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絃樂《泰山頌》之《日出》:象徵著中華民族如同初升的太陽

一、作品簡介

《泰山頌》這部富有哲理性的民族管絃樂組曲,其音樂語言始終貫穿著濃郁的山東地方風味。全曲由四個樂章組成。每個樂章都附有小標題,分別是:日出、遠望、松濤、攀登。從各個樂章標題來看,前三個樂章顯然都是描寫性的篇章,但是從樂曲所表現的實際內容來看,它們主要是採用了借景抒情、寓情於景的寫作手法。作曲家在前三個樂章中,通過對泰山自然景色的描繪,

管絃樂《泰山頌》之《日出》:象徵著中華民族如同初升的太陽

分別對偉大的祖國(第一樂章)、勤勞的人民(第二樂章)和先輩們的英勇奮鬥(第三樂章)進行了歌頌、讚揚與懷念。第四樂章的情緒進一步得到昇華,更加熱情地謳歌了中國人民勇於拼搏、頑強抗爭的精神。也就是中國人民攀登泰山的精神和百折不撓地建設祖國的雄心壯志。下面,僅就民族管絃樂組曲《泰山頌》的第一樂章《日出》,同大家一起分享、鑑賞與探討。

二、美學分析

主題是一首樂曲的靈魂,是作品的主要發展脈絡,主題旋律又是音樂形象最主要的體現者,故而,作曲家都將把握主題旋律的風格視為作品成功的關鍵。《泰山頌》每個樂章除附有標題外,還有作者自擬的五言詩四句,可作為理解作品的參考。

第一樂章《日出》

東嶽柱青天,

碧叢欲換彩,

一線曙光露,

旭日躍渤海。

這四句詩,對該樂章所要表達的內容,作了生動、形象的概括。

管絃樂《泰山頌》之《日出》:象徵著中華民族如同初升的太陽

《泰山頌》第一樂章《日出》為d羽調與C徵調,採用引子、帶再現的單三曲式結構寫成,結構圖示如下:

管絃樂《泰山頌》之《日出》:象徵著中華民族如同初升的太陽

引子(第1-9小節),d羽調,2/4 拍子,樂曲開始部分,首先是在定音鼓滾奏的背景上,整個樂隊全奏,音樂氣勢磅礴:

管絃樂《泰山頌》之《日出》:象徵著中華民族如同初升的太陽

6 . 23 |16 53 |6 - |6

管絃樂《泰山頌》之《日出》:象徵著中華民族如同初升的太陽

這是構成全曲的主導動機。然後,由吹管組在中、高聲部演奏一個具有濃郁民族色彩的五聲羽調式的音型旋律,作曲家成功地將其加以引伸,從而形成了貫穿在這部作品中最突出的旋律——“泰山”主題。在這個樂章中,“泰山”主題共出現了三次:

第一部分(A),即第一次出現(第10-48小節),由“泰山”主題及其復奏構成。音樂恬靜幽美而又熱情奔放,象徵古老壯麗的泰山英姿:

管絃樂《泰山頌》之《日出》:象徵著中華民族如同初升的太陽


管絃樂《泰山頌》之《日出》:象徵著中華民族如同初升的太陽

6 . 23 |16 53 |6 - |6 - |6 12 |16 56 |3 - |3 - |2 . 6 |1 2 |31 653 |……

管絃樂《泰山頌》之《日出》:象徵著中華民族如同初升的太陽

從上面這個譜例,可以看出:第一次出現的“泰山”主題,旋律起伏跌宕,音域較寬,作曲家為了成功地刻畫“泰山”的宏偉、壯觀,採用中音笙(後轉為嗩吶)、柳琴、琵琶、揚琴及低音拉絃樂器組配合演奏,使得“泰山”主題在舒緩的情緒下緩緩出現。由於節奏比較規整,速度也比較慢,使之具有較強的歌唱性,頌歌式的音調體現了人們對雄偉“泰山”的敬仰之情。

管絃樂《泰山頌》之《日出》:象徵著中華民族如同初升的太陽

旋律多以四度上行、下行為主的音程進行,並伴有三度的級進和六度的大跳,這些特點都體現了山東民間音樂所具有的特性,尤其是第13小節的八度大跳,更成功地營造出了泰山巍峨壯觀的氣魄。這一“泰山”主題,可以說是整首樂曲的靈魂和主要發展脈絡,在這首樂曲中,始終起到了貫穿和推進的效果。“泰山”主題的巧妙運用與民間主題音調的潤色作用,成為了該樂曲主題最為突出的特點。當“泰山”主題在各組樂器上交替出現,尤其是在簫、笛等吹管樂器上奏出時,一幅幅巍峨多姿的泰山景色,好像是展現在我們的眼前。

管絃樂《泰山頌》之《日出》:象徵著中華民族如同初升的太陽

第二部分(B),即第二次出現(第71-109小節),音樂材料是由A段“泰山”主題材料派生而來,兩個樂段之間屬於引申發展的關係。與A段不同的是,B段雖然也在F宮系統進行音樂的發展,但是B段突出強調C徵調式,較A段相比,B段音樂具有進一步明朗化的大調色彩。

這個部分改以橫簫吹奏,配以琵琶和雲鑼的特殊音色,使人們彷彿產生了一種遠久古老的幻想,似乎在訴說我們偉大祖國有著如同泰山一樣悠久的歷史。這段旋律,表現了人們夜遊泰山,待觀日出的心情。首先由高音笙吹奏出一個由“泰山”主題派生出來的旋律:

管絃樂《泰山頌》之《日出》:象徵著中華民族如同初升的太陽

1 23 |7.2 63 |5. 6 |5 - |6 12 |16 56 |3. 2 |3 - |36 12 |3 05 |61 56 |3

管絃樂《泰山頌》之《日出》:象徵著中華民族如同初升的太陽

微弱的力度,時隱時現的旋律線條,令人宛如置身於煙霧迷朦、千幛壓暗的泰山夜境之中。接著,伴隨一連串上行三連音的出現,音量漸大,力度漸強,反映了待觀日出者的急迫心情,並預示著一種新的景象的呈現。

第三部分(A'),即第三次出現(第140-153小節),前三個樂句與第一次出現的基本相同,最後一句是在樂隊全奏聲中收束,使得該樂章的情緒在這裡達到高潮,象徵著我們偉大祖國既有悠久的歷史,又有泰山般的豪邁氣魄。

管絃樂《泰山頌》之《日出》:象徵著中華民族如同初升的太陽

這個音樂主題在第三和第四樂章也多次出現,但與之前不同的是,它們在音樂的進行中都發生了一些變化,產生了不同的音響效果。

這個部分終於,在絃樂抖弓演奏的和絃襯托下,鋼片琴奏出一個具有明朗的大調色彩的華麗樂段,它使人聯想起那金光四射、彩霞萬道、一輪旭日在海面上冉冉而起的動人畫面:

管絃樂《泰山頌》之《日出》:象徵著中華民族如同初升的太陽

管絃樂《泰山頌》之《日出》:象徵著中華民族如同初升的太陽

5 31 |1 - |3 65 |5 - |11 5 -|33 1 | - |53 15 |31 53 |146164 146164 |

351315 351315 |……

當“泰山”主題重又出現時,音樂熱情地讚頌著光明,整個樂章至此達到高潮。結束前的幾聲清脆的雲鑼音響更增添讚頌氣氛,泰山的形象在這裡顯得更為雄偉、壯觀。它象徵著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如同初升的旭日,蒸蒸日上!

管絃樂《泰山頌》之《日出》:象徵著中華民族如同初升的太陽

通過該樂章主題變化的比較可以發現:第一部分(A)和第三部分(A')的音色,同樣具有再現因素,在作品中形成音色的前後呼應,

A'是繼A之後的重複段,為避免完全重複可能造成音樂的單調、冗長,因此作者選擇用音色對比的手法,讓“泰山”主題在不同的樂器上交替進行,形成新的音響效果,恰到好處地描繪出巍峨壯觀的泰山景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