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不好中医,需要怨怨师傅

原题:中医不能没有检讨的精神和气度

一个专家在我面前唉声叹气,说起跟着实习的研究生中医底子太差了,然后就开始感叹中医命运,我想他是一个热心中医的人。我问他,这不就是你老师没当好的原因吗?他不好意思的笑了。

我们现在中医究竟怎么了?实际上不是中医理论和技能怎么了,而是使用他的人怎么了,人不行不能说中医不行。中医的理论代代相传,从内经到现在,书籍浩如烟海,好东西都在那里边呢,尤其是现在所有的医书都可以在网络上见到,你可以看头条看明星绯闻,实际上同样可以看中医书籍,但是很多人不会这么做。一个方剂汤头如果认真的背诵,也不过十分钟的事情,但是如果不认真的去背,也可以终生不会。那么,为什么不会呢?当你用的时候发觉,是种遗憾。

大学生的时间很多,一个学中医的人背书一年跟师两年可以出师了,这三年会学习很多的东西,会中医的经典,会中医诊疗看病,具备了中医思维然后继续摸索就可以了。但是,现在似乎不是这样。大学五年研究生三年博士三年临床住院医师三年,似乎并没有真正的开展中医。这也就难怪,中医大学生说起来科班出身,但是内心是虚弱的,在中医面前自觉学艺不深,在西医面前也觉诚恐。而这成为很多民间中医看不起的根本原因,甚至被否定中医高等教育的成果。

但事实确实如此。任何一个中医学生,都应该思考大学时间对中医做了什么?整体的以为学生不行的教师医师们也应该反思是不是自己不行或者没有认真的去要求学生,而使学生被社会和民间中医秒杀?这样的悲剧,高校、教育部门、中医部门是不是应该引起反思?培养中医,需要拿出中医说话,中医人才越强,中医越能赢得自尊。

很多人似乎不屑于此,因为有人认为中医没有出路,找不到工作,大医院歧视。这也许是事实,照现在大医院进人标准,医圣张仲景也必然四处碰壁,注重于学历和科研、英语的中国医院是一个怪现象,或者说是怪胎,医院没有实力搞中医吗?不是,是因为根本没有去重视,实践证明历年来但凡重视中医的领导现在中医发展的都特别好,中医专家有水平的很多,现在群众喜欢中医,这些医院重新掌握主动。而那些摒弃中医或者仅仅碍于要求开展中医、不重视中医的医院过去中医不行,现在也不行,将来就会亡在他们的手里,这不是危言耸听。

因而,负责任的中医先生必须顾护中医后继之人,你自己中医不行,做老师也必须抓紧时间充电然后带教;现在行的,必须充满中医职业的自觉去发觉有潜力的中医苗子精心培育,为杏林做些贡献。如果做老师的只是批评学生、埋怨学生、看不起学生的中医水平,而不去认真的教,学生永远是不会的;而且更恶劣的问题是,学生会从此抛却中医,看不起师傅。这是中医最悲哀的结果。

常言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修行暂且不说,单就领进门就是大学问。做老师的,能不能、会不会领学生进门呢?我看值得思考下。现在,我提议中医必须做些自我批评,要学会面对问题,别人的批评责难也许有理,也许无理,作为中医应该知道他们的命门在哪里,这样我们方能知耻而后勇,才能用真正的水平来应对来自于社会的责难。而实际上,这其实并不难,关键就是看究竟做还是不做。这如同怀孕,做了可能还是会有不能成熟的婴儿,或者早亡流产,但不做就永远只能是不孕不育。为了中医,已经是该回归本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