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與對策」試論青年教師成長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摘要:青年教師在中小學教師中佔有相當大的比例,他們是基礎教育的中流砥柱。在一些青年教師身上存在著不容忽視的問題:教學基本功不紮實、職業倦怠、官位本思想嚴重,這些都直接影響著農村教育的發展,且對教師本人的成長不利。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教育行政部門、教師培訓機構、教師任職學校攜手聯動,齊抓共管,措施得力,為青年教師的健康成長搭建一個廣闊的平臺。

關鍵詞:青年教師 基本功 倦怠症 官位本 師傅引領 激發熱情 本位迴歸

隨著我國師範教育的飛速發展,青年教師在中小學教師中所佔的比例越來越大,他們在基礎教育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是教育發展中的一支生力軍。最近,我對一所鄉村中學41名教師的年齡結構做了一個調查:45歲以上3人,30—45歲6人,剩下的32名教師年齡均在29歲以下且教齡在4年左右。由此可見,年輕教師在學校的發展中起著無可代替的作用。然而,通過與他們進行廣泛接觸交流,發現在他們身上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問題與對策」試論青年教師成長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鄉村中學教師年齡統計

第一、工作缺乏計劃,教學基本功不紮實。多年的教學經驗告訴我,教學和農事有著相似之處,應有自己的教學計劃,學年有計劃,學期有計劃,每週有計劃,天天有計劃。一個學期二十幾個周,開學之初做教學計劃,平時備課講課、單元練習、指導學生作業、學科競賽、觀摩教學、聽課評課、期中期末考試、試卷分析、發放家長通知書等,若把它精細排列一下,與農曆中的"二十四節"何其相似。現實生活中有為數不少的青年教師,工作中缺少計劃,沒有遠、中、近期規劃,得過且過,當天和尚撞天鍾,更談不上有什麼生涯規劃。有的教師卻認為,提高升學率需下苦功,講課卻是輕而易舉,不需"苦戰"就能過關。我們知道,農民起早貪黑的動力來自於對土地的執著和對豐收的渴望,而教師的勤奮同樣源自於對事業的摯愛、對學生的關愛、對自己教學成果的嚮往,教師要想練就過硬的教學基本功,同樣需要付出艱辛的勞動。

第二、走上崗位就開始倦怠。職業倦怠是當今青年教師中的一大頑固病症。按照正常規律來講,一般教師工作十年就開始染上"倦怠症",可如今有的教師一參加工作就開始倦怠。主要表現在:面對單調而枯燥的教學環境失去了工作熱情,於是便得過且過;面對沉重的工作壓力,上課缺乏激情;面對教學管理中出現的疑難問題,開始心灰意冷。追求平淡,追求清淨,不思進取,工作標準低,看不到工作的銳氣,甚至後悔自己不該走上教師崗位,坦然地將自己定位在一個"教書匠"上,迷失了奮鬥方向,此種行為儼然背離了自己當初承諾終生做一輩子人民教師的誓言。

第三、崇尚"官位本",鄙視"教"本位。在一些青年教師中,用官職來評判教師人生價值的大小,教師不當官便沒有價值,有官才有價值。官小价值小,官大價值高。在這種錯誤價值觀統領下,產生一系列的錯誤行為:終日棲棲遑遑,把精力集中在跑關係上;工作敷衍了事,做表面文章;鄙視教學研究,喪失了對學生和學問的興趣;崇尚"俗"文化,缺乏"教師"味,完全背離"學博為師,德高為範"的為師準則,與人民教師的形象大相徑庭。

導致以上問題的原因,我以為除了教師本身之外,還有學校和社會諸方面因素

首先,學校為教師成長提供的幫助不夠。一個剛從師範畢業的學生走上教師崗位,需要任職學校的關懷和幫助,需要中老年教師的引領,缺少這些環節,教師的從業素質很難得到提升。現在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中小學並沒有確立"師傅帶徒弟"的教師傳帶制度,新上崗教師就頂老教師用,所謂的教學方法全靠自己去摸索。因此,學校必須為他們提供合適的指導教師,以指導他們備、講、批、輔,甚至需要手把手地教,口對口地授,這個過程我想至少也要二至三年,最終還需要實踐來檢驗。

其次,工作過程單調引發教師職業倦怠。一位年輕教師曾說: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單調的課堂教學,毫無成就感的重複勞動,整天在無聊與焦慮中熬煎,真懷疑自己是不是該做一名教師。其實,職業倦怠是教師的職業病症,教師在枯燥單調的工作環境中,數年如一日在教室與辦公室這兩點一線間活動,重複著備課、上課、批改作業,遠離創新,過重的工作負荷,久而久之,倦怠的心態必然產生。

再次,社會不良風氣嚴重侵蝕著教師。教師是社會中的一員,他不是在真空中生活,生活在一個活生生的世界當中。當今社會物慾橫流,人們對權錢的追逐欲也同樣影響到教師,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反映在某些教師身上,無心向教,花在教學上的精力少之甚少,不在教學與研究上下功夫,而是一門心思在"關係"上做文章,甚或鄙視那些在教學一線上勤勤懇懇,敬業一生的老教師,這確是教育的悲哀。

青年教師是學校的中堅力量,是事業興旺發達的基礎。解決青年教師存在的問題,應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第一、學校要建立"師徒"制。一個剛從學校畢業的新教師如果沒有老教師的引領,很難擔負起教育學生的重任,且對新教師一生的成長不利,勢必會走更多的彎路。青年教師要具備紮實的教學基本功,除了自己在師範院校學得的知識外,還需要在教學中不斷地加強學習,因此,學校建立一種"師傅帶徒弟"制度,便是促進新教師成長的最佳途徑。我以為,凡工作在15年以上且在教學上有所成就的教師均可以做師傅,可以帶徒弟。師傅要能夠擔當起"育師"的重任。教師任職學校要對這項工作認真規劃,建立相應的年度考評和獎勵制度,對師傅要有相應的要求,對徒弟的進步要有科學的量化標準,尤其要體現徒弟近一兩年內的進步情況。在這方面,沙河市二十冶第三中學做出了榜樣,他們自建校之日起就一直堅持"師傅帶徒弟"制度,有不少老教師帶出了十多個徒弟,為學校的發展做出了貢獻。他們的做法告訴我們,師傅要做好下列幾件事:


「問題與對策」試論青年教師成長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圖片來自於網絡

(一)要教導青年教師學會讀書。讀書是教師獲取知識的最佳途徑,一個剛從學校畢業參加工作甚至是走上教師崗位不久的青年教師,需要許許多多教育理論來武裝自己。高等院校為學生提供的是專業知識,而走上教師崗位之後需要的則是豐厚的教育理論。因此引導青年教師認真閱讀教育理論並能夠靈活地應用於實踐當中,無疑是做師傅的首要之事。

(二)要培養青年教師熱愛學生的感情。教師之所以被譽為太陽底下最崇高的職業,是因為他以傳授知識為己任,把多年的知識積累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學生。教師要使學生成才,就需要用耐心去教育學生,用愛心去感染學生,用熱情去發現學生,貼近學生的生活,滿足學生所需,為學生的成長保駕護航。只有教師為學生著想,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

(三)要培養青年教師教學研究的能力。

師傅要培養青年教師教學研究的能力,要使新教師從走上工作崗位開始就養成教學反思的習慣。從目前多數學校來看,思考的理念並沒有紮根於青年教師的心底。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師缺乏思考意識,缺乏思考的環境,缺乏思考的機會。不少年輕教師喊怨:眼下做教師真忙,寫教案、講課、改作業、寫批改錄、寫教後記,還有家長訪談筆記等等,哪有時間去做"思考"。倘若教師不能認真思考自己的教學工作,談改進教學必然是一句空話。因此師傅必須教給青年教師"思考"的本領,讓他們養成一種善於思考的習慣,在思考中贏得成功。

第二、有效扼制職業倦怠。一個被職業倦怠充塞的學校是一個沒有生機的學校,一個到處蔓延職業倦怠的學校絕對不會健康發展。要想有效扼制青年教師的職業倦怠,可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要鼓勵青年教師制定生涯規劃。一個人有了生涯規劃,便有了自己終身奮鬥的目標,會在自己的人生髮展中注入永不枯竭的動力。教師生涯規劃的制定既是一種生存觀,也是對子孫後代高度負責。要幫助青年教師不斷地成長,教師任職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以及教師進修學校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所以,學校要對教師的發展前景進行望聞問切,悉心把脈,準確定位每個教師的奮鬥方向,幫助他們制定自己的"生涯規劃",並採取年度考核形式,對教師年度計劃實現情況進行考核,其結果要列入評模評優的條件之列。我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參加工作,教學三年之後,我意識到自己應該對一生有個規劃,否則茫然一生,碌碌無為。

於是我就設計了一個人生計劃:20——30歲學會教書,最好把中學語文課本教一遍;31——40歲在搞好教學同時,充分積累教學經驗;41——50歲嘗試教育理論探討;51——60歲邊教學邊總結經驗,指導青年教師教學;60歲以後,若身體允許,繼續教書。多年來,我遵循這個生涯規劃,步步落實,圓滿完成。而今已過知天命之年,正在實施指導青年教師教學的計劃。因此,我建議年輕教師要制定自己的職業規劃,要有一生的計劃,有年計劃、月計劃,甚至是日日有計劃。做到計劃要立足實際,不好高騖遠,要步步落實,朝目標奮鬥。只要把目標當成動力,就會感受到教書的樂趣,也就不會滋生職業倦怠。

(二)要豐富青年教師的精神生活。工作中發現,很多青年教師疲於應付,備講批輔考,還有許多繁雜的事務,屬於教師自由的時間甚少。另外,他們參加社會文化活動和出入社會文化場所的機會不多,校內開展的教工文化活動也很寥寥,再加上生活在這個"物慾橫流,精神缺失"的社會,許多青年教師不願意獨守"窗前讀書"這片淨土,難免會產生職業倦怠。對此,進修教研部門可採取每學期向教師推薦2—3本必讀經典小說和教育理論書籍的辦法,並採取必要的形式(諸如心得筆記、案例分析等)進行考核,將成績計入教師繼續教育成績當中。教師任職學校也要採取多種措施,為青年教師提供閱覽環境。當下,各中小學校都配有電子閱覽室,為廣大教師提供了便捷的網上閱覽條件,還有裝備精良的文本閱覽室,訂閱了足夠數量的報刊雜誌,教師可在課餘時間進行閱覽,瞭解當前的教育動態,關注天下大事,豐富自己的知識,提高認識水平。充分利用好這一條件,既有利於教師成長,也有助於工作,無疑能夠實現雙贏。

(三)搭建教師交流平臺,為教師發展提供舞臺。教師之間互相交流,互相切磋,實現教學經驗的共享,是激發教師教學積極性的有效措施之一。2009年以來,我市教育局在全市40餘所中小學校建立了六個研訓基地,每週利用雙休日開展活動。活動中,老師們結合新課標要求,通過說課、講課、議課,取長補短,尋求最有效的教學方法。為充分調動青年教師的教學積極性,我校也採取了教研組活動的方式開展教研,先後設立了語文、數學、英語、數理化、史地生、音體美等6個教研活動小組,每週四晚上為活動時間,要求教師圍繞教學中的問題,抓重點、抓難點、談看法、說做法,週五進行教研成果大展示,人人參與,人人展示,既有互動,也有辯論。堅持兩年來,不僅教師的教學水平整體有所提高,而且教師之間凝聚力得到提升。

(四)鼓勵教師參加多種進修。教師進修學校毫無疑問是縣域內全體教師成長的地方,要為教師的進修搭建一個廣闊的平臺,實現教師從開始執教到退休整個過程永不停止的進修學習。近兩年來,為鼓勵青年教師參加進修學習,我市先後派出上百名教師參加河北師大組織的"國培計劃"學習,食宿以及學習用品全部由培訓院校承擔,且參訓時間長達兩個月,這種教師完全脫離教學崗位去參加培訓,確是教育史上首創,不僅形式新穎,而且學員收穫頗豐,受到全體中小學教師的好評。此外,我市教育局還把教師參加的各項培訓活動計入繼續教育的學分中去,作為教師評優評模、職稱評定的重要依據。為使青年教師工作有一個良好狀態,我校也採取了相應的措施,一方面組織好教師的學歷進修,另一方面以教師繼續教育為抓手開展教師基本功培訓、專業知識培訓、教學研究等多元立體培訓,使教師處在永不停息的學習與探索之中,既提升了教師的專業技能,也補充了他們身心的能量,有效地遏制了青年教師職業倦怠的滋生。

第三、引導教師迴歸"教"本位。青年教師是事業的接班人,教師有一顆向上的心,追求進步,願意將自己的畢生精力投身到教育事業中去,正是教育走向興旺發達的基礎。對青年教師進行培養和教育,讓他們能夠成為德才兼備的教育管理者,是一項十分艱鉅的任務,教育行政部門、培訓教研機構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

首先,教育管理部門要建立一整套科學合理的提拔任用青年教師機制。對青年教師的提拔任用,要把德、才放在同等的位置。有才無德是廢物,無才有德是好人,但都不是一個好的管理者,只有德才兼備才能擔當起一個教育管理者的重任。近年來,我市教育局在青年幹部任用上,建立了一整套合理科學的考核制度。具體做法是:先由教師任職學校推薦教育後備幹部人選,然後由教育局人事股組織教育理論考試,按考試成績篩選出入圍名單;聘請專家來衡定入圍人員的演講、答辯成績,最後把這兩項成績與平時所獲榮譽量化之後進行公示,徵得社會監督,之後方可任用為教育幹部。此種做法為青年教師的成長提供了一個展示舞臺,讓許多德才兼備的青年教師順利走上了管理崗位,贏得了社會的好評。

其次,培訓機構要做好正確的引導。教師進修學校是教師綜合素質提升的重要場所,應當毫不推卸地擔負起青年教師健康成長的重任。我市教師進修學校從新世紀伊始就開始密切關注青年教師的成長與發展,為提高他們的思想和業務水平,讓他們"息心"教學,每學期向青年教師推薦兩本必讀書籍,其中一本是關於教師道德修養的書,另一本是有關教學基本功的書。(如2012年向教師推薦的兩本書是《做一個幸福的教師》和《新課標解讀》。)這兩本書既是校本培訓教材,也是教育幹部當年招聘考試、答辯的重要依據。這項工作運行十多年來,許多青年教師不僅提升自己的理論和業務水平,而且也能平靜地對待自己的工作和人生,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教書育人中去。

再次,教研部門要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比武活動。教師具備紮實的教學基本功,能夠引導學生學好文化知識,並實現自我的成長目標,正是幸福教師的標識。教研部門經常性地組織青年教師開展說課大賽、示範教學、教學基本功比賽,給他們創造成功的機會,為他們的成長助力,並對那些確有成就的青年教師大張旗鼓予以表彰,對那些整天跑關係、不思教學的教師給予黃牌警告,營造一種勤奮、敬業、樂教的氛圍,促使青年教師健康成長,這樣就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教師發展。

總之,青年教師是教育的未來,教育的百年大計靠年輕教師來支撐。在青年教師身上不可避免地存在著一些問題,只要教師任職學校、教育行政部門、教師進修學校、教研室攜手聯動,以培養青年教師為己任,勇於擔負起促進教育發展的重任,就一定能夠使青年教師健康成長,以此成就一大批未來的教育名師。

「問題與對策」試論青年教師成長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圖片來自於網絡

參考文獻:

(1)吳洪成.現代教育藝術的理論與實踐 [M].河北 河北人民出版社

(2)王馥郁. 成為富有創新能力的教師[M].北京 新世紀出版社

(3)賈曉波.心理健康教育與教師心理素質[M] 北京 中國和平出版社

(4)孫紅.職業倦怠[M]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5)胡德海.論教育事業的管理(下)[J]教育管理研究

(6)郭子其.讀書——教師專業成長的必由之路[J]中小學教師培訓

(7) 潘文彬.做一個有思想的行者[J]中小學教師培訓

(8)王金保.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培訓模式芻議[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