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語文老師非要灌輸給你愚公不愚,智叟不智的觀點?

路在腳下1208


可憐的孩子,如果你看到我的留言,你就知道,到底該怎麼理解了。

智者不智,愚者不愚。

智者不智,貪圖眼前蠅頭小利,不懂長遠。

智者有智,頭腦靈活,懂得變通。

愚者也愚,思維固化,即便眼光再長遠也沒用。時代變遷,他卻未變。(留言的人裡基本都這樣的。)

愚者不愚,有信念,有恆心,堅韌不拔,懂得越是困難的事,越需要一往無前的力量。

固化不變的,不是你的老師,而是你自己。他只是教授你基礎知識,可怎麼用,是你自己決定的,不是他。


西門白忙


這個問題往深了說,是《君主論》和德川家康想要傳達的一樣宗旨,愚民 馭民,統治階層願意讓民眾相信“愚”的精神。

愚公最錯誤的地方不在於自己,而是他的自私給子孫後代選擇了命運,這是他最可惡的地方,他給了所有後代不該有的希望,讓每一代後人都活在苦難中,他憑什麼?為什麼要把鐵杵磨成針,鐵杵有鐵杵的用處,如果磨成針後再需要鐵杵,那是不是就不提堅持,而歸罪於選擇的錯誤?

愚公的精神根本不是堅持,而是一種冷漠和自私,因為懶於搬家所以歸罪於大山聳立,把年齡給予的資歷變成決定子孫命運的資本,把子孫變成工具,把工具變成榮譽,他的子孫願意把命交給他,但是他把子孫的命當成牛糞劈柴,這就是愚公。

智叟也許確實不智,因為所有人都學會了上下一心的遺忘和變傻,他卻想讓事情是本來該有的樣子,帶大家找新的家,而不是和山較勁,智叟也許聰明,但是他去勸一個姓愚的人,他就是一個傻瓜,或者說一個瘋子。

至於老師們為什麼要教育學生學習愚公,要麼是老師姓愚,要麼是老師希望學生做愚公的子孫。總之,別做那個試著叫醒愚公的人。


LAndyBonaparte


提出這個問題就是愚蠢。除非不知道這個故事的內容,(愚公移山)這個故事,本身就是說明了:愚者不愚、知者不知。

(為人民服務)、(紀念白求恩)、(愚公移山)是毛澤東提出的,是作為中國人民的思想、行為準則。歷史事實證明了,是無可非議的。

現在居然有人明目張膽地提出荒誕的問題,不是偶然的。這跟當前有人要重新祭起儒家學說、孔孟之道跳戰中國共產黨人的信仰,一脈相承。

中國人有今天如日中天的局面,來之不易,是多少人用生命、鮮血、汗水換來的。是克服了多少艱難險阻走過來的。每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都不能等閒視之,為了自己,為了子孫後代,不再回到黑暗、被奴役的社會,拿出你的良心和行動來。


閒雲野鶴87277


中國古代是農業大國,這個故事所以流傳至今,還上了教科書。我上學時讀過,而且至今不忘老師的解讀。

主要是學習這種堅持下去的精神,我當時理解為人不可向困難低頭。要有吃苦的,堅持不懈的,面對任何困難不低頭的決心。

八十年代開始各種機械越來越多,九十年代路上車輛開始增多。農村時七十年代我下鄉那個公社才只有兩臺拖拉機,運輸全是馬車牛車。北京市政府送一批四輪車,公社三個大隊有北京知青專用,也是為農業服務,我才坐過,公社大拖一般不許坐。

今後還會快速發展,吃苦精神不應過時。


李287275412李澤祥


語文老師認為,愚公辦事認真,踏實勤奮,學生以此態度學習,可以提高成績。語文老師又認為,智叟虛躁浮誇,愛耍小聰明,經常說假話,持這種態度的學生,愛搗亂,抄別人作業,自己學習上不去,還多惹老師生氣。


俞遠通


語文課本中愚公移山的中心思想愚公不愚,其教導的精神是堅持不懈,持之以恆的精神,這是我們中學語文老師教導給我們的,也是大眾化的理解,但反觀,這樣的做法在現實世界中是不可取,特別是中間還夾雜了一些神話故事,上天派兩位神仙下搬山,這就更是離譜,很有可能會產生一些不切實際的想法。

“子子孫孫孫無窮匱也”,將子孫後代千萬人的希望都寄託於把兩座大山挖掉,先不說方法可行不可可行,單是其綁架子孫後代的做法就不可取,誠然按照這種做法會有一天將山挖空,但所耗費的將是無法統計的時間和精力,子孫後代的一出生的目標便是挖山,那麼像教育、識字等內容也就可有可無,其內涵也無非是固化了自己的子孫後代,剝奪自己的子孫後代走出去的希望。

另外,現在的愚公精神與當前的時代科技發展的主題思想不相符,一般來說,科技的發展是變通,不是那種“撞了南牆還死不回頭”,所要求的是方法,是客觀,如都像愚公一般,將希望寄託于堅持的品質,那麼一道無解的數學運算,是不是也要“死不悔改”?


“愚公不愚、智叟不智”,如果超脫出這則寓言故事,那麼教導學生的要堅定自己的信念和遠大抱負,一步一個腳印,不為不利因素所作左右,更不能像智叟一般,看似聰明,實則一事無成,空留遺憾。

但另一方面,對於一些不切實際的想法也要學會選擇和忽略,對於一些本可迴避或者有更好的方法的事,要活學活活用,不能死腦筋的一棵樹上吊死,比如在發展上,當地的氣候本不適宜發展農業,偏聽偏信愚公精神,只會把自己耗死在這片荒漠上。


總之,愚公精神要辯證的看待,取其可取之處,去其糟粕,堅定自己的品質和毅力,如此說來,愚公移山這片課文也有可取之處。


迷途遠望


小時候學愚公移山,覺得愚公好對呀。稍稍長大,又覺得愚公真愚,幹什麼要挖山呢?離開這裡不就行了嗎?現在一想又不對,還是愚公對,一定要學會持之以恆,一定要堅持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終會達到成功的彼岸。

為什麼這麼說呢?如果單看愚公,愚公是比較愚笨,犟死理,一根筋,其實是智叟給出了答案。因為智叟是個聰明人,不論大聰明還是小聰明,肯定是個聰明人。以智叟的聰明才智,如果能搬出去,不早就搬了嗎,還笑成智叟嗎?早就成為智青年飛黃騰達了,還會窩在這窮鄉僻壤嗎?

可見愚公的大智慧,目光看得遠,探尋了很多路,發現移山是最近的路,惠及後代,因此他早就在行動中愚公移山了。看到愚公想起了任正非,在成為世界通訊第一之前的時候,就已經謀劃未來的日子了。不論不論華為鴻蒙,方舟操作系統,還是麒麟芯片,或者是5G,無論是備胎還是先進設備都一直在謀劃,並堅決執行著。

由此在看中美貿易戰,這個字眼兒很貼切,但也自己提高了中國的地位。其實這也可以叫做美國對中國的制裁,而且是無端制裁,雖然這個詞有貶義,但也更反映了美國的霸凌主義。所以有人提出了投降思想,讓人想起了抗日戰爭和抗美援朝,覺得順從一下就會被放過一馬。做夢去吧!他們還會得寸進尺,沒有窮盡。

可以想想歷史和現實,歷史的宋朝被打成南宋,照顧偏守一隅而不得,被打到了海上,漂流幾個月,若不是金兀珠出現內部問題,南宋已經滅亡了。現實中就是美國的顏色革命,顏色革命成功了,老百姓生活卻痛不欲生,以前的生活有很多不滿和牢騷,卻懷念以前的日子,因為那是自己的日子,伊拉克,敘利亞都是這樣。

所以,看準了,就走自己的路,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堅持不懈,努力向前,團結所有的人,倒出一片新天地。而對於想智叟這類的人,遇事就退縮,還會誇誇其談,沒道理,瞎講道理。即使這幫人,只要不反對,他們也會遲早明白的,也會加入到移山的隊伍中。人心齊,泰山移,努力吧,我的大智若愚的愚公們!



大志遠思想空間


之所以贊愚公,是因為愚公有目標,有志氣,有作為,因而取得最後勝利,幹任何事都應有這種志氣和作為,因而在中國提倡了那麼年多。而智叟見到困難就退縮,是幹不成大事的,老師灌輸的思想有利於學生成長進步,是人生道路上不可少的精神和勇氣。


胡悅695


我想問你幾個問題:

1、你的語文水平如何?

2、你的年齡幾何?

《愚公移山》是一則虛構出來的故事,記得以前是初中時初步接觸文言文的課文。教學時重心應該落實在與文言文相關的一些基礎知識上吧?

至於其思想性,我想沒有哪個語文老師會告訴你愚公移山一定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涉及到思想性,此故事讓我們學習的道理不外乎是一旦確定目標,就要堅定不移、鍥而不捨,決不輕言放棄。這難道不是一個人的優秀品質?

老師還教過你“盡信書不如無書”,我們讀書,除了讀懂作者的心聲,讀懂作者的觀點,難道就沒別的了?我想,老師一定告訴過你讀書要有自己的認識,有自己想法。比如《愚公移山》,你讀這個故事,起碼要明白此故事蘊含的道理,但僅僅這樣,或者把這個道理記下來當成真理就可以了嗎?

這樣不但不夠,甚至還可能成為人們所謂的“書呆子”!因為你沒有自己的思考!比如此故事裡愚公精神,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哪種情況下最需要?哪種情況下又不適合?都應該有些什麼樣的前提條件呢?這些你可曾仔細思考?

本來就是虛構的故事,故事裡的愚公沒什麼好批判或讚揚的,但其所代表的精神,真值得我們研究。請注意,是“研究”而不是全盤接受!

實際上,很多文章、故事,或者名言,其所彰顯的道理,都是具有一定的前提條件的,我們學習時應當有自己的認識、思考、理解。而不應該無視前提條件一味地奉為真理或一味地批判!


李雪波741


一、關於愚公移山的故事

《愚公移山》講的是愚公帶領子孫和鄉鄰面對重山阻隔,鍥而不捨、挖山不止的寓言故事。其中,有兩個典型的人物形象,“北山愚公”矢志不渝、挖山不止,“河曲智叟”冷嘲熱諷、橫加阻止。在現實生活中,關於愚公和智叟誰更聰明誰更愚蠢說法不一。

二、關於愚公不愚、智叟不智的觀點及老師的用意

(一)對愚公移山故事通常的看法是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一方面,愚公移山反映了愚公有常人不敢想的遠大目標和堅定信念,他苦於山區北部的阻塞,出來進去都要繞道,決心號召孩子及鄰里用苦力移走方圓七百里、高七八千丈的太行、王屋兩座山,並且決定號召子子孫孫一直幹下去,不達目的誓不罷休;愚公有造福子孫和鄉鄰的使命擔當,儘管他年近九十,享受不到移山的成果了,但是為了子孫後輩依然不辭勞苦、積極奉獻;愚公有不懼艱險、攻堅克難的意志品質,儘管移山看似不可能完成,面對別人的嘲諷和阻止,他依然堅定信心、挖山不止。一個有理想、有追求、有奮鬥的人怎麼能說愚蠢呢?另一方面,智叟面對愚公移山,沒有提供幫助和支持,反而自以為是,冷嘲熱諷,勸阻愚公放棄自己的遠大理想。一個自己沒有遠大理想和攻堅毅力反而嘲笑別人的人怎麼能說他聰明呢?

(二)老師持這種觀點的用意非常明顯。老師是想告訴學生,要學習愚公有追求、有擔當、有毅力的品質。青少年學生應該樹立遠大理想和使命擔當,在人生的道路上執著前行,不為不利因素所左右。老師還想告訴學生,不要像智叟那樣,看似聰明,實際上沒有遠大理想和擔當作為,終究會一事無成。

三、用辯證法看待愚公移山

用唯物主義辯證法的觀點看,儘管愚公移山精神可嘉,但是其樹立的理想目標就像“老虎吃天”過於縹緲,面對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固執己見,則會影響其從事其他更有意義的事情。儘管智叟看似沒有遠大目標,但是他能對朋友說出自己的誠懇建議,也是一番好心。

因此,青少年制定遠大理想並堅持到底是應該的,但不要不著邊際,不聽別人善意的勸告,防止到頭來誤入歧途,一無所成。正如通常所說,制定目標要像跳起來摘桃子,桃樹不是很高,努力跳跳就可能摘到桃子。但是,如果你要制定跳起來到泰山頂的目標,必定是徒勞無功,永遠也實現不了。

四、結語

偉大的時代、偉大的事業,需要偉大的奮鬥精神。學習愚公當學其理想遠大、執著堅持的精神,但是一定要選擇切合實際的理想目標。反對智叟當反對其沒有理想、沒有毅力的狹隘意識,但是凡事應盡力而為、量力而行,蠻幹苦幹不如巧幹實幹。

【點擊右上角“關注”,瞭解更多少年兒童教育心理實戰經驗、教育案例和感人故事,幫您解決教育心理困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