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中古、近古:這“三古”,到底該怎麼區分

我們去形容《周易》成書問題的時候,往往會選擇這麼八個字,叫作“世歷三古,人更三聖”,它的意思是說,《周易》的最終形成,經歷了三個時期和三位聖人,三個時期就是“三古”,三位聖人就是“三聖”。

上古、中古、近古:這“三古”,到底該怎麼區分


所謂的“三古”,指的就是“上古”、“中古”和“下古”,而“三聖”則是指伏羲、周文王姬昌和孔老夫子;而且,它們是一一對應的,“上古”對應“伏羲”,“中古”對應“姬昌”,“下古”對應“孔子”。如此一來,“三古”各指的是哪段時期,就出來了:“上古”指的是伏羲時代,“中古”指的是夏商周三代,而“下古”則指的是孔子時代。

這是對《周易》成書時間及作者的普遍說法,當然,也是“三古”的一種說法;那麼,“三古”真的就是這三個時期嗎?上古、中古、近古,這“三古”又到底該怎麼區分呢?

上古、中古、近古:這“三古”,到底該怎麼區分

其實,這樣來區分“三古”,是有些瑕疵的,因為周朝分為“西周”和“東周”,東周則又分為“春秋”和“戰國”,而孔子就生活於春秋末期;如此說來,孔子就是“東周人”,自然也就是“周朝人”,這豈不就與夏商周的“中古”矛盾了?所以,我們不妨這樣來區分“三古”:“上古”為“伏羲時代”,也就是“堯舜禹”及之前的那段時期;“中古”為“夏”、“商”和“西周”(注意是“西周”,而不是“周”)三個朝代;而“下古”則是指“春秋戰國”一直到如今。

上古、中古、近古:這“三古”,到底該怎麼區分

這個區分方法顯然要比前者更加科學一些,不過,卻仍然也是有瑕疵的,這個瑕疵就在於“下古”,我們說“下古”指的是“春秋戰國”到如今,可是,“如今”又怎麼能夠稱為“古”呢?所以,“下古”一定不包括我們現在所生活的今天,於是,一個新的問題就又產生了,那就是——“下古”是到什麼時候截止的呢?

​我們先不急於回答這個問題,不妨先來看一看有關“三古”區分的其它說法。《禮記》中說,“ 伏羲為上古,神農為中古,五帝為下古”; 《敬齋古今黈》中說,“伏羲至堯舜為上古,三代(夏商周)之世為中古;自戰國至於今日以前為下古”;《書斷·神品》中則又是以書體的演變過程來區分“三古”的,它是這樣說的,“古文可為上古,大篆為中古,小篆為下古”;總之,對於“三古”的區分,各有各的說法。

上古、中古、近古:這“三古”,到底該怎麼區分

不過,現在有的史學家提出了更加新穎的觀點,他們認為:先秦兩漢為“上古”,魏晉至明朝中葉為“中古”,明朝中葉以後到“五四運動”為下古。顯然,這樣的說法不但排除掉了“三皇五帝”的傳說時代,就連“夏商周”三代也被排除了,不過,這樣的區分方法到底準不準確,我們暫且不論,只是“下古”截止到“五四運動”的說法,我們倒是可以接受的,因為不管什麼“古”,只要它還是“古”,就必須得有一個截止日期,您說是嗎?

上古、中古、近古:這“三古”,到底該怎麼區分

好了,以上就是針對上古、中古、近古這“三古”的話題,至於它們到底該怎麼區分,親愛的小夥伴們,你又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呢?快來一起留言討論吧!

歡迎關注文化新篇,謝謝你這麼漂亮還來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