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記憶”之羅漢嶺的豐碑

“紅色記憶”之羅漢嶺的豐碑


“紅色記憶”之羅漢嶺的豐碑

瞿秋白烈士紀念碑


在長汀縣汀州鎮西門外的羅漢嶺聳立著一座巍峨的瞿秋白烈士紀念碑。

紀念碑初建於1952年,於1956年、1983年、2010年有過三次重修。為磚、石混凝土結構,總佔地面積3500平方米,碑高30.59米,分為三層,碑身使用磚體結構,白色水泥洗沙飾面,臺座為硃紅色洗沙,碑頂為琉璃瓦。“瞿夥白烈士紀念碑”八個貼金大字,由原全國政協副主席陸定一題寫。碑座正面為大理石,刻有省委、省府聯撰碑文。1985年公佈為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列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

瞿秋白(1899—1935),江蘇常州人,中國共產黨早期主要領導人之一,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卓越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理論家和宣傳家,中國革命文學事業奠基者之一。

1934年瞿秋白在中央蘇區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教育人民委員。10月,紅軍主力長征後,瞿秋白奉命留守蘇區,堅持游擊戰爭。當時他身患肺病,由於鬥爭環境艱苦,病情更加惡化,黨組織決定護送他到上海就醫。1935年2月24日,瞿秋白在轉移途經長汀濯田水口梅逕村時被國民黨保安團發現,不幸被捕。被捕後,瞿秋白化名林祺祥,喬裝成醫生。後來由於叛徒的告密,身份暴露,5月9日,瞿秋白從上杭被押送到汀州國民黨第三十六師師部關押。在三十六師師部的獄中,敵人用盡了手段,威逼利誘,軟硬兼施,連續派員對瞿秋白進行勸降。他們派出中統局的特務頭子陳建中和王傑夫親自到長汀作說客。但任憑他們使出種種伎倆,也絲毫不能動搖瞿秋白堅強的意志。敵人的勸降陰謀底失敗後,蔣介石立即電令“瞿秋白在閩槍決,照相呈驗”。

1935年6月18日上午,瞿秋白被敵人押解到中山公園的涼亭,吃完刑餐拍照存驗後,他一路高唱著國際歌前往刑場。當他緩步走到羅漢嶺下一塊草坪上時,說道:“此地甚好”,於是盤腿坐下,罪惡的槍聲響了,秋白同志的鮮血染紅了羅漢嶺......犧牲時他年僅36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