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疫”瞬間!溫州6名醫務工作者講述戰“疫”親歷

4月9日下午,溫州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抗疫一線醫務工作者專場活動,溫州6名醫務工作者分享援鄂以及在溫州抗疫一線的故事。

难忘“疫”瞬间!温州6名医务工作者讲述战“疫”亲历

現場到來的醫務人員分別包括援鄂醫療隊成員,溫州市人民醫院院感科科長兼市院感管理質控中心常務副主任吳紅梅、溫醫大附一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歐陽金生、蒼南縣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代理護士長易同燕;溫州抗疫一線醫務人員,溫醫大附二院甌江口院區104隔離病區主任、副主任醫師李嶽春、樂清市人民醫院感染科主任趙暉、瑞安市仙降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陳雪梅。

吳紅梅:我們有我們的職責和使命

國家衛健委駐武漢指導專家組成員

溫州市人民醫院院感科科長兼市院感管理質控中心常務副主任、主任護師

难忘“疫”瞬间!温州6名医务工作者讲述战“疫”亲历

1月24日除夕夜,我接到國家衛健委的指令,需要即刻奔赴武漢前線,作為國家衛健委駐武漢指導專家組成員參與抗疫戰鬥。在簡單的收拾行李後,我於1月25日正月初一凌晨3點出徵武漢,並在當天晚上9點正式入駐武漢市武昌醫院。

武昌醫院原本是武漢市武昌區一個有著三個院區,下轄三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共有千張床位的三級乙等綜合醫院。1月21日,根據安排,武昌醫院被改為定點醫院。當時當地的病人很多,每天門診量達1300多次,輸液人數近700人,留院觀察近40床,床位從極限504張再增加到535張,但仍遠遠滿足不了病患的需求。此外,每天還有不計其數的求醫熱線和分秒必爭搶床位的病患。

入駐以後,我白天在汙染區,即東西兩個院區共12個收治新冠病人的病區和三個院區及三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門急診、放射科檢驗科、醫療廢物暫存點、汙水處理站等一線摸底問題和排查隱患,晚上向國家專家組團隊彙報工作,提出儘快解決的建議與方案,為國家衛健委決策提供感控最前沿的信息資料,同時指導並參與院感科開展疫情防控工作。

难忘“疫”瞬间!温州6名医务工作者讲述战“疫”亲历

與此同時,為更好地防控新型冠狀病毒醫院感染,保障醫療機構醫務人員及其他工作人員的安全,合理使用個人防護用品,我積極參與了中華預防醫學會醫院感染控制分會、中國醫院協會醫院感染管理專業委員會、中國感染控制雜誌編輯委員會共同制訂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醫療機構不同區域工作崗位個人防護專家共識》和《浙江省醫療機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技術實施指引(第一版)》的編寫工作 ,為浙江省醫院感染控制部門工作人員提供有關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感染防控的相關信息和具體工作指引。另外,也盡己所能為武昌區政府在緊急建造方艙隔離點時獻計獻策,參與其建築佈局和流程的設計,並跟進感控流程和措施的指導,協助組織培訓等。

由於隻身在醫院開展工作,工作的難度和個人的感染風險對於我來說都是極大的挑戰和巨大的壓力。不害怕嗎?也害怕!但我們有我們的職責和使命。

這次出征,也有很多牽絆,比如家中已到耄耋之年的父母,父親前年中風,至今偏癱,母親做過視網膜剝離手術,一隻眼睛的視力幾乎為零。但這次出發前,在和父親說明情況時,他卻對我說,“這是你的職責,去吧!”而我的母親,更是主動來電說,“孩子,你這是在做好事!照顧好自己,放心去工作,我們會照顧好自己!”因為父母的鼓勵,讓我有了更多前進的動力,也因為家裡丈夫和兒子的理解支持,我更是信心倍增。

經過同樣英雄的武昌醫院全體領導及幹部職工的共同努力,該院ICU重症監護病房醫務人員實現零感染;南湖院區醫患600餘人零感染;學院方艙720餘名醫患零感染。

歐陽金生:去武漢,上前線

溫州市第二批援鄂抗擊新冠肺炎緊急醫療隊隊長

溫醫大附一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

难忘“疫”瞬间!温州6名医务工作者讲述战“疫”亲历

今年1月28日,我們第二批援鄂醫療隊的成員在溫州集結完畢後就轉道杭州,和浙江省第二批援鄂醫療隊的其他隊員匯合,並於當晚抵達武漢武昌區醫療隊駐地。根據工作安排,浙江省第二批援鄂醫療隊接管了武漢科技大學附屬天佑醫院的兩個重症隔離病區和一個危重症病區(ICU),該院為定點收治重型及危重型新冠肺炎病例的醫院,而我在醫院裡先後擔任隔離病房六區第一治療組組長和隔離病房七區的科主任。

去武漢,上前線,面對新冠肺炎患者,我們都知道將面臨著何種危險,但我們不後悔,這次機會也是我主動報名參加的。我的兒子今年讀高三,正到了學習的最關鍵時刻,按理說應該留下來陪他迎戰高考,但是我還是選擇去支援武漢抗疫工作,除了我特別相信他能自強篤行備戰高考外,是一名父親的我更是一名醫務人員,我的身上有責任更有使命。而我同為醫務工作者的妻子這次也非常支持我,就在1月28日,我即將離開家出發時,妻子紅著眼對我說了這麼一句話,她說,“孩子我會照顧好的,我等你平安歸來!”

难忘“疫”瞬间!温州6名医务工作者讲述战“疫”亲历

在武漢科技大學附屬天佑醫院工作的52天時間裡,我和團隊成員為了全面細緻地掌握每一位患者的病情,堅持逐一診查病人,分析每一個病人的臨床資料。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是浙江省唯一一個有自己的呼吸重症監護室的呼吸內科,加之我們這次支援武漢抗疫的溫州醫護人員都是各單位的醫療骨幹,這就為武漢天佑醫院提高新冠肺炎的治癒率提供了更有力的臨床與技術支持。

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援鄂期間,溫州市第二批援鄂醫療隊累計收治患者192人,其中重症108人、危重症32人,已有135人康復出院;累計完成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檢測2000例次以上。

易同燕:那顆堅定的心不曾動搖

溫州市第二批援鄂抗擊新冠肺炎緊急醫療隊成員,

蒼南縣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代理護士長、主管護師

难忘“疫”瞬间!温州6名医务工作者讲述战“疫”亲历

這個春節,新冠肺炎疫情撲面而來,嚴重威脅著全國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武漢人民更是面臨著重大病毒感染的風險,當地的疫情情況牽動著我們每一個人的心。疫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除夕之夜,我毅然寫下請戰書,想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作為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的一名護士,我被分配到浙江省重症護理支援隊,所以雖然同屬溫州市第二批援鄂醫療隊,但我早一天出發,和隊員們的聯繫,基本也都靠微信和朋友圈。

1月27日,我們浙江省重症護理支援隊乘坐綠皮火車,歷時14小時抵達武漢,入駐武漢市肺科醫院重症監護室,這也是我省援鄂醫療隊中收治重症、危重症患者最多的救治點,而我所在的浙江省重症護理支援隊是一支由30名護士姐妹組成的特殊小隊。

為了節省醫療資源,更為了提高工作效率,每天,在進入醫院重症監護室工作之前,我們都會穿上層層防護服、隔離衣和尿布溼,把自己“全副武裝”起來,然後在隔離病房的ICU裡開啟一天的連軸轉工作節奏。這期間,大家均付出了遠超以往工作體能和護理工作範疇的體力,因為特殊時期,除了常規的輸液藥物治療、抽血外,對基礎護理的要求也尤為精進,如每2小時的翻身,每3小時的口腔護理,每天還更換各種導管的薄膜敷料和機械排痰等,ICU的患者都進行了氣管插管、機械通氣,他們的痰液、呼吸機的冷凝水、大小便等都要我們來處理,每一次近距離接觸都有一定的感染風險,但大家都義無反顧、無所畏懼。雖然,每天六個多小時下來,衣服溼透了、護目鏡花了、臉壓破皮了,但那顆堅定的心仍舊沒有動搖,依舊幹勁兒十足,每天幫病人與死神賽跑。

截至3月22日,我和我的團隊在武漢共奮鬥了54天,累計管理床位20餘張,護理患者70人,其中危重症患者65人。

李嶽春:我是湖北人,也是“溫州人”

溫醫大附二院甌江口院區104隔離病區主任、副主任醫師

难忘“疫”瞬间!温州6名医务工作者讲述战“疫”亲历

我是湖北人,從小吃熱乾麵長大,曾經就讀於武漢大學,在武漢病毒所做過研究。畢業後來到溫州工作了14年,早已熟悉了溫州魚丸面的味道。此次疫情,雖然不能去武漢,但溫州也是除湖北之外的疫情較為嚴重的地區,我主動向醫院請戰,為第二故鄉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1月28日,我院接到市委市政府的緊急命令,要求在10天內將甌江口院區改建為省級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定點收治醫院,然而甌江口院區原規劃是骨科醫院,計劃於今年4月份投用,短時間內轉型困難。在這種狀況下,我院連夜成立指揮部,立下軍令狀。我們的院領導、科室主任、科研人員等50多人放下手上工作加入到搬運物資和打掃清潔隊伍中來。一些物資和設備因為交通受阻比預計時間晚到,後勤職工和安裝師傅等數十人通宵不睡,爭分奪秒完成設備的安裝,各個醫技科室的設備也開足馬力安裝和調試。龍灣當地的電信、電力等部門紛紛援手,夜以繼日加緊建設;溫州市衛健委通過網上或專人對接的方式加快了甌江口院區啟用前的各種審批手續。最終我們只用了7天時間完成了啟用任務,體現了溫州速度、決心與力量。因此,被大家稱為“溫州版火神山醫院”。

难忘“疫”瞬间!温州6名医务工作者讲述战“疫”亲历

作為病區主任,我帶頭在一線參與各類抗疫工作,時刻關注患者病情變化,24小時手機不關機。隨著戰役的深入,我負責的104病區被逐步賦予了醫院清零的使命,我們醫護人員身上的擔子可想而知。隔日採集的咽拭子和大便核酸改為每日採集。一位新冠病毒肺炎患者出現反覆不明原因發熱並白細胞、血小板進行性下降,處理起來特別棘手。為了這個病人,我們經常討論至深夜。最後我們為這個病人做了骨髓穿刺,證實是合併淋巴瘤,終於搞清楚了她的發熱原因。

在完成14天醫療任務後,我主動要求延長抗疫時間直至病人全部病癒出院,完成“清零”。我們為每位患者制定出“一對一”的治療方案,除按照最新的國家診療方案外,根據患者個體差異,開展西醫為主,中醫為輔,呼吸康復操、心理支持、營養支持等跟進的多學科多角度治療模式。這些措施有效地預防了患者病情惡化,我們無一例由輕症轉為重症。

我們奮戰了34天,收治72人,治癒69人,轉院3人,晝夜不息的辛勞取得了最終戰果。實現了“零病亡”,醫務人員“零感染”的雙目標。回想起來,每天都有不同的故事在隔離病房上演。這是我畢生難忘的經歷。

趙暉:每天工作近20個小時,時間還是不夠用

难忘“疫”瞬间!温州6名医务工作者讲述战“疫”亲历

3月16日,對於樂清而言,是個有著特殊意義的日子,當天,樂清市最後一例新冠肺炎患者治癒出院。至此,樂清市累計確診的170例新冠肺炎患者“清零”,並連續30天“零新增”,同時實現醫務人員“零感染”。這是樂清全市上下勠力同心、共克時艱,全市醫務工作者齊心協力、精準施治所取得的成果。

樂清是溫州地區疫情最嚴重的地方。從1月19日收治第一例患者開始,樂清市第一時間就制定了醫療救治預案,組織全市醫療救治團隊,確定樂清市人民醫院為醫療救治定點醫院,全部騰空外科大樓和感染科病區病房220間,新建簡易隔離病房64間。

身為科室主任,我有很多的事情要做。除了一個接一個地收治疑似病例,對收治的病人做出決斷、制定診療方案,我還要對發熱門診醫生無法確認的病例,進行會診。同時,對來自不同科室支援的醫生做好工作分工,對他們進行相關培訓,這些,我都要兼顧。此外,還得擔心防護用品夠不夠用,科室的院感流程有沒有遺漏之處,還得考慮病人的收治、轉運、溝通、安慰、心理疏導、以至於病人的吃喝拉撒等等問題。事無鉅細,在當時的情況下都要親力親為。各條線上的事情聚攏在手機裡,各種指令、各種流程、各種來自不同人群的新冠信息諮詢聚攏在手機裡,每天幾百個的電話應接不暇,為了儘快診治,我每天還要在手機裡看很多的化驗單和CT報告。疫情開始的前10天,每天工作近20個小時,時間還是不夠用!恨不得把時間掰成兩半!

难忘“疫”瞬间!温州6名医务工作者讲述战“疫”亲历

那段時間,我們全院上下都傾盡全力,醫護人員在與時間賽跑,同病魔較量,行政後勤人員在後方支援,採購生活用品、發放物資、保安、保潔、消毒、駕駛救護車轉運患者、清潔衣被等等。他們盡心盡力,連續無休息日地工作。

青山一道,風雨同擔!在大家的努力下,病毒的傳播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確診人數減少到清零。這次抗疫,各行各業的同胞們都在貢獻力量,作為其中的一員,我感到十分的驕傲。

陳雪梅:深感使命與擔當的重量

瑞安市仙降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

难忘“疫”瞬间!温州6名医务工作者讲述战“疫”亲历

疫情發生以來,瑞安市衛生健康系統近8千名工作人員全部投身疫情防控工作,作為其中一員,我深切感受到使命與擔當的重量。

我的工作地,仙降街道,是瑞安市疫情防控的重點區域,一方面,轄區企業大多數是勞動密集型,流動人口多;另一方面,本地人外出做生意的也很多,隨著春節臨近,大家都趕著回鄉過年,疫情防控形勢十分嚴峻。

1月19日開始,我們中心全體工作人員取消休假,加入到這場疫情阻擊戰中,主要負責轄區各疫情防控點體溫監測、重點人群健康狀況入戶排查、集中隔離點醫學觀察等工作,全力以赴守好“第一道防線”。

2月初,轄區仙篁竹村確診多例新冠肺炎病例,疾控中心與仙降街道連夜排查出了百餘名密切接觸者,為了有效控制疫情蔓延,市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果斷決定對仙篁竹村實行最嚴管控措施。面對突發的疫情,我們基層醫生深知此次任務艱鉅、責任重大、使命光榮。經與中心領導商議,我主動請纓帶領團隊入駐仙篁竹村。

难忘“疫”瞬间!温州6名医务工作者讲述战“疫”亲历

入駐後,我們安撫村民情緒、宣傳防疫政策、指導個人防護和居家環境消毒;為村民監測體溫,對密切接觸者進行咽拭子採樣,掌握重點人群健康狀況;開展中西醫診療,尤其是對慢性病患者開展隨訪並提供貼心送藥服務。

在剛開始的時候,村民們的心理疏導是我們最需要解決的一個大問題。有些村民對此次的最嚴管控措施產生了恐懼,有些則因為無法自由外出而帶有怨氣。對此,我們團隊耐心溝通,向他們解釋這樣的管理是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大家的健康。慢慢的,村民們開始配合我們工作。正因為有了他們的大力支持,經過20多天的努力奮戰,我們的駐村任務順利完成,全村1千多人健康無恙,仙篁竹村重新變得寧靜、平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