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忠祥患的“鱗癌”究竟是個什麼病?

1月16日早上,趙忠祥因病逝世,享年78歲。其子趙方發文悼念稱,父親2019年底身體不適,就醫檢查發現患癌。據悉,趙忠祥逝世原因系鱗狀細胞癌擴散。

很多人對鱗狀細胞癌鮮有耳聞,這種癌與其他癌有何區別呢?

趙忠祥患的“鱗癌”究竟是個什麼病?

一、何為鱗狀細胞癌?

鱗狀細胞癌簡稱鱗癌,又名錶皮癌,是發生於表皮或附屬器細胞的一種惡性腫瘤,癌細胞有不同程度的角化。多見於有鱗狀上皮覆蓋的部位,如皮膚、口腔、唇、食管、子宮頸、陰道等處。

此外,有些部位如支氣管、膀胱、腎盂等處雖無鱗狀上皮覆蓋,但可通過鱗狀上皮化生而形成鱗狀細胞癌。主要症狀為發病區域皮膚變厚、變鼓,並出現破爛、流水、流血、結痂等。

趙忠祥患的“鱗癌”究竟是個什麼病?

鱗狀細胞癌作為皮膚腫瘤中除機體細胞癌外第二高發的皮膚惡性腫瘤,發生在皮膚的最為常見。鱗狀皮膚癌的發作在年齡、性別、種族、地理和遺傳上有不同。在年齡上,鱗狀皮膚癌主要發作於66歲左右。男性和女性在患有此病的比率上為2:1,白種人更容易感染。

二、鱗狀細胞癌發病誘因

鱗狀細胞癌可以生長在任何地方,最常見的誘因首先是日光照射,其次是長期慢性的炎症損傷,炎症性的皮膚病,例如盤狀紅斑狼瘡、苔蘚等,會刺激皮膚出現惡性腫瘤。此外,放療、輻射、砷中毒等也可能引發鱗狀細胞癌。

鱗狀細胞癌的預後好壞與其分化、部位、大小有關,分化越低,預後效果越差。皮膚的鱗狀細胞癌大多為高、中分化,畢竟生長在皮膚上,容易被發現。如果在一些特殊部位,如眼周、口周、鼻周等,則預後效果較差。

在鱗狀細胞癌中,有兩類特殊類型,一類為角化棘皮瘤,其病史較短,生長很快;一類為鮑溫氏病,屬於原位鱗癌,其面積會隨時間增長越來越大,很少發生侵襲、轉移,相對安全。

一旦發生鱗狀細胞癌,及時切除十分重要,可防止腫瘤發生轉移。

目前,臨床上多使用Mohs顯微描記手術對其進行切除,該手術的特點為可按腫瘤的特性擴大一定範圍,切除後並非馬上縫合,而是在術中檢測邊緣是否乾淨,在顯微鏡下監視切除的情況,有複發率低、切除的正常體少的優勢。

四、如何預防?

對鱗狀細胞癌最有效的預防手段是防曬和體檢。可通過體檢手段檢查皮膚有無異常變化,如發現變化應及時前往醫院皮膚科就診,通過醫生檢查判斷病情,如發現可疑症狀應儘早進行活檢,一旦被確診為皮膚癌則需儘早手術切除。

趙忠祥患的“鱗癌”究竟是個什麼病?

此外,患者術後應定期複查,檢查腫瘤是否發生轉移,檢查皮膚其他地方有無新的損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