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追星年头的增长,你对追星的态度有没有改变?

桑太太


星是什么,是那不男不女扭扭捏作态,唱着亳无内函情调的人吗?他们算么星,只不过是艺人而已,有德有才是艺术家,有国牺牲和奉献,冲锋在前,为国家担当,如在疫情中上前的专家医护人员,如老一辈科学家钱学森丶钱三强丶王淦昌等等和军人普通人,革命家等等,他们不惧国家一穷二白,忍受政治上经济上的不公平待遇,仍然忍辱负空为国家做出卓越贡献,为国家现在的富強典定了坚实基础。他们才是巨星和英雄,在他们面前何人敢能称之为星?所谓被追的星只能是尘。


云谈风清之青山绿水


先说结论,态度肯定改变了。没有了年轻时候的冲动和狂热,但依然不会失去对他的喜欢。

再聊聊经历,以前上初中的时候,因为一首《只爱你一个人》,喜欢上小齐。从此开启了崇拜模式,凡是他唱过歌的磁带,陆续全买了。我喜欢他的歌的忧伤旋律,那时候每天下了晚自习,回到宿舍,熄灯后,就是《依靠》《花太香》《飞鸟》《哭个痛快》《呢喃》《天使也一样》《珍惜》《很受伤》《我是有钱人》《死不了》《橘子香水》《小雪》,后来的《永夜》《再见黄鹤楼》《一个人》《舍不得》《爱的世界》《少年游》这些歌伴随着入眠。学校是封闭的,管理严格,学习时间长,每天最轻松的就是晚上睡前听音乐的那段时间。每4星期放假一次,周五下午放假,周日下午返校。也有音像店离学校近的原因,每逢放假,第一件做的事就是去音像店买磁带,问问老板有没有出新专辑。

后来上高中的时候,也是重复初中的经历过程,又听了《两极》《永远》《诛仙我回来》《冲绳之恋》《永不退缩》这些。

以上提到的都是特别喜欢的,对于没提到的,不是没听过,而是个人觉得不是很好听。甚至当时火遍大江南北的心太软,伤心太平洋,对面的女孩看过来,春天花会开这些,我真没觉得好听,理性看待。后来偶像出歌的速度慢了,经典好听的也少了。其实歌坛大背景如此而已,偶像年级也在慢慢变老,完全理解。

现在工作了,平时也比较忙。听歌也复杂化了,但是内心永远忘不了偶像。我还差偶像一张演唱会门票,想抓紧时间,毕竟偶像也在一天天老去,时间不等人啊。如果有一天我能与小齐面对面,我觉得我还是会跟上学时候的心态一样很激动,很狂热。但是在生活中,看多了社会世间百态,我会很平淡的看待偶像,甚至连追星都谈不上。不打扰,默默关注,默默祝福伴我度过中学时代的小齐就够了,像我这连微博都很少上的人,也就这样吧。









泡泡糖儿


我也喜欢明星,但是我只喜欢人品好的,有国家责任感的,不做作的,实力演员,对小鲜肉不关心,本人不崇拜明星,只欣赏,默默地


懂小义


我年轻的时候都没追过星更何况现在,但不否认也喜欢过几个演员和歌手。追星在我看来简直是很疯狂的一件事,明星也是人也各自有着自己的各种坏毛病有什么好追的。有的歌手和演员确实很努力我不介意为他点个赞,但要搞到追星这个层次显然是智力有不小的问题。


家书勿忘告乃翁


打娘胎里就特别厌恶那些追星的。年龄越增长越厌恶。只能说追星族就是社会的毒瘤。有那时间多孝敬孝敬父母。个人见解,勿喷。


手机用户土老毛


追星”如今已成为一种时尚,成为年轻人的标志。其实“追星”并不是一种好现象,但如果适当的,选择好的“星”做为自己学习的榜样,这也不失为一件好事。但许多人却 以夸张、疯狂的态度“追星”,不仅没有好处而且对社会也无益。

那些“明星”和我们一样,也是人,不是神。有些人疯狂到为了得到他们的东西,不惜一切代价。记得电视上报道过,有四个女生太喜欢自己的偶像,但却怕对他不够忠诚、热心 ,并决定要将那偶像永远留在她们“心中”,便活生生地吞掉了那偶像的照片。那样有什么用?这样就在“心中”了吗?到头来还不是一个个的被推进手术室!那照片有用吗?这样疯狂 地崇拜有意义吗?有的甚至为了偶像而要轻生自己。这种做法实在太恐怖了,扰乱了社会秩序,增加了家人的负担。这样子追星到头来还不是一场空。

正因为那些Fans的太过热情,使那些原本和我们一样是工作者的“星”渐渐忘却了自己真正的价值。但有一件事情让我难以忘却。

一次,一个电影明星来到汽车检修站,一位女工接待了他,可那位女工却对他的到来没有任何惊讶和兴奋,这便引起了这位影星的注意,其实那位女工很喜欢他,也爱看他的电影但她却没有像别人那样疯狂、热情。她说:“您有您的成就,我有我的工作,您来修车就是我的顾客,我会热情的招待您,如果您不是明星了,再来修车,我还是一样热情的招待您。”最后她说了一句发人深省的话:“人与人之间不应该是这样吗?”是啊!这就是明星的价值,真正的价值。他们就 和我们一样,为什么我们要放弃掉自己所有的,去盲目的崇拜呢?

可是既然社会上有了“追星”这一现象,所以我们也可以适当的“追星”,选择品德好,有益于我们自己的人作为自己的榜样。其实“追星”有好有坏,但好与坏就在于我们自己的选择了。

像“追星”这一现象的流行,我们需要独立思考,了解它们所具有的意义所包含的价值,避免盲目效仿追随


克莱丸


年轻人追星一般都是跟随潮流,从众心理。羡慕明星高薪工资和台上的光芒,把一些演员明星当做偶像。

其实不是说追星不好,而是不要盲目追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要跟风。科学家的精神难道不比一些影星歌星值得我们学习吗?医生救死扶伤,为人们冶疗难道不能成为我们的楷模吗?所以年轻人更应该科学的选择自己的偶像,确定努力的方向。千万别盲目追星,否则会对自身造成不利的影响,迷失了方向。

在这次疫情中,李兰娟院士说的话:“这次疫情结束以后,希望国家给年轻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把高薪留给德才兼备的科研、军事人员……适当管控娱乐圈那些“明星”动辄上千万的片酬!只有少年强则国强,为祖国未来发展培养自己的栋梁之才!希望媒体,教育部门,全社会能够形成一个共识,那就是教育我们的孩子要崇尚科学,要尊重科学家,要努力成为科学家。疫情过后,希望全社会树立健康观念,树立生物安全意识,多科普健康知识,多一些忧患意识”。这是多么有哲理的话啊!那些盲目追星跟风逐流的人这时候清醒一下自己的头脑了。

话又说回来,追演艺明星这件事很早时代就有用。影帝周星驰,赌神周润发,女神关之琳是以前的当红巨星,他们受过很多人的追棒。或许有的人会说,他们演技很好,十分努力拍戏,得到应有的名声和金钱是理所应当的。那么如今的演员也有刻苦之人,胡歌,勒东,孙俪等演技也很不错。在对他们崇拜的同时,更应该学习他们那种刻苦的精神,对演技的高要求,而不是只看到他们光鲜的外表和收入。





时空147


今年五十五了 年轻的时候非常轻狂,可能自我意识强悍吧。没有特别喜欢的戏子。也看他们也听他们的歌。让我追他们。好像下贱了吧。你追他们有什么用。钱不会给你人也不会给你。所以就是看他们玩听他们歌打发时间。


用户109973997890


少年时候追星。想的是这人好看,有趣,我要更努力去靠近这人,从而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中年人追星,是给自己很辛苦的丧的生活加一把料——人生啊,真的好累啊。工作啊,真的很辛苦啊,那么看看这些明星偶像,在她们身上汲取一把能够继续生活下去的动力,然后,投入到工作当中。

中年人追星的本质,是犒劳自己。


墨子酥


有,小时候也喜欢收听收看收集明星相关内容,现在就觉得小屁孩才这么干。还是自己发展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