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操盤手真金白銀換來的經驗—行情爆發考驗的不是技術而是心態

從事證券行業多年,自己經歷過的、身邊看到過的故事也都非常的多。

最近行情有所反彈,在我們運營的股票社群裡看到一對話和氛圍不禁讓我回想起一些過往。

如:超短高手開始增加、討論漲停的和為沒有漲停而可惜的人也在增加。滿倉操作,甚至滿倉一支股票的激進做法重現。

要知道,我們社群大多是有多年經驗的股市老手、也有專業的媒體人、還有不少職業操盤手。

因此,這樣一群人在交易技術上是不會有太多問題的,偶爾有一些朋友問出的個股和問題顯示出技術能力上的明顯差距。

但更為高階的差距,則體現在他們交易中心態的變化。

兩月翻倍受追捧 接賬戶操盤變悲劇

這是我本人的真實經歷:大約在15年9月份,拿著自己的一個賬戶和兩個朋友的賬戶操作。

雖然經歷了股災,但當時對互聯網+和科技創新仍比較痴迷,也對彈性高的波段類股票有了較好的把握,知道可以利用“右側交易”獲取大波段利潤。

於是,滿倉買下了兩支個股:002290當時還叫和盛新材的股票,當時的互聯網金融還是風口;另一支是具有一些黑科技的重組股002626光啟技術。

兩隻個股都處於風口當中,彈性超強。儘管在隨後的交易日裡有過明顯的調整和反覆,但我遵循“右側交易”的原則,始終持有倉位沒被洗掉。

一個操盤手真金白銀換來的經驗—行情爆發考驗的不是技術而是心態


短短兩個月的時間,賬戶一口氣翻了倍。在一個圈裡越來越多的朋友開始來找我,在週末的聚會中,我接下了更多的賬戶操作。

當時最讓我困擾的是賬戶太多,甚至就想著走職業化道路去發行私募產品了。

現在想來,那段時間明顯的自我膨脹、並大大地高估了自己。

正因為有了朋友們的吹捧,在隨後的交易中,忘了右側交易的原則,止損了以後又想扳回些面子做了很多逆勢而為的操作。

要知道,當時是股災2.0,熔斷制度也發生在那段時間裡,所以結果可想而知……

三個月的實盤炒股大賽冠軍現在被迫找工作

我的一個前同事,對於超短線和龍頭股的把握自成一套。就技術和業績來說,在當時也是在杭州炒股的圈子裡有水平的人物,只限於資金量而與大佬們差著級別。

在16年的時候我看過他一個賬戶的資產曲線圖,這個曲線的主升階段幅度非常之大,讓我震驚。不過想想做龍頭股如果順,這種幅度也是自然。

但在17年再見時,他還在做著,只是在話語中感受到他對自己的不滿意,強調沒適應市場風格。

當時白馬股當道,而走勢都比較緩慢,快速的拉昇也往往發生在新高位置,我想他的交易策略在這類股票上是沒討到什麼好處。

到了19年,我找了新工作想起一些事問他,居然發現他也開始找工作了。

對於長期的職業股民來說,再入職場是很痛苦的,作息不自由、工資非常“不起眼”,但他還是去上班了。多次問起他發生了什麼,他也沒詳細說起。

倒是提起之前參加的券商舉辦的實盤大賽,拿了一次季度冠軍。我想,這就是人們所說的“比賽型”交易者——始終保持非常高的進攻思維。

加上生活中一些壓力的影響,心態出了問題慢慢的從巔峰墜落到低谷。

一個操盤手真金白銀換來的經驗—行情爆發考驗的不是技術而是心態


“二板王”配資後覆滅

這是我在股吧裡親身看到的人物,具體稱呼我也忘了,但這不影響他的真實存在。

這位“大神”以普通散戶的資金體量,靠著做“二板”連續快速的翻滾本金,資金累積到了千萬。

現在看來,我們很明確的知道,他的技術完全是建立在行情切合的基礎之上的。而作為當事人,成就感是會讓人膨脹,讓人衝混頭腦的。

就在資金做大之後, 這傢伙開始做配資加了槓桿。很快,讓他成功的方法帶來了反噬效果,他又跌回了比起點更低的狀態。

最後憑圈內的關係,找了很多大佬朋友想去做操盤手,也沒有得到理想的機會。

總結

對於當前的市場,儘管未來還有許多不確定性,如中美貿易談判的結果以及全球的政治經濟環境的變化等。

但我還是偏向於樂觀的,市場情緒轉好,高手自然能有所作為。

但是,要時刻提醒自己,賺錢、賺快錢那是市場給予的,並非自己的能力。

體現能力的是高收益附帶的高回撤之後,你還能持續向上。交易有一個非常底層的規律就是“盈虧同源”,因此不要在獲得收益之後去改變風格採取最為激進的策略,投資市場持久比快速更重要!

一個操盤手真金白銀換來的經驗—行情爆發考驗的不是技術而是心態


至於那些技術水平還有待提升的朋友,那些天天漲停的股票不是你的菜,那些漲停之後放巨量下跌的股票也千萬別去接。

回頭看,很多散戶大牛市的解套之後,高高的成本往往就是在上一波牛市的高點買入的。

先學會鑑別不同行情的屬性特點,超短的股票別跟蹤、別抱耐心、中長線的個股別去做加速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