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遗诏,到底是“传位十四子”,还是“传位于四子”?

沉睡的古老恶魔


问这个问题的人,是完全不了解清朝历史。

第一,清朝的任何命令,特别是重要的遗迢,是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的。汉语你还可能说改了,但满文,真改不了。

所以,这个康熙遗诏,确实没有被改过;写的内容,就是传给四阿哥,就是后来的雍正。

第二,但问题来了,这个遗诏,是真是假的,就不好说了。

大家都知道,康熙是突然去世的,根本来不及作出任何安排。而且,康熙在立继承人问题上,那真是无语,导致九子夺嫡的情况发生。而且,一直到他死,都没安排好。

所以,这个遗诏很大概率,就是雍正,为了让人觉得正义,自己弄的呗。

反正,他是皇帝了,想怎么弄怎么弄呗。

但好在,雍正这个皇帝,真正是不错。就算其他八个阿哥来当,也就这样了吧。而且,当时我们看到的是,四阿哥置身事外,但事实上,人家比任何一个,都布局得强大,所以,他继承皇位,理所当然了。


董江波


康熙遗诏,到底是“传位十四子”,还是“传位于四子”,是清朝历史的一个谜团。

要解开这个谜团,还需要从康熙遗诏入手。

康熙遗诏存世仅剩四份

康熙皇帝逝世后,遗诏颁布天下,告示全国。康熙遗诏当时由文书官抄了几十张,以迅速传出圣旨,不过至今只存四张。

在已考据为真的四张中,两张在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两张在北京故宫,其中台湾历史语言研究所保存的不但有御玺,还有汉满文对照版,显示曾呈献给康熙看,非常珍稀。

康熙遗诏谜团是汉字艺术造成的

康熙遗诏人气旺,是因为康熙传位之争的历史谜团造成的。

野史传说,康熙遗诏中原写“传十四子”,雍正将“十”改成“于”,变成“传于四子”,也就是传位于雍正自己;电视剧《步步惊心》中,吴奇隆演的雍正自称窜改遗旨,更强化民众印象。

这是在利用汉字“十”和“于”之间的相似艺术来编写的故事,但这不是事实!

康熙遗诏满文版是关键

《康熙遗诏》满文中,“于”和“十”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字,而且,“于”是现代简体字的写法,过去的繁体字写法是“於”。因此,将“十”改为“于”是不可能的。“十”改为“于”只是小说里的说法,不是历史事实。

台湾历史语言研究所,所藏遗诏显示,康熙明明是写“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意指:各方面都很像我),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登基”,绝非添加笔画就能改字,数百年谣言不攻自破。

所以,康熙遗诏,“传位十四子”,纯属无稽之谈,不值一驳!


管理故事会


雍正当皇帝,很多人没想到。

康熙晚年,爆发了著名的九子夺嫡:康熙的九个儿子为了争夺皇位明争暗斗。新皇帝最有可能会是谁?作为大臣的我应该支持谁才能对我最有利?

康熙驾崩后,新皇帝继位,大家一看新皇帝顿时傻眼了:怎么会是他?没想到啊!

这位新皇帝,不是当了几十年的太子胤礽,不是被称为“八贤王”的八阿哥胤禩,也不是在康熙晚年得到重用、被封为大将军王的十四阿哥胤禵,而是朝野上下都不怎么看好的四阿哥胤禛。

为什么会是四阿哥胤禛呢?他这个冷面王,虽然办事效率高,但做事不留情面,朝廷上下很多官员都害怕四阿哥胤禛,也没什么人认为胤禛能在这场夺嫡大战中胜出。

大多数人看好的是这两位阿哥:八阿哥胤禩和十四阿哥胤禵。他们俩,一个贤名远扬,一个晚年受宠。

但最后,却是四阿哥胤禛当了皇帝,这是出乎很多人意料的。

“传位十四子”,还是“传位于四子”?

放眼整个清朝,满清十二帝中数雍正的继位最被人们议论。有很多人说在康熙的遗诏中,原先写的是“传位十四子”,只是这份遗诏被雍正拿到了,雍正将遗诏修改成“传位于四子”,即传位给自己。

那么事实是怎样呢?

我们先不看遗诏的事情,先来看看康熙想选谁当新皇帝,或者说康熙最应该选谁当新皇帝。

平心而论,在这几个争夺皇位的儿子里,康熙最应该选的就是雍正,没有之一。

几个皇子中,当了几十年太子的胤礽最先被淘汰出局,康熙培养了他几十年,但胤礽终究不能成大器,康熙只能忍痛废除;八阿哥胤禩,虽然有“八贤王”之称,但他的贤名是装出来的,以宽仁来收买人心的他早晚会出事。

十四阿哥胤禵呢?他不是在康熙晚年很受宠,并且被封为大将军王吗?不错,但他也不合适。胤禵胆子过大而胸襟太小,这样是会出事情的。一个帝王,想成就大事就要有开阔的胸襟,这一点上看,胤禵是不合适的。

康熙是一位圣君,被人称为“千古一帝”。对于皇帝来说,选择一位合适的继承人至关重要,这直接关系到王朝能不能继续发展下去。对康熙来讲,在康熙晚年出现了国库空虚和吏治腐败的问题,这都是棘手的事情,他必须选一个敢做事、能做事的人,来改革清王朝,让王朝能出现新的生机。


这个人就是雍正。雍正被称为是冷面王,正是因为他敢做事、能做事、有恒心有毅力能够把事情做下去。只有选择雍正,大清朝才能进行大的改革,康熙遗留下来的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改诏书是不存在的,事实上也是行不通的。

前面我已经分析了,康熙最应该把皇位给雍正。但如果,如果康熙真的很想让十四子胤禵继位的话,雍正能不能改诏书呢?不能!他改不了的。

遗诏是用三种文字,即满文、汉文、蒙文来写的。雍正能改得了汉文,那满文呢?蒙文呢?他要怎么改?

就算遗诏只用汉字写,也不存在把“十”改成“于”的可能,因为“于”是简体字,康熙那时候用的还是繁体字的“於”。

可以确定的是:雍正继位后,呕心沥血,对清王朝进行了多项改革,让国库充盈起来,国家发展得更好了。康乾盛世中,雍正作为承上启下的一环,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简单平凡123123


康熙确实是传位给四皇子胤禛(雍正),篡改遗诏之事不成立。

康熙传位!

康熙处事总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选择继承人也是有他自己的原则:一没有能力的不会要;结党营私的也不会要;兄弟之间使阴招的更不会要。他想来想去,只有四阿哥胤禛合适。康熙早年对他的太子非常得意,但是后来康熙看出太子胤礽一者有克母之相,二者把亲生兄弟的生死不当回事,三是对父皇(康熙)的病情漠不关心,所以最终下定决心取消了太子的继位权。

康熙废立太子之后,开始考虑选择其他的儿子继位。他考虑再三,长子胤禔与兄弟们不和,竟然在第1次废太子的时候,怂恿康熙杀死太子,这使得康熙对胤禔十分不满意,最终把他囚禁了起来。再说三儿子胤祉,他将大阿哥用巫盅之术的事告诉了康熙,而康熙表面对他比较嘉奖,心里面却感觉嫌弃,这个三阿哥以为太子失势,大阿哥被囚禁,皇位一定会轮到自己了,但是康熙其实对他也不满意。八阿哥也是蠢蠢欲动,想利用群臣举荐来为自己争取皇位,他的此举也被康熙所厌恶,所以也不是皇帝人选。



最后的人选是,四皇子和十四皇子,而十四皇子只会打仗,不会管理国务。后人传闻四皇子篡改了康熙的遗诏,抢夺了14皇子的皇位。这是故意污蔑雍正。至今这封诏书一式4份,以满汉多种文字书写保存完好,并且分散在四处展览,不可能出现“传位十四子”被改成“传位于四子”之事,况且繁体字“於”笔画复杂,难以随便修改。


再说,康熙十分喜爱雍正的儿子弘历(乾隆),曾经将弘历亲自接到身边抚养教育 ,甚至有时候和军机大臣商讨国事时,也不避讳这个孙子,而这种待遇也只有太子的儿子才有。在诸多皇孙之中,也就只有弘历这么惹康熙喜爱。而康熙明知道自己快要不行的时候,还要派14皇子为大将军去西征,有哪个皇帝会在临死之时将自己中意的继承人调到偏远之地呢?而且14皇子军队的后勤都由四皇子调遣,京中防务也给了和四皇子关系很好的隆科多,这说明了康熙已经在尽力为四皇子铺路了。


所以,种种迹象表明,康熙确实是传位给4皇子雍正,没有篡改遗诏之事,有的话,也是谣言。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历史时刻录


康熙皇帝,在位61年,死后由皇四子雍亲王胤禛继承大统,后来乾隆继位,创造了康乾盛世的场面。但对于雍正皇帝的继位,却一直是后人议论纷纷的。



先说说为什么出现提问者的这个问题吧!康熙遗诏是传位于皇十四子,还是四子。

第一,因为康熙在没有去世之前,对着文武百官,儿孙们说过,他百年之后,肯定为大清选一位可靠兼顾之人。而且后期也相当重视皇十四子,且封为大将军,屡建功勋,给当时之人留下了很大的迷惑。

第二,雍正继位后,自己母亲不接受雍正皇帝的册封,不搬出自己的宫殿,转移到皇太后应该居住的慈宁宫。对于自己的十四帝,直接派去守皇陵。

第三,对于皇八子,皇九子,以及皇九子母亲宜妃的处置。对于肱骨之臣,年庚尧,隆科多的处置。

综上三点就让人怀疑他的皇位的由来。



那康熙的遗诏到底是怎么样呢!

首先,我们先考虑一下康熙到底有没有留下遗诏。因为现存的康熙的遗诏的时间是11月3号。康熙死的时候是11月3号。因为遗诏有着严格规定,现有内阁大臣,大学士草拟,然后由皇帝一一查看,最后才确定如何写。所以皇帝的遗诏一般都会提前写好,要不然就是后期补诏。所以遗诏事件写11月3号让人怀疑。加上直到11月6号在乾清宫才宣布遗诏。且由隆科多宣读,所以让人有了更多的猜想。



第二,假使有遗诏,那么也是不能更改的。继位遗诏一定是用汉文和满文一起写的。即使汉文能够修改,满文也是不能够修改。且如果书写的话也是”传位皇十四子”,于字根本无法修改。



所以说更改传位于皇四子是不可能的。不管雍正皇帝是否合法继位,但最为一位皇帝,他是非常合格的。也为康乾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蛏子历史


雍正改遗诏的可能性虽然不能说完全没有,但是将“传位十四子”改为“传位于四子”,则完全是不可能的,因为根本就没办法这样改。

首先,“十”这个字在清朝的时候没有办法写成“于”,写出来以后意思也变了。清朝的“于”,和现在的“于”并不是一个意思。历史上“于”的意思多是“属于”、“关于”,或者“对于”等,也可以通“迂”这个字。因此,从字面意思来看,康熙遗诏如果改为“传位于四子”,是不合适的,也读不通。如果非要加入“于”这个意思,则在清朝时只能写成“於”。虽然有时候,“于”和“於”也可以共用,但是在正规场合,是不可能通用的。“传位于四子”这样的写法,根本不会出现。

其次,清朝皇室是旗人,清朝的官方文字是满文。虽然在清朝中后期以后,汉文基本上成为了清朝皇室的主流。但是在清朝前期,满文依然是皇室书写的根本。并且在清朝宫廷的正式文书中,满文也是一直都存在的,到清朝灭亡时依然存在。因此。康熙遗诏这样关乎国本的重大文书,一定也是有满文写成的,至少也是满汉双文。从这方面来讲,即便汉字可以把“十”改为“于”,但是满文却是无法类似更改的。

再则,康熙遗诏,传位于哪个皇子,是一定会写名字的。皇四子名字叫胤禛,皇十四子名字叫胤祯,这两个名字念起来虽然有一点点相同,但是写法却是完全不同的。如果雍正改了遗诏,把“十”改为“于”,但是“祯”怎样改为“禛”呢?根本是无法改的。如果不改,那岂不成了“传位于四子胤祯”?岂不是闹了天大的笑话?

所以,无论怎样看,雍正将康熙遗诏的“十”改为“于”,都是不可能的事。更何况,要是雍正真的有改遗诏的能力,为何不直接重写一个“遗诏”呢,这样当然会更稳妥吧?


苏绽


答:康熙临终前到底是有意传位给皇四子还是皇十四子,根本就不必要纠结于是“传位十四子”还是“传位于四子”这个“十改于”的幼稚传说。

道理很明显,所谓的“康熙遗诏”根本就不存在!

我这样说,估计有人会急着和我争,谁说没有?谁说没有?“康熙遗诏”早就被辽宁省档案馆给公布出来了。

但是,用请脑子想一想,谁能证明辽宁省档案馆给公布出的“康熙遗诏”是康熙亲自颁布的遗诏?

康熙死了,雍正当上了皇帝,拥有了一切话事权和决定权,他说什么就是什么,他想做什么就想做什么,谁也不敢、也不能当面与他争。

康熙死得突然,本来就没来得及写遗诏。

雍正要证明自己继位的合法性,他要炮制这样一份“遗诏”,又有何难事哉?

一句话:辽宁省档案馆给公布出的“康熙遗诏”根本就是雍正伪造出来的!

可笑的是,很多人还在一本正经地根据辽宁省档案馆给公布出的“康熙遗诏”唾沫横飞地证明雍正继位的理所当然。

还有人自以为高明地指点江山,说什么“于”的繁体字是“於”,根本改不了!又说“传位十四子”改“传位于四子”语法不通,不可能!甚至还搬出一个人尽皆知的东西——遗诏有满文版,改得了汉文版改不了满文版,这个传说是假的。

这些做法,根本就是缘木求鱼。

“十改于”的传说出署名为天嘏所著的《清代外史》,难道,作为晚清人的天嘏对繁体字的认识还不如你?建议你还是瞪大眼睛去瞧瞧人王羲之名帖《兰亭序》里“会于会稽山阴”的“于”,写的“于”还是写“於”。

康熙临终前到底是有意传位给皇四子还是皇十四子,两百多年来,众多史家争论不息。难道,这些史家都不知道“十改于”不靠谱?

并不是。

人家这些史家根本就没考虑这则故事,也不会把雍正伪造出来那份“康熙遗诏”当作考证材料来研究。

这里面的学问大着呢,水深着呢。

不说别的,单说雍正的名字,就很让史家伤脑筋了。

现在公开的清代官方资料如《大清实录》《东华录》《爱新觉罗宗谱》以及《清史稿》等书,雍正的御名就写“胤禛”。

但是,在很多没有被清朝官方删改过的史料里,雍正帝本来的名字并不叫“胤禛”。

成书于乾隆十七年的《永宪录》里,写的就是“雍亲王,皇四子胤祯。”

前面所提到的天嘏所著的《满清外史》,书中对雍正的称呼,全部写成“胤祯”。

但是,“胤祯”原本是十四阿哥的名字。

现存清代档案里的一份康熙封十四阿哥为抚远大将军的原敕命书里,就有“皇帝敕谕王胤祯”字样。

另外,“祯”的繁体字“禎”,和“禛”高度接近,读音完全相同。并且,在表音的满文里面,胤禛和胤祯的写法是一模一样的。

这里面有什么猫腻呢?

有兴趣的话,不妨接着往下深究。

至于那份雍正伪造出来的“康熙遗诏”,就不要再拿来说事了,贻笑大方。


覃仕勇说史


康熙遗诏上边根本就没有“传位十四子”或者“传位于四子”的内容,所谓的雍正篡改诏书,将“传位十四子”更改为“传位于四子”的传闻,根本就是抹黑雍正的小说情节,完全属于杜撰的

抛开遗诏的其他内容不说,单是这几个字也经不起推敲,稍加分析就能看出破绽:

破绽一:文字书写问题

清朝的圣旨都是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的,康熙遗诏也不例外,其中,汉字版也是用繁体字书写的,而繁体的“于”字用在这里的写法是“於”,由“十”字怎么改也不可能改成“於”而不露破绽。满文在字体和语法跟汉语都截然不同,想要修改满文同样也是难上加难。所以,如果要同时修改汉字版和满文版的字体,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破绽二:皇子称谓问题

康熙皇帝贵为九五之尊,与他相关的直系亲属,在称呼上也都会被冠以“皇”字,以此来彰显皇室的尊贵和特殊。因此,康熙不可能自降身份,称自己的皇子为“十四子”或者“四子”,更何况是书写在传位诏书这种需公布于天下的文书中,严重有损皇族的尊严,即便是写也应该是“皇十四子”或者“皇四子”。所以,不管是“传位十四子”还是“传位于四子”,一看就是为了抹黑而生拉硬扯的写法。

康熙遗诏并非遗失文物,2013年,辽宁省档案馆就将馆藏的康熙遗诏公开,目前网上都可以查到康熙遗诏照片资料,有关传位事宜的内容摘录如下:

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典制持服,二十七日释服。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从遗诏的内容来看,也印证了以上分析的两个破绽。所以,在康熙遗诏上,既没有“传位十四子”,也没有“传位于四子”的说法。


一锅煮了


康熙确实是传位给雍正而不是十四阿哥。

在民间一直有个说法,说当年康熙皇帝在遗诏上写的是“传位十四子”。是老四勾结隆科多趁康熙弥留之际篡改遗诏,在十字上头加一横,底下加一勾,将“传位十四子改成”传位于四子”。后来雍正清洗隆科多,就是为了杀人灭口。这个说法流传很久也很广,好像历史果真如此,但这件事经不起认真推敲。


一、首先隆科多没有机会更改遗诏。康熙病危时,周围有太监和侍卫,还有众皇子们。隆科多根本没机会篡改遗诏,除非你把他们都收买,但有些人还是雍正的皇位竞争人,怎么可能做得到。

二、遗诏写的是繁体字,“于”的繁体字为“於”,且有满文、汉文、蒙文三种文字,就算改得了汉字,更本没法改笔画完全不一样的满文,蒙文。

三、从当时局势上来说,也不太可能传位给十四阿哥。当时康熙派十四阿哥正在西北讨伐准噶尔部,如果有心传位给他就不会派他出去打仗。其次十四阿哥只在兵部待过,处理政务经验不足,且性格不羁,统兵打仗可以,不适合做皇帝治理天下。而雍正在四十五岁继位前担任过各种官职,政务经验非常丰富。


康熙后期的实际情况是国库亏空,官员腐败,财政和吏治一直是影响王朝的头等大事。雍正继位后勤于政务,大力清除康熙朝留下的各种积弊,使大清帝国逐渐走向鼎盛,为康乾盛世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雍正每天批阅奏折到深夜,睡眠时间还不够四小时,仅在数万件奏折中写下的批语就多达一千多万字,最终累死在工作中。雍正虽然只在位十三年,但他的勤政精神、治国业绩,在中国古代帝王中堪称楷。康熙若是地下有知,也一定会为自己选的继承人感到欣慰。


岁月如发


关于九子夺嫡,历史上争议确实不小;但“传位十四子”,还是“传位于四子”这种字眼梗,造就没人用了,因为太不靠谱了。也就电视剧拿来瞎扯扯,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这个行不通。

众所周知,1772年,康熙大帝突然驾崩于北京畅春园。由于康熙死前并未公开宣布新君人选,而是写了一封遗诏秘密立储,所以民间认为雍正篡改了遗诏,将“传位于十四王”改为“传位于四王”。

这种说法不仅不切实际,而且十分主观。雍正不可能有机会篡改遗诏, 也不可能达成篡改遗诏的条件。

首先,根据《东华录》所记载,康熙自知大限将至之时,曾于寅时急诏隆科多、张廷玉、三王、七王、八王、九王、十王、十二王,理藩院大臣、步军统领、宗人府主管等人前往御前听从圣君遗诏。

依照上文来看,《东华录》中将“康熙传位的过程”写的很清楚,隆科多协张廷玉颁布康熙遗诏时,四王胤禛根本不在场,所以雍正不具备修改遗诏的条件。 问题来了,为什么康熙主意传位给胤禛,却下命令三王、七王、八王、九王、十王、十二王到御前听诏呢?

因为康熙下了一盘大旗。康熙深知八王、九王、十王、十四王各各不是省油的灯,所以在传位给胤禛之前,康熙将“八爷党”的核心人物八王圈禁,

又将“刺头”佟国维革职,再让十四王领兵镇守塞北,最后培养隆科多为九门提督。

没有了八王这只领头羊,九王、十王便失去了主心骨;没有了佟国维这个“刺头”,文武百官便失去了“躁动的心脏”;没有了十四王这个能征善战的将军,丰台大营便会安安分分的听从康熙指挥。

最后,康熙将所有落选的皇子聚集在一起听诏,表面上是有意将皇位传给三王、七王、八王、九王、十王、十二王,实际上是为了将这些有可能谋反的皇子们聚集在一起,由九门提督隆科多、理藩院尚书张廷玉看管起来。

理藩院尚书张廷玉有执法权,一旦众皇子对遗诏不敬,张廷玉有权将其治罪。九门提督隆科多统领步军衙门,手握两万大军,一旦众皇子有谋反之心,隆科多能够迅速发兵镇压。

康熙皇帝下的每一步棋都高明的令人咋舌,而康熙皇帝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胤禛铺路。 当康熙的遗诏传遍整个紫禁城之后,胤禛已经成为新任的大清皇帝,但胤禛并没有失去冷静,他第一时间释放了被圈禁的十三王,命令统兵多年的十三王控制丰台大营。

当丰台大营被控制之后,胤禛才以新君的身份前往康熙的灵柩之前接受遗旨。因为胤禛根本不知道皇宫中的情况,如果手握重兵的隆科多突然投向八爷的阵营,胤禛则必须拥有一支能够支持他夺权的军队,这个军队就是十三王手中的丰台大营。

雍正皇帝的登基过程可谓是步步为营、九死一生,单单是登基为帝就如此困难,更不要说当着一众皇子的面修改遗诏了,除非雍正有能够让时间暂停的“替身使者”——“泽瓦鲁多!”否则根本没有机会和能力修改遗诏。

话又说回来,以康熙皇帝灭鳌拜、平三番、横扫准噶尔、收复台湾的手段,怎么可能轻松的让雍正修改遗诏?

因为康熙颁布的遗诏是由满文、汉文两种文字编写而成的,另外宗人府主管会将康熙的遗诏以满文、汉文、藏文、蒙文四中文字编入皇家玉碟。

即便雍正喊出“泽瓦鲁多”,将汉文的“传位于十四阿哥”篡改为“传位于四阿哥”,那么满文、藏文、蒙文要怎么改? 综合康熙皇帝传位于雍正的大体过程,和篡改遗诏所需要的种种条件,我认为“雍正篡改遗诏”这种说法纯属子虚乌有,空穴来风。

当然了,开头我讲过,这件事儿还并没有下定论。改遗诏不现实,但是造假可以啊。有没有可能张廷玉他们联合雍正整了一份儿假的遗诏呢?这个问题留给各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