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華出眾!關於白居易的那些趣事兒

唐朝大曆三年(768年)韓愈出生,大曆七年白居易和劉禹錫出生,大曆八年柳宗元出生,大曆十四年元稹出生。他們的詩文成就,在我國的文學史上,如璀璨的星斗。

才華出眾!關於白居易的那些趣事兒

▲《白居易坐酌水看煎茶圖》

突然身價百倍的柳樹

唐朝至少有三個詩人被稱為詩仙,李白之外,還有韋應物、白居易。白居易的詩仙還是皇帝欽定的。

白居易的詩歌就像風情萬種的美人,很少有人能坐懷不亂。據說宰相李德裕對白居易沒有好感,白居易寄給他的詩文他從來不看,而是用一個竹筐封存。劉禹錫為白居易說情,請李德裕至少把書信看完。李德裕說:“不行,看了我怕自己會心軟。”

當時有個叫高霞寓的軍官想娶歌妓。那名歌妓上花轎前坐地起價,要求增加聘禮,因為她能背誦白學士的《長恨歌》。白居易去參加宴會的時候,經常有歌妓指著他說,這是《秦中吟》《長恨歌》的作者。

洛陽永豐坊西南角園中有一株垂柳,枝繁葉茂遠勝一般柳樹。白居易因此寫了一首《楊柳枝詞》:

一樹春風千萬枝,嫩於金色軟於絲。

永豐西角荒園裡,盡日無人屬阿誰?

這首詩成為流行金曲,兩京教坊競相傳唱。唐宣宗聽到後,下令從這株柳樹上取兩條柳枝在御花園種植。長安和洛陽的權貴紛紛效仿。荒園主人趁機收錢,漫天要價,但仍擋不住人們買柳種植的熱情。有關部門只好派兵把柳樹作為名勝古蹟保護起來,禁止任何人攀折買賣。

白居易做杭州刺史之後不久,好朋友元稹也來到紹興做浙東觀察使。白居易離開杭州調往蘇州後,元稹發現杭州人為了表示對他的懷念,“自此一州人,生男盡名白”。

才華出眾!關於白居易的那些趣事兒

▲ 《白香山詩長慶集》白居易 撰

《長恨歌》與《琵琶行》

通過考試之後,元稹、白居易兩人都做了秘書省校書郎。不久之後元稹升任左拾遺,白居易出為陝西周至尉。對自己輸給明經出身的元稹,白居易很不服氣,好在一年之後就挽回了面子。周至離馬嵬坡不遠,白居易在和朋友遊覽馬嵬坡後有了靈感,寫出不朽經典《長恨歌》。

《長恨歌》很快風靡大江南北,朝中宰臣認為他才華橫溢,推舉他做了翰林學士。

元和十年,白居易因上書呼籲緝拿暗殺武元衡、裴度的刺客被趕出朝廷。

相比《長恨歌》,《琵琶行》裡有他自己的人生際遇,所以情感更加真摯。因為白居易寫作《長恨歌》《琵琶行》以及新樂府,蘇東坡發出著名評論“郊寒島瘦,元輕白俗”。這裡的俗不是庸俗而是通俗。

白居易寫作《琵琶行》的時候剛剛四十出頭,也就是說他在此時已經完成了他一生最重要的兩首長詩。此後的三十年,白居易開始時來運轉,他的詩藝越來越圓熟簡練,卻再也沒有寫出《長恨歌》《琵琶行》這樣才華橫溢、氣勢恢宏的詩篇。

裴度帶兵平定吳元濟是元和中興的重要標誌,不但韓愈開始平步青雲,元稹和白居易也跟著柳暗花明相繼回京。元稹一帆風順,從祠部郎中、中書舍人、翰林學士承旨直到拜相。不過因為他的身後一直有宦官崔潭峻的身影,所以為朝士所輕。名相裴度也對元稹反感,想取代元稹的李逢吉派人誣告元稹謀刺裴度,真相大白後裴度和元稹同時罷相。

白居易作為元稹好友,同時又和裴度關係不錯,所以左右為難,乾脆在長慶二年(822年)請求外放,做了杭州刺史。在杭州西湖修築白堤,寫下《錢塘湖春行》。

才華出眾!關於白居易的那些趣事兒

▲《元稹詩意圖 》

逍遙自在的晚年

文宗大和元年(827年),白居易回京做了秘書監,隨後升為刑部侍郎。元稹在大和三年也回京做了尚書左丞,可是政敵李宗閔恰在此時拜相。元稹又受到排擠,次年出為武昌軍節度使。同年白居易開始在洛陽定居。大和五年五十三歲的元稹病逝,白居易為其撰寫了墓誌。

元稹是唐朝形象最差的詩人之一,他對李賀和張祜睚眥必報,對鶯鶯和薛濤始亂終棄。偶爾一件壞事和你有關,你可以說有人惡意中傷。如果經常被人飛短流長,那你肯定有需要檢討的地方。不過元稹同時又是古今第一悼亡詩人,薄倖和深情集於一身。除了悼亡詩和《連昌宮詞》,元稹還寫過幾首好詩,比如《行宮》: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

白頭宮女在,閒坐說玄宗。

白居易筆下的宮女更年輕也更讓人同情:

淚盡羅巾夢不成,夜深前殿按歌聲。

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熏籠坐到明。

“紅顏未老恩先斷”是失去寵愛的女子沉痛真切的感嘆,相信無數虛度光陰的女人看到這樣的詩詞都會泣不成聲。

元稹去世後,白居易深受打擊。此後他做過太子賓客、河南尹、太子少傅等官,會昌二年(842年)以刑部尚書致仕。晚年他一直在洛陽花天酒地,他的愛妾樊素和小蠻多才多藝,經常出現在他的詩歌裡。不過隨著自己老境頹唐,他不想再耽誤樊素和小蠻的青春時光,允許她們回到家人身旁,他甚至為她們準備好了豐厚的嫁妝。

白居易晚年逍遙自在,我們可以從《問劉十九》看出他當時的心態: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會昌四年,白居易出資開鑿龍門八節石灘以利通行。他在七十五歲病逝,葬於洛陽龍門香山琵琶峰,李商隱為他撰寫墓誌銘。

白居易是唐朝最勤奮的詩人,現存詩文三千六百多篇,而全唐詩包括殘篇也不過五萬首左右。

◎本文原載於《法制晚報》(作者李曉潤),圖源網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