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縣巫師文化:“角馬”是多大的“神”,他是如何煉成的?

巫術和巫師屬於迷信的範疇,自然不足信,但是它衍生的一些地方民俗文化、人文風情卻超過了迷信,今天我們就在這裡談談陝西南部小縣城洋縣的巫術和巫師文化,這裡重點提到一個名詞“角(音:jue)馬”。

洋縣巫師文化:“角馬”是多大的“神”,他是如何煉成的?

角馬是土地爺的代言人

什麼是角馬呢?在洋縣,角馬首先是人,且以上了年紀的男性居多,然後是一種半職業的稱謂,其次屬於等級最低的巫師,而他背後所依靠的神就是土地爺。在當地老百姓的心目中,角碼是所謂神裡面法力和等級最低的,也正因為這個原因,角碼准入的門檻非常低,當然相應的收入也會非常少。

角馬是如何煉成的呢?一個普通的人想成為角馬,一般分成兩種:一種是自封或被大家推舉;另一種是由所謂的“大師”或者師傅“傳授法力”。今兒晏子就給大家講講普通人自封和被人推薦當角馬的故事。

老龐是洋縣槐樹關鎮閆山村的人,2000年它55歲。那年冬天,老龐說他常常噩夢不斷,白天精神很差,常常坐著就哈欠連天,當地人就把這種白天打哈欠的行為就叫“神來了”。老龐的老婆說,有天夜裡他突然從床上起來,又唱又跳又哭又鬧跑了半條村,村裡的狗四處叫,村長帶頭帶上鄉親們追了幾里地才把老龐在半山窩按住,老龐渾身發抖,眼目禁閉,嘴巴里不停地說他是村裡某地土地爺廟裡的土地爺附體。那會兒,村裡老一輩人固執地認為老龐“神上身”,只是這尊神太小了,只是土地神。

洋縣巫師文化:“角馬”是多大的“神”,他是如何煉成的?

木板土地爺年畫

那個時候,老龐就被村裡的人半夜抬到村裡老龐嘴裡唸叨的土地廟去,焚香、燒紙、放炮、披紅(土地廟的神像和老龐身上披紅布),一系列儀式後老龐就成了眾人心目中角碼,類似於官階裡面的七品芝麻官一樣,而老龐成為神的過程也有些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的意思。

老龐由此成為鄉村裡一名“認證”了的角馬。老龐就在家裡的堂屋設置香堂,接受十里八村人來“問信”(問財運,佔兇卜,求平安,祈福還願)。當然來求他的人自然也不會空著手,而角馬的這個身份讓老龐多了一條生財之道,只是這隻能算是半職業的。

當有人來問信的時候,老龐就說在自家的堂屋裡面脫掉鞋子,坐在凳子上面,腦袋上塔一塊紅布,然後渾身發抖,嘴裡念念叨叨,在這種情況之下,來問信的人就會詢問老龐一些問題,老龐就會以神附體,以神的名義,解答這些人的疑惑,並給他們指點迷津。

洋縣巫師文化:“角馬”是多大的“神”,他是如何煉成的?

土地爺廟和角馬有十分密切的關係

當然,這其中也存在一些問題,由於老龐角馬的等級和層次非常低,所以大家對它的法力表示懷疑,因此,他的生意常常不會特別好。因為他似乎只會代表神給人解答一些問題,至於風水星象之類的他一竅不通。

說了這麼多,從科學的角度而言,角馬可能就是農村鄉里人藉著迷信生財的一個途徑,自然不可取。而他積極正面的作用可能就是扮演一個心理醫生的角色,畢竟對於那些心理上有障礙的人來說,通過詢問角馬可能會得到一絲慰藉,但總體而言,他本身就是一項迷信,並且這份迷信當中有欺騙錢財的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