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套雲南西雙版納傣族民居建築戶型效果圖

傣族的居室是一種“幹欄”式建築。這種建築,就是名聲遠揚的竹樓。現目前竹樓還保存著少部分建築,多數已經採用磚混結構或是鋼架結構翻新重建了,但傣族元素保存的還比較完整。這裡分享8款雲南西雙版納傣族民居建築戶型方案效果圖,僅供參考。


8套雲南西雙版納傣族民居建築戶型效果圖

傣族民居戶型一


8套雲南西雙版納傣族民居建築戶型效果圖

傣族民居戶型二

  民間傳說,傣族的竹樓系建房始祖帕雅桑目底首先創建。這位建房始祖,最先是受到海芋葉、芭蕉葉可以擋雨的啟示,用樹葉建蓋了一間平頂葉屋。但平頂葉屋根本擋不住雨,人們住在屋裡照樣遭受風吹雨淋。爾後,他又在獵狗坐地淋雨姿勢的啟發下,建蓋了一種稱為“杜瑪些”的狗頭窩棚,將平頂屋面改為偏廈。這種屋子可以避雨,但仍不能避風、避溼,大雨不時飄進屋內,屋內的地面上泥水橫流,不便居住。帕雅桑目底決心重建一種又能遮雨,又能擋風,又可防溼的住房。


8套雲南西雙版納傣族民居建築戶型效果圖

傣族民居戶型三


8套雲南西雙版納傣族民居建築戶型效果圖

傣族民居戶型四

他不斷地建,不斷地拆,但始終沒想出一個好的建房方案。一個風雨交加的早晨,他突然發現有隻金鳳凰飛來落在離他不遠的地方,低頭垂尾,兩翅微張,雙腳立地,做出一副欲飛之勢。帕雅桑目底在金鳳凰的啟示下,突然想出了建蓋高腳竹樓的主意,按鳳凰低頭垂尾張翅之姿,建蓋了“烘亨”竹樓。後來才演變為竹樓。


8套雲南西雙版納傣族民居建築戶型效果圖

傣族民居戶型五


8套雲南西雙版納傣族民居建築戶型效果圖

傣族民居戶型六


  舊時傣族居住的竹樓,一樓一底。由於當地高溫多溼,人們為避溼求涼,僅居樓室,而用底室堆雜物,關家畜家禽,安裝腳碓和織布機。底室一般不築牆設壁,四無遮攔,僅在院外築牆,設柵,既標明院落範圍,又防止牲畜入院。


8套雲南西雙版納傣族民居建築戶型效果圖

傣族民居戶型七


8套雲南西雙版納傣族民居建築戶型效果圖


  舊時傣家竹樓均獨立成院,並以整齊美觀的竹柵欄為院牆(築矮牆為院牆者亦常見),標出院落範圍。院內栽花種果,有芭蕉葉“搖扇”,有翠竹襯托,有果樹遮蔭,有繁花點綴,一幢竹樓如同一座園林。綠蔭掩映的竹樓,可避免地下溼氣浸入人體,又避免地表熱氣燻蒸,是熱帶、亞熱帶地區極為舒適的居室。


8套雲南西雙版納傣族民居建築戶型效果圖

傣族民居戶型八


8套雲南西雙版納傣族民居建築戶型效果圖

傣族民居分為傣族幹欄式民居、傣族土掌房民居和傣族合院式民居三種類型。

傣族幹欄式竹樓平面接近於方形,其平面一般由上層的堂屋、臥室、前廊、曬臺、樓梯以及下層的架空空間組成。

傣族土掌房系土木結構,一般為兩層,一樓住人,二樓堆放糧食和雜物,牲畜單獨建圈,平面一般為三開間長方體或正方體。

傣族院落式民居為一正兩廂的三合院和帶倒座的四合院,平面空間組合相對鬆散、開朗,佈局不講究嚴格對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