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自由经济”:不要再找工作了,自由职业的兴起


2020“自由经济”:不要再找工作了,自由职业的兴起

(一)“零工经济”的大背景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智能手机和互联网市场,经济的模式化增长导致了13亿网民的同质化,缩短了这些趋势形成的时间。

“随着服务业和网络平台的兴起,人们可以把自己的时间和技能直接转化为生产力,数字化支付工具使他们能在自己工作的任何地方、任何时候得到报酬。没必要在办公室小隔间工作,没必要长时间总为一个老板打工。”

工作模式的大变革,正在发生!已经超越了商业模式,经济模式的大变革,正在发生

据阿里研究院2017年报告显示,到2036年中国可能有多达4亿人属于零工经济的自由职业者。相对照,麦肯锡全球研究院2017年的研究称,在美国大概有5400万到6800万人通过自主的工作和临时工作获得一定的收入。想一想,美国只有大约1亿适合工作的人口。


“2016年,在美国,自由职业者的比例已超过了5300万人”,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演讲时说,“美国自由职业者占职场数量的三分之一,并有望在2020年达到50%。据统计,美国在2014-2015年间,远程工作数量就增长了27%,每5个人中就有2个是在线上完成了工作”。


还有,抛开经济下行压力不谈,自2017年起,刚刚进入工作主战场的人工智能,正在开始发力!成为另一维度的重要影响因素——机器人、自动化、大规模智能经济,正在加速度到来!这都对就业市场带来巨大冲击!

2020“自由经济”:不要再找工作了,自由职业的兴起


此外,麦肯锡公司称,零工经济将扩大劳动力的参与,为失业者提供机会,甚至促进生产效率。同时对雇主来说,他们也乐于使用临时工,因为这可免去医疗、养老保险甚至年终奖等数目不菲的福利成本。

现在中国经济正遭遇近40多年来慢增长的困扰,这对利润微薄的广大中小企业、小微企业无疑是福音。

另一方面,对于收税人来说,这也意味着应课税和可追溯收入的减少。在英国,由于人们选择打零工,不从事登记注册的全职工作,政府每年损失税收约50亿~60亿英镑。有专家表示,这也将给人力资源管理者造成新的难题,迫使他们额外考虑诸如忠诚度、保密、竞争和公司文化之类的问题.

更早一些,《人民日报》在2015年8月21日,就发表了题为《“零工经济”(gig economy)挑战了谁?》的文章。该文说,劳动力市场 (labor market) 正在经历着新的变化。越来越多的自由职业者(freelancer)进入劳动大军,通过在线平台(on-line platform)出租房间,设计网站、出售自己家庭制作的产品或开私开家车获得额外收入。

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GI) 发布的报告, 到2025年各种在线人才平台有望贡献约2%的世界国内生产总值,并创建7200万个就业岗位。

由工作量不多的自由职业者构成这一部分经济领域被称为“零工经济”。“零工经济”显示出强大的发展势头,全职终身雇用制的“铁饭碗”(iron rice bowl)时代面临挑战......

主流就业市场正在转向“零工经济”,从全职变成兼职,并不是坏事,可以有效开发人力资源,降低社会成本。


2020“自由经济”:不要再找工作了,自由职业的兴起


以优步UBER为例,优步中国负责人表示,75%的优步司机是兼职司机,这一群体具有灵活性,在出行高峰时段,兼职司机是全职司机的很好补充,兼职司机还能获得额外的收入。
但与此同时,“零工经济”从业者的大量出现,剥夺了一些行业员工的职业安全感,同时很多人在“打零工”时并没有签订完善的就业合同,也不利于自身权利的保护。


纽约大学商学教授\\共享经济研究权威专家阿伦·撒达拉阳Arun Sundararajan是“众包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的提出人,他在研究中表示,面对人力资源市场“零工经济”的兴起,各国政府是时候应该采取一系列有效行动了。


首先是提供信息支持,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零工经济”中来,同时提供职业培训、社会保障支持,保证“零工经济”从业者的合法权益,让更多人享受到“零工经济”带来的好处。

新兴技术和商业模式催生了新的环境,临时职位日渐普遍。一些公司为了开展短期项目,雇佣一些非合同制的“独立员工”逐渐普遍,“零工经济”应运而生。“零工经济”是剥夺了员工的权利和安全感,还是为提振不景气的就业市场提供了亟需的支持?

在过去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诸多专家对这一现象级转型,进行了高密度的解读——

纽约大学商学教授阿伦·撒达拉阳表示:“现在的经济状况允许人们通过兼职方式来生存,比如在创业平台兼职、开小公司做临时业务、承接外包工作等。尽管目前从事‘零工经济’的人跟全职工作人数相比还比较少,但这种能够确保工作灵活性和适应性的就业形式越来越普遍,成为不可忽视的趋势。”

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论坛)执行委员会成员、就业与性别平等行动倡议负责人萨阿迪亚·扎赫迪说,他们调研了150多个国家,发现全球有15%的劳动力从事“零工”,50%从事全职工作,并且“零工经济”的工作机会更多的是网上提供,而且大趋势非常明显了——越来越多以前没有工作的人、和对全职工作厌倦的人,开始转向“零工经济”。


IBM的人工智能专家研究表明,通过“零工经济”与人工智能的结合,未来的适龄工作人口,在职业生涯中,可能会轮换200~300份不同的工作!


这是挑战还是机遇?将完全取决了你的应对策略!


(二)零工经济:社会变革的引擎


黛安娜·马尔卡希(Diane Mulcahy),美国考夫曼基金会资深研究员,巴布森学院客座讲师。作为零工经济(Gig Economy)最早的研究者,黛安娜·马尔卡希在发表的著作中,将零工经济称为“社会变革的引擎”


作为伴随着以数字化、网络化为基础的共享经济时代的新型工作形式,零工经济(Gig-Economy)带来的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组织模式和工作方式:从“企业—员工”到“平台—个人”。而零工经济对我们工作方式的影响才刚刚开始。


仅一代人之前,大部分人还都希望成为全职员工,做稳定的全职工作,整个职业生涯不跳槽或仅跳一次槽。而今天的人们却很少可以沿着这种预先确定的职业阶梯慢慢向上爬,变化就是如此之快,且对我们如何进行职业规划和构建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零工经济对人们的影响取决于你从事哪种类型的工作。零工经济是一种技能经济,技能型劳动者会是鱼与熊掌兼得的大赢家。它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让我们去追寻属于自己的航程,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随着零工经济的发展,我们完全可以期待自己成为价值和收入的真正主人,在能力圈内行动,在舒适圈外学习,因为它改变的不仅仅是我们的工作方式,还有我们的生活方式,高杠杆、高固定成本的传统生活方式在一个工作和收入都充满变数的经济中是行不通的。


2020“自由经济”:不要再找工作了,自由职业的兴起


如今的年轻人越来越不期待从一份工作中就得到安全感,相反,他们计划在整个职业生涯中做上好几份工作,每份工作平均也就做个三五年。由此,人们的职业生涯将由多种多样的不同职业和工作经历组成。人人都希望有一份丰厚的收入,但是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工作中重要的是灵活性、自主权、契合度,以及工作的意义等。


零工经济中的工作并不总是,甚至大部分都不是一份工作。为了享受好工作带来的福利,我们不再需要只为一个雇主做一份提前安排好、定义好且结构严苛的工作了。在零工经济中,我们可以不用再找好工作了,只要专注于找到好的工作内容就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