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能投資陳宏:創業者別糾結估值 困境中的錢再少也是熱的

​圍繞“創業公司如何跨越疫情週期”的話題,漢能投資董事長兼CEO陳宏近期接受了騰訊深網的專訪對話。

下文來自騰訊深網整理來自與漢能投資董事長兼CEO陳宏的對話內容,分享創業公司應該如何調整融資策略、如何管理現金流、如何面對員工人事問題。


2月25日,漢能投資董事長兼CEO陳宏在單位的工作群裡群發了一條信息,“昨天覆工第一天,我們簽署了4份投資協議,其中兩家是我們VC對已投企業的下輪增資, 另外兩家是PE對新的企業的首次出資。在疫情戰役中,投資斷崖式下滑之際,我們的投資可能使數百,甚至上千個工作不用失去……”。


突出其來的肺炎疫情讓漢能投資董事長兼CEO陳宏取消了回西安老家過年的計劃。即便公司還沒有完全復工,陳宏已經開始每天要忙七八個會議:“一直開到晚上12點多,很多人在家待了太長時間,已經分不清weekday(工作日)和weekend(週末),任何時候都可以直接打電話,不用擔心打擾別人。”


漢能投資集團是一家專注於互聯網經濟、科技、消費及醫療領域的領先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目前,漢能投資集團已累計幫助數百家企業完成逾600億美金的私募融資及併購交易;管理及共同管理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規模總計達100億元人民幣。


陳宏向《深網》強調:“投資行業是一個注重跟人打交道的行業,你如果不跟人打交道,很多項目和關鍵階段都推進不了。”疫情發生後,漢能把所有投資的公司都重新分析了一遍,挨個給被投企業打電話,溝通了解他們的現金流,理解了疫情對於他們的影響以及需要什麼樣的幫助。


“收回來的結果也是不太一樣的,投的高科技企業還都是紅紅火火,訴求特別大。而我們投的其他一些企業,他們有自己的線下店,會突然很緊張,很多都有數千員工,壓力比較大。”陳宏告訴《深網》。


在陳宏看來,同樣面對疫情,頭部企業享受著諸多便利,關注他們的機構往往也會多一些,拿到銀行貸款等方面的能力會高於其他中小企業。


“我現在比較擔心的還是那些沒有浮出水面,但是有足夠多的員工和線下店,現在基本歇業的壓力是最大的。一般來講,這些企業他有一個特徵——現金流可預期,這樣的企業手中都會留一個月到兩個月的錢,有一部分是作為採購的,一部分作為應急。一旦業務暫停,很多都會出現資金的問題。”陳宏告訴《深網》。


另一方面,另外漢能從自身優勢出發為社會盡一些責任,會關注一些特別需要現金但專業技能又不夠的企業,並幫助他們度過難關。另外漢能在一些銀行和企業之間進行搭橋,讓企業親自參與溝通並解決危機。


“有些企業在年前已經簽過字,但是投資人的錢還沒有打,我們去和投資人和企業進行協調。其實雙方都要有所讓步,有些企業因為疫情估值上升,有些可能降低了,我們昨天半夜也開了電話會議,評估該不該對部分投資的企業打款。”陳宏向《深網》透露。


這次疫情也讓陳宏看到了身處傳統行業的人士觀念在悄悄發生變化。“有一箇中國最大的地產商群,裡面有170多位地產商董事長和CEO,我在裡面代表了投資人的角色。他們之前對高科技幾乎沒接觸,但是現在要求他們員工每個人都要裝釘釘,然後定期用釘釘來開會和分享疫情的發展。”陳宏告訴《深網》。


陳宏並沒有覺得這些改變只是為了應對疫情下的特殊環境,而是覺得在疫情結束後,這些企業家和CEO們會繼續利用這些在線工具實現財務管理和審批的便利性。


“拿錢”是陳宏在疫情當下給中小企業的建議:“目前疫情發展走勢還不明朗,首先要認真考慮自己的現金流問題,而且不能太過樂觀;這個時候如果有人願意給你錢,最好不要在估值上糾結,融資需要跑道(時間),等到手裡真的沒有錢了就沒有任何談判餘地,把一個好公司作為爛資產在手裡。很多公司因為現金流問題倒閉了。如果是行業蒸蒸日上的時候,也需要儘量拿錢,因為在這個環境中有能力又有資金髮展得很快,也是很好拉開與別人距離的機會。”


但是這個過程中,陳宏也向《深網》表示了自己的擔憂:“但是沒有在行業排名第一第二,明顯跟別人拉開,本身還在競爭之中的企業,如果受到疫情的影響比較長,這些企業還是有挑戰的。你讓VC和PE去投不太有可能,想要銀行貸款但現金流供應不足、沒有抵押,這種需要純粹的外部幫助。因為銀行總體上來講也有考核指標,也要有責任。所以到最後可能不缺錢的都拿到貸款了,真正缺錢的不一定能拿到貸款。”


這次疫情也讓陳宏確認了一些投資機會,比如企業服務、消費升級、人工智能在醫療領域的應用,而這些也正是疫情發生之前漢能對行業的判斷。


“我自己也創過業,也做過CEO,很多投資人理解CEO的煎熬。昨天晚上半夜十二點,我們決定要投某個企業,有的同事會覺得這個時候先看一看。大家的意見都不太一樣,畢竟從投資的角度來說我們的風險增加了,但是我們的錢進去了,能幫助這個企業渡過難關可能就是偉大的企業,如果我們不進去公司可能就沒有了。這個CEO用自己的房子做抵押,我覺得他還是蠻有擔當的。”陳宏告訴《深網》,“將心比心,企業家現在還是蠻焦慮的,看看我們能幫上什麼,但是有的企業我們的的確確幫不上。”


以下是漢能投資董事長兼CEO陳宏採訪實錄:


《深網》:春節後在忙些什麼?投資機構在忙些什麼?


陳宏:我們是2月3號開始在線上班,有遠程辦公溝通能力的都在線辦公。投資行業是一個注重跟人打交道的行業,你如果不跟人打交道,很多項目和關鍵階段都推進不了。


投資者一環我們就把所有投資的公司一一分析了一下,同時我們挨個給被投企業打電話,溝通理解他們的現金流,理解疫情對於他們的影響,另外需要什麼樣的幫助。


收回來的結果也是不太一樣的,投的高科技企業還都是紅紅火火,訴求特別大。而我們投的其他一些企業,他們有自己的線下店,會突然很緊張,很多都有數千員工,壓力比較大。頭部企業好處在哪呢,被關注的機構會多一些,有過接觸,他們拿到銀行貸款等方面的能力會高於中小企業。我現在比較擔心的還是那些沒有浮出水面,但是有足夠多的員工和線下店,現在基本歇業的壓力是最大的。一般來講,這些企業他有一個特徵——現金流可預期,這樣的企業手中都會留一個月到兩個月的錢,有一部分是作為採購的,一部分作為應急。一旦業務暫停,很多都會出現資金的問題。


另外漢能還在想著能不能盡一些社會責任,我們會看看哪一些企業特別需要現金,但是專業技能又不太夠,如果我們能幫得上也會去做溝通。所以我們最近在這方面也有一些動作,但是這些跟我們過去做的可能不太一樣。我們也找了一些銀行介紹給一些企業資源介紹給他們,讓他們去對接度過難關。


我有個微信群裡有170多位地產商的董事長和CEO,是中國最大的地產商的社群,以前發現他們對高科技沒什麼接觸,現在要求他們員工每個人都要裝釘釘等工具,然後定期線上來開會和共享疫情的發展。我覺得這種事情就會導致這些不太用高科技的企業家和CEO們他們開始使用辦公軟件,等到疫情結束後,他們可能還會繼續用,比如管財務和審批。


《深網》:應對疫情,投資機構能夠從哪些方面支持被投企業共渡難關?


陳宏:從被投企業來講,我們第一個星期就和被投企業CEO都溝通了,理解他們各種各樣的訴求和現金流的情況,我們這個行業也給了他們很多建議,告訴他們要留9-12個月的現金流。我們還接觸了大大小小的銀行,從貸款幾千萬的到幾十億的。漢能在過去多年與大型機構關係也都不錯,我們比較容易找到合適的部門為企業服務。這些弄完後,我們就讓企業整理資料,並把它們遞交給銀行,很多科技企業之前很少跟銀行打交道。


第二點,有些企業在年前已經簽過字,但是投資人的錢還沒有打,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去和投資人和企業進行協調,雙方都要有所讓步。因為有些企業可能會因為疫情估值上升,有些可能降低了,我們就幫助投資人和企業進行協調,讓企業拿到錢。我們昨天半夜也開了電話會議,評估該不該對自己投資的企業打款。


《深網》:對疫情中的創業公司有哪些建議?


陳宏:目前疫情發展走勢還不明朗,首先要認真考慮自己的現金流問題,而且不能太過樂觀;這個時候如果有人願意給你錢,最好不要在估值上糾結,融資需要跑道(時間),等到手裡真的沒有錢了就沒有任何談判餘地,把一個好公司作為爛資產在手裡。很多公司因為現金流問題倒閉了。如果是行業蒸蒸日上的時候,也需要儘量拿錢,因為在這個環境中有能力又有資金髮展得很快,也是很好拉開與別人距離的機會。


《深網》:資本會如何看待因為疫情業務受到暫時影響的企業?


陳宏:大家判斷行業領導者,包括疫情在最近一兩個月內對營業額清零的影響,在疫情結束後會恢復的一些企業,投資者還是感興趣的。我們自己專門做了一個外部調查,調查很多各行業的消費者,問了很多不同的問題。調查現在都在使用什麼在線工作,疫情後是否還會再用。這也給了我們一些想法,哪些企業在疫情結束後會恢復正常,哪些企業會產生變化,這個我們發起委託調研公司做的,但是這個跟我們太相關了。有些企業可能不需要融資,但是疫情或許讓這個公司意識到有資金會讓自己做得更安全些,從這個方面來說是沒有問題的。


但是沒有在行業排名第一第二,明顯跟別人拉開,本身還在競爭之中的企業,如果受到疫情的影響比較長,這些企業還是有挑戰的。你讓VC和PE去投不太有可能,想要銀行貸款但現金流供應不足、沒有抵押,這種需要純粹的外部幫助。因為銀行總體上來講也有考核指標,也要有責任。所以到最後可能不缺錢的都拿到貸款了,真正缺錢的不一定能拿到貸款。


《深網》:疫情之後,會有哪些新的投資機會?


陳宏:從漢能角度來說,我們聚焦科技驅動的領域,像企業服務消費升級,人工智能的方式在醫療服務領域的應用,實際上疫情之前之後漢能在判斷行業做的事其實沒有區別。


我自己也創過業,也做過CEO,很多投資人理解CEO的煎熬。昨天晚上半夜十二點,我們決定要投某個企業,有的同事會覺得這個時候先看一看。大家的意見都不太一樣,畢竟從投資的角度來說我們的風險增加了,但是我們的錢進去了,能幫助這個企業渡過難關可能就是偉大的企業,如果我們不進去公司可能就沒有了。


這個企業CEO用自己的房子做抵押,我會覺得他還是蠻有擔當的。將心比心,我們覺得企業家現在還是蠻焦慮的,看看我們能幫上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