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家庭式教育,家长付出太多,得到太少

目前就教育而言,有两大分类,是美国特色教育和中国特色教育,简称为中美教育。

2011年,有一本很火的书,叫《虎妈战歌》。该书介绍了蔡美儿如何以“中国式”教育方法管教两个女儿,要求每科成绩拿A、不准看电视、琴练不好就不准吃饭,女儿最终脱颖而出在著名的卡内基音乐大厅登台表演钢琴等等。


中国特色家庭式教育,家长付出太多,得到太少

今天我们主要谈谈中国特色家庭式教育,中国特色家庭式教育,其精髓就在于“管教”二字。父母的管教职责,拿起鞭子,鞭策孩子学习。

一千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人口相传的情况下,中国特色家庭式教育,演变成了陪读式教育,代理式教育,牺牲式教育。

① 陪读式教育,只重视学习,忽略了孩子个人自理能力和情商发展

早晨边叫孩子起床,边帮忙孩子挤牙膏、拿毛巾,选好要穿的衣服、鞋子、袜子,凉好要吃的早餐,连鸡蛋壳都帮忙剥皮,就是为了省下孩子的时间。

孩子在家的时间,只有学习、学习、学习这样的事情,父母两眼盯着,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基本都已经安排好,孩子在家的时间,就是按照父母的指令做事情。

在陪读式教育下,听话照做的孩子,成绩必然好,但是自理能力超级差,也不会跟别人相处,情商基本为零,因为父母没有教。

2018年1月29日,一条新闻登上了热点:北大学子王猛十二年不曾回家,与家里断绝关系。这名大学生曾给家里写过一篇长达一万五千字的信。

中国特色家庭式教育,家长付出太多,得到太少

信的大致内容:"我从小就很听父母的话,父母让做什么就做什么,现在我出来国外留学,才发现自己根本不会生活,也不会跟别人相处,连出去穿的衣服都不会选择,鸡蛋也不会剥,经常给人家笑话。现在爸爸和妈妈还要叫朋友继续监视我,我心里只有满腹的伤痕。”

陪读式的父母,包办了日常一切能做的事情,包括孩子跟亲戚说话的权利,以致孩子只会学习,其他能力都被限制,就算上了北大,出国上了名校,也只有伤痕,没有幸福感。

而父母辛苦地供养他,帮他做了一切的事情,怕他不习惯,还叫朋友照管一下,换来的是,孩子拉黑了他们的联系方式,连换专业也不告诉父母。

父母付出了所有,收获却是孩子的恨。

② 代理式教育,培养出巨婴:没有自己的主见和人生的方向

父母全权代理了孩子的一切,包括孩子的时间、想法、人生规划、婚姻。这样的父母一般比较强势,他们要主导孩子的一切事务,不容许孩子逃出自己的五指山。

孩子完全像机器人一样,被夸赞就笑,被责打就哭,他们是父母的阴晴表,完全没有任何自己的一丁点想法。

最近比较热门的话题是孙杨被禁赛8年,开始大家都义愤填膺地认为是刁难,随着事情的发展,原来是孙杨的妈妈在坑孩子。

有次鲁豫在给孙杨一家做访谈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看到孙杨妈妈的强势,鲁豫无论是问孙杨还是孙杨的爸爸,都是孙杨妈妈在抢话。


中国特色家庭式教育,家长付出太多,得到太少

鲁豫问孙杨将来想要跟什么样的人结婚?孙杨妈妈马上抢话说他没有任何想法,孙杨只好缩回自己想说的话:“是的,我没有任何想法,要跟家人商量一下。”

从这里就可以看到了孙杨妈妈代理着孙杨的一切,包括对外的说法、想法。孙杨妈妈没有意识到,专业问题专业人士办,随手插管孩子的事业,让孩子的事业毁于一旦。

代理式教育下,孩子可能像孙杨一样,被父母毁掉职业生涯;也有可能是没有想法的孩子不能适应社会,成为啃老一族。

父母的收获,是操心孩子一辈子。

③ 牺牲式教育,父母忽略自我成长,失去价值感

为了孩子,有些职场妈妈会选择辞职,负责孩子的一日三餐,接送孩子上下课,辅导孩子的学业,做家务。

一天到晚忙得团团转,根本没有时间来整理自己的仪表,更加没有时间来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

妈妈在日复一日的忙碌中,没有更新信息,很快失去自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孩子的事情当做中心来转,通过孩子来找价值感。

孩子学习成绩稍差,就找到了突破口,委屈、谩骂、责备是常有的事情,不是孩子真的错,是妈妈需要找寻存在感、价值感。


中国特色家庭式教育,家长付出太多,得到太少

湖北经济学院大四女生龚晶写论文论证全职太太扮演了10种社会职业角色,并测算出全职太太每月创造劳动价值9600元。

付出了这么多,收获了什么呢?妈妈管教太严格,会失去孩子的心。

丈夫习惯了妻子的照顾,却觉得妻子太没有内涵,而失去丈夫的心,甚至失去婚姻。

牺牲式教育下的父母,特别是妈妈,付出了所有,收获却几乎是零。

从上面的三种中国式教育下,父母付出了很多,收获却是很少的,那要怎么改变这个现状呢?建议有以下三点:

第一、 父母与孩子一起读书,学习,成长

都说孩子是父母的复制品,你是什么样的,他就是什么样的,如果孩子不喜欢学习,多半要在父母身上找问题的根源。

父母是不是在孩子学习的时候玩手机?你拿着手机吼着叫孩子学习,效果肯定是比较差的。

现在信息更新得很快,知识点更新也是日新月异,要跟上新时代的发展,就得不停的读书、学习,所以父母也应该跟孩子一起读书、学习。

既可以更新自己的思维,也可以跟孩子一起体会学习的苦楚和乐趣,你的以身作则,也可以给孩子提供榜样。


中国特色家庭式教育,家长付出太多,得到太少

清华才女武亦珠的爸爸非常重视孩子教育,不仅严格要求孩子,并且以身作则每天下午都会抽出时间和武亦姝一起读书学习。

这一点很简单,但是却没有多少家长能做到。大部分的家长平时只会告诉孩子去学习,去读书,但是真正能陪在孩子身边的的家长很少。

就算有也是陪在孩子身边,孩子自己学习,家长在一旁看手机,陪在孩子身边一起学习,一起阅读的家长是少之又少。

由武亦珠来看,言传身教有多重要。

第二、 父母要孩子一起承担家务活,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在生活中,多数父母很少让孩子参与到家务中来。因为我们都觉得孩子做不做家务没有关系。

关于孩子做家务,哈佛大学学者曾经做了一个调查,最后得出:爱做家务的和不爱做家务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业率15:1,犯罪率为1:10。


中国特色家庭式教育,家长付出太多,得到太少

爱做家务的孩子,离婚率低,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除此之外,做家务还能让孩子变得更自信,更有责任感,还能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另外这次忽然而至的疫情,父母被隔离,只有孩子一个人生活,自理能力,家务活都是必备的技能。

所以,身为家长,再爱孩子,在家务活上也不能纵容孩子,而是需要从小培养孩子做家务活的能力。

第三、 帮助孩子制定学习计划,督促完成,但细节不干涉,给孩子成就感

孩子不管是绝对不行的,特别是小学生,他们没有自觉性,放任的话,估计成绩最多就是中上了。

管也要有分寸,第一个就是跟孩子制定计划。现在孩子都是家里上网课,小学是有三科的,我们可以把需要完成的作业用纸写出来。

例如语文、数学、英语各有2本资料书,把资料书的名称写在纸张左侧,在右侧标日期;英语、语文朗读也写一栏;上网课老师布置的作业也标出来,然后每完成一项就打钩。

我们可以跟孩子约好,如果他都完成,对过答案、思考总结,我们检查又没有问题,就可以做他想做的事情。

我们要做的就是细致的检查的,肯定孩子的付出,给他成就感。至于孩子是先做哪科,怎么做,都放他自己掌控。

给的自由时间,我们可以跟他一起看课外书,也可以让他看一会电视,一天学习10个小时,大人也受不了。

我们能做的就是,该完成的事情,他完成了,我们给他肯定。其他时间,给他自由支配,他才不会成为一个机器人,没有自己的想法。


中国特色家庭式教育,家长付出太多,得到太少

结语:

中国特色教育,以管教为主,但管要有度。管教不是全盘接管,把孩子的时间、思维、空间全部控制在自己的手上,会教出一个没有幸福感的孩子。

管教不是掌控孩子的人生,连孩子以后的路怎么走要指手画脚,或者对孩子的职业生涯要管一管,甚至连配偶也要掺和一脚。

管教只看孩子不要走歪路、走错路,至于其他,让孩子自己走他们的路,我们有我们自己精彩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