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林沖的人生:跪著,站著,戰鬥著

林沖,是《水滸》中的一個引人矚目的光輝文學典型。在林沖的性格發展過程中,出現過兩次極為關鍵的思想飛躍。

作為北宋王朝首都東京(開封)府八十萬禁軍的教頭,憑著他那超群的武藝和在軍界武林中的卓絕聲望,林沖需要享有“人”的尊嚴,要像頂天立地的男子漢那樣驕傲地“站”著。但作為隸屬於高俅的一名武術教師,林沖位低職卑,不掌兵權,在聲勢顯赫的高太尉面前,他只享有“奴”的屈辱,不得不在殿帥府的階下溫馴地“跪著。

這是“教頭”身份賦予林沖前期性格中的悲劇性的矛盾。


《水滸傳》中林沖的人生:跪著,站著,戰鬥著


面對這兩種人格的抉擇,林沖選取了後者:寧肯屈就“奴”的身份在上司面前“跪”著,但保平安無事。因為林沖不同於孑然一身、無牽無掛的魯達、武松、李逵、史進,他有美滿稱心的家庭,小康水平的生活,美麗賢淑的妻子;他即便在官場中受到人格上的某些屈辱,也可以躲進自己的小小安樂窩中去求得慰藉,彌補精神上的創傷。

因此,在他的前期,他奉行的人生哲學只是一個“忍”字,他幻想用“忍”來擺平“人”與“奴”的天平,調和“跪”著與“站”著的矛盾。

現實對林沖的第一次打擊。

黑暗現實的鐵拳卻偏偏朝他的安樂窩無情地搗來:

在岳廟燒香時,一名花花公子竟然在巍巍神靈面前、在大庭廣眾之下,公然調戲他這位八十萬禁軍教頭的妻子!林沖感到難以容忍了。作為一個“人”,他必須保衛妻子的尊嚴,丈夫的尊嚴,家庭的尊嚴,於是大喝一聲,鐵拳高擎,正要朝著花花公子打去;可嘆的是,他的拳頭終於又放下了,因為他發現這個調戲他妻子的,正是自己頂頭上司高太尉的螟蛉之子高衙內。

“不怕官,只怕管…權且讓他一次”,

林沖強忍了下來,忍住這“奴”的屈辱,他不願因一時之忿,去觸犯高俅,以免給自己平靜的小家庭招來更大的不幸。


《水滸傳》中林沖的人生:跪著,站著,戰鬥著


現實對林沖的第二次打擊。

然而,現實對他忍讓哲學的回答,卻是使他人格上再次遭受凌辱:

陸虞候設計將他妻子騙到自己家中;使張氏再次險遭高衙內糟蹋。於是,林沖性格中“人”的尊嚴又抬了頭,他手執解腕尖刀去尋找陸謙報仇,甚至宣稱

“撞見高衙內,也照管著他頭面”,

予以無情懲罰。但是,妻子的勸慰,時間的流逝,使他剛剛點起的怒火又漸漸平息下來,“奴”的屈辱再次戰勝了“人”的尊嚴。

現實對林沖的第三次打擊。

現實對他的第三次打擊尤為嚴重:

高俅直接插手,以比看寶刀為名將林沖誘進軍機重地白虎堂,然後扣上行刺當朝太尉的罪名,逼著開封府尹判處林沖的死刑。雖經多方營救改判發配滄州,但已落得妻離家破的悲慘下場。昔日作為太尉府的下屬,他至少還有“做穩奴隸”的自由,如今卻是想做奴隸也不成,”一下子由“奴”的地位跌落到“罪犯”的最低身份。

但是,對於這種極不公正的命運,林沖仍未奮起反抗。因為他並未認識到這是黑暗時代、封建王朝給他帶來的不幸,而錯誤地以為這僅僅是自己

“年災月厄,撞了高衙內”,才不巧“吃了一場屈官司”。

加上好心的岳父一再囑咐他要“掙扎回來”,與妻子“完聚”;忠貞的張氏又不願離婚,誓不再嫁。這樣,林沖對這場“屈官司”,又“忍”下來了。為了“掙扎回來”,重享天倫之樂,他規規矩矩服刑,去滄州流放;為了“掙扎回來”,重建小小安樂窩,他“忍”住了流放途中差役對他的殘酷折磨,低頭服軟,逆來順受。甚至在野豬林中險些讓差役殺害時,他還對前來營救的魯達懇求饒了差役一命。因為殺了差役,即意味著與朝廷的徹底決裂就會斷送掉“掙扎回來”的希望之路。


《水滸傳》中林沖的人生:跪著,站著,戰鬥著


流放犯身份的林沖,在滄州的服刑生活是極為屈辱的。

小小差撥將他左一個“賊配軍”、右一個“賊骨頭”罵得“一佛出世’,他只敢“陪著笑臉”;打掃天皇堂的差役儘管卑微,他卻慶幸自己比別的囚犯幸運得多。在他看來,只要規規矩矩做穩了囚犯”,就能有朝一日熬到以往那種“做穩了奴隸”的身份,“掙扎回去”和妻子重新完聚。因此,調到草料場發現屋漏了,他盤算著找匠人修理;草屋倒塌了,臨走還要檢查炭火是否熄滅,以免引起火災。

總之,他小心翼翼,夢想用自己的“贖罪行動”(儘管他明知自己無罪)保住這“做穩了囚犯”的地位,以求一步步“掙扎回去。

但就在他做著這赦罪歸家的夢時,高太尉派來的陸虞候的一把大火燒掉了草料場,也燒掉了他的幻想,更燃亮了他的眼睛:他終於認識到高太尉對他連“做穩了囚犯”也不準,而一心要置他於死地。


《水滸傳》中林沖的人生:跪著,站著,戰鬥著


林沖的第一次思想飛躍。

“忍”字哲學擋不住仇人的屠刀,於是,林沖醒悟了,反抗了,一舉就殺了陸虞候三人。這是林沖生命史上,第一次作為真正的“人”勇敢地站了起來,從而完成了從“奴”到“人”從“跪”著到“站”著的首次思想飛躍。

這個思想飛躍,是符合林沖性格發展的合理邏輯的。在林沖的前期性格中,本來就蘊藏著“人”與“奴”、“跪”與“站”的兩種人格的思想衝突。隨著外界壓迫的一次次加重,內心幻想的一次次破滅,林沖終於認清了這樣一個嚴酷的現實:滄州道溝通著太尉府,地方政府勾結著中央政府;給他帶來悲的不只是高氏父子,而是整個權貴統治集團。只要這個權貴統治集團存在一日,他就一日“掙扎”不回去。留下的道路只有一條:和統治者徹底決裂。正是在這種合理的思想基礎上,林沖的“人"的尊嚴最終戰勝了“奴”的屈辱完成了第一次思想大飛躍。

林沖的第二次思想大飛躍是在“火併王倫”前後。

林沖懷著對起王朝的一腔怒火投奔梁山,豈料,為小人王倫把持著的梁山,迎接林沖的卻是“不準留言”!雖經杜遷、宋萬、朱貴等頭領苦苦求情,勉強被王倫收留,林沖也不過充當王倫手下的一名“客籍”乃至僱傭。林沖盼的是壯大梁山隊伍,與趙宋王朝“放對”;王倫則一味排斥異己,滿足於打家劫舍。這種潛伏在梁山領導集團內部的矛盾,發展到王倫拒絕晁蓋等好漢投奔梁山時,終於爆發了林沖“火併王倫”的驚心動魄經典場面。這是繼山神廟前殺陸謙等之後,林沖再度殺人。


《水滸傳》中林沖的人生:跪著,站著,戰鬥著


但林沖殺陸謙等人,主要是為自身復仇,而殺王倫則完全出於發展梁山事業的一片公心。請聽林沖在火併王倫之後,當晁蓋等要推他為山寨之主時,他的一番推心置腹的表白,是何等光明磊落,感人肺腑:

林沖大叫道:差矣,先生!我今日只為眾豪傑義氣為重上頭,火併了這不仁之賊,實無心要謀此位……林沖雖系禁軍,遭配到此,今日為眾豪傑至此相聚,爭奈王倫心胸狹隘,嫉賢妒能,推故不納,因此火併了這廝,非林沖要圖此位。據著我胸襟膽氣,焉敢拒敵官軍,剪除君側元兇首惡。今有晁兄,仗義財,智勇足備。方今天下,人聞其名。無有不伏。我今日以義氣為重,立他為山寨之主,好麼?’”

一番慷慨之言,擲地作金石聲!不為個人恩怨,不計地位高低,不擺自身功勞,一心為著大局,為著“拒敵官軍”,壯大梁山。如果說,他在滄州殺了陸謙等,完全是被當時王朝“逼”出來的行動;那麼,這次火併王倫,則是高度自覺地承擔起掃清梁山事業發展中障礙的歷史使命,為梁山隊伍直接與朝廷“放對”點燃了火炬。在這支火炬照耀下,梁山事業打開了新的局面,林沖也完成了生命史上由“人”到“戰士”、由“站”著到“戰鬥”著的第二次思想大飛躍!


《水滸傳》中林沖的人生:跪著,站著,戰鬥著


結束語:

林沖的二次思想大飛躍,讓林沖發生了質的變化,林沖從踏上梁山這塊土地的第一天起,他就不僅僅是受過高俅父子迫害的“林教頭”,他的敵人也不只是高俅、高衙內等幾個人;他已成為起義隊伍中的一名戰士,一員首領,他的敵人是宋王朝的整個統治集團。他必須想梁山事業之所想,急梁山事業之所急。正由於此,才導致“火併王倫”壯烈的一幕,使這位昔日屈從於殿帥府階下的“林教頭”,成長為梁山隊伍中最堅決的戰鬥者之一,掀開了他生命史中極其光輝的新的一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