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之罗汉岭的丰碑

“红色记忆”之罗汉岭的丰碑


“红色记忆”之罗汉岭的丰碑

瞿秋白烈士纪念碑


在长汀县汀州镇西门外的罗汉岭耸立着一座巍峨的瞿秋白烈士纪念碑。

纪念碑初建于1952年,于1956年、1983年、2010年有过三次重修。为砖、石混凝土结构,总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碑高30.59米,分为三层,碑身使用砖体结构,白色水泥洗沙饰面,台座为朱红色洗沙,碑顶为琉璃瓦。“瞿伙白烈士纪念碑”八个贴金大字,由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陆定一题写。碑座正面为大理石,刻有省委、省府联撰碑文。1985年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列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瞿秋白(1899—1935),江苏常州人,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奠基者之一。

1934年瞿秋白在中央苏区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教育人民委员。10月,红军主力长征后,瞿秋白奉命留守苏区,坚持游击战争。当时他身患肺病,由于斗争环境艰苦,病情更加恶化,党组织决定护送他到上海就医。1935年2月24日,瞿秋白在转移途经长汀濯田水口梅迳村时被国民党保安团发现,不幸被捕。被捕后,瞿秋白化名林祺祥,乔装成医生。后来由于叛徒的告密,身份暴露,5月9日,瞿秋白从上杭被押送到汀州国民党第三十六师师部关押。在三十六师师部的狱中,敌人用尽了手段,威逼利诱,软硬兼施,连续派员对瞿秋白进行劝降。他们派出中统局的特务头子陈建中和王杰夫亲自到长汀作说客。但任凭他们使出种种伎俩,也丝毫不能动摇瞿秋白坚强的意志。敌人的劝降阴谋底失败后,蒋介石立即电令“瞿秋白在闽枪决,照相呈验”。

1935年6月18日上午,瞿秋白被敌人押解到中山公园的凉亭,吃完刑餐拍照存验后,他一路高唱着国际歌前往刑场。当他缓步走到罗汉岭下一块草坪上时,说道:“此地甚好”,于是盘腿坐下,罪恶的枪声响了,秋白同志的鲜血染红了罗汉岭......牺牲时他年仅36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