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在美國親歷疑似病例診斷,華人媽媽心急如焚

近日,一位華人媽媽便在網上分享了女兒似出現新冠肺炎症狀的經歷,她不僅表達了自己的擔憂和緊張,

也讓我們看到了特殊時期,一位母親的焦慮,以及美國的醫療系統對於特殊病例的處理現狀。


女兒在美國親歷疑似病例診斷,華人媽媽心急如焚

圖源:Business Insider


女兒在美國親歷疑似病例診斷,華人媽媽心急如焚

以下內容由一位華人媽媽親述,摘自網絡:


女兒17歲,2019年12月10號左右在廈門發燒39度+,自行服用頭孢一代抗生素三天,效果不佳。去醫院,驗血常規後改服頭孢三代抗生素(和一代抗菌範圍不同)明顯好轉。


12月末,再次發作,高燒不退、寒戰。12月28、29號分別又做了兩次血常規檢查,輸液,好轉後劇咳多日。


1月24號廈門飛北京,25號有外出就餐史,26號北京飛大連,28號天氣原因航班取消在大連機場停留7小時,30號大連——大阪——舊金山——玉米地(編者注:美國中西部),大阪和舊金山轉機各5小時。


因為當時海外已經說的比較多,提前備好了口罩和護目鏡全程佩戴,飛機上沒進餐,大阪機場有吃東西。


回美國玉米地後,在家隔離沒有外出。


2月3號早上第一次發燒,一直怕冷(家裡不冷)之後每隔兩三天發燒一次,一次比一次嚴重,每次都是寒戰後急劇升溫至102.5度(F)左右。


2月13號,我們第一次給health department 打電話,負責的NR聽完後,主要強調了幾件事:


  • 1,不可以自己去看醫生,必須提前通知醫護做好準備,否則會讓醫護人員引起恐慌。
  • 2,當時的情況如何,是否需要立即看醫生。
  • 3,他們要給州里打電話,聽指示。之後NR來過幾次電話,問具體的旅行史,航班座位號,詢問情況,把NR的私人手機號碼留給我們,24小時內有任何問題隨時聯繫。


16號晚,再次寒戰發燒,17號上午十點左右,我們給NR打電話,NR請示過州里後,指定我們去當地醫院急診(ER),不能去其他地方,其他地方沒有防護條件。


NR來過幾個電話,問我們車輛信息,讓11點鐘開到ER停車場,有人在接應,不要下車。


我們剛進入ER範圍,發現ER外面順著車行方向,每隔20米左右站著一位做好防護的工作人員,指引我們的車直接進到ER相連的室內停車場。


大概四五位戴著N95防護口罩、防護面屏、套著隔離服的工作人員,指導我們在下車前先戴上防護面屏(我們自己戴的口罩),女兒直接進到離大門最近的房間。


工作人員指引我把車停到ER室外停車場離門最近、專門圍起來的位置,大概四五個車位,讓我把車橫著停,遠離其他車輛。


我隨後被帶到急診室,只有一個全副武裝的護士,護士一直通過電腦、電話和醫生聯繫。


女兒在美國親歷疑似病例診斷,華人媽媽心急如焚


電腦上好像不斷的傳來各種指示,感覺護士很忙,一直在操作電腦。


護士全程戴著橡膠手套,取樣時(血、鼻、喉)護士又格外套上了兩層橡膠手套(每隻手各戴了三隻橡膠手套),取完樣後,直接把外層手套扔掉。


女兒在美國親歷疑似病例診斷,華人媽媽心急如焚


期間氣氛很好,各項化驗指標出來後,氣氛凝固了,結果都是陰性,估計血常規的結果也不好。


把X光機器搬來在床上做的X光,醫生會診。又過了大概兩小時後,醫生來了(當天第一次看到醫生),醫生沒有戴口罩!


女兒在美國親歷疑似病例診斷,華人媽媽心急如焚

女兒在美國親歷疑似病例診斷,華人媽媽心急如焚


醫生近距離跟我們說,“不要害怕,看我都沒有戴口罩!”


醫生說,可以確定的是有病毒,但是不知道是什麼病毒,跟CDC會診過了,不是新冠病毒,回家觀察,給了一些口罩,14天內家庭成員任何人出現狀況還是要給health department打電話重新走一遍程序,戴口罩去ER。


沒有開藥,回家後當晚發燒,咽喉痛,20號晚上再次發燒,喉嚨紅腫,上面很多小泡,疼到不能說話,脖子上淋巴結腫大疼痛。


21號health department的NR請示過州里後,讓我們自行去urgent care,把之前ER的就診病例給了醫生,醫生很重視,說給health department打了電話,連之前的旅行史都瞭解的很清楚,不是新冠肺炎,所有醫護、工作人員都沒有戴口罩,我們戴了。


做了血常規和鏈球菌化驗,鏈球菌陰性,醫生說是有未知病毒,鏈球菌還送了一份去醫院做菌培養,他判斷還會是陰性(的確還是陰性)。


醫生給開了激素和抗生素,說三天不好再去看醫生。吃藥當天嗓子就基本不疼了,第二天完全好了,現在這又過去了十幾天,再沒有出現畏寒、發燒症狀。


2月份,20天發燒7次,有腹瀉,不咳嗽,驚嚇過之後終於好了。


從這次看病經歷看,醫生真的非常相信CDC,CDC說不是,那就不是!


不知道我女兒是不是沒有感染到肺部的輕症,我和我老公沒有任何症狀。


最近後知後覺的看了一下我女兒12月在國內的血常規,淋巴細胞數量很低,其中有一次下降到0.8,貌似之前國內確診新冠的一個指標就是淋巴細胞0.8。


網友補充說明:


最後還想補充下女兒是12月生病,1月份已經徹底好了,2月再次發病,有可能是體內病毒隱藏或者是完全感染了新病毒。


最初發燒,我們以為是過敏,並立即開始吃了過敏藥。因為每次發燒都吃過退燒藥後退燒而且沒有持續發燒,所以一直在家裡觀察中,每天多次測體溫、血氧,喝大量檸檬水。


孩子因為特殊原因,當時不能離開中國,只能在1月24號之後離開,也算比較幸運,按計劃離開沒有拖延。


我一直在美國,孩子在國內,孩子身邊有人照顧。
記錄這些,也是想說,我所看到的醫護們很害怕,但他們非常相信CDC。


其實自從去過ER,我安心了很多,覺得美國的醫護防護似乎比中國好一些。我這裡不止是玉米地州,還是玉米地裡的非常小的城市。


醫護們之前不瞭解,現在病例多了,一定會更重視起來。



  • 在我們家庭內部現在沒有人傳人,如果是新冠也可能沒有症狀,還有我們家裡也採取了一定的隔離措施。

  • 這邊房子很大,一樓、二樓分別有兩套獨立的中央空調系統,女兒獨自在二樓一直沒有下樓;我們主臥室在一樓,三個人住在三個離的很遠的空間,分開進餐。


  • 幸運的是,這位華人媽媽的女兒最終恢復了身體健康,並未感染上新冠肺炎病毒,我們也隨著這篇真實的記錄長舒一口氣。
  • 也希望在這個特殊的時期,每一位民眾都可以做好防護,減少必要外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