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为好书法?是比对古人的书法一丝不苟就是好书法?

徐晨陈平


学古是必须的,但学古的最终目的不是拘泥于古,而是融合自己的个性书写形成属于自己的面貌。例如近现代的舒同、启功、刘炳森。



文翰堂


第一眼章法气势韵味儿好,不是一个个方块字死板排放。然后慢慢靠近每一个字也很好,同一个字会不同的写法。。最重要的是每一个字拆开后每一笔画都耐看,有功底,丰富多变。

至于每一笔画是不是作者描画的,那就只能现场看了。高手不用现场看也能知道。





明中书画院


如何欣赏一幅书法作品?一幅好的书法作品标准是什么?“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南朝书法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给出这样的标准。也就是说一幅好的书法作品要以形写神,形神兼备。这里强调的“形”,指的是,点画线条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书法空间结构;而“神”主要指书法的神采意味。“形”和“神”,明确了书法欣赏的审美标准、书法欣赏的方法。

书法的审美标准,一般地说,就是看书法的点、画、线条的力量感、节奏感和立体感,书法的点画线条具有无限的表现力。

点画线条的力量感是线条美的要素之一。通过点画线条的起伏、韵律,在人心中唤起的力的感觉。早在汉代,蔡邕《九势》就对点画线条作出了专门的研究,指出“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点画势尽,力收之”。要求点画要深藏圭角,有往必收,有始有终,便于展示力度。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强调藏头护尾,不露圭角,并不是说可以忽略中间行笔。中间行笔必须取涩势中锋,以使点画线条浑圆淳和,温而不柔,力含其中。但是,点画线条的起止并非都是深藏圭角不露锋芒的,尤其是大篆、小篆却必须藏锋 。书法中往往根据需要藏露结合,尤其在行草书中,千变万化。

节奏本指音乐中音符有规律的高低、强弱、长短的变化。书法由于在创作过程中运笔用力大小以及速度快慢不同,产生了轻重、粗细、长短、大小等不同形态的有规律的交替变化,使书法的点画线条产生了节奏。汉字的笔画长短、大小不等,更加强了书法中点画线条的节奏感。一般而言,静态的书体(如篆书、隶书、楷书)节奏感较弱,动态的书体(行书、草书)节奏感较强,变化也较为丰富。

立体感是用笔的不同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中锋写出的笔画能饱满圆实,浑厚圆润。在行草书中,侧锋作为中锋的补充和陪衬。

在一幅书法作品中,点画线条在遵循汉字的形体和笔顺的原则下,交叉组合,分割空间,形成书法的空间结构。我们可以通过欣赏一幅书法作品中单字的结体、整行的行气和整体的布局三部分,来判定作品优劣。

单字的结体要求整齐平正,长短合度,疏密均衡;书法作品中字与字上下(或前后)相连,形成了行,而行与行之间要求上下承接,呼应连贯。楷书、隶书、篆书等静态书体虽然字字独立,但笔断而意连。行书、草书等动态书体可字字连贯,游丝牵引。此外,整行的行气还应注意大小变化、欹正呼应、虚实对比,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节奏感。这样,才能使行气自然连贯,血脉畅通;书法作品中集点成字、连字成行、集行成章,构成了点画线条对空间的切割,并由此构咸了书法作品的整体布局。要求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疏密得宜,计白当黑;平整均衡,欹正相生;参差错落,变化多姿。其中楷书、隶书、篆书等静态书体以平正均衡为主;行书、草书等动态书体变化错综,起伏跌宕。


山水画入门


说谁的书法好,一般是指他的书法作品好。评判作品的好坏,也是有标准的。标准有五个方面。

一为取法。就是从作品中可看出作者取法自哪位古人。如果取法自现代人,取法就太低了。这並非说现代人的书法不好,而是违背了取法要乎上的古训。

二为笔法。赵孟頫曰,书法以用笔为上。笔法主要看入笔,运笔,收笔以及反映出来的线条。

三为字法。字法是指结字的方法。

四为墨法。墨分五色,在行草书里,墨法非常重要。

五为章法。楷行草书的章法是有区别的。

以上说的“五法"决定了一幅书法作品的优劣。

至于书法是否要对古人一絲不苟的问题,我认为,在初学阶段,对古人传统经典的帖子,是一定要认真对待的。孙过庭在书谱里说,临帖一定要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我在书法教学的实践中,要求学员,每一笔画,一定要看清楚它的入笔,收笔,长短粗细,空间位置后,才允许动笔把这一笔画写下来。不仅如此,还要求学员们学某一帖子,一定要会背临。这个阶段叫专精阶段。掌握了一种书体,起码要三至五年。达到这个标准,一般就是一个省市一级的书法家了。当然书法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一幅绝妙的书法作品,应该体现出作者的思想情怀!这应该是学习书法的髙级阶段,是不会拘泥于某种书体的。










谭云协


什么是好书法?对于这个问题,我谈一下自己的浅显认识。

首先,我认为好的书法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应该是非常有神韵,气度非凡,整个作品都能表现出书写者的气质,神采有韵是好书法的第一标准,其次,字形的间架结构要合理,突出形美,笔画的粗细变化,运笔衔接流畅,单字拆开或整体组合都让人赏心悦目,如此形神兼备,便是好书法了。

至于说对比古人书法,我认为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书法也不例外,古人从篆,隶,楷,行,草的演变也是在不断适应日常书写的需要,写书法要多习古人,这是传承的需要,更是基本的要素,通过初临的形似,慢慢感受古人书写的笔法转变,运笔技巧,并结合自己的特点,写出有个人特色的字,一丝不苟,认认真真,不为名而图捷径,就是难能可贵了。

每一位喜欢书法的朋友都应该把书写当作人生的爱好,坚持练,天天练,又怎能写不出好的书法呢?

附图是我本人的字,只求认真书写,每隔一段时间回头看自己写过的字,都能找出不足,每天都有进步,也是一件很开心的事[呲牙]








黄小疯


在不同人的眼中,好书法的标准是大相径庭的。比如,有人喜欢规规矩矩的田楷,有人喜欢除了作者自己谁也认不出来的草书,有人喜欢黑得一踏糊涂几乎忘记留白的隶书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说,喜欢的就是好的,无可厚非。

但是,作为书法爱好者,有幸跟大师级老师学习的我,认为好书法是带着作者的气韵而来的,书法有他的普遍的规律,但是就好比美人,面貌各个不同,各有各的精神气儿。至于一丝不苟地临慕,到头不过是写字匠,连书法二字都谈不上,写出来的也不过是纸美人,连个人气都没有。

我习练书法有三年多了,说来惭愧,至今也还停留在临贴阶段。但是临贴有临贴的窍门,说个小故事,上书法班时院长请了北京书法协会的副会长过来讲课,我临了兰亭序请教,先生说写得不错,就是某个字有瑕疵,我定晴一看,那个字是我家小胖狗淘气扒拉我造成的,于是偷偷自己笑。临贴首要的是找到原作的精神气,并且借用到自己的笔下,所谓的应物象形、心物一元,应原作的形,复制原作的精神,行家一看,嗯,是那么回事儿。抓到精神气儿之后,再细琢磨作者其他的东西,章法,架构,开合,行笔特点,墨法等等。兰亭,书谱,圣教序,二王书札,寒食贴,自序贴等等,每当临摹之时,与各大家的精神相往来,实在是很享受的事情。不敢自夸我写得好,只是抛砖引玉,供同好们参考罢了。敬请大家指正。





武林小后辈


好的书法首先要有古,有经典的传承,在此基础上有自己的审美理想。

为什么要见经典呢?因为那些经典书法,是经过历史的筛选留下来的作品,是公认的最好的书法。就像一些人说的经典,经典就是让人膜拜的。实际上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我们学习书法从经典书法入门无疑是一条最佳的选择,要比自己盲目的瞎写,更容易见效果,路子正确。

有所传承,作品自然不俗。我们看历代那些有成就的大书法家,没有一位不是深入经典传统的。甚至一辈子都在从经典书法中汲取营养,如被号称神笔的王铎,一天临摹一天应酬,才得书法之正道,成为一代大家。

古代书法艺品,已经自有定论,实际上,现代书法的品评仍然离不开对传统继承的深度。

书法的创新同样也是好的书法的基本标准,因为书法一味无我,书法的艺术性和生命力也就难以传承至今了。实际上,历代书法都有依据时代而生发的创新,虽然仍然是二王一脉相承,但历代都有新的面貌。

从书法艺术的角度来说,书法有两个基本任务,就是传承与创新。在继承中不断创新,不断丰富和发展,在继承传统中不断提炼概括,不断融入新鲜的血液。

好的书法自然以经典为基础,并有自己的出新 ,有时代特色。


翰墨书道


有的书法作品看了后,是没感觉的;有的写了一辈子了,也挺下功夫,但是,对书法就是没有感觉。写字写的端端正正是好的,但书法老端端正正的,那叫书法吗?对小孩要求写书法端正,四平八稳,可以的。但是书法家是一个艺术家,就不能四平八稳。书法是需要创新的,也可以尝试,但在创新的过程中需要循序渐进,一点一点来,一下子拉得太远,老百姓不理解,专家不理解也不行。你的学术主张要往外讲,要人家逐渐接受,逐渐接受你的学术素养,这需要时间。

再就是平时生活当中一定要多思考,冷静、多想,否则的话,不动脑子,很难走出来,很难有出息。



措韵艺术


好书法是反映生命的艺术, 人的喜怒哀乐这些内心情感也能在中国书法里表现出来,像在诗歌音乐里那样。书法欣赏即通过对优秀书法作品的品评,领略其中蕴含的美。如果把写字比喻为小学的识字阶段,要求把字写得准确平正的话,那么,书法则是作家将字词构成一篇令人赏心悦目的文章或诗词。当然,写文章有文章的构成方法和规律,那么,书法作品也有其本身的方法和规律。简而言之,可以用当代书家白蕉先生的一句话作答:“学习的标准,就可以作为欣赏的标准”。

书法的审美标准,没有固定统一的界限,因人而异!一般来说一副书法作品首先要看的是有没有“古韵”也就是说古人的笔迹,因为任何一个书法家都是从临摹古人的书法而得来的灵感。优秀的书法家能辨别一副书法作品包含了那位古人及现代知名书法家的风格。而我们常人欣赏书法主要还是以观书法以受熏陶,赏书法以得品位为主。




陕西艺宣书画研究院蒲


这让我走刚到几个成语:

笔酣墨饱

意思是指文章表达流畅,内容充足。出自《艺海拾贝·巨日》。

笔精墨妙

笔触精到,着墨巧妙。形容书法、绘画、诗文等的技法巧妙,笔意精微。

吾观文士多利用,笔精墨妙诚堪重。 唐·鲁收《怀素上人草书歌》。

书法的好是分为二个层次的,一个是外在层次,也就是形的妍美,一个是内在的包含。

关于外形很多人有自己不同的看法,意见不一,总的来说,只要公正平整就是书法美,这其实是一个比较浅的层次,外形美更深的层次是建立在个人心态上的,一个人性格外向,爱帮助人,乐于实干的,这类人觉得活泼的线条,不受拘束的线条就是美的。拘泥于传统束缚,内心保守的人觉得平整工整的字是美的。还有那些天生放荡不羁,喜怒言表的人喜欢草书的放纵美。所以,每个人的喜好不同,大家各自喜欢,就不必过分批评谁为美,谁为丑了。

关于内涵,这个确实需要书法行家来品评了,普通人很少可以理解到。不是拿艺术二个字来遮掩丑态,而是艺术这门单独的门类确实是只要这类人可以深刻理解。这就如同样都会做饭,为什么只有厨师才最美味的道理。真正的好书法是可以让品评的人入境,能够切身体会笔法绝妙之处的。笔法固然是外在使用因素,但是却是有内心思维发出来的不同频次的艺术感应,这就是真性情的抒发,也是抒发包含的内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