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孩子多“遭罪”,這3個規矩要在3歲前立下,孩子以後會感激你

李玫瑾教授是有關研究兒童教育心理學的專家,她在教育訪談中曾說過這樣子的一句話:不要在該立規矩的年齡,寵壞孩子。

老人常說“孩子三歲看到老”,意思就是透過小時候孩子的行為,就可以看到他以後整個人生的為人處世的行為和性格是怎樣的。所以管教孩子要從娃娃抓起,如果等到孩子年齡大了再來管教,難度也會變大,效果也不明顯。


不想孩子多“遭罪”,這3個規矩要在3歲前立下,孩子以後會感激你


制定規矩對於孩子的重要性

規矩對孩子的行為是有約束性的,正確的規矩能夠讓孩子清楚錯與對的邊界,能夠有效地避免孩子走上錯誤的道路。孩子心中有了規矩,心裡便有了個度,知道適可為止,容易獲得滿足感,不會提出沒完沒了、不合理的要求。

制定規矩可提高孩子的契約精神,孩子會因此變得更加遵守社會上的規矩,變得更加自律,從而獲得更多的自由,這對於他們以後在社會上處理難題和人際關係都是有幫助的。


不想孩子多“遭罪”,這3個規矩要在3歲前立下,孩子以後會感激你


心中有了規矩,好的習慣便會逐漸形成,也會體現出一個人的家教所在。所以父母要趁早把這些規矩給孩子立起來!

三歲看大,這些規矩要早給孩子立起來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孩子的獨立能力與孩子未來的人生有著緊密的聯繫,獨立意識並不是憑空而來的,是要從小培養的。所以在孩子年紀小的時候,就要要求他獨立自主的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比如自己收拾房間、玩具、衣物,讓孩子自己學會洗漱、吃飯等。這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家長的引導孩子把這些事項做得更好,讓孩子意識到獨立能力的重要性。


不想孩子多“遭罪”,這3個規矩要在3歲前立下,孩子以後會感激你


2.先溝通,不亂髮脾氣

很多小孩如果不給他買玩具,不給他看電視等就會開始發脾氣嘩嘩大哭鬧個不停,怎麼說也不聽,甚至開始亂扔東西,這就是孩子沒有規則導致的衝動性行為。

父母為避免這種情況發生,應該跟孩子約好:“心裡有什麼想法需要和父母及時溝通。想要做什麼、需要做什麼是要講出來的,不是發洩出來的”。


不想孩子多“遭罪”,這3個規矩要在3歲前立下,孩子以後會感激你


3.勇於承擔錯誤

很多孩子在小的時候並沒有錯誤意識,或者是父母的過度縱容,反而讓其長大出到社會時就會變得自大,無法正視自己的錯誤,很難融入到社會里。

所以父母在從小就要培養孩子的承擔錯誤的意識,跟孩子約好“要敢於承擔錯誤,避免事態發展得更嚴重”。


不想孩子多“遭罪”,這3個規矩要在3歲前立下,孩子以後會感激你


立規矩時,要注意哪些原則?

1.立了規則就得遵守,沒有例外

孩子都是抱有僥倖心理的,就算約定好了規定,未必也能真正的做到。這時候,父母就要發揮其嚴格的監督作用,要讓孩子知道立了規則,就要按要求做好,否則就會有懲罰。讓孩子嚐到不遵守規則的苦頭後,他的契約意識會進一步提高。


不想孩子多“遭罪”,這3個規矩要在3歲前立下,孩子以後會感激你


2.規則需通俗易懂

立規則並非是長篇大論,是要建立在孩子能夠理解的基礎上,儘量用孩子所處的年齡段能夠理解的語言和文字去跟他溝通,讓孩子知道這個規則的作用是什麼,他應該需要怎麼做。當孩子清晰了規則的緣由,才會樂意接受。


不想孩子多“遭罪”,這3個規矩要在3歲前立下,孩子以後會感激你


3.父母要以身作則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如果給孩子立下了規矩,而父母的行為缺不符合這些規矩的約束,那孩子也會跟著有樣學樣,不想遵守規矩。所以父母要時刻警醒自己的行為,起到模範作用

管教孩子是有關鍵期和黃金期的,而孩子的性格是需要規矩來規範的,因此家長們要把握住好這個時期,讓孩子形成好的性格、有好的紀律性,方能在社會上立足。


不想孩子多“遭罪”,這3個規矩要在3歲前立下,孩子以後會感激你

佳佳非常注重女兒行為習慣的培養,從小養成好行為,長大就不易犯錯,就算犯錯,內心也懂得反省!《德國幼兒自我管理圖畫書》是兒童行為引導,情緒早教的書籍,幫了我很大忙,讓女兒懂得不少道理,不愧為獲獎童書!

建議家長也可以加上一些國學教育,比如《弟子規》這部書就是佳佳經常給女兒講的,3字一句,讀起來好像兒歌,郎朗上口,不知不覺中就給孩子腦子中融入禮、儀、仁、孝的概念,讓孩子擁有好品質,這樣更懂分辨是非,有正確的三觀!《兒童國學啟蒙全書》6冊分享給大家,裡面不僅有《弟子規》還有《三字經》《千字文》等等!非常有教育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