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鬼”冒充保险售后 揭秘“高息”诱惑下的“退保理财”

保险本来是为投保人带来保障,而有人却盯上了老年人购买的保险。

此前,上海警方查处了一起假冒保险公司名义,通过信函、短信、电话诱骗保险公司客户退保转购理财产品,从而实施非法集资犯罪的案件。

上海66岁的林女士,2013年她购买了某保险公司的理财产品,年收益2.5%,定期5年。2016年4月份,一个自称该保险公司理财业务代表的人打来电话,向其推销其它理财产品,这个业务代表准确的说出了林女士在该人寿公司理财的相关信息,取得了林女士信任。林女士夫妇决定到该公司去实地咨询,进入公司立刻发现他们并非是自己声称的保险公司,而是叫做上海捷量投资管理的公司。

林女士称,该公司的业务员声称如果让他们帮助林女士理财,年收益可以保证在8%到10%之间。高额回报确实打动了林女士,不过她的资金在银行买了5年定期产品,该公司业务员告诉林女士,可以提前退保。本着试试的想法,林女士用提前退保的2.5万元购买了上海捷量投资管理公司1年期理财产品,一年后林女士拿到了2.5万元本金和承诺的8%的利息。这让林女士彻底相信了该公司,此后她陆陆续续购买了该公司6个理财产品。

林女士称其印象最深刻的是第6个理财产品:“是墓地项目,说人人都要死的,这个项目以后肯定是吃得开。”听罢,林女士又投入了6万元。

据警方透露,该公司非法集资的主要方法中,发布虚假的投资项目就是其中之一:“这些项目都是虚构的,特别是投保人说的墓地的项目,也是虚构的,根本就不存在。”

2015年2月至今,上海捷量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通过不法手段共吸收8000余名投资群众共计3亿余元资金,在公司经营后期,由于高管们的肆意挥霍和投资失利,出现了拿新客户的资金去兑付老客户到期本息的情况,是一起典型的庞氏骗局。

警方介绍,此类案件多以中老年人为诱骗对象,犯罪手法新颖、欺骗性大、隐蔽性强。如组织老人饮早茶、旅游、派送小礼物等,待彼此熟络后,便邀请老人到公司的项目基地考察,利用老年人缺乏金融知识的现实,营造“有前景、高盈利”的繁荣假象骗取老人信任。警方提醒计划投资理财的老年人,一定要确认投资公司的资质,另外老人投资前,一定要咨询一下家人的意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