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追星年頭的增長,你對追星的態度有沒有改變?

桑太太


星是什麼,是那不男不女扭扭捏作態,唱著亳無內函情調的人嗎?他們算麼星,只不過是藝人而已,有德有才是藝術家,有國犧牲和奉獻,衝鋒在前,為國家擔當,如在疫情中上前的專家醫護人員,如老一輩科學家錢學森丶錢三強丶王淦昌等等和軍人普通人,革命家等等,他們不懼國家一窮二白,忍受政治上經濟上的不公平待遇,仍然忍辱負空為國家做出卓越貢獻,為國家現在的富強典定了堅實基礎。他們才是巨星和英雄,在他們面前何人敢能稱之為星?所謂被追的星只能是塵。


雲談風清之青山綠水


先說結論,態度肯定改變了。沒有了年輕時候的衝動和狂熱,但依然不會失去對他的喜歡。

再聊聊經歷,以前上初中的時候,因為一首《只愛你一個人》,喜歡上小齊。從此開啟了崇拜模式,凡是他唱過歌的磁帶,陸續全買了。我喜歡他的歌的憂傷旋律,那時候每天下了晚自習,回到宿舍,熄燈後,就是《依靠》《花太香》《飛鳥》《哭個痛快》《呢喃》《天使也一樣》《珍惜》《很受傷》《我是有錢人》《死不了》《橘子香水》《小雪》,後來的《永夜》《再見黃鶴樓》《一個人》《捨不得》《愛的世界》《少年遊》這些歌伴隨著入眠。學校是封閉的,管理嚴格,學習時間長,每天最輕鬆的就是晚上睡前聽音樂的那段時間。每4星期放假一次,週五下午放假,週日下午返校。也有音像店離學校近的原因,每逢放假,第一件做的事就是去音像店買磁帶,問問老闆有沒有出新專輯。

後來上高中的時候,也是重複初中的經歷過程,又聽了《兩極》《永遠》《誅仙我回來》《沖繩之戀》《永不退縮》這些。

以上提到的都是特別喜歡的,對於沒提到的,不是沒聽過,而是個人覺得不是很好聽。甚至當時火遍大江南北的心太軟,傷心太平洋,對面的女孩看過來,春天花會開這些,我真沒覺得好聽,理性看待。後來偶像出歌的速度慢了,經典好聽的也少了。其實歌壇大背景如此而已,偶像年級也在慢慢變老,完全理解。

現在工作了,平時也比較忙。聽歌也複雜化了,但是內心永遠忘不了偶像。我還差偶像一張演唱會門票,想抓緊時間,畢竟偶像也在一天天老去,時間不等人啊。如果有一天我能與小齊面對面,我覺得我還是會跟上學時候的心態一樣很激動,很狂熱。但是在生活中,看多了社會世間百態,我會很平淡的看待偶像,甚至連追星都談不上。不打擾,默默關注,默默祝福伴我度過中學時代的小齊就夠了,像我這連微博都很少上的人,也就這樣吧。









泡泡糖兒


我也喜歡明星,但是我只喜歡人品好的,有國家責任感的,不做作的,實力演員,對小鮮肉不關心,本人不崇拜明星,只欣賞,默默地


懂小義


我年輕的時候都沒追過星更何況現在,但不否認也喜歡過幾個演員和歌手。追星在我看來簡直是很瘋狂的一件事,明星也是人也各自有著自己的各種壞毛病有什麼好追的。有的歌手和演員確實很努力我不介意為他點個贊,但要搞到追星這個層次顯然是智力有不小的問題。


家書勿忘告乃翁


打孃胎裡就特別厭惡那些追星的。年齡越增長越厭惡。只能說追星族就是社會的毒瘤。有那時間多孝敬孝敬父母。個人見解,勿噴。


手機用戶土老毛


追星”如今已成為一種時尚,成為年輕人的標誌。其實“追星”並不是一種好現象,但如果適當的,選擇好的“星”做為自己學習的榜樣,這也不失為一件好事。但許多人卻 以誇張、瘋狂的態度“追星”,不僅沒有好處而且對社會也無益。

那些“明星”和我們一樣,也是人,不是神。有些人瘋狂到為了得到他們的東西,不惜一切代價。記得電視上報道過,有四個女生太喜歡自己的偶像,但卻怕對他不夠忠誠、熱心 ,並決定要將那偶像永遠留在她們“心中”,便活生生地吞掉了那偶像的照片。那樣有什麼用?這樣就在“心中”了嗎?到頭來還不是一個個的被推進手術室!那照片有用嗎?這樣瘋狂 地崇拜有意義嗎?有的甚至為了偶像而要輕生自己。這種做法實在太恐怖了,擾亂了社會秩序,增加了家人的負擔。這樣子追星到頭來還不是一場空。

正因為那些Fans的太過熱情,使那些原本和我們一樣是工作者的“星”漸漸忘卻了自己真正的價值。但有一件事情讓我難以忘卻。

一次,一個電影明星來到汽車檢修站,一位女工接待了他,可那位女工卻對他的到來沒有任何驚訝和興奮,這便引起了這位影星的注意,其實那位女工很喜歡他,也愛看他的電影但她卻沒有像別人那樣瘋狂、熱情。她說:“您有您的成就,我有我的工作,您來修車就是我的顧客,我會熱情的招待您,如果您不是明星了,再來修車,我還是一樣熱情的招待您。”最後她說了一句發人深省的話:“人與人之間不應該是這樣嗎?”是啊!這就是明星的價值,真正的價值。他們就 和我們一樣,為什麼我們要放棄掉自己所有的,去盲目的崇拜呢?

可是既然社會上有了“追星”這一現象,所以我們也可以適當的“追星”,選擇品德好,有益於我們自己的人作為自己的榜樣。其實“追星”有好有壞,但好與壞就在於我們自己的選擇了。

像“追星”這一現象的流行,我們需要獨立思考,瞭解它們所具有的意義所包含的價值,避免盲目效仿追隨


克萊丸


年輕人追星一般都是跟隨潮流,從眾心理。羨慕明星高薪工資和臺上的光芒,把一些演員明星當做偶像。

其實不是說追星不好,而是不要盲目追星。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不要跟風。科學家的精神難道不比一些影星歌星值得我們學習嗎?醫生救死扶傷,為人們冶療難道不能成為我們的楷模嗎?所以年輕人更應該科學的選擇自己的偶像,確定努力的方向。千萬別盲目追星,否則會對自身造成不利的影響,迷失了方向。

在這次疫情中,李蘭娟院士說的話:“這次疫情結束以後,希望國家給年輕一代樹立正確的人生導向!把高薪留給德才兼備的科研、軍事人員……適當管控娛樂圈那些“明星”動輒上千萬的片酬!只有少年強則國強,為祖國未來發展培養自己的棟樑之才!希望媒體,教育部門,全社會能夠形成一個共識,那就是教育我們的孩子要崇尚科學,要尊重科學家,要努力成為科學家。疫情過後,希望全社會樹立健康觀念,樹立生物安全意識,多科普健康知識,多一些憂患意識”。這是多麼有哲理的話啊!那些盲目追星跟風逐流的人這時候清醒一下自己的頭腦了。

話又說回來,追演藝明星這件事很早時代就有用。影帝周星馳,賭神周潤發,女神關之琳是以前的當紅巨星,他們受過很多人的追棒。或許有的人會說,他們演技很好,十分努力拍戲,得到應有的名聲和金錢是理所應當的。那麼如今的演員也有刻苦之人,胡歌,勒東,孫儷等演技也很不錯。在對他們崇拜的同時,更應該學習他們那種刻苦的精神,對演技的高要求,而不是隻看到他們光鮮的外表和收入。





時空147


今年五十五了 年輕的時候非常輕狂,可能自我意識強悍吧。沒有特別喜歡的戲子。也看他們也聽他們的歌。讓我追他們。好像下賤了吧。你追他們有什麼用。錢不會給你人也不會給你。所以就是看他們玩聽他們歌打發時間。


用戶109973997890


少年時候追星。想的是這人好看,有趣,我要更努力去靠近這人,從而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

中年人追星,是給自己很辛苦的喪的生活加一把料——人生啊,真的好累啊。工作啊,真的很辛苦啊,那麼看看這些明星偶像,在她們身上汲取一把能夠繼續生活下去的動力,然後,投入到工作當中。

中年人追星的本質,是犒勞自己。


墨子酥


有,小時候也喜歡收聽收看收集明星相關內容,現在就覺得小屁孩才這麼幹。還是自己發展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