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考古挖掘中出土的玉印,有很大比例玉印的印钮、印体打磨的很好,却没有印文?

彼岸之眸


考古发掘出土的玉印,都是被作为随葬品或是陪葬品埋在墓里的。从考古发现来看高品级古墓中,几乎没有发现真正实用的玉印,一般实用的玉印,会被墓主人的后人或继任者供奉或继续使用。

作为随葬品的玉印是墓主人生前把玩喜爱之物,墓主人生前会在有的玉印上雕刻出表明自己身份的文字如皇帝之玺、皇后之宝、右将军印等,也有的雕刻座右铭之类的文字如亲贤爱民、正大光明等。也有一些玉印墓主人生前并不雕刻文字,只是把玩。

作为陪葬品的玉印,是墓主人的后人专门为墓主人准备的陪葬用的,有的玉印上会雕刻歌功颂德的文字,如功高环宇、德传八方等,也有的玉印上会雕刻保佑后代的文字,如殷泽万代等。考虑墓主人生前的爱好或墓主人突然死去,来不及雕刻,作为陪葬品的玉印中也会有没有文字的。

因此,古墓中会有大量的没有印文的玉印。











银杏yx


玉印是一个人身份地位的象征。墓里出土的玉印,有私印丶官印丶殉葬印等。私印属私人物品,陪葬的可能性较大。如:辛追印。所以,专家们在考古时,是最盼望见到的东西之一。官印陪葬的较少,一般在墓主去世时要上交。但古人讲究是视死如生,所以墓中发现官印,可能是其后人刻生前官印仿制品,用来殉葬。有时只有印的样子,由于当时时间紧张,没有刻字的是殉葬印。

南越王墓出土的玉印,是由于权力顺利交接,继任者把前任的官印全部陪葬。权力交接不顺利者,极有可能在掌权后,首先消毁前任的印信,以求政权稳固。重新刻印,进行殉葬。所以在考古时,玉印为最主要证物之一,墓中不可能埋葬别人的印。图一:银系覆斗汉印。图二:鸟钮玉印。





玉之王


这是一个比较专业的问题,涉及到古代玺印和印章随葬两方面的问题。

但是答主还是要在这里说明一点,目前考古所见的随葬印章,无字印所占的比例并不算大,最多的还是有字印,无字印大概能够占到1/4的比例。这些印的时代集中在汉代,材质主要为玉石。

先说说玺印的起源,尽管根据一些文献,三皇五帝的时代就有玺印,但是这种用具真正的普遍化,还是要到战国时期,在此之前尽管也有一些零星发现,但是用途存在争议。比如有一些商代的“铜印”,被怀疑是用于给奴隶身上烙字的。。。

从玺印出现,再到用印章随葬且成为一种习俗,中间有一个时间差。在历史上,真正大量在墓葬里放置印章,已经是汉代的事儿了。从诸侯王墓到庶人墓,都发现过印章。印章材质不同,有金银的,玉石的,也有铜的。

这就涉及到了汉代的一套完善的用印制度。根据史书记载,汉代根据人的身份等级不同,从印章的材质到印纽的形状都有所区分。

再说到随葬的印章来,从印文来看,这些印大致分为姓名、职官、吉语三大类。

姓名印

就是墓主人的姓名,比如南昌海昏侯墓出土的一枚玉印上刻着“刘贺”,洛阳曹休墓出土的铜印上有篆书“曹休”,这些文字一下子就指明了墓主人是谁。

官印

就是墓主人的官职,比如什么“偏将军印”“晋归义氐侯印”啦,我们要说的无字印,其实有一部分也应属于官印的一种。后面再详细说。

吉语印

今天一些文化人还在用,就是刻写一些吉祥话的,有一部分无字印,原本也属于吉语印。

汉代的官印,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能够埋进墓里的。打个比方,“铁打的官印,流水的官员”,当然大多数情况下官印是铜的。官员可以更换卸任,但是走的时候不能把官印带走,在职期间若官员亡故,官印原件也是不能够随葬的。

△广陵王玺

既然如此,为何墓葬里明明出土了不少的官印呢?其中有一部分是官方赠与的,还有一些可能是丧家自己制作的替代品。

《后汉书》记载,诸侯王死后,都有赠与的印玺。除了诸侯王,一些功劳大的官员死后也会受赠。除了这种途径,有时候丧家为了表明身份,也可能自己模仿制作官印。

在这些印中,除了刻字,还有更简便的做法,那就是在印面上直接书写。举个例子,在青岛土山屯汉墓中出土有玉质的印章,印面上用墨汁书写有官职名,即“萧令之印”和“堂邑令印”。

我们不难推测,一些其他的无字印,原本很可能跟这两枚玉印一样,曾经也是有字的,只不过在后期的埋藏过程中由于墓室进水,字迹逐渐消失了。还有些流传在民间的,可能是被盗墓贼早年盗掘出来,又没有在意印面上的墨迹,直接给清洗掉了。

也有一部分人认为,无字印是因为匆忙下葬,来不及刻字。可是实际上我们会发现这些“无字印”雕刻精美,以海昏侯墓出土的为例。这枚印为白玉质地,龟纽,印纽雕刻较为细致。刘贺这种身份的人,下葬也不会在一天两天结束,要说匆忙到来不及刻字,是不大可能的。

所以最有可能的解释,还是因为某些原因,原本表明他身份的印,比如海昏侯印无法随葬,所以在这种印上写字作为替代,后来墨迹没有保存下来。


考古军中马前卒


古代因为争权夺利,权力交接多为武力争夺,很多不能顺利交接,帝王在掌权后,首先多会消毁上代或者前任的印信,以求政权稳固。有的帝王为了阶级统治会直接焚烧销毁,有的帝王会重新刻印,进行殉葬。



武汉的樟枫


没有印文的印章应该是冥器,下葬时有印文,只是印文不是刻上的,而是用朱砂写上的,由于长期地下环境的腐蚀,写上的印文没有保存下来,因此,考古发现了一些没有印文的精致印鈕。


用户11268491072


冥器玉印的急就章,印文有用笔写的,来不及刻(玉印费工)就入土了。埋藏条件不利于保存墨迹的,就难以在致密的印面留痕。

印钮是批量预制的。汉印和田玉选料上乘,打磨不打磨 包浆都一流。


少凡974


考古总发掘中有实物的地方大部分是墓葬,而墓葬中有很多玉印是陪葬品,不是生前使用过的印玺。作为配样品的玉印就是用玉石做个印的样子,没刻字,没有印文。


崔宝明字明月


有墓主的名字号官职等,只不过用墨汁写的,时间一长,上面的文字就没了。


陈志宏16


还没刻印文的印石,我也有


lipurnc


佩葬的官印是写上去的,不是篆刻!很容易脱落、消失,私印是生前所用之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