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奇首次以創始人身份演講,現場傳授科技創業五大心法

陸奇首次以創始人身份演講,現場傳授科技創業五大心法

走下高臺,創業導師陸奇試圖將「教你創業」這件事做成生意,對創業庖丁解牛,孜孜不倦地傳授心法。這便是第一課。


2019 年 11 月 21 日,原 YC 中國創始人陸奇表示,Y Combinator(以下簡稱 YC)美國總部將停止中國分支的運營,YC 中國這一品牌也將在近期停止使用。

至此,陸奇也從國際創業孵化器服務及投資公司 YC 脫離出來,帶領「奇績論壇」的新基金獨立運營,繼續為中國創業公司提供孵化器服務。

陸奇首次以創始人身份演講,現場傳授科技創業五大心法

上週六下午,首次以奇績創壇創始人兼 CEO 身份亮相的陸奇來到上海,在上海交大以「數字化浪潮與創業創新機會」為主題進行演講。這是該基金獨立運營後的第一場大規模活動,到會者有創業者、投資人、媒體記者、交大校友等超過 1000 人。

他認為,創業是一個歷史潮流,創新能推動世界進步,而技術的進步永遠是創新最持久、最重要、最強大的驅動力。中國今天仍然有很多創業機會,因為中國有一流的人才、技術、資本、市場能力,且中國的多元經濟、城市化、消費升級、人口老齡化等都是重要的驅動力。

隨著國際化的發展,中國創業生態的機會也是層出不窮。在他看來,全球目前只有兩個大市場:一個是以美國為主,輻射北美加歐洲;一個是以中國為主,輻射東南亞、拉美、長期是中東等。其他地域也是中國的機會,中國已經成為一些地區新的創新目標國家。

當機會來臨時,創業者如何應對當下科技創業的巨大挑戰、如何擁抱可能出現的時代機遇、如何打造能勝任工作的早期創業團隊……陸奇給出了答案。


1.當下科技創業的三座大山


根據過往的經驗,陸奇將創業者可能面臨的挑戰分為了三大類:週期性挑戰、環境性挑戰、結構性挑戰。

  • 第一是週期性的,比如說資本寒冬。
  • 第二是環境性的,創業環境不一樣,人工智能如何商業化落地。
  • 第三是結構性的,這個是我們奇績創壇最關注的,和創業本質有關,比如如何快速地找到產品市場匹配。

首先是週期性的挑戰,放信貸到了一定程度過分就縮緊,特別是我自己做投資這個生意也有體會,我融資就會理解到每一種不同的資本來源對回報的要求,目前他們是在一個週期性,放了過了以後會縮緊,往往會矯枉過正,衝的時候、收的時候都會過度。

陸奇首次以創始人身份演講,現場傳授科技創業五大心法

目前我們就在一個週期性的環境當中。資本永遠不停地尋找找最好的回報。創業風險投資作為一個類別,長期一直在增長,不管是什麼資金,放在創業風險這部分長期的趨勢一直在增加,這裡有一個簡單的結論就是冬天以後一定是春天,這個是週期性的問題。

同時,也必須要務實,這是一個現實。

我們必須面臨今天資本緊的現實,創業者第一要做的就是努力讓自己活下來,花更多的精力融資,融資特別難的時候想辦法自己造血,或者是獲得其他的資源,政府的補貼等等,讓自己活的能力在這個嚴冬的情況下提的更高,第一要活下來。

並且,你要有原則。

看到機會,就要果斷的去進場,該衝就要衝,因為創業的機會不會因為資本的週期改變,如果你有機會做下一個阿里巴巴,有機會做下一個美團,有機會做下一個拼多多,要有勇氣抓住,這兩者之間一定要把控好。

第二,環境性的挑戰。中國的資本生態,相對於美國來講成熟度不夠,資本不夠耐心,投資的條件往往很苛刻。我們看到很多案例,對創業者來說太難了,這個要長期通過努力改變。

陸奇首次以創始人身份演講,現場傳授科技創業五大心法

同時,退出機制不夠完全。

產業生態,對創業者也有挑戰。如果是做 B 端,中國的企業付費意願比較低,門檻比較高。C 端,中國 C 端的獲客很難,代價很高。

競爭的環境是高強度競爭,中國的市場一旦做出來,你的能力去其他市場幾乎是無敵的,你在這個環境裡面打磨的很強。

陸奇首次以創始人身份演講,現場傳授科技創業五大心法

另外,環境變了,過去是互聯網、移動互聯網,軟件快速迭代等等,現在是人工智能,要落地就做細分行業,要扎的很深,團隊的選擇不可能是幾個大學生,BAT 做過幾年來創業,

你要在這個行業裡面找到最重要的銷售和 BD 的人才。渠道資源非常核心,在人工智能創業的環境裡面沒有渠道資源是做不了。

另外做硬科技越來越多,它的投資週期長,迭代週期長,這一切是環境帶來的挑戰。

第三,結構挑戰。早期的創業者面臨一個結構的挑戰就是如何快速的找到產品和市場匹配,這個是一個很難的門檻。

隨著技術的發展,教育的普及,能力的提高,創新的可能性越來越多,創新的週期一般是開始有一個想法,新的產品、業務,有一個想法。發明一個產品、發明一個技術,把技術開發出來,產品開發出來,做完這一切切入市場。

這樣的趨勢帶來好的想法越來越多,技術開發的週期越來越短,產品開發越來越快速,有越來越多可以切入市場,但是市場上每一個客戶一天只有 24 小時,不可能不斷的採納新的產品。

這個是變成了一個大的瓶頸口,這個瓶頸口是越來越擁擠。

面對結構性的挑戰,唯一可以做就是快速迭代,核心是將每一樣東西往市場移,你有新的想法,新的技術,用最短的時間、最低的成本找到市場的反饋,任何一個東西往前移,誰試錯的成本低,成功的概率更高。

結構性挑戰的另二部分是收入曲線。

任何一個企業做到足夠的成功,它的收入曲線是這樣子,早期客戶都是創新者用你的產品,後面有一些趕早潮的人用你的產品,真正的產品起來要好幾年,這個階段是無法養活自己。

你唯一可以養活自己的就是融資,融資的能力,活著的能力,活的越久越好的能力是很重要。

早期創業就是這兩件事情,快速迭代,找到產品市場匹配,活的越久越好。

第三個結構性挑戰是時間週期。

對每一個創業者來說,特別是 2B 領域的創業者來說,必須面臨的。

這個是結構化的問題,這個圖是顯示歷史上所有技術驅動的新的產品,新的業務,它被社會市場所採納,它永遠走過這個時間週期。

它為什麼是一個結構化的因素?

和社會人口的年齡、收入、地域的分佈有關。因為人在年輕的時候,永遠是永遠願意採納新東西,到年紀大會保守,人的收入有這樣一個分佈,經濟的情況有這樣一個分佈,任何一個產品新出來會走過這樣一個週期。

早期一開始,藍色的部分就是最早的創新者用戶群體,這些人對創新很感興趣,只要是新的,再爛再沒有用會試。記住這一點,產品再爛再沒有用,有人會試,因為是新的產品,早期你一些用戶,不是表示你有做對什麼,因為他們會嘗試。

第二批人,一般是企業裡面的年輕的幹部,或者是創業者,或者是技術開發者,他們對未來有一個願景,他們找新的技術幫助他們實現他們想要的願景。第二波人進場,用這些。

接下來是鴻溝,往往跳不過去,歷史上大部分的產品死在這裡。

這個鴻溝為什麼形成?

陸奇首次以創始人身份演講,現場傳授科技創業五大心法

因為接下來這一波採納的,就是早期採納者,他們都是願意用新的技術,用新的產品,他們很務實,他們看實際的結果,他們採納的核心點是我的競爭者用不用,我的同事、鄰居用不用,他們是跳過去,你不用,我不用,你用我也用,這個是鴻溝,不是一個一個過去的。

歷史上大部分的技術創業都是死在這裡。

如何跳過鴻溝?

這個是一個很核心的問題,特別是對 2B。

技術驅動的新的創新,每一個產品的成長曲線越來越陡,這個是結構化造成的,陡的原因是標準化,規模化,信息的通道流通,和物流通道流通,使成長的速度越來越快,這個在麻省理工學院做了不少研究。這個趨勢是越來越嚴重。

陸奇首次以創始人身份演講,現場傳授科技創業五大心法

它證明了什麼?

即使你已經有一個產品,走到這裡了,你沒有保持高速的衝刺的話,不進則退,因為你的競爭者會上去,或者說另外一個品類替代你了,最終在 C 端就是時間的競爭。

技術驅動,特別是 C 端,衝刺的速度,往上衝的速度是很重要,一旦衝上去市值很大,不上去就不上去了。我們做的經驗不是一路上去,要跳,現在在這個軌道上,你把所有的精力、產品、市場、渠道、營銷等等跳到下一個。

真正的產品市場匹配,我們講到產品市場匹配不是單個點,不是這裡找到了,那裡沒有找到,是一個過程。

什麼是產品市場匹配?

基本上是跑到這裡來了,真正的產品市場匹配定義就是,第一是可以賺錢的好市場。第二,開始供不應求。第三是競爭者進來了,這個是真正的產品市場匹配,那個時候你面臨的是非常陡的曲線,你一定要跳,衝刺的速度是非常非常快。


2.把握機會的五大心法


創業有那麼大的機會,那麼多的挑戰,如何把握好這樣的機會,核心是要把五個問題想清楚:

陸奇首次以創始人身份演講,現場傳授科技創業五大心法

第一,是想清楚到底做什麼,不止想清楚產品,因為產品定義的是進入市場的體驗或者能力,產品和市場有關,並不是有一個東西就是產品。

第二,想清楚為什麼你做的是有高的商業和社會價值的。

第三,徹底想清楚為什麼現在是進場的時機,時機是最大的成功因素。做早做晚都不行。

第四,想清楚做好,為什麼我們可以把這個事情做成的團隊。

第五,我們是怎麼做的,我們做事的方法有特殊的壁壘。能夠長期產生和保持價值。

決定做什麼,不是一個單點的過程,是持續動態的進程,不斷想清楚不斷把能力提高的過程。

看歷史上真正做的好的創業者,他開始做的和最後做的很不一樣,決定做什麼是一個不但自己提高自己的過程。在這個裡面核心要做的是幾個點,第一就是開始啟動創業,設立一個公司,找到幾個人,要有一個目的地,你要達到目的地,然後開始迭代,用產品方法。

迭代速度至關重要。如何走通這條路?上帝也不知道。沒有人知道,唯一知道的就是迭代快的人,迭代速度是一切的決定因素,上帝也不知道走什麼路。

另外,你需要在重要的節點改方向,美國 YC 就是這樣做的,有的時候走不通,就要有勇氣推翻這個目標,到那邊去,很多企業走到很大的企業都是經過很多次改方向,在既定的目標情況下快速走,走不通的時候,可以換一個方向走。該換的時候,要有勇氣換,但是也要避免經常變換,每一次變換要花很大的時間代價,你最不能浪費就是你的時間。

這裡最核心就是創業者的時間,時間的成本是要優化的,其他都不重要,你唯一不能浪費的就是你的時間。

陸奇首次以創始人身份演講,現場傳授科技創業五大心法

接下來,這是三個圓圈,需求、市場、技術。

對需求來說,我們是如何判斷的?

分享我個人的經驗,對市場需求簡單是 C 端和 B 端,在 C 端有一些結構和長期的原則,一個原則就是人的需求的層次結構,馬斯洛需求理論,底層是要溫飽,有了這個以後要得到社會認可,要有愛,最後是個人的昇華等等,這個是一層一層上去,人的需求是這樣子上去的。

這是一個原則,對我個人來說啟發很大。就是亞馬遜的創始人,兩年多前還是一年前,他定期會給他的股東寫信,他寫了一封信說用戶是永遠不滿足的,他講的非常對。以前的創業理論、商業理論說我找到一個需求,我用一個產品,滿足這個需求,生意做好,他說不對,用戶永遠不滿足。

分一下人群,像年輕人,老年人,男人,女人等等,他 24 小時怎麼花的,看他的需求。基於這個,我個人分享一下我認為長期重要的觀察點,請大家關注。

陸奇首次以創始人身份演講,現場傳授科技創業五大心法

第一是娛樂,這個需求永遠在,而且不斷在增加。

內容和遊戲類,我個人很看好。先講遊戲,不管是遊戲還是遊戲直播,我個人的判斷,它是人類本質生存需求的一種昇華,人類進化有一個理論,這個理論裡面有兩大本能,第一本能就是活下來,我們人在早期要和很多動物搶食物,等到我們打敗了動物以後,人和人之間搶食物,打仗。

現在人到了人和人不要搶食物的階段了,我們剩下來搶什麼?我們要成就感,我是第一名,你是第二名,我做了這個事情,你沒有做過。

另外是內容,人的另外一個本能是把自己的基因傳給別的,早期通過生孩子,現在不要生孩子,不是說不需要,不要生很多很多的孩子。我們可以把自己的思想傳播給別人,寫文章,寫詩,做曲,自己沒有能力來一個二次元,二次元不行來一個三次元,把自己的想法、行為傳播給別人,信息的結果傳播給別人,也是一個長期的剛需。

我認為娛樂行業是一個強大的驅動力。

另外一個是通訊行業,通訊是人類社會很底層的技能。

我特別看好短信為基礎的像微信,為什麼?它是實時和異步的通訊,人類在短信出現之前一個是靠寫信,通過馬車,五天以後送到另外一個地方。有互聯網變成電子郵件了,但是本質上是一個異步的,對比較認真的通訊交流有用。通信產品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社交,一個社交產品到了兩代人都在裡面,年輕人會到另外一個地方去,不同的工具、人群、載體,以前社交基本上就是文字、圖像作為內容載體,像短視頻,看看抖音,抖音為什麼起來?我們以前經常說打敗臉書的一個產品不會長的和臉書一樣,什麼樣產品打敗臉書?我認為有可能,因為它是新的產品,視頻。

教育,以前是學知識,現在越來越多學能力,包括英語等等,更重要就是創新。

創新是學會如何做產品,在課堂裡面可以學到一些基本的知識,本質上有限,我自己的經驗,真正可以學會做產品只有自己做產品,真正學會做創業,只有自己做創業,它必須是要實踐。我認為教育有一個大的改革,因為今天的大學還是以技能為主,教的人大部分不再創業了,我們需要的是真的創業者。真的來現場的學,才可以真正學到。

醫療,是一個巨大的機會。現在是需求大於供給,有很多的疾病,我們無法治療,像老年痴呆。有很大的技術創新空間。

B 端,長期的結構是降低成本,提高產出。包括生產端,客戶端,資金端,員工端的需求。

歷史上,大 B 和小 B 不一樣,大 B 要辦公效率,要企業流程管理。現在成長趨勢最高的,移動互聯網帶來的機會就是客戶全部旅程,現在客戶從對他產品感興趣,到最後的服務,整個流程都知道。

小 B,最大的需求是獲客,第二是財富管理,對資金需求、企業流程需求也有,但是歷史上很難滿足。

另外是流通,產業互聯網、工業互聯網等等,把信息打通,這個是需求上,對趨勢的判斷,這些是長期趨勢。

對市場來說,也要做一些判斷,有一些是長期趨勢,有一些是週期性的。有一個需求在中國就是消費升級。流通,中國的物流和人流一定是領先的。信息流也是相當不錯。人口老齡化,很大的驅動因素。資本有周期性的因素。長期我們要解決退出機制和美元的供給問題。

創新的門檻不斷降低,未來要做一個新的服務企業,物流基本上是像雲一樣給你,中國創新的門檻比其他領域創新門檻低。

最重要的就是技術。

陸奇首次以創始人身份演講,現場傳授科技創業五大心法

技術有兩大類,基礎技術,核心是關注能源,能源是特別重要。

合成生物,是一個很重要的能力,我們有工程化的能力。生命科學,包括基因等等。

材料,製造、3D 打印,航天,農牧業科技等等。還有信息科技,目前在我們面前的是人工智能、5G,IOT,量子計算,AR、VR 等等,特別是信息技術的主要的應用領域,可以有大規模的商業價值的驅動傾向是自動駕駛,機器人等等。

最為重要的,最大的驅動因素是數字化。信息技術,數字化進程有它的結構,我認為是很明顯,更多是我個人的觀察和個人的總結。過去 60 多年,每 10 年左右有一個新的平臺,在技術上有結構,技術和生態、和商業有緊密的關聯連接。

陸奇首次以創始人身份演講,現場傳授科技創業五大心法

首先計算平臺是核心,平臺自定義是一個可延伸的完整的體驗,可延伸的完整的能力,有前後端組成。

前端是交互,交互的提升是最重要的釋放新的創新能力的機會,在微軟我們管理層最關注的就是交互的能力。另外是後端,後端是計算資源的整合和覆蓋,有很多信息量可以覆蓋多少的地域,包括通訊。

計算平臺的結構延伸出來的生態是很重要,生態裡面第一就是必須要有一開始定義這個生態的定義性的體驗。

另外一個好的生態要寬的應用場景撐起來,辦公、電商、搜索等等,要有一個持久可以賺錢的商業模式。

技術和商業模式永遠是緊密關聯在一起的,它的核心驅動力是數字化的寬度和深度,任何一個人類所關注的場景行業,一旦被數字化,它的價值就是這樣往上升,高速的往上升。

相機特別特別重要,我認為大家需要關注,在中國有抖音、快手,用相機作為主要的交互,我們本質從思想空間,剛剛說的文字、圖像為主的間接交互變成了直接交互,交互的突破是大規模商業價值創造的起點,千萬要看中這個機會。

另外是新的數字化的基礎設施,中國的移動互聯網,像美團、拼多多的信息流。

提到商業模式,賣軟件在這個時代不適合了,要賣設備,軟硬結合,要賣服務。

最後講一下人工智能時代,剛剛開始,人工智能時代技術很多,徹底破局的核心技術是一個新的計算能力,我們叫做深度學習,是用重疊的相量抽取特徵建模。

數字化的範圍、本質上是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融為一體,人類有價值的場景會被徹底的數字化,這個是人工智能開啟。

創業的機會來說,如果大家做 IT 技術,整個 IT 技術會被重建,芯片、底層軟件,操作系統,都要重建,有很多創業機會。

新的支柱企業,可能要 3、40 年時間出來。

新的物流和人流,以無人駕駛開始,以機器人開始。有巨大的空間,世界最大的工業之一。另外所有的場所會被智能化,今天的場所就是燈光進來,電線進來,以後有傳感器、控制器。

新的創新生態,特別是像金融,金融資本一定要改變,時間投入要長,規模要大,互聯網時代的投資不適合了。

另外更核心就是數據,人工智能時代數據是核心產能,核心資本。

我個人的直覺,人工智能時代我們現在還早,商業模式沒有看的很清楚。我的直覺就是和數據有關,誰可以數據資產化,誰可以找到一個主流的商業模式,沒有數據什麼都做不成,我以前結經常說一個例子,你要做語音識別,我給你所有的工程師,你沒有 2 萬小時的標註數據是什麼都不可以做,有人沒有用,只有數據有用。這個是人工智能時代帶來的機會,大家要關注它的核心。


3.如何判斷創業是否具備高價值?


陸奇首次以創始人身份演講,現場傳授科技創業五大心法

首先,要分析的就是你進入哪一個商業種類,它的規模和成長速度很重要。

特別重要是成長速度,高科技類、電商類,大家看看增長速度。你知道自己是不是做高價值的企業,要看你的類別是不是規模大,成長速度高。

第二要分析天花板,核心要做到一點,我和替代品比強在哪,這個是差異化,沒有差異化的方面大家不要做,因為沒有價值。你唯一可以競爭是價格,任何企業戰略第一是差異化,這個就是 Q 裡面,你的 Q 一定要大。

你要分析你可以觸達的渠道,比如說你在 5 年以內,一個什麼路讓你成為獨角獸,簡單的收入是 1 億美元,你要把這個通道想清楚。美國值得風險投資投的都是在五年之內可以變成獨角獸。

最後一點很重要就是你要分析你獲得價值的可能性。

創造價值和獲得價值是兩回事,歷史上有很多產品創造了很多好的價值,但是無法獲得價值,就很快死了,也無法改變世界。

要獲得價值,首先要做到有付費模式,要有銷售的能力,要有渠道可以觸達,這個是創業裡面最難的。

我舉一些例子,美國的 SNB,歷史上一直很難很難,我們在雅虎做了很多的工作。就是賣不下去,銷售代價太高了,超過成本。在美國有報紙和電話公司可以賣中小企業,在這裡你賣不掉,因為他們先賣他們自己的東西,而報紙自己都活不了。在美國可以賣給中小企業的,只有谷歌和臉書,這個是獲客的能力,可以賣給中小企業。

雲的時代是賣服務,但是銷售是一個大問題,美國猶他州有很多銷售企業,他們很會交互。他們核心要做到一點什麼?不通過渠道,通過打電話賣,但是單量要到 5 萬美元,不然無法覆蓋銷售成本,美國大部分的銷售是做到這一點,SAAS 起來的核心原因不是技術,是銷售,是打電話可以賣出去了。但是單價要到 5 萬美元。

還有一個就是毛利,毛利很重要,我們在微軟基本上只看毛利,毛利不是你自己定,是你在生態鏈裡面的價值,高毛利是說明你有價值,因為你要把你的收入減成本。需要做到的就是市場的第一,第二名很苦。做到第一名,毛利很高,你就可以打市場,純利潤不重要,重要是毛利。你要把自己這個企業做好,把這些問題想這些問題。

創業一定要找風口,這個是很對的,沒有風口的話幾乎不可能成功。

陸奇首次以創始人身份演講,現場傳授科技創業五大心法

還有兩個點,打造能勝任的團隊,這個團隊特別是早期的創業團隊,我們要強調一個重要的概念,也是 PNS,你是不是適合做這個事情。每個人要做自己的反思和判斷。

我舉一個不是很適合的例子,像我這個身高和體重,我決定去打籃球,那肯定做不成的。如果你是姚明,你打乒乓球,也做不成,你要看這個事情是不是你做的事情。

第二我們要有獨到的觀點,要對創業領域看的遠。我們創造大規模的核心就是你看到未來和別人不一樣,如果看到的都一樣大家都是紅海。看的遠的,你對的,你是無敵的,你看到了沒有人看到。

另外對目標的長期驅動力,賺錢是可以的,不是長期的驅動力,你賺錢了以後不幹了?還要幹。我們在美國看到很多大數據的分析,真正走的遠的團隊是有內在的因素,不是錢,不是名譽和低於,是自己的追求,個人的熱情,這個很重要。

早期溝通能力很重要,只有通過溝通可以僱到好的人,可以融到資,通過溝通可以找到好的機會、渠道。

另外是建立技術的能力,很多人不是技術出身,你要找到好的技術的能源。

陸奇首次以創始人身份演講,現場傳授科技創業五大心法

我分享一個心得,找到一個好的技術人,特別是 CTO,本質上是兩件事情,一個就是像談朋友一樣,要追一個特別好的戀人要追好幾年,這個沒有辦法,不斷的約他出來,和他聊,建立聯絡,到適當的時候你把他拉出來。

第二是你找到一個牛的,一串會來。好的技術的人才,最關心兩個事情,我做什麼,我和一起做。你有這個牛的人,我來了。這個是需要用功的地方。

有一些團隊是關注行業的能力,特別是人工智能,一定要有行業的深度,BD 銷售等等, 這個是打造核心創業團隊很重要的方面。

最後講一下具體該怎麼做。長期對一家企業來說只有兩個事情是重要的,別的不重要。你做事的方法,和你的品牌。

陸奇首次以創始人身份演講,現場傳授科技創業五大心法

蘋果是最好的例子,蘋果的做事方法決定了明天蘋果做一個冰箱,一定是最漂亮的冰箱,他做事的方法是決定他做的最好。

蘋果的品牌,我把任何東西貼上蘋果的標籤我可以多賣 30%,你在社會里面可以做的就是能力和口碑,企業也是一模一樣,你要想清楚你公司的做事方式。

早期,最最重要的做事的方法就是迭代,產品、銷售受要找到好的切入點,這個很重要。另外早期的核心能力是融資的能力,融資的能力是想清楚的能力。

只有想清楚,才可以講清楚。才可以造血,才可以活的很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