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大分化!京沪向左,广深向右,二线大跃进

文|凯风


中国人口流动,正在迎来新变局。


在省级层面,广东、浙江人口增量持续霸榜。在城市层面,广州深圳则成为人口流入的高地。


相反,同为一线城市的北京上海却一直处于人口流出边缘。


京沪向左,广深向右,说明了什么?


01

人口分化:京沪向左,广深向右


京沪人口增长陷入停滞,广深人口增长提速。


数据显示,2019年,北京常住人口增长-0.6万,上海增长4.36万,而广州、深圳分别增长40.15万和41.05万,人口增长形势相当悬殊。


人口大分化!京沪向左,广深向右,二线大跃进


如果从过去5年来看,北上广深的人口走势更是呈现大分化态势。


从2014年到2019年,北京人口曾经连续3年负增长,而上海也出现2年负增长的情形。


整体来看,过去5年,北京常住人口仅增长2万,上海常住人口4.36万,平均每年净增长不到1万人。


人口大分化!京沪向左,广深向右,二线大跃进


与京沪相比,广深增量极其可观。


从2014年到2019年,广州净增长222.5万人,而深圳净增长266万人。广州平均每年净增45万人,而深圳每年平均净增超过50万人。


借助广州深圳的强势增长,广东常住人口一路飙升,稳居中国第一人口大省之位,这在《中国人口第一大省,再无悬念》一文有详细论述。


与此同时,一些二线城市,借助抢人大战,人口规模迅速抬升。


这其中,最突出的当属杭州。去年杭州放开大专落户,以55.4万的人口增量超越深圳,刷榜人口增量榜。


人口大分化!京沪向左,广深向右,二线大跃进


这种格局,在未来还会得到进一步强化。


02

京沪人口,增长为何如此缓慢


同为一线城市,广深人口增量爆棚,而京沪却一直处于流出边缘,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截然不同的格局?


显然,这背后并非京沪两地失去人口吸引力,更非“逃离北上广”已经蔚然成了趋势。


只消看看落户北京上海有多难,就明白这两地相比于全国所有城市,都有着独一无二的吸引力。


可见,京沪人口增长缓慢,核心原因在于,这两地一直在主动控制人口规模。


根据2035总规,到2035年,北京的人口天花板是2300万,上海的人口天花板是2500万。


目前,北京常住人口2153万,上海常住人口2428万,两地离人口天花板分别还有147万和72万的增长空间。


要知道,这是未来15年的人口增长空间,北京平均每年不到10万人、上海仅为5万人。


正是在人口天花板限制之下,北京上海不约而同开始抽疏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严控人口总量。


这方面,北京堪为代表。从2014年至2019年,北京市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2759家,疏解提升市场631个、物流中心122个。


同时,正是在这几年,雄安新区横空出世,通州副中心屹立而起,加上京津冀一体化不断推进,这些地方成了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关键所在。


人口大分化!京沪向左,广深向右,二线大跃进


上海同样如此。


正如《中国最大城市群来了》一文所言,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规划出台,上海正式跻身长三角城市群唯一龙头。


上海对长三角的虹吸效应和辐射效应同步体现,人口呈现内部流动的新趋势。


03

广深:中国第一人口高地


与京沪不同,广深的人口天花板更高。


根据相关规划,广州2035年的人口天花板是2000万人,同时按照2500万服务人口进行公共服务配置。


目前,2019年广州常住人口为1530万人,离2000万的人口天花板还有470万人,平均每年还有近30万的增长空间。


深圳虽然尚未公布具体人口规划。但从各方面透露出的信息来看,到2035年,深圳常住人口将会增加到1800万人。


目前,2019年深圳常住人口为1343万人,离1800万的人口天花板还有457万,平均每年也是近30万的增长空间。


这就决定了北上广深人口政策的悬殊。


北京上海受制于人口天花板,只能主动抽疏中心城区人口,而广深虽然不能像二线城市一样全面放开落户,但至少在抢人大战中有更多政策空间。


人口大分化!京沪向左,广深向右,二线大跃进


在广州,应届生可直接落户,往届本科生落户年龄放宽到40岁,社保放宽到6个月,而硕士以上学历及留学生,只有有参保记录即可落户。


在深圳,大专学历及以上可直接落户,从本科、硕士到博士,只要满足年龄限制,还可享受1.5万-3万不等的财政补贴。


广州深圳有产业有发展空间,加上相对宽松的人才落户政策,这两地的常住人口增量自然冠绝于全国,成了中国第一人口高地。


04

全面放开落户:抢人大战后半场


从2019年开始,中国进入新一轮城镇化。


这一轮城镇化最为明显的标志有二:


一是确立了以中心城市引领城镇群的发展方向,“中小城镇化”被取而代之。


二是,全面放开大城市落户,城区人口低于300万的城市均可“零门槛落户”。


在此背景下,石家庄已率先放开零门槛落户,郑州等地则将落户门槛放宽到中专生,以杭州为代表的二线城市也将大专生均纳入落户范畴,至于三四线城市,零门槛落户,更是蔚然成风。


然而,这场落户盛宴,有些城市被排除在外。


发改委表示:全面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


这段话的关键在于“除个别超大城市外”。所谓超大城市,指的是城区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的城市。注意,城区常住人口不同于城市常住人口,城区只包括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等区域,不包括农村地区。


人口大分化!京沪向左,广深向右,二线大跃进


就此而言,目前中国内地只有4个超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而总人口超千万的重庆、成都、武汉、杭州等地,只能算是特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超过500万)。


换言之,北上广深不在放开放宽落户限制之列。


但正如上文所说,广深的城市承载力更强,人口天花板更高,人口政策的弹性空间更大,这就决定了四大一线城市人口的不同走向。


可以预料,未来人口将会呈现三大趋势:


其一,以杭州、成都、郑州、西安为代表的二线城市,将会以更大力度打响人口争夺战,中心城市的人口集聚能力只会增强不会削弱。


其二,京沪虽然将会持续控制人口,但人口涌入的节奏不会有丝毫弱化,这两地仍是海内外高端人才的首选之地。


其三,广深人口虹吸效应将会更加突出。“逃离北上广深“的说法不再有市场,一线城市的人口吸引力仍旧独一无二。


值得一提的是,经过这场疫情,人们会更加明白,北上广深领先的从来不只是经济规模,这无疑将会一步提升一线城市的吸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