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心談# #誰悄悄地蒙上你的眼睛#

吸菸能防病毒感染、喝板藍根和燻醋可以預防肺炎、吃維生素C能提高免疫力,當你看到這些消息撲面而來的時候,你是不是感覺眼花繚亂呢?!當聽到“3月份暫停辦理中國護照? 80多名中國公民在俄被隔離遭虐待?從韓國回來170人被隔離?伊朗官員看望確診的副總統時沒人戴口罩?韓國人來華避難”這些消息時,你是否感到呼吸都受到了影響,為這個“紛亂”的世界擔憂呢?!告訴你,這些,都是謠言,假的!


信息化社會的到來,讓人人都是麥克風、人人都是媒體。一件事情,當真相不夠用了的時候,謠言就會滿天飛舞。由於這次疫情來勢兇兇,一開始確實讓人始料不及,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病毒的肆虐,長時間的隔離,還有每天不斷上升的數字,讓人們的恐懼直線上升,從內心來說,每天都在盼著奇蹟出現,正是在這種潛意識的樸素心理,讓一些謠言有了市場,因為每一個謠言背後總是切合了人們的一些想象,在真相沒有跟上的時候,人們更容易相信謠言,就像我們說還沒有特效藥治療肺炎的時候,有人就不失時機的拋出了什麼“吸菸能防病毒感染、喝板藍根和燻醋可以預防肺炎”這些不實的說法,更有甚者,竟然還有說在鼻孔裡抹香油的,你說這不是胡說嘛!但因為這些老百姓容易做到,再加上那些神乎其神的語言描述,讓不明真相的人還就信了,結果可想而知。


除了謠言以外,還有一種叫“流言”,雖然危害程度上沒有謠言那麼大,但是對人的心理也是有一定的影響,甚至有時候比“謠言”更具有迷惑性。比如,前段時間,說是咱們的鄰居“蒙古國贈送了3萬隻羊,正在浩浩蕩蕩進入內蒙古包頭市達茂旗滿都拉口岸”而且還配有進行曲,讓很多人振奮不已,紛紛叫好,一時間什麼“武漢人們可以“涮羊肉”了、孜然已備好,就等羊群進入中國境內”等等消息此起彼伏,很快,有關方面證實,這只是一個誤會,蒙方朋友表示:“經過一個寒冷的冬天,現在的羊是一年中最瘦的時候,想把羊養肥後再運到中國。”據報道,目前蒙古國各個省還在以千隻為單位湊羊。你說這不扯嘛?!


還有最早傳言的武漢菜價問題。就在1月23日武漢“封城”當天,社交媒體上傳遞的幾張圖片把很多人驚呆了,一把青菜90多塊錢!但是,那張收費小票上顯示的超市很快發聲,這是有人PS的,武漢的菜價其實並沒有這樣大幅度上漲。

還有,近日,一張配文為“疫苗第一針,院士先試”的圖片出現在社交網絡上。該配文聲稱,“第一支新冠病毒疫苗,今天注射到發明人陳薇院士左臂。專家組7名黨員也一同注射。”但不久,部分網民就對消息的真實性表達了質疑,“疫苗人體實驗怎麼可能會這麼快?”“嚴謹的科學家,不會做這事!”“開局一張圖,內容全靠編!這圖很明顯是陳薇出征武漢前,注射提高免疫力的藥物……”看看,知道了,又是謠言!


還有很多很多……


為此,人民日報專門撰文指出,在這樣的傳播環境下,每個人都是一個傳播節點。也正因此,每個人既應該多一份責任,也要多一些定力。對未知有害怕,對疫情有恐慌,都是人之常情,但不能也不應該在“無意”中成為謠言的放大器、“偽科學”的“二傳手”。我們理應心存謹慎,但不應傳播恐慌;我們要對信息敏感,但不能未經思考就“隨手轉發”。


科學是最好的謠言“粉碎機”。只要我們每個人保持科學理性的態度,客觀地認識疫情、科學地預防疫情、有效地防控疫情,我們就能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注入更多正能量。


流言止於智者。在病毒面前,智者不光是智慧,還需要專業再專業,不讓“謠言“成為危害社會的另一種“病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