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韌性反彈,但外資單週流出逾400億

A股韌性反彈,但外資單週流出逾400億

單純的下跌給美股帶來了流動性風險,海外大幅下挫意味著需求的極度萎縮,如果外圍市場不能在兩三週之內穩定,對A股還是會有一定的負面影響

A股韌性反彈,但外資單週流出逾400億

攝影/黎立

文丨《財經》記者 郭楠


美股歷史上三次熔斷中的兩次發生在了本週,經歷過2016年A股熔斷的國內投資者,再次增加了關於股市暴跌導致熔斷的風險記憶。


“如果A股跟隨海外恐慌下跌,那麼就是黃金坑。”A股開盤前,安信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陳果發佈了看好國內市場的觀點。


3月13日,A股大幅低開後震盪,創業板指跌幅一度超過5%,午後開始反彈,特高壓、半導體等概念股大漲,口罩概念股領跌。截至收盤,滬指下跌1.23%,深證成指下跌1.00%,創業板指下跌0.75%,兩市成交額不足萬億元,北上資金大幅流出147.27億元。


國內新冠疫情繼續好轉。國家衛健委數據顯示,3月12日全國新增確診病例為8例,首次降至個位數。國外則繼續擴大,累計確診病例達53124例,意大利、伊朗確診數過萬。


除了國內疫情好轉,從流動性環境、實體經濟復工復產以及對資本市場的支持上來看,很多機構對A股後市表示樂觀。


“昨天海外市場與之前發生了明顯變化,雖然美國金融機構沒有風險,但單純的下跌帶來了流動性風險。A股由於疫情好轉受影響較小,但國內的基金經理又有多少經歷過2008年金融危機呢?”東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陳李對《財經》記者表示。


市場期待的降準也在3月13日正式落地。央行表示,將於3月16日實施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對達到考核標準的銀行定向降準0.5至1個百分點,對符合條件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再額外定向降準1個百分點。以上定向降準共釋放長期資金5500億元。


美股再次熔斷


3月12日美股開盤後,三大股指迎來一週內第二次熔斷,也是美股歷史上第三次熔斷。此外,加拿大、墨西哥、巴西等多國股市均發生熔斷。


截至美股收盤,道瓊斯工業指數下跌2300點,跌幅9.99%,納斯達克指數下跌9.43%,標普500指數下跌9.51%。美股進入技術性熊市。


受此影響,亞太股市在3月13日集體大跌。韓國綜合指數跌3.45%,本週累計下跌13.21%;日經225指數收盤跌6.08%,本週累計下跌15.99%;澳大利亞ASX200指數漲4.42%,本週累計下跌10.89%。


“一方面是疫情導致過去買股票的邏輯被打破,少數的拋售導致了更多的拋售;另一方面,原油單日暴跌30%,帶來VIX指數上升,誘發了下一步的拋售。美聯儲的流動性的注入有助於平復市場情緒,但可能無法從根本解決問題。”興業銀行、華福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分析稱。


新冠疫情、油價“黑天鵝”影響下全球市場動盪,除了美股,各類資產波動都在加劇,美債、黃金同時下跌,美元指數上漲。莫妮塔研究主管鍾正生認為,除了悲觀預期自我強化之外,一個可能的解釋是:美國金融市場的流動性已經出現了比較嚴重的問題。


這一幕在2月底曾經上演。2月底美股暴跌,市場極度恐慌,美聯儲在3月3日緊急降息50BP,流動性問題得到緩解。


週四美股盤中,美聯儲再度出手救市,紐約聯儲展開5000億美元3個月期回購操作,美股盤中也出現了迅速反彈。


“與之前不同的是,昨天美股市場已經出現了流動性危機,也就是資產的甩賣。”陳李對《財經》記者表示。


陳李分析認為,與2008年金融危機不同,觀察目前的美國金融市場,金融機構槓桿不高,金融產品風險不大,美聯儲有充分的手段應對,但下跌開始造成風險,有點像2008年,而且更快。


MSCI研究報告指出,新冠病毒大流行引發全球市場動盪,讓人聯想起2001年911事件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的市場情況,全球股市在前兩次極端事件發生後的6到12個月中持續下跌,總跌幅逾50%。截至目前,新冠病毒疫情蔓延和油價暴跌導致全球股市下跌近20%,預計波動率將飆升至逾40%。此次危機是否會遵循與過去相似的模式,仍有待觀察。


A股相對抗跌


美股連續熔斷似乎喚醒了A股投資者的記憶,同時也在擔憂,美股的大跌是否會給A股帶來影響?


3月13日上午,A股大幅低開,三大指數跌幅均超過3%,創業板指跌幅一度超過5%,北向資金半日淨流出高達110億元,特高壓概念股逆勢上漲,口罩概念股領跌。午後市場開始反彈,創業板指一度翻紅。


截至收盤,上證指數收於2887.43點,下跌1.23%,深證成指收於10831.13點,下跌1.00%,創業板指收於2030.58點,下跌0.75%。兩市成交額不足萬億元,北上資金淨流出達到147.27億元,本週合計淨流出資金達417.95億元。聚焦國內市場,機構紛紛給出了相對樂觀的市場觀點。


安信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陳果在盤前發佈觀點,如果A股跟隨海外恐慌下跌,那麼就是"黃金坑3.0",即使海外恐慌,國內需要理性。今年國內政策不會收緊,也不會著急強刺激,經濟內外壓力下穩就業,必然是一個寬鬆逐步加碼的過程,A股也必然是估值擴張的過程。


星石投資表示,幾大股指跌幅均在1%左右,充分體現了A股的韌性,市場普遍預期近期會有一次降準。受海外疫情持續蔓延影響,中國的外需雖有不確定性,但國內也在陸續出臺刺激內需的政策,有望一定程度上對沖外需的不確定性。


和聚投資表示,國內疫情已經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控制,明顯趨向於好轉,從流動性環境、實體經濟復工復產以及對資本市場的支持上來看,目前國內市場處於復甦階段。同時,科技板塊仍然是主要方向,但下個階段會出現一定分化。


對於未來A股的走勢,陳李相對謹慎,他認為,由於疫情所處階段不一樣,A股跌幅相對較小,但海外大幅下挫將帶來需求的極度萎縮,如果外圍市場不能在兩三週之內穩定,對A股還是會有一定的負面影響。


3月12日,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表示:“只要今年就業穩住了,經濟增速高一點低一點都沒什麼了不起的。”對此,機構分析認為,這是延續對穩就業的一貫態度,並不意味著放棄“翻番”。陳李也表示,穩就業對經濟增速的要求並不低,從第一季度來看肯定達不到。


瑞銀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汪濤也在近期報告中表示,由於1-2月整體經濟活動收縮,3月可能難以恢復常態,預計一季度GDP環比下跌8.5%,同比增速可能僅2%。同時,汪濤預計,受益於財政政策支持和貨幣信貸政策進一步放鬆,一季度之後GDP環比增速將大幅反彈,但全年GDP增速可能放緩至4.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