法,下面的文字,请大家理性阅读。

先来看看粉丝的粉取向(就是他到底喜欢明星什么地方),以前的粉丝,以前80后、90后喜欢明星、偶像,就是很单纯的喜欢,喜欢他们的歌曲和影视作品。现在的粉丝称谓就多了,什么唯爱粉、妈妈粉、姐姐粉,喜欢明星的颜值多过喜欢他的作品,这也让她们在追星的过程中容易有身份的带入感和护犊心理,把偶像当作自己的私有物品,导致各种明星粉丝撕逼大战层出不穷,有的时候性质会相当恶劣,这些行为俗称“脑残粉”行为。

再来看看粉丝的群体和质量,以前喜欢追星的80后、90后,在还是学生时代的时候,都是老老实实读书的一批憨娃儿,课业重、管得严,追星顶多买买海报和卡片,没钱飞去看演唱会,更别说去机场接机。现在的粉丝群体,很大一部分也是学生,但是现在的学生经济条件普遍较好,开明的家长也会支持,或者说家长想管也管不了。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微博打榜、演唱会应援各种花式追星。

适度追星是可以被接受的,甚至也可以给很多人带来正能量和积极的心态,偶像和粉丝双赢,岁月静好。但是为什么偏偏会有这么多“脑残粉”的出现呢?

由学者Andrews & Whorlow领导的社会调查显示,大部分的“粉丝文化”参与者是年龄在8-15岁之间的青少女。两位学者用了个的“Naiveté”来解释为什么是这个族群。“Naiveté”就是英文的Naive的意思,用中文翻译过来就是的“很傻很天真”的意思。两位学者对于这个族群的定位一针见血:"immature and undiscerning consumers",即,不成熟且无分辨能力的消费者。

青少女,原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自己三观都还没有建立,对大部分事物都还没有自己的判断力,还不能进行独立思考,一旦进入粉圈,非常容易被洗脑,这大概也是为什么有些明星出现实打实的黑点但还会有人追随的原因。粉圈大致法则就是我家是说实话,我爱豆是真的惨,别家都是在卖惨。我家拍戏流汗或者有瘀伤是敬业,别家是卖人设。再加上粉圈的控评,想想都觉得可怕。

说到这就想到汪涵曾在“天天向上”的节目现场批评王一博的粉丝大喊“妈妈爱你”的脑残行为,作为吃瓜群众的我认为汪涵骂的真好。纵观各路明星的粉丝行为,“饭圈文化”正在毁掉我们的青少年,通过这篇文章我也呼吁:

希望明星、偶像要对粉丝有更多正确的价值引导;

希望学校、家庭能够增加这方面的教育;

更希望作为粉丝的你,别给自己加戏,认清楚现在的重点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吸取偶像身上的优点,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也让你的喜欢更加有价值。


娱儿乐翻天


现在流量明星都有粉丝团,粉丝团经常跑到机场接明星,看见明星就尖叫。追星正常,但是不要发展为脑残,我们国家需要的是栋梁,不是脑残。

我觉得现在各个年龄层追星分为三种:

一,脑残粉,比如王力宏抱了某个妹妹一下,这个妹妹都把王力宏当成了老公,为了见王力宏一面 逃课也去机场接王力宏。记得2007年的时候,有个女粉丝狂追刘德华,不工作不学习,跑到香港追刘德华,她的老父亲为了供养她追刘德华的经费,是做苦力又打零工。这种追星方式就是变态,精神病。

二,欣赏 有些明星很有才华,很帅,比如周杰伦 我就喜欢周杰伦,就是因为他的才华,我就喜欢他那细如阴沟的眼睛饱含了故事。就比如说韩剧里的长腿欧巴,前段时间热播的爱的迫降,玄彬欧巴那迷人的笑迷俘虏了天下所有女人的芳心,他那脸上的褶皱就是深邃的横线 排列着关于爱的叙述。

三,因为电视剧的人物丰满,演员表演到位二喜欢,比如最近热播的安家,我就喜欢徐姑姑,暖男,大智若愚,又会做饭,人情味儿浓,他像一碗粥,滋润女孩的心田,他是所有女孩想嫁的人。

我觉得追星都是满足自己对某方面的幻想,娱乐娱乐就行,不要太过。


云鹤天涯


七八十年代开始,父母亲那一代人的追星只是守着黑白电视机去看那个人的作品,或者是跟着cd去哼唱那些歌曲,而那个时候的明星没有特定的人设和范围。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娱乐圈各种人设,各种型男,霸道总裁,魅力大叔,奶狗全体出动,娱乐圈中五颜六色,例如魅力大叔的代表,一部《蜗居》胖张嘉译成为了夺金深情的型男大叔,再例如深受台湾偶像剧影响的90后,在他们的心目中,台湾艺人明道绝对是霸道总裁第一人。其实这些都在表示电视节目的成长和节目的多样化,各家明星们也都有自己强劲的粉丝后援团,粉丝大战,撕逼,甚至因为无脑粉丝而让自家艺人成为笑柄的也不在少数,参照肖战事件,粉丝虽然是要保护自己的爱豆却戾气过盛导致了爱豆事业断崖式下跌,这件事里肖战无遗是最大的受害者,作为流量小生的他在一场别人的战斗中成为了笑柄并且有口难辩。曾经的娱乐圈都是实打实的作品当道,而现在却变成了流量时代,这一下就让肖战从当红流量小生的方阵中跌了出去。

追星是件美好的事情,是粉丝们心中有了一个偶像,这个偶像能够支撑起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幻想,是对自己的一个好的引导。但总有些粉丝,不知道是平时工作不够忙?还是睡觉时间长?总是戾气深重,总是自以为是,总是我觉得,我认为……这样的粉丝对于哪个明星我相信都是噩梦。

理性追星,当作向往。支持而不过激,理性而不激进。



精神大妞


现在的很多粉圈都是畸形的。好像一点自己的判断,自己的思维都没有。不管娱乐圈,体育圈,电竞圈或者其他网红这些,喜欢你的偶像没错,但是不能诋毁其他人,前段时间著名篮球巨星科比去世了,结果很多其他球星的脑残粉,还去诋毁这个已经过世的人。看的真是觉得网络太可怕了。


阮小妹z


圈粉是一个网络流行语,指通过各种方式扩大自己在社交网络上的粉丝群。不管是微博营销,或是打造自媒体,都要建立在拥有大量粉丝的基础上。粉丝,是衡量一个公众帐号价值的基础筹码。正能量的圈粉文化,具有强大的力量。



一亩段子


圈子文化本该是:因为某种文化、爱好或是利益而凑到一起的一群人。

其中有倡导者,有拥护者,有执行者,群策群力共同运营一个主题。作用是使原本的主题更加夯实、稳健,发扬传承。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或大或小的集体,产出的力量是不可预估的。

一个良性运营的圈子,当然会存在吐故纳新、注入新鲜活力的情况,只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圈子主题不能跑偏。

社会上对年青人fans明星众多非议,其实归咎根底反感的只是变了味道的盲目追逐,惊诧于不理性的疯狂。

fans歌星,fans演员,fans成功人士这些都无可厚非。人这一生应该有偶像情节,可以催生前进的动力,榜样的力量可以影响人的意识和行为。只是选择拥护的目标本身是否给社会带来好的影响还是要擦亮眼睛。“赚着国家的钱,否认是这个国家的人”,从古至今被称作什么,大家都明白。

我fans过很多人,比如“一个人旅行,寄给自己明信片,自言自语的小熊,博士毕业,演了一辈子傻子,把上亿的钱捐给了非洲难民。”伦敦奥运会上,满头白发自在的弹琴,他也老了。。。


隔逢年


我真正想见到的饭圈文化,是粉丝和爱豆的共同成长。

爱豆不再是一个虚假的人设,他可以是真实的自己,他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可以明确的说我不喜欢,可以给粉丝一个正确积极的引导。

粉丝不再是控评,数据,氪金的机器,不再是爱豆进行争取资源的工具,不再是听到不同的声音就举报拉黑的人群,而是喜欢自己爱豆的同时,也能真诚的接受别人的喜好。

爱豆和粉丝是一体的,但爱豆和粉丝,不应该是彼此生活的全部,可以相互影响,可以携手并肩,但不要说哥哥只有你了,哥哥不应该也不能只有你,你也不应该只有他,如果可以,要一起努力,你因为粉了他而骄傲 他也会因为有你这样的粉丝而自豪。


解忧杂货铺子君


我真正想见到的粉圈文化,并不是崇拜一个人,盲目追星,而是对一个人的正能量予以吸收,对他或她的缺点和不足也要保持清醒,人无完人,不能因了喜欢,便从内心里兼收并蓄的无论什么都觉得好,都盲目模仿。如果一个人身上确实有优秀的品质,比若刻苦,努力,上进,正义,善良……我们可以惺惺相惜,把他当做学习的榜样,在生活中把自己变得更好,那他便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不是盲目的站队,为了喜欢而排斥别人的优点,那样很容易让一个人变得狭隘,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们粉一个人,变为一个团体,可以互相交流对这个人表现的一些意见,行为,交流探讨,找到自己究竟喜欢他什么,其实,爱一个人,当神一样崇拜,一定反应了自己想得到的东西,满足了内心深处的一种渴望。所以,粉圈文化,一定要有一种清醒,不能做东施效颦一样的荒唐事,任何人都不是神,当作了神,只是心头的幻影,走入了误区,人生就会偏离。谁都应该明白,接触别人,是为了认清自己,每个人都是你人生道路上一面镜子,看清自己的不足,看清自己的弱点,看清自己的盲目,那才是真正到达人生彼岸的阶梯,就像西天取经,第一次取得了无数经书,后来说,那都是伪经,真经本无字,真经本是吸收了经书意趣后,一种悟会,就像上了岸,不能背着船走一样,任何人都是你灵魂的摆渡人。你到了岸,只余了对他的感恩,那才不枉此生粉一回。


飞鸿一现


此次疫情中就有例子,在这样的非常时期,钟南山院士和张文宏医生实力圈粉。

我不知道这个算不算圈粉文化。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因为某些人在专业方面的建树,因为他们旁人无法做到的行动及触动人心的语言,安抚了民众的心,给民众在一团糟的环境中找到了希望之光,让他们都可以更好的坚持下去。

钟南山院士和张文宏医生圈粉无数就是因为他们本身在专业方面的知识值得大家信任,而且他们用自身的行动给大家吃着定心丸,让大家愿意坚持相信疫情一定会过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