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談歷史五千年第十篇:漢高祖劉邦,一個小人物的發家史

劉邦同學出生於沛縣(今江蘇省徐州市豐縣),據說出生時左邊大腿上有七十二顆黑痣,他老爸以為是皮膚癌,差點把他扔了,後來長大了好像也沒啥影響。劉邦整日遊手好閒不愛幹活,結交一幫酒肉朋友天天花天酒地的耍。他老爸訓斥他:“你這孩子不正幹可不行啊,要像你哥哥那樣,學著幹活經商,將來才能養活自己。”但是劉邦正處於叛逆期,依舊我行我素。人們都以為他胸無大志,其實小劉同志是想飛出小山村闖蕩外面的世界。他聽說魏國有個叫張耳的要招納門客,就去了。憑藉自己吃喝玩樂學到的技巧以及開朗的性格,和張耳成了知己。好景不長,魏國被秦國所滅,張耳成了通緝犯,大家各自跑路,劉邦又回到了生他養他的小山村。後來,劉邦做了沛縣泗水亭的亭長,大致相當於現在的鄉長。情商高的人走到哪裡都能吃得開,沒多久劉邦就和一些大小官員稱兄道弟打成一片。沛縣縣令的好友呂公投奔沛縣落腳,人們都想和他搞好關係,紛紛上門問安,劉邦聽說了也去湊熱鬧。當時主持接待客人的是在沛縣擔任主簿的蕭何,他宣佈了一條規定:凡是賀禮錢不到一千錢的人,一律到堂下就坐。劉邦沒錢,但是又想近距離的接觸縣令的好友,就喊到我出一萬錢。一時間鴉雀無聲,大家知道他沒錢啊,沒錢還敢裝大頭,牆都不扶就服你劉邦啊。呂公聽說有人居然出一萬錢,激動的跑出來迎接劉邦,拉著劉邦和自己坐在一起,親切的厲害。劉邦悄悄說:“我沒錢。”呂公好面子不好當時說破啊,就和劉邦攀談起來。這一談才知道劉邦是個人才啊,能說會道,吃喝嫖賭樣樣精通,朋友遍天下。呂公也不知從哪裡看出來劉邦以後是帝王的命,不顧家人反對就非要把女兒呂氏許配給小劉。不得不說呂公眼光獨到,最後呂氏果然成為了皇后。就這樣劉邦的青年時代在老婆孩子熱炕頭的日子中過去了。


笑談歷史五千年第十篇:漢高祖劉邦,一個小人物的發家史

第一節:漸漸崛起的小人物

劉邦以亭長的身份為泗水郡押送徒役去驪山,徒役們有很多在半路逃走了。劉邦是個義氣感比較重的人,不忍這些人受苦受罪,所以走到芒碭山時,趁著夜晚把所有的役徒都放了。劉邦說:“你們都逃命去吧,從此我也要遠遠地走了!”徒役中有十多個壯士願意跟隨他一塊走。這時沛縣令在陳勝吳廣起義的影響下也想起義,蕭何和曹參當時為沛縣吏,他們勸縣令將本縣流亡在外的人召集回來,一來可以增加力量,二來也可以杜絕後患。 縣令覺得有理,便讓樊噲去邀請劉邦,劉邦當時已擁數百之眾。然而此時沛令卻又後悔了,害怕劉邦回來不好控制,弄不好還會被他所殺,等於是引狼入室。所以,他出爾反爾,命令關閉城門,並準備捉拿蕭何和曹參。二人聞訊趕忙逃到了城外劉邦的陣營,劉邦於是將一封信射進城中,鼓動城中百姓起來殺掉出爾反爾的縣令,大家一起保衛家鄉。沛縣縣令由於不得民心就被宰了,人們打開城門歡迎劉同志進城。既然已經反了,就不能無主啊,蕭何和曹參是文人,手無抓雞之力,就推舉劉邦做首領,稱沛公。 劉邦便順從民意,設祭壇,立赤旗,自稱赤帝子,很快義軍擴充到三千人。起事後,立即開始攻略周邊郡縣,但是在進攻豐邑的時候遇阻,於是決定去投奔楚假王景駒借兵。


笑談歷史五千年第十篇:漢高祖劉邦,一個小人物的發家史

第二節:漢初三傑之一張良

張良出身於戰國時代韓國的貴族世家,爺爺做了三朝宰相,老爸做了兩朝宰相,到了張良該做宰相了,韓國掛了,不知道是國運不好還是小良子運氣不好。於是乎,張良怒了,把這一切的原因都歸罪到秦始皇頭上,如果沒有秦始皇滅了韓國,我就是宰相,你把韓國滅了,我就是亡國奴一個。張良花重金聘請一位大力士,並打造了一個120斤的大鐵錘,準備錘死嬴政。嬴政為了預防有人刺殺,每次出行都是四個一模一樣的馬車,誰也不知道他在哪一輛上。對張良來說,這是四分之一的概率,一錘子的買賣。結果買賣沒成,錘子沒有落在秦始皇的馬車上。可見當時的張良並不是很聰明,如果找四個大力士,弄四個鐵錘,歷史上就沒秦始皇了。據說後來張良遇到一個老頭坐橋上調戲他,好幾次把鞋子扔在橋下讓小張給他撿回來,小張還樂此不疲。老頭一看,孺子可教也,這個傻樣正好可以學習我的能力,於是扔給小張同學一本破書揚長而去,書面四個大字《太公兵法》,還告訴張良自己叫黃石公。那個時代娛樂資源匱乏,張良得了一本書就死命的看,看著看著就在不知不覺中漲知識了。有了些許本領,張良就扯起了造反的大旗,拉攏了100多人,又覺得憑這些人估計推翻不了秦始皇,決定去投靠楚假王景駒。路上碰到了也去投奔的劉邦,兩個人一見就相談甚歡啊,劉邦又一次憑藉自己三寸不爛之舌征服了張良,讓張良心甘情願跟隨自己。張良就給劉邦分析了當下的天下形勢,高談闊倫。劉邦一瞅,比我能吹啊!那就跟著我混吧,你來先負責我的後勤部隊物資保障工作吧。


笑談歷史五千年第十篇:漢高祖劉邦,一個小人物的發家史

第三節:漢初三傑之二韓信

韓信小的時候父母雙亡,生活悽慘,無依無靠,以釣魚為生。但是人窮志不窮,喜歡讀書練劍,熟讀兵書,經常揹著一把劍出去要飯。俗話說:臉皮厚吃塊肉,臉皮薄吃不著。韓信自小練就了厚臉皮,蹭吃蹭喝,導致很多人討厭他。當時下鄉南昌亭長見韓信雖然窮但是卻長得堂堂正正,感覺此子以後應該會有一番作為,就時長給韓信飯吃。一頓兩頓還可以,一吃幾個月就過分了,況且韓信還很能吃,半大小子吃窮老子,時間久了亭長的老婆就不願意了,想辦法趕走了韓信。韓信橋下釣魚的時候有個漂洗滌絲棉的老婦人見他可憐就經常拿飯給韓信飯吃,韓信心裡很感激她。

淮陰有個賣肉的屠戶,看韓信不爽就當眾侮辱他說:“你看起來個子很大,還經常揹著一把劍裝俠客,其實你膽子很小。如果你膽子大,就拿起你的劍刺我試試,如果你膽子小就從我褲襠裡鑽過去,我給你一塊肉吃。”也不知道是不是韓信很久沒吃肉想吃肉了,還是感覺自己身單力薄,韓信看了看屠夫,毫不猶豫的從屠夫胯下鑽了過去,眾人哈哈大笑。

當時的韓信即使放到現在的社會,也會被人瞧不起。你雖然是個要飯的,但身強力壯卻不去幹活,天天蹭吃蹭喝,當然會被人鄙視。陳勝、吳廣起義後,項梁也渡過淮河北上,韓信此時投奔了項梁,留在部隊,默默無聞。項梁死後跟隨了項羽,多次給項羽獻計都沒有被採納。項羽剛愎自用,怎麼能採納一個小卒子的建議。韓信失望後投奔了劉邦,被劉邦安排做管理倉庫的小官,依然不被人所知。有一天蕭何碰到了韓信,一番聊天后感覺韓信是個不可多得的將才,準備推薦給劉邦。劉邦當時被項羽封為漢王,實際是被排擠到了漢中,很多大將覺得劉邦不行了就逃走了。韓信遲遲等不到劉邦的重用也走了,蕭何聽說韓信走了,急忙連夜策馬狂追,終於把韓信追了回來,史稱“蕭何月夜追韓信”。然後蕭何向劉邦極力推薦韓信,對劉邦說:“如果你想得到天下,沒有韓信是絕對不行的。”劉邦問蕭何韓信有啥能耐。蕭何說韓信能鑽別人的褲襠而且還不生氣。劉邦說這有啥用啊。蕭何又說:“韓信不但能忍還熟讀兵法,英勇善戰,可拜為大將軍。”於是劉邦聽從蕭何的建議以隆重的儀式拜韓信為大將軍,統領三軍。後來的事實證明韓信沒讓劉邦失望。


笑談歷史五千年第十篇:漢高祖劉邦,一個小人物的發家史

第四節:漢初三傑之三蕭何

蕭何是漢初三傑裡面最早跟著邦哥出來打天下的,正是由於他和曹參的推舉,邦哥才做了一支起義軍的領導。蕭何論計謀不如張良,論打仗不如韓信,但是他卻是一個大局觀很強的人,家長裡短也是一把好手。劉邦的軍隊在他的治理下兵強馬壯。

趙王與張耳困於鉅鹿,遣使至楚向楚國求救。楚懷王經過商議後答應救趙。但為了分散秦軍力量,決定派一支部隊西向直接攻秦。北路楚軍以宋義為主將,項羽為副將,西路軍以劉邦為主將。約定誰先入關中,誰就是關中王。劉邦趁項羽和秦軍主力部隊交戰的時候攻佔了咸陽,秦王子嬰向劉邦獻上傳國玉璽,秦國滅亡。進入咸陽後,劉邦一度迷失了自我,香車美人,好不快活。但是蕭何卻不被外界的繁華所迷惑,帶人迅速包圍秦丞相御史府。然後讓忠實可靠的人將秦朝有關國家戶籍、地形、法令等圖書檔案一一進行清查,分門別類,登記造冊,統統收藏起來,留待日後查用。因為,依據秦朝的典制,丞相輔佐天子,處理國家大事;御史大夫對外監督各郡御史,對內接受公卿奏事。除了軍權外,丞相和御史大夫幾乎總攬一切朝政。蕭何做官多年,當然知道這些。對此,全軍上下無不佩服,劉邦在慚愧之餘,說:“蕭何確是異才,不枉我提拔他一場。”蕭何收藏的這些秦朝的律令圖書檔案,使劉邦對天下的關塞險要、戶口多寡、強弱形勢、風俗民情等等了如指掌,為制定正確的方針政策和律令制度找到了可靠的根據,對日後西漢政權的建立和鞏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功不可沒。這也足見蕭何的深謀遠慮。


笑談歷史五千年第十篇:漢高祖劉邦,一個小人物的發家史

劉邦雖然年少時輕狂,但是那個叛逆期都能理解。但是他能聚攏那麼多的能人異士在身邊為他服務,可見人格魅力還是比較靠譜的。知人善用,能聽進去好的建議,堅韌不拔的性格,見風使舵的眼力,都是這位將來的大漢天子身上閃閃發光的優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