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這首詩告訴你西周早期的歷史

《詩經》這首詩告訴你西周早期的歷史

翻開中國歷史,上古時期離我們十分久遠。正是因為久遠,所以顯得格外神秘。夏商周,中國歷史上有朝代紀年,那個時期的文化仍然帶有強烈的神話色彩。比如今天我們要講的周朝,便是在神話的襯托中顯得高貴而神秘。究竟周朝是如何起源,又是如何發展壯大?翻開《詩經》,有一首史詩對此有詳細記錄,這便是《大雅·生民》。錄原文如下:

厥初生民,時維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無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載震載夙。載生載育,時維后稷。

誕彌厥月,先生如達。不坼不副,無菑無害,以赫厥靈。上帝不寧,不康禋祀,居然生子。

誕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誕寘之平林,會伐平林。誕寘之寒冰,鳥覆翼之。鳥乃去矣,后稷呱矣。實覃實訏,厥聲載路。

誕實匍匐,克岐克嶷,以就口食。蓺之荏菽,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麻麥幪幪,瓜瓞唪唪。

誕后稷之穡,有相之道。茀厥豐草,種之黃茂。實方實苞,實種實褎。實發實秀,實堅實好。實穎實慄,即有邰家室。

誕降嘉種,維秬維秠,維穈維芑。恆之秬秠,是獲是畝。恆之穈芑,是任是負,以歸肇祀。

誕我祀如何?或舂或揄,或簸或蹂。釋之叟叟,烝之浮浮。載謀載惟,取蕭祭脂。取羝以軷,載燔載烈,以興嗣歲。

昂盛於豆,於豆於登,其香始升。上帝居歆,胡臭亶時。后稷肇祀,庶無罪悔,以迄於今。

《詩經》這首詩告訴你西周早期的歷史

這首詩很長,主要記述了周的始祖誕生的過程,以及他對周民族不可替代的貢獻。詩文共分為八章。前三章講述了周始祖后稷誕生的歷程與奇異,這是一個充滿感情色彩的神話。相傳后稷的母親姜媛有一天外出,見有一個巨人的腳印。尋常人看這個腳印十分普通,唯獨姜媛一見,這個腳印非同一般,熠熠生光,她十分好奇,便順著這個巨人的腳印踩下去,頓時感覺一股氣流迎面而來,竄入他的體內。姜媛回家後不久,便發現自己懷有身孕。姜媛欣喜若狂,暗自祈禱,上天保佑我的孩子平安降臨。到了臨盆之時,孩子生產十分順利,可怎麼見這個孩子不同尋常?原來,姜媛生了一個大“肉蛋”。姜媛犯愁了,雖說自己骨肉,可這個肉蛋恐怕不吉利。再想起自己踩了腳印就懷孕的事情,細思極恐。

“這個孩子不能要”姜媛想。

於是她下定決心拋棄這個孩子。

打定主意,姜媛開始行動。抱著這個孩子,趁夜深人靜,悄悄把他丟棄在一個偏僻幽靜的巷子。心裡禱告:“兒呀,對不住了,咱母子沒有緣分,來世再做母子吧。”

孩子扔了,可姜媛總是放心不下。第二天,她又悄悄的回了小巷,看看孩子到底怎麼樣了?是不是凍死了?被狼叼走了?可她回到小巷的時候,卻看見一群牛羊,其中一隻母羊,將這個小嬰兒暖在身邊,小嬰兒安祥的睡在羊媽媽的懷裡。

姜媛想,孽子不能留。於是從羊群中抱起孩子,來到森林裡,心想:“喂狼算了”。

可原來森林裡卻熱鬧異常,很多人在樹林裡幹活。

姜媛又抱起嬰兒,想把他放在冰河裡凍死。可剛放在冰塊上,就飛來一隻大鳥,將小嬰兒覆蓋在羽毛之下,給他溫暖。

《詩經》這首詩告訴你西周早期的歷史

姜媛犯愁了。她想:“也許這個孩子命不該絕,說不準是福相呢。我決定好好養育他”於是將嬰兒又抱回來家裡。

“給孩子取個什麼名字呢?”姜媛想:“這個孩子命大,棄了這麼多地兒都沒死,那就叫他‘棄’吧。”

從此這個叫“棄”的小孩兒活了下來,並慢慢長大。他就是後來人們熟知的“后稷”,也是周的祖先。

《詩經》這首詩告訴你西周早期的歷史

相傳后稷母親履巨人腳印而生之,這個小孩兒十分了得。長大後,他跟別的小孩兒不一樣。當別的小孩兒還在玩泥巴的時候,后稷便蹲在田野裡,琢磨著野草的種子,他想:“如果把這些種子收集起來,春天種在地裡,會不會發芽?”在那個採集野果生存的年代,這種想法無疑是一種進步。於是在後稷的實驗下,農業稼穡產生了。

農業的發明,對周部落有重要貢獻,直接促成了周民族的強大。周的後代,每年秋收之後,便要舉行大規模的祭祀,祭祀上天與先祖,以保佑民族蕃昌。

《詩經》這首詩告訴你西周早期的歷史

《詩經》這首詩是一首神話詩,具有濃郁的神話色彩;同時,他有著重要的歷史史料價值。其意義在於:

首先,記錄了周民族的誕生歷程,謳歌了后稷的偉大貢獻,農業的重要性以及周人民對先祖的崇拜。對於祖先的崇拜,這對於增強民族凝聚力,培養人們對本民族的信心有重要的作用。這是宗法時代增強宗族力量的有效手段。

其次,這首詩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發展狀況。從姜媛的生育歷程來看,反映了人們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社會現實,這是母系社會的真實反映。

《詩經》這首詩告訴你西周早期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